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花卉 > 秋菊
目錄
《秋菊 Chrysanthemum》
詩人: 李廌 Li Zhi

  春花富紅紫,黃菊與秋宜。
  風勁幽香怯,露曦寒豔滋。
  孤標雖獨步,呈秀此何遲。
  欲待群芳歇,專榮占一時。
No. 2
  花中四君子之一
  學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別名:菊華、秋菊、九華、黃花、帝女花
  科名:菊科
  産地與習性:菊屬有30餘種,中國原産17種,主要有:野菊、毛華菊、甘菊、小紅菊、紫花野菊菊花腦等。為多年生草植物。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
  形態特徵:株高20-200cm,莖色嫩緑或褐色,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緑、粉紅、復色、間色等色係。
  繁殖與栽培:可播種繁殖,發芽適溫25℃,2-4月播種,當年可開花。生産中以扦插法繁殖為主,又可分為根蘖插、嫩枝插、單芽插及帶蕾插等。還可用分株和組織培養法繁殖。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産中占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齊,花徑7-12cm,花色鮮豔,無病蟲為害,葉濃緑,莖通直,高80cm以上,水養期長。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約15cm。每平方米達50株,需設網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菊花可促成和抑製栽培,長日照季節,每天17時至次晨9時遮光,每天日照10小時,至花蕾現色時停止遮光,可提前開花。短日照季節每天加不至14小時,可控製花芽分化,延遲供花時間。 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銹病、黑銹病、根腐病等。 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小地老虎、菊花鑽心蟲、緑盲椿象等。
  應用:茶花為園林應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廣泛用於花壇、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藥用:有的供藥用或作消暑清涼飲料如滁菊、杭白菊等,有清涼鎮靜的功效,治頭痛、眩暈、血壓亢進,神經性頭痛及眼結膜炎等癥。
  【英文名】 flos chrysanthemi
  【別名】甘菊花、白菊花、黃甘菊、藥菊、白茶菊、茶菊、懷菊花、滁菊、亳菊、杭菊、貢菊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乾燥頭狀花序。9~11月花盛開時分批采收,陰幹或焙幹,或熏、蒸後曬幹。藥材按産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 亳菊 ”、“滁菊”、“貢菊”、“杭菊”。
  【性狀】
  亳菊:呈倒圓錐形或圓筒形,有時稍壓扁呈扇形,直徑1.5~3cm,離散。總苞碟狀;總苞片3~4層,卵形或橢圓形,草質,黃緑色或褐緑色,外面被柔毛,邊緣膜質。花托半球形,無托片或托毛。舌狀花數層,雌性,位於外圍,類白色,勁直,上舉,縱嚮折縮,散生金黃色腺點;管狀花多數,兩性,位於中央,為舌狀花所隱藏,黃色,頂端5 齒裂。瘦果不發育,無冠毛。體輕,質柔潤,幹時鬆脆。氣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規則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尖白色,不規則扭麯,內捲,邊緣皺縮,有時可見淡褐色腺點;管狀花大多隱藏。
  貢菊:呈扁球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白色或類白色,斜升,上部反折,邊緣稍內捲而皺縮,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徑2.5~4cm,常數個相連成片。舌狀花類白色或黃色,平展或微摺叠,彼此粘連,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多數,外露。
  【鑒別】取本品1g,剪碎,加石油醚20ml,超聲處理10分鐘,棄去石油醚,藥渣揮幹,加稀????酸1ml與醋酸乙酯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緑原酸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0.5~1μl,分別點於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2:30:2:2:4)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0.1mol/l磷酸二氫鈉緩衝液〔取磷酸二氫鈉(nah2po4·2h2o)15.6g,加水至1000ml,製成0.1mol/l的溶液,加入磷酸適量,使ph值為2.7〕-甲醇(70:3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8nm。理論板數按緑原酸峰計算應不低於25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緑原酸對照品適量,置棕色量瓶中,加水製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10℃以下保存)。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一號篩)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2小時,冷卻,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蒸幹,殘渣加氯仿5ml,浸漬3分鐘,棄去氯仿液,殘渣揮去氯仿,加水適量使溶解,並轉移至5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即得(應於當日測定)。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緑原酸(c16h18o9)不得少於0.20%。
  【性味歸經】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5~9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密閉保存,防黴,防蛀。
  【備註】
  (1)菊花疏風較弱,清熱力佳,用於外感風熱常配桑葉同用,也可配黃芩、山梔治熱盛煩燥等癥。菊花治目赤腫痛,無論屬於肝火或風熱引起者,均可應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常配合蟬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則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熱解毒之功甚佳,為外科要藥,主要用於熱毒瘡瘍、紅腫熱痛之癥,特別對於疔瘡腫痛毒尤有良好療效,既可內服,又可搗爛外敷。臨床上常與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之品配合應用。菊花能平降肝陽,對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目眩暈,往往與珍珠母、葛藤等配伍應用。
  (2)菊花一藥,主要分白菊、黃菊、野菊。黃、白兩菊,都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熱力稍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味苦,泄熱力較強,常用於疏散風熱;野菊花味甚苦,清熱解毒的力量很強。野菊的莖、葉,功用與花相似,無論內服與外敷,都有功效。桑葉與菊花,均能疏散風熱,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及目赤腫痛等癥,兩藥往往相輔為用。但桑葉疏風清肺的功效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葉而不用菊花;菊花則長於平肝陽,且能清熱解毒。
  【摘錄】《中國藥典》
介紹
  秋菊花中四君子之一
  學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別名:菊華、秋菊、九華、黃花、帝女花
  科名:菊科
  産地與習性:菊屬有30餘種,中國原産17種,主要有:野菊、毛華菊、甘菊、小紅菊、紫花野菊菊花腦等。為多年生草植物。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
  形態特徵:株高20-200cm,莖色嫩緑或褐色,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緑、粉紅、復色、間色等色係。
  繁殖與栽培:可播種繁殖,發芽適溫25℃,2-4月播種,當年可開花。生産中以扦插法繁殖為主,又可分為根蘖插、嫩枝插、單芽插及帶蕾插等。還可用分株和組織培養法繁殖。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産中占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齊,花徑7-12cm,花色鮮豔,無病蟲為害,葉濃緑,莖通直,高80cm以上,水養期長。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約15cm。每平方米達50株,需設網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菊花可促成和抑製栽培,長日照季節,每天17時至次晨9時遮光,每天日照10小時,至花蕾現色時停止遮光,可提前開花。短日照季節每天加不至14小時,可控製花芽分化,延遲供花時間。 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銹病、黑銹病、根腐病等。 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小地老虎、菊花鑽心蟲、緑盲椿象等。
  應用:茶花為園林應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廣泛用於花壇、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藥用:有的供藥用或作消暑清涼飲料如滁菊、杭白菊等,有清涼鎮靜的功效,治頭痛、眩暈、血壓亢進,神經性頭痛及眼結膜炎等癥。
  【英文名】 FLOS CHRYSANTHEMI
  【別名】甘菊花、白菊花、黃甘菊、藥菊、白茶菊、茶菊、懷菊花、滁菊、亳菊、杭菊、貢菊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乾燥頭狀花序。9~11月花盛開時分批采收,陰幹或焙幹,或熏、蒸後曬幹。藥材按産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 亳菊 ”、“滁菊”、“貢菊”、“杭菊”。
  【性狀】
  亳菊:呈倒圓錐形或圓筒形,有時稍壓扁呈扇形,直徑1.5~3cm,離散。總苞碟狀;總苞片3~4層,卵形或橢圓形,草質,黃緑色或褐緑色,外面被柔毛,邊緣膜質。花托半球形,無托片或托毛。舌狀花數層,雌性,位於外圍,類白色,勁直,上舉,縱嚮折縮,散生金黃色腺點;管狀花多數,兩性,位於中央,為舌狀花所隱藏,黃色,頂端5 齒裂。瘦果不發育,無冠毛。體輕,質柔潤,幹時鬆脆。氣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規則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尖白色,不規則扭麯,內捲,邊緣皺縮,有時可見淡褐色腺點;管狀花大多隱藏。
  貢菊:呈扁球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白色或類白色,斜升,上部反折,邊緣稍內捲而皺縮,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徑2.5~4cm,常數個相連成片。舌狀花類白色或黃色,平展或微摺叠,彼此粘連,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多數,外露。
  【鑒別】取本品1g,剪碎,加石油醚20ml,超聲處理10分鐘,棄去石油醚,藥渣揮幹,加稀????酸1ml與醋酸乙酯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緑原酸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0.5~1μl,分別點於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2:30:2:2:4)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0.1mol/L磷酸二氫鈉緩衝液〔取磷酸二氫鈉(NaH2PO4·2H2O)15.6g,加水至1000ml,製成0.1mol/L的溶液,加入磷酸適量,使PH值為2.7〕-甲醇(70:3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8nm。理論板數按緑原酸峰計算應不低於25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緑原酸對照品適量,置棕色量瓶中,加水製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10℃以下保存)。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一號篩)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2小時,冷卻,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蒸幹,殘渣加氯仿5ml,浸漬3分鐘,棄去氯仿液,殘渣揮去氯仿,加水適量使溶解,並轉移至5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即得(應於當日測定)。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緑原酸(C16H18O9)不得少於0.20%。
  【性味歸經】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5~9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密閉保存,防黴,防蛀。
  【備註】
  (1)菊花疏風較弱,清熱力佳,用於外感風熱常配桑葉同用,也可配黃芩、山梔治熱盛煩躁等癥。菊花治目赤腫痛,無論屬於肝火或風熱引起者,均可應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常配合蟬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則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熱解毒之功甚佳,為外科要藥,主要用於熱毒瘡瘍、紅腫熱痛之癥,特別對於疔瘡腫痛毒尤有良好療效,既可內服,又可搗爛外敷。臨床上常與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之品配合應用。菊花能平降肝陽,對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目眩暈,往往與珍珠母、葛藤等配伍應用。
  (2)菊花一藥,主要分白菊、黃菊、野菊。黃、白兩菊,都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熱力稍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味苦,泄熱力較強,常用於疏散風熱;野菊花味甚苦,清熱解毒的力量很強。野菊的莖、葉,功用與花相似,無論內服與外敷,都有功效。桑葉與菊花,均能疏散風熱,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及目赤腫痛等癥,兩藥往往相輔為用。但桑葉疏風清肺的功效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葉而不用菊花;菊花則長於平肝陽,且能清熱解毒。
  【摘錄】 《 中國藥典》
相關古詩
  秋菊(陳毅)
  秋菊能傲霜,
  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
  風霜其奈何?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菊
  擢秀三秋晚,開芳十步中。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
  碎影涵流動,浮香隔岸通。金翹徒可泛,玉斝竟誰同。
  《菊花》
  作者(閻昭典)
  秋絲繞捨似陶傢,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賞菊 (瀋鈞儒)
  一叢寒菊比瓊華,掩映晴窗動緑紗。
  乍覺微香生暖室,真擬奇豔出誰傢。
  賞菊 (朱德)
  奇花獨立樹枝頭,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處日,願將菊酒解前仇。
  菊畔香 (臧剋傢)
  北國風光,無風無雨過重陽。
  不去西山相紅葉,來對叢黃。
  人倚疏籬,華傍宮墻,邑英紅幛,門樓仰天望。
  藉芬芳,衹獨賞,念天涯分飛雁行。
  不須持鰲把酒,默誦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暢,昂首嚮東天一方。
  賞菊 (董必武)
  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誰與?勤勞智自專。
  賞心邀客共;歌詠樂延年。
  重陽夕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菊花 (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裏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菊花 (元稹)
  秋叢繞捨似陶傢,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詠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