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中草药 : 动物 > 秦艽
目录
No. 1
  又称大叶龙胆”。龙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圆锥形。叶对生,披针形。夏季开蓝紫色花。蒴果长椭圆形。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等地。根可入药,能祛风除湿,有消炎作用。
植物简介
  【学名】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又名】大叶龙胆,大叶秦艽,西秦艽
  【分类】龙胆科,龙胆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直根粗壮,黄圆形,多为独根,或有少数分叉者,微呈扭曲状,黄色棕色。茎单一,圆形,节明显,斜升或直立,光滑无毛。基生叶较大,披针形,先端尖,全缘,平滑无毛,茎生叶较小,对生,叶基联合,叶片平滑无毛,叶脉5出。聚伞花序由多数花簇生枝头或腋生作轮状,花冠先端5裂,蓝色或蓝紫色。蒴果长椭圆形。种子细小,距圆形,棕色,表面细网状,有光泽。花果期7-10月。
  【生境】中生植物,生于山地草甸、林缘、灌丛与沟谷中,产地海拔较高。
  【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四川。蒙古、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有。
  【用途】根入药,能祛风湿、退虚热、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低热、小儿疳积发热。
  详见下文。
中药材简介
  【拉丁名】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处方名】秦艽西秦艽秦艽秦艽
  【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
  【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麻花秦艽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 gentiana dahurica fisch. 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产地】多为野生,亦有家种。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四川等地。小秦艽分布华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秦艽主产于陕西、甘肃等省,小秦艽主产河北、内蒙古和陕西。
  【性状】
  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 ,直径0.2~1cm。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1 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断面黄白色。
  【采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炮制】
  秦艽:将原药除去杂质,切去芦头,温水泡洗后捞出,沥干余水,麻袋盖闷至药材柔软,切斜厚片,晒干。饮片近圆形斜厚片,表面棕黄色,有扭曲的纵皱纹。
  炒秦艽:将秦艽片置炒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药片表面微有焦斑为宜,取出摊晾。
  【鉴别】
  (1) 取本品粗粉2g,加氯仿-甲醇-浓氨试液(75:25:5) 混合液30ml,浸泡2 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约1ml,加1mol/l盐酸溶液2ml,继续蒸去氯仿,放冷,滤过。取滤液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即生成 淡黄白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即生成棕红色沉淀。
  (2) 取本品横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黄白色或金黄色荧光。
  【成分】含龙胆碱、龙胆次碱、秦艽丙素及龙胆苦甙。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1: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龙胆苦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同时另取本品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一法)〕,精密称定,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减压回收至干,残渣用适量甲醇溶解,滤过,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 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2。0%。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 3~9g 。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止受潮。
  【临床应用】1. 用于风湿痹痛。秦艽功能祛风湿、舒筋络,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本品药性润而不燥,无论寒湿、湿热、痹证新久,皆可应用。在配伍方面常与防风、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此外,本品还常与祛风解表药同用,治疗表证肢体酸痛之症。
  2. 用于湿热黄疸。秦艽功能化湿退黄,故可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茯苓、泽泻等配伍。
  3. 用于骨蒸潮热。本品又能退除虚热,治疗骨蒸潮热,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
  【摘录】《中国药典》
栽培
  (一)概述
  秦艽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有祛风湿、清湿热、止脾痛之功效。主治风湿脾痛、筋脉拘挛、骨节烦痛、小儿疳积和发热。多为野生,亦有家种。分布于东北、西北、华 北、四川等地。小秦艽分布华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秦艽主产于陕西、甘肃等省,小秦艽主产河北、内蒙古和陕西。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35厘米,直立或偏状。直根粗壮,圆形,多为独根,或有少数分又者,微是扭曲状,黄色或黄褐色。茎圆形有节,光滑无毛。 基生叶腐烂后,呈丝状纤维残存基部。叶片披针形,根生叶较大,茎生叶较小,叶基联合异鞘,叶片平滑无毛,叶脉5出。花在茎顶或叶腋间轮状丛生,呈头状聚散 花序,花冠先端5裂,浅黄绿色。蒴果长圆形。种子细小,椭圆形,褐色,有光泽。
  (三)生长特性
  秦艽系高山药用植物。分布于海拔2400~3500米。气候冷凉。雨量较多、日照充足的高山地区,多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山坡草丛 中。小秦艽喜温和气候,耐寒,耐旱,多生于海拔1000~1800米山区、丘陵区的坡地、林缘及灌木丛中,以二阳坡生长较佳。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士及砂壤 上生长较好,忌积水、盐碱地、强光。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海拔1000米左右,比较温暖的山地、含有丰富腐殖质的沙质壤上或壤土为好。在选好的地上,施一次基肥,每公顷约用厩肥22500~30000千克,翻犁一次,深度30厘米左右,然后耙细整平,按120~150厘米宽作成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
  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播种前种于处理,种子:沙=1:3,埋在室外,经低温处理,春季解冻后,在整平的畦面上,按行距20~30厘米,开成3厘米深、3 厘米宽的钱沟,然后把拌细土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一薄层细立即可。秋播在8~12月,8~9月播种当年即能出苗长出两片叶子,可移栽。每公顷用种量 7.5~15千克。
  (2)分株繁殖分株繁殖
  分春秋两季,春季米萌动之前,挖出根,分成小簇(生育旺盛植株旁边所生的子株及种根),每簇1~2个芽,按行距20~30厘米、株距10~20厘米栽植,穴深根据报的大小而定。栽根,埋上芽覆土3厘米左右,压实;土干要浇水,每公顷15万株。
  3.田间管理
  浇水:播后,若遇干旱,应均匀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发芽,并盖草帘保墒,出苗50%时,把帘支高10厘米,80%出苗撤掉帘子。秦艽虽喜阳光,但怕强光照射。
  (1)除草施肥
  播种当年因幼苗细小,不使中耕,宜将地内杂草用手拔除,保持地无杂草。待苗长出2~4片叶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按2厘米1株交错留苗。并结合追施 一次稀的人畜粪尿。苗高4~5厘米时,再间苗一次,保持株距4~6厘米即可。以后各年,春季出苗时,清除地内残叶杂物,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第二次在6- 7月进行。每次松土除草后,结合施一次肥料。现蕾时每公顷施过磷酸钙375千克,除留种外,其余花蕾全部摘掉。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烂根。
  (2)采种
  秦艽生长到第三年以后,大量开花结果。一般在9~10月,种子呈浅黄色时,将果实带部分茎秆割回,置于通风处,后熟。待于后抖出种子,贮于干燥处。
  (五)采收加工
  播种后2~3年,即可采收。在9~11月倒苗时,全根挖起,全净茎叶、泥土,晒至半干,堆拔发汗1-2天,然后再摊开晒至全干。理顺根条,芦头约留1厘米长。根茎繁殖一年收获,一公顷产干货2250-2700千克。
附文-真伪鉴别
  秦艽及其混伪品鉴别
   杨秀梅 王慧春
   作者单位:青海省药材公司,西宁
  提要 对秦艽及其混伪品的来源和形态特征进行鉴别,为同行鉴别秦艽伪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秦艽; 伪品; 鉴别
  秦艽的商品比较复杂,常见的混淆品、类似品及伪品也较多。在收购、销售及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正品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亦称大叶秦艽)、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小秦艽g.dahurica fisch (即兴安秦艽)、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的根。商品按药材的形态分“秦艽”“麻花艽”和“小秦艽”三种。它们的形态特征分别为:
  1 秦艽
  植物来源主要是秦艽(即大叶秦艽)和其变种秦艽、粗茎秦艽。其根较粗大,呈圆柱形略近圆锥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 cm,直径1~3 cm,有的根头部由数个根基合生,因而膨大可至5 cm以上,其上具有残留的茎基,并可见多数纤维状残叶维管束。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纵向扭曲的沟纹,沟中常挟带有泥土。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柔润,皮部黄色或黄棕色,木部土黄色至黄色,气特异,味苦涩。
  2 麻花艽
  植物来源主要为麻花秦艽。根粗大而膨松,多呈倒圆锥形,由多数小根相互缠绕交错形成,形似发辫,故名。根头部略小,中下部渐膨大,直径可达7 cm以上。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纹理,有的可见栓皮剥落。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不显油润而呈枯朽状。气微,味苦微涩。
  3 小秦艽
  植物来源为兴安秦艽即小秦艽,体略细小,呈圆锥形或长纺锤形,圆柱形长8~15~20 c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具纵向扭曲的沟纹,通长只有1个主根,有的自中部以下有分枝,直径一般在0.2~1 cm。体轻质松,易折断。气微,味苦,微涩。
  秦艽的品质均以质坚实,色棕黄,气味浓厚,主根粗壮者为佳。一般认为西秦艽即大叶秦艽较好。
  4 伪品秦艽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黑大艽:也称黑秦艽。形态与秦艽相似,其根类圆柱形或近圆锥形,长10~20 cm,直径1.5~3~5 cm,根头部多为数个合生,向下渐扭结在一起。表面棕黑色,粗糙,具明显的纵向网状裂隙,有的栓皮脱落,露出浅黄白色的根皮。多数顶端有凹陷的茎痕或留有茎残基,周围残留棕色叶鞘纤维。质松脆,易折断,断面蜂窝状或中空。气微,味苦而麻。其植物来源主要是毛茛科乌头属的几种植物。如“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牛扁a ochranthum、展毛牛扁a sibircum、草地乌头a.umbrosom、西伯利亚乌头a.barbatum等,它们都含有乌头类生物碱,具镇痛、祛风湿的作用,具一定毒性,误用可引起中毒,应注意识别。主要区别为色泽灰暗,棕褐色,外表有网纹。
  4.2 红秦艽:外形略似秦艽,表面红褐色或紫褐色,体轻疏松,折断面层次不齐,内心紫红色或有腐朽部分。植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甘西鼠尾salvin brzewalskii maxim或少毛甘西鼠尾s.p.var.glabrescensakg或鄂西鼠尾,橙色鼠尾等。其主要作用为活血祛瘀,与秦艽大不相同,不可混淆。有的地区作丹参用。
  4.3 黄秦艽:为龙胆科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的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短不等,形体不规则,偶有分枝,长10~25 cm,直径0.5~2 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细密皱纹,栓皮脱落处显土黄色,质坚硬,折断面显鲜黄色,木部明显。气微,味苦。
  4.4 白秦艽:或称“野秦艽”。形状近似小秦艽,色浅,暗灰色或灰白色,质较韧,其植物来源为唇形科糙苏属多种植物的根。还有个别地区误将唇形科植物独一味的根混作秦艽用,应加以区别。
No. 6
  【中文名】秦艽(《本经》)
  【类 别】根类
  【异名】秦胶(《本草经集注》),秦纠(《唐本草》),秦爪(《四声本草》),左秦艽(《张聿青医案》),大艽、左宁根(《青海药材》),左扭(《河北药材》)。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大叶龙胆、粗茎龙胆或西藏龙胆的根。
  【植物形态】①大叶龙胆,又名:大叶秦艽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强直。茎直立或斜上,圆柱形,光滑无毛,基部有许多纤维状残叶。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在茎基部者较大,长达30厘米,宽3~4厘米,先端尖,全缘,叶脉3~5条;茎生叶3~4对,稍小,对生,基部连合。花生于上部叶腋,成轮状丛生,萼膜质,长约6毫米,先端有3~5个不等长的短齿;花冠筒状,深蓝紫色,长约2厘米,先端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急尖,裂片间有5褶状副冠片;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长圆状,无柄,花柱甚短,柱头2裂。蒴果长圆形。种子椭圆形,褐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草地及湿坡上。分布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及四川等地。
  ②粗茎龙胆,又名:粗茎秦艽
  多年生草本。与上种相似,但根较粗长;茎顶端的叶卵形或狭卵形,与茎中部的叶大小相似;花萼无齿,一侧开裂,佛焰苞状;花较密集,花冠裂片先端微尖。
  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③西藏龙胆
  多年生草本。外形与上二种相似,茎顶端的叶近卵形,与茎中部的叶大小几相等;花萼具5~6个短齿,一侧开裂;花冠黄色。果实无柄。
  分布西藏、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春、秋采挖,挖取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堆晒至颜色成红黄色或灰黄色时,再摊开晒干。
  【药材】①鸡腿艽
  为植物大叶龙胆的干燥根。略呈圆锥形,上粗下细,长10~20厘米,上部直径1.5~4厘米。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根头部由一个单生或数个合生而成,顶端残存茎基部并附有黄色纤雌状残叶,中部多具螺旋状扭曲的皱纹及须根痕,下部或有分枝。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显油性,外层黄白色或棕黄色,中心木质部黄色。气特殊,味苦而涩。以粗大、肉厚、色棕黄者为佳。
  主产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
  ②罗卜艽
  为植物粗茎龙胆或西藏龙胆的干燥根。形如鸡腿艽而较长,微扭曲。
  主产四川、云南、西藏。
  商品秦艽,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麻花艽和小秦艽。麻花艽主要为龙胆科植物麻花艽的根,较粗大,常数个交错缠绕,呈辫子、状或扭曲呈麻花状;质轻而疏松,内部常有腐朽的空心。产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小秦艽为达乌里龙胆、北方龙胆、狭翅龙胆、天山龙胆及管花龙胆等的根。形细长而小,多分歧;质稍疏松,脆而易断。产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大叶龙胆的根,分离出三种生物碱:龙胆宁碱、龙胆次碱及秦艽碱丙;还含有挥发油及糖类。
  西藏龙胆的根含生物碱0.2%,其中有龙胆宁碱和欧龙胆碱。
  天山龙胆的花和茎含生物碱0.22%,其中有龙胆宁碱、天山龙胆碱和龙胆黄碱。根含生物碱0.4%,其中有龙胆宁碱。
  【药理作用】①抗炎作用
  秦艽碱甲能减轻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腹腔注射(90毫克/公斤)的效果与水杨酸钠200毫克/公斤相当。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亦有作用,如预先注射氯喹或秦艽中性乙醇浸剂、水杨酸钠、皮质酮都能减轻关节肿胀的程度,并加速其消退。秦艽碱甲与氯喹、皮质酮及秦艽中性乙醇浸剂相似,但较水杨酸略强。在抗炎作用原理方面,认为秦艽碱甲是通过兴奋肾上腺皮质而实现的,因切除肾上腺后,秦艽即无抗炎作用;同时也证明了它确能使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降低,而切除垂体后,即失去此种作用,故知其与促成质素尚有所不同,并不能直接兴奋肾上腺皮质。对用巴比妥麻醉的大鼠,秦艽碱甲亦无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的作用,故知秦艽的抗炎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以激动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实现的。秦艽碱甲的双氢化物(侧链上无双键)无消炎作用,由此可见双键的存在是药理作用必要的一环。
  秦艽碱甲对豚鼠的组织胺性休克及大鼠的蛋清性过敏性休克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它还能明显降低大鼠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秦艽碱甲小剂量对小鼠,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较大剂量则有中枢兴奋作用,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它本身无催眠作用,却能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麻醉作用。较小剂量能抑制狗肠瘘因灌注氯化低汞所引起的反射性肠液分泌,即抑制了狗的神经系统。
  秦艽碱甲对大鼠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较短暂;对小鼠(热板法)亦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如与延胡索、草乌等并用,可使作用增强。
  ③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大叶龙胆的水及醇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秦艽碱甲能降低豚鼠血压,对麻醉犬、兔亦具降压作用,但持续较短,且使心率减慢;阿托品及切断迷走神经不能阻断此种作用。此碱对离体蛙心亦表现抑制作用,因此降压作用可能即系心脏抑制所致。
  ④对血糖的影响
  给大鼠腹腔注射秦艽碱甲150~250毫克/公斤,半小时后即可使血糖显著增高,维持约3小时。对小鼠亦有同样作用。同时肝糖元有显著降低;切除肾上脓或用阻断肾上腺素的药物(双苄氯乙胺)后,即失去此种作用,故升高血糖作用可能是通过肾上腺素的释放所致。
  ⑤抗菌作用
  秦艽(品种未详)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毒性】秦艽碱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口服48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35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250~300毫克/公斤。4例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口服200毫克,每天3次,共4~13天,先后引起严重恶心、呕吐等;仅连服13日之1例,关节红肿、疼痛于第5日消失,余均无效,故认为此碱在初步临床应用中尚不够理想,且多副作用,尚待进一步改进。
  【炮制】秦艽:拣去杂质,除去芦头,稍浸,润透切片,晒干。炒秦艽:取秦艽片入锅内,以文火炒至表面微有焦斑,取出放凉。
  【性味】苦辛,平。
  ①《本经》:"苦,平。"
  ②《别录》:"辛,微温,无毒。"
  【归经】入肝、胃、胆经。
  ①《汤液本草》:"手阳明经。"
  ②《本草蒙筌》:"入手太阳经。"
  ③《纲目》:"手、足阳明经,兼入肝、胆。"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
  (1)祛风湿:用于全身性风湿痛,常配羌活、防风。
  (2)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常配鳖甲、地骨皮。
  1、用于风湿痹痛、周身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秦艽能祛风湿,舒筋络。风湿痹证无问新久、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本品性微寒,兼能清热,痹证见发热、关节红肿等热象者尤为适宜。一般偏热者,可配防已、知母、忍冬藤等;属寒者,配羌、独活、桂枝、附子等。对于中风手足不遂者,亦适用本品。
  2、用于骨蒸潮热。本品清虚热,为治疗阴骨蒸潮热的常用药。可与青蒿、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秦艽鳖甲散。此外,本品尚能利湿退黄。治疗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配伍。
  ①《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②《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③《药性论》:"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解酒毒,去头风。"
  ④《四声本草》:"疗酒黄,黄疸。"
  ⑤《日华子本草》:"主骨蒸,治疳及时气。"
  ⑥《珍珠囊》:"去阳明经风湿痹,仍治口疮毒。"
  ⑦《医学启源》:"治口噤,肠风泻血。《主治秘要》云,养血荣筋,中风手足不遂者用之。去手足阳明下牙痛,以去本经风湿。"
  ⑧王好古:"泄热,益胆气。"
  ⑨《纲目》:"治胃热,虚劳发热。"
  ⑩《本草正》:"解温疫热毒,骨蒸发热,潮热烦渴及妇人胎热,小儿疳热瘦弱。"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宜忌】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菖蒲为之使。"
  ②《药性论》:"畏牛乳。"
  ③《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勿服。"
  ④《本草汇言》:"凡病阴虚血燥,精竭髓衰之证,非配大剂滋养药不可。"
  ⑤《本草从新》:"大便滑者忌用。"
  【选方】①治中风手足阳明经,口眼歪斜,恶风恶寒,四肢拘急:升麻、葛根、甘草(炙)、芍药、人参各半两,秦艽、白芷、防风、桂枝各三钱。上细切。每服一两,水二盏,连须葱白三茎,长二寸,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后。服药毕,避风寒处卧,得微汗出则止。(《卫生宝鉴》秦艽升麻汤)
  ②治背痛连胸:秦艽一钱五分,天麻、羌活、陈皮、当归、川芎各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桑枝三钱(酒炒)。水煎服。(《医学心悟》秦艽天麻汤)
  ③治风中经络而痛:羌活一钱五分,当归二钱,川芎一钱,熟地三钱,秦艽、白芍(酒炒)、独活各一钱五分。(《不知医必要》秦艽汤)
  ④治黄:秦艽一大两。细锉,作两贴子,以上好酒一升,每贴半升,酒绞取汁,去滓。空腹分两服,或利便止。(《海上集验方》)
  ⑤治黄疸,皮肤眼睛如金黄色,小便赤:秦艽五两,牛乳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一两服。(孙思邈)
  ⑥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知母、甘草(锉、炙)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圣济总录》秦艽汤)
  ⑦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气粗,四肢困倦,夜有盗汗:柴胡、鳖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各一两,秦艽、当归、知母各五钱。上六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青蒿五叶,乌梅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临卧,各一服。(《卫生宝鉴》秦艽鳖甲散)
  ⑧治消渴,除烦躁:秦艽二两(去苗),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⑨治小便艰难,胀满闷:秦艽一两(去苗)。以水一大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前分作二服。(《圣惠方》)
  ⑩治疮口不合:秦艽为末掺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发背疑似者:秦艽,牛乳煎,当得快利三、五行。(《海上集验方》)
  ⑿黄疸。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又方: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⑿暴泻、大渴、大饮。用秦艽二两、灸甘草半两,每服三钱,水煎服。
  ⒀伤寒烦渴。用秦艽一两,在牛乳一碗中煎到六成,作两次服。
  ⒁急劳烦热(身体酸疼,骨蒸潮热)。用秦艽、柴胡各一两,甘草五钱,研细。每服三钱,开水调下。
  ⒂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灸甘草各一两,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
  ⒃小便艰难。用秦艽一两,水一碗,煎至六分,分两次服。又方:秦艽、冬葵子,等分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⒄胎动不安。用秦艽、灸甘草、炒鹿角胶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又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又方:秦艽、阿胶(炒)、艾叶,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
  ⒅一切疮口不合。用秦艽研末敷上。
  【临床应用】①治疗关节痛、头痛、牙痛等
  取秦艽100克,或秦艽、白芷各50克,加入普鲁卡因1克,制成注射液100毫升,分装、灭菌备用。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曾应用2000多人次,对风寒引起的周身疼痛,以及多年风湿性腰腿痛均有止痛效果。
  ②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将秦艽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约含生药0.625克,每次2~5毫升,每日4~6次,肌肉注射。试治21例,经用药3~7天均获痊愈,无1例发生后遗症。
  此外,以秦艽为主,结合辨证施治加用其他药物,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20例,获得较好疗效。
  【名家论述】①《纲目》:"秦艽,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疼烦热,有热则日哺潮热骨蒸。"
  ②《本草经疏》:"秦艽,苦能泄,辛能散,微温能通利,故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性能祛风除湿,故《别录》疗风无问久新,及通身挛急。能燥湿散热结,故《日华子》治骨蒸及疳热;甄权治酒疸解酒毒;元素除阳明风湿,及手足不遂,肠风泻血,养血荣筋;好古泄热,益胆气。咸以其除湿散结,清肠胃之功也。"
  ③《本草徵要》:"秦艽,长于养血,故能退热舒筋。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疗风无问新久。入胃祛湿热,故小便利而黄疸愈也。"
  ④《本经逢原》:"秦艽,入手足阳明,以其去湿也;兼入肝胆,以其治风也。故手足不遂,黄瘅酒毒,及妇人带疾须之。……凡痛有寒热,或浮肿者,多挟客邪,用此以祛风利湿,方为合剂。故《本经》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体痛等证。若久痛虚羸,血气不能营养肢体而痛,及下体虚寒,疼酸枯瘦等病,而小便清利者,咸非秦艽所宜。"
  ⑤《本草正义》:"秦艽,《本经》谓之苦平,而《别录》加以辛及微温,以其主治风寒湿痹,必有温通性质也,然其味本苦,其功用亦治风热,而能通利二便,已非温药本色。后人且以治胃热黄疸烦渴等症,其非温性,更是彰明较著。考《本经》、《别录》主治,功在舒筋通络,流利骨节,惟治痹痛挛急之证,盖与防风、羌、独同类之品。甄权之治头风,即祛风也;惟又称其利大小便,亦与《本经》下水利小便之旨相合。盖秦艽既能外行于关节,亦能内达于下焦,故宣通诸府,引导湿热,直走二阴而出,昔人每谓秦艽为风家润药,其意指此。因之而并及肠风下血,张石顽且谓其治带,皆以湿热有余,泄积滞言之,非统治诸虚不振之下血带下也。又就其导湿去热而引伸之,则治胃热,泄内热,而黄疸酒毒,牙痛口疮,温疫热毒,及妇人怀胎蕴热,小儿疳热烦渴等症,皆胃家湿热,而秦艽又能逋治之矣。约而言之,外通经隧,内导二便,是其真宰,而通络之功,又在理湿之上。要之皆是从湿阻热结一面着想,而气虚血弱之症,皆非其治,仍与防风、羌、独等味异曲同工耳。"
  【贮藏】 置通风干燥。
中国药典2005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名称:
  秦艽
  汉语拼音:
  Qinjiao
  英文名: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基原: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素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性状:
  秦艽 呈类圆柱形,上租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整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 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 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1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断面黄白色。
  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7:25:5)混合液30ml.浸泡2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约1ml,加1mol/L盐酸溶液2ml,继续蒸去三氯甲烷,放冷,滤过。取滤液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即生成淡黄白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即生成棕红色沉淀。
  (2)取本品横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白色或金黄色荧光。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4.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1: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龙胆苦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减压回收至干,残渣用适量甲醇溶解,滤过,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2.0%。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
  辛、苦,平。
  归经:
  归胃、肝、胆经。
  功效: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哺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
  3-9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草药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ADIX GENTANAE MACROPHYLLAE
中国药典2000版
  秦艽
  拼音名:Qinjiao
  英文名:RADIXGENTIANAEMACROPHYLLAE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222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Burk.或小秦
  艽Gentianadahurica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
  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
  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
  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性状】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
  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
  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表面棕褐色,粗
  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表面棕黄色。主根
  通常1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断面黄白色。
  【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氯仿-甲醇-浓氨试液(75:25:5)混合液30ml,
  浸泡2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约1ml,加1mol/L盐酸溶液2ml,继续蒸去氯仿,
  放冷,滤过。取滤液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即生成淡黄白色沉淀;另
  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即生成棕红色沉淀。
  (2)取本品横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白色或金黄色荧光。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
  不得少于24.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1:4)为
  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龙胆苦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
  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同时另取本品测定水分(附录
  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减压回收至
  干,残渣用适量甲醇溶解,滤过,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
  置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2.0。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
  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
英文解释
  1. :  Largeleaf Gentian Root,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oot of largeleaf gentian,  gentiana macrophy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