中國 >湖南 > 株洲 >株洲市區 > 空靈岸
顯示地圖
目錄
《空靈岸 Vacant Coast》
詩人: 張叔卿 Zhang Shuqing

  寒盡鴻先去,江回客未歸。早知名是幻,不敢綉為衣。
  霧積川原暗,山多郡縣稀。今朝下湘岸,更逐鷓鴣飛。
No. 2
  空靈岸聯繫方式地址:湘江西岸傘鋪鄉盤石村。
  郵編:412000空靈岸投訴電話株洲市旅遊投訴電話:0733-8815059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空靈岸最佳旅遊時間一年四季。空靈岸美食株洲什錦菜
  什錦菜是一種受人們喜愛的腌製品,係由多種蔬菜製成的鹹菜(半成品)配合而成,株洲什錦菜按當地原料特點,結合南北風味進行配方。
  特色菜有:梅子排骨、排鼕菜、茄汁明蝦、五香牛肉、香炸桂魚、炸鱔段、肉末四季豆等。
  空靈岸住宿酒店名稱地址電話星級
  西苑賓館湖南省株洲市河西國稅大樓後院0733-8890668★★★★
  國賓酒店中國湖南株洲建設南路58號0733-8268888★★★★
  宏都國際大酒店株洲市新華西路0733-2223354★★★★
  黃金大酒店株洲淥口經濟開發區嚮陽北路0733-7619999★★★
  慶雲賓館中國湖南株洲市車站路0733-8222222★★★
  金竜大酒店湖南株洲市建設南路80號0733-8271068★★★
  天台山莊中國湖南株洲天元區天台路146號0733-8827624★★★
  東苑賓館株洲市建設中路181號0733-8351018★★★空靈岸購物地方特産:陶瓷、花炮、清水筍、香菇、奈李、魔芋、紅嘴相思鳥、大蒜,生薑、白芷、辣椒、鹿茸酒等。空靈岸玩法觀光、攝影、旅遊、
  空靈岸位於湘江西岸傘鋪鄉盤石村,距縣城南5公裏,為湘江沿岸著名風景之一。早在民間,空靈岸有和尚岩、石鐘山、懸鐘岩、獅子岩等別稱。南北朝梁武天監七年(508)建空靈寺,中奉觀音大士像,故又名觀音岩。
  唐大歷四——五年(769—770)詩人杜甫攜眷載舟,遊覽湘江,四登空靈岸遊覽,曾想定居在此,並作《次空靈岸》詩。清嘉慶九年(1804),邑人鬍官錦建杜公亭於空靈寺右側,刻杜甫《次空靈岸》詩於石碑。道光十五年(1835)維修空靈寺樓閣,擴大規模。光緒五年(1879)由馮鏡川為首修復樓閣,再次擴大規模,形成空靈寺、長嘯樓、藏王閣、杜甫草堂。後彭玉麟贈梅花,復刻於石,方建梅花閣。民國元年(1912),劉遒學、鄧光橋倡首繼修樓閣。24年,杜鎮遠募資倡修空靈寺。後因兵燹風雨剝蝕,梁歪瓦落,多處漏水,1968年塌毀。
  昔日空靈岸,怪石嵯峨,幽深奇秀,上有蒼鬆翠柏,下有紫竹芳草。巨石瀕江突兀,翼凌深潭。空靈寺壁立於石岸中部,上下三層,歇山重檐式建築。由南側山門拾級而上,有一牌坊上書空靈岸三字。過牌坊,為沿江石壁棧道,長約100米,麯折有緻,直通寺內。寺後有石洞,縱深14米,高2.7米,寬9米,洞口與寺相通。洞中石臺突起,高0.5米,形似床,稱“仙人床”,中奉觀音大士像。佛像後,有清泉涓滴不涸,甘甜可口,人們稱為“仙泉”。岩洞左下石階百餘步一巨石懷抱,上建杜公亭、梅花閣,岩壁上刻有唱和詩。
  空靈寺香火鼎盛,名聲遠播,遠近香客齊聚。曾有不少達官貴人,到此即興題詠。1987年10月,湘籍臺胞唐應濤先生受采縣政協委員肖伯良建議,在海外組織個人捐資,重修空靈寺,縣人民政府以莫高耀為首組織修葺。依岩修築山門、棧道、三聖殿、藏經樓、大雄寶殿、地藏閣、鐘鼓亭、僧捨等,建築面積960平方米,紅墻金瓦,蔚為壯觀。國務院副總理方毅題寫空靈岸匾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三聖殿匾額,金石書畫傢李立題寫佛光普照匾額,全國著名書法傢李鋒題有大雄寶殿金匾。1990年,繼續修葺房屋、旅遊等基礎設施,擴大規模,形成人們旅遊、觀光、拜佛的理想場所。
No. 3
  位於湘江西岸傘鋪鄉盤石村,距縣城南5公裏,為湘江沿岸著名風景之一。早在民間,空靈岸有和尚岩、石鐘山、懸鐘岩、獅子岩等別稱。南北朝梁武天監七年(508)建空靈寺,中奉觀音大士像,故又名觀音岩。 唐大歷四——五年(769—770)詩人杜甫攜眷載舟,遊覽湘江, 四登空靈岸遊覽,曾想定居在此,並作《次空靈岸》詩。清嘉慶九年(1804),邑人鬍官錦建杜公亭於空靈寺右側,刻杜甫《次空靈岸》詩於石碑。道光十五年(1835)維修空靈寺樓閣,擴大規模。光緒五年(1879) 由馮鏡川為首修復樓閣,再次擴大規模,形成空靈寺、長嘯樓、藏王閣、杜甫草堂。後彭玉麟贈梅花,復刻於石,方建梅花閣。民國元年(1912),劉遒學、鄧光橋倡首繼修樓閣。24年,杜鎮遠募資倡修空靈寺。後因兵燹風雨剝蝕,梁歪瓦落,多處漏水,1968年塌毀。 昔日空靈岸,怪石嵯峨,幽深奇秀,上有蒼鬆翠柏,下有紫竹芳草。巨石瀕江突兀,翼凌深潭。空靈寺壁立於石岸中部,上下三層,歇山重檐式建築。由南側山門拾級而上,有一牌坊上書空靈岸三字。過牌坊,為沿江石壁棧道,長約100米,麯折有緻,直通寺內。寺後有石洞,縱深14米,高2.7米,寬9米,洞口與寺相通。洞中石臺突起,高0.5米,形似床,稱“仙人床”,中奉觀音大士像。佛像後,有清泉涓滴不涸,甘甜可口,人們稱為“仙泉”。岩洞左下石階百餘步一巨石懷抱,上建杜公亭、梅花閣,岩壁上刻有唱和詩。 空靈寺香火鼎盛,名聲遠播,遠近香客齊聚。曾有不少達官貴人,到此即興題詠。1987年10月,湘籍臺胞唐應濤先生受采縣政協委員肖伯良建議,在海外組織個人捐資,重修空靈寺,縣人民政府以莫高耀為首組織修葺。依岩修築山門、棧道、三聖殿、藏經樓、大雄寶殿、地藏閣、鐘鼓亭、僧捨等,建築面積960平方米,紅墻金瓦,蔚為壯觀。國務院副總理方毅題寫空靈岸匾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三聖殿匾額,金石書畫傢李立題寫佛光普照匾額,全國著名書法傢李鋒題有大雄寶殿金匾。1990 年,繼續修葺房屋、旅遊等基礎設施,擴大規模,形成人們旅遊、觀光、拜佛的理想場所。
包含詞
次空靈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