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麯 : 歌麯 : 古風音樂 > 秋夜
目錄
秋夜
作者: 麗尼 Li Ni
  四個人在田間的小徑上移動着,如同四條影子,各人懷抱着自己底寂寞,和世界底愁苦。
  
  月色是迷蒙的,村莊已經遙遠了。
  
  小溪之中沒有流水,田間沒有莊稼。
  
  路旁墳上的古柏,在月光之下顯得更其憔悴而蒼老了。
  
  惟有秋風是在憂愁地吹。
  
  沒有夜露。
  
  沒有目的的旅程,嚮着什麽地方去的呢?世界是一個大的荒原。
  
  衹是如影子一般地沉默着啊。
  
  低着頭,看着自己底影子沒在黃塵之中,想着被留在故鄉的人們底命運。
  
  往古的日子回到記憶中來,那些日子,如今是不會有的了。
  
  於是,腳步漸漸地移動得更為緩慢。
  
  往日,那是什麽日子?衹要把種子撤在地上,就是收成。手和足還有什麽用啊!
  
  村裏的人會釀酒,會織布,會笑,會唱歌。
  
  工作裏面有着快樂。衹要得到了五串錢,可不是就有一畝自己底土地?
  
  青苗是可愛的;土地散發着芳香。
  
  然而,土地卻漸漸地變成荒蕪,漸漸地不屬於自己了。
  
  四個人寂寞地移動着,如同四條影子。
  
  烏雲卻圍合了上來,罩住了整個的大地。
  
  “就是能夠下雨吧,下雨又有什麽用?從枯槁的幹草和別人底田禾裏面能夠希望收成麽?出去了的人就沒有能夠回來的;從往古直到現在,永遠是這個道理。”
  
  於是,沉默地走着了,走嚮着不可知的土地。
  
  在心底,不知覺地闖入了客死他鄉的哀愁。
  
  尋水的田蛙被饑餓的土蛇追趕着,發出了哀哀的鳴聲。
  
  秋風在田野之中作着不可以理解的咒語。
  
  “黑暗裏嚮還有前途麽?“
  
  於是,哀愁的心如鉛一般地沉落了,給每個人加上了重負。
  
  移動着,寂寞地,四條影子,被埋在黑夜底懷中。
《秋夜 Autumn Night》
詩人: 韋應物 Wei Yingwu

  暗窗涼葉動,秋天寢席單。憂人半夜起,明月在林端。
  一與清景遇,每憶平生歡。如何方惻愴,披衣露更寒。
《秋夜 Autumn Night》
詩人: 王建 Wang Jian

  夜久葉露滴,秋蟲入戶飛。臥多骨髓冷,起覆舊綿衣。
《秋夜 Autumn Night》
詩人: 陳與義 Chen Yuyi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漢明。
  莫遣西風吹葉盡,卻愁無處着秋聲。
《秋夜 Autumn Night》
詩人: 耿湋 Geng Wei

  高秋夜分後,遠客雁來時。寂寞重門掩,無人問所思。
更多詩歌...
請鑒賞:

  劉得仁 Liu Deren:秋夜 Autumn Night
  方幹 Fang Gan:秋夜 Autumn Night
  白玉蟾 Bai Yuchan:秋夜 Autumn Night
  陳宓 Chen Mi:秋夜 Autumn Night
  董嗣杲 Dong Sigao:秋夜 Autumn Night
  范祖禹 Fan Zuyu:秋夜 Autumn Night
  高翥 Gao Zhu:秋夜 Autumn Night
  高翥 Gao Zhu:秋夜 Autumn Night
  葛起耕 Ge Qigeng:秋夜 Autumn Night
  郭印 Guo Yin:秋夜 Autumn Night
  郭昭著 Guo Zhaozhu:秋夜 Autumn Night
  洪咨夔 Hong Zikui:秋夜 Autumn Night
  鬍仲弓 Hu Zhonggong:秋夜 Autumn Night
  黃超然 Huang Chaoran:秋夜 Autumn Night
  黃庚 Huang Geng:秋夜 Autumn Night
  黃庚 Huang Geng:秋夜 Autumn Night
  賈蓬萊 Gu Penglai:秋夜 Autumn Night
  林景熙 Lin Jingxi: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陸遊 Lu You:秋夜 Autumn Night
  丘葵 Qiu Kui:秋夜 Autumn Night
  丘葵 Qiu Kui:秋夜 Autumn Night
  丘葵 Qiu Kui:秋夜 Autumn Night
  邵雍 Shao Yong:秋夜 Autumn Night
  舒嶽祥 Shu Yuexiang:秋夜 Autumn Night
  司馬光 Sima Guang:秋夜 Autumn Night
  司馬光 Sima Guang:秋夜 Autumn Night
  蘇泂 Su Jiong:秋夜 Autumn Night
  蘇泂 Su Jiong:秋夜 Autumn Night
  王令 Wang Ling:秋夜 Autumn Night
  王炎 Wang Yan:秋夜 Autumn Night
  王鎡 Wang Zi:秋夜 Autumn Night
  吳錫疇 Wu Xichou:秋夜 Autumn Night
  徐瑞 Xu Rui:秋夜 Autumn Night
  楊萬裏 Yang Wanli:秋夜 Autumn Night
  姚勉 Yao Mian:秋夜 Autumn Night
  葉茵 She Yin:秋夜 Autumn Night
  俞桂 Yu Gui:秋夜 Autumn Night
  俞桂 Yu Gui:秋夜 Autumn Night
  曾鞏 Zeng Gong:秋夜 Autumn Night
  張耒 Zhang Lei:秋夜 Autumn Night
  張耒 Zhang Lei:秋夜 Autumn Night
  張玉孃 Zhang Yurang:秋夜 Autumn Night
  張鎡 Zhang Zi:秋夜 Autumn Night
  張鎡 Zhang Zi:秋夜 Autumn Night
  趙汝鐩 Zhao Rusui:秋夜 Autumn Night
  周弼 Zhou Bi:秋夜 Autumn Night
  劉時英 Liu Shiying:秋夜 Autumn Night
No. 7
  散文。魯迅作。1924年發表。運用擬人和象徵手法,描寫作者後院裏的兩棵棗樹以及鬼fc77眼的夜空。以秋天的夜空象徵黑暗的現實,而棗樹則是敢於鬥爭的勇士。作品意境深邃,富有哲理性和啓迪意義。
魯迅作品《秋夜》
  秋夜 —魯迅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在卻非常之藍,閃閃地眨着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裏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麽名字,人們叫他們什麽名字。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在還開着,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鼕雖然來,而此後接着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她於是一笑,雖然顔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着。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後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他簡直落盡葉子,單剩幹子,然而脫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幾枝還低亞着,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藍,不安了,仿佛想離去人間,避開棗樹,衹將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東邊去了。而一無所有的幹子,卻仍然默默地鐵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製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地眨着許多蠱惑的眼睛。
  哇的一聲,夜遊的惡鳥①飛過了。
  我忽而聽到夜半的笑聲,吃吃地,似乎不願意驚動睡着的人,然而四圍的空氣都應和着笑。夜半,沒有別的人,我即刻聽出這聲音就在我嘴裏,我也即刻被這笑聲所驅逐,回進自己的房。燈火的帶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後窗的玻璃上丁丁地響,還有許多小飛蟲亂撞。不多久,幾個進來了,許是從窗紙的破孔進來的。他們一進來,又在玻璃的燈罩上撞得丁丁地響。一個從上面撞進去了,他於是遇到火,而且我以為這火是真的。兩三個卻休息在燈的紙罩上喘氣。那罩是昨晚新換的罩,雪白的紙,折出波浪紋的疊痕,一角還畫出一枝猩紅色的梔子。
  猩紅的梔子開花時,棗樹又要做小粉紅花的夢,青蔥地彎成弧形了……我又聽到夜半的笑聲;我趕緊砍斷我的心緒,看那老去②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頭大尾小,嚮日葵子似的,衹有半粒小麥那麽大,遍身的顔色蒼翠得可愛,可憐。 
  我打一個呵欠,點起一支紙煙,噴出煙來,對着燈默默地敬奠這些蒼翠精緻的英雄們。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註釋
  ①:夜遊的惡鳥,即貓頭鷹之類的夜間活動捕食的鳥。由於叫聲凄厲,給人一種不祥的恐怖感,迷信者認為不吉祥之鳥,其實這些鳥類是樹木的益鳥。
  ②:老去,即死去的意思。方言,上海,浙江沿海一帶 死人稱作老去。
註:
  《秋夜》是魯迅散文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
  《秋夜》是散文詩集《野草》的第一篇,發表於1924年12月。作者當時在北京,正和北洋軍閥黑暗統治及封建勢力進行着韌性的戰鬥。
  棗樹是全篇的主要形象,它的主要特徵是:“最長最直的幾枝(樹幹),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目夾〗眼;直刺着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的發白”,“一意要製他(指天空)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的〖目夾〗着許多蠱惑的眼睛”。這是棗樹形象特徵的核心。
  其次的特徵是“欠伸的很舒服”,“有幾枝還低亞着,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
  再次的一個特徵是“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後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
  意藴棗樹(形象)飽經滄桑,堅實挺拔,憎惡黑暗現實,頑強抗擊黑暗勢力,他善於戰鬥,也註意在戰鬥中保護自己,他堅韌不拔,不受反動勢力任何蠱惑,(精神)不剋厥敵,戰則不止,表現出一種頑強抗擊黑暗的韌性戰鬥精神。棗樹就像一個歷經戰鬥洗禮的老戰士。這個形象既是作者對這樣的戰士的熱情歌頌,也是魯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戰鬥豪情的詩意寫照。這就是棗樹形象所包含的意藴。
  棗樹“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既反映了魯迅對鬥爭黑暗前景的麯折復雜長期性的清醒認識,也流露出他在當時尚未看清革命前途、尚未找到新的戰友時的苦悶和孤獨感。
  2、天空、小粉紅花、小青蟲形象的各自特徵及其象徵意藴。
  天空最主要的特徵是“將繁霜灑在我的圓裏的野花草上”使得人間草木凋零,衹剩下極細小的粉紅花還開着。此外,它“奇怪而高”,“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它“閃閃地〖目夾〗着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在本篇中,由上面的一些特徵可以看出它對人間是不友好的,是居心叵測、不懷好意的。天空是黑暗暴虐的統治勢力的象徵,它兇惡狡黠而殘忍,但又色厲內荏,十分虛弱,這一形象傳達出作者對黑暗暴虐的統治勢力的憎惡和憤怒。這就是天空形象的象徵意藴。就特定時代背景而言,說天空是當時北洋軍閥統治勢力的象徵,也是可以的。
  小粉紅花的特徵一是小,二是在夜霜侵襲下瑟縮發抖,三是在做着春天的夢,夢見瘦小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蜂蝶紛飛的春會到來。小粉紅花是被社會黑暗勢力摧殘凌虐的弱小者,處境悲慘,她希求同情,她對未來抱有希望,現出微笑,作者在這一形象上寄寓了對被壓迫被摧殘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小青蟲的主要特徵是頑強地追逐光,由室外而室內而玻璃罩而撞進去遇到火。它也很小,遍身蒼翠的可愛、可憐。它是熱忱追求
  光明而不惜獻出生命的幼小者(青年人)的象徵,作者以“對着燈默默地敬奠着這些蒼翠精微的英雄們”表達了對他們的贊美和敬意。
  3、《秋夜》運用象徵手法抒情的藝術特點。
  《秋夜》以象徵手法抒情,抒發了對黑暗暴虐的統治勢力的憎惡和憤怒,對被壓迫被摧殘的弱小者的同情,對熱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贊美,特別是表現和贊頌了抗擊黑暗,不剋敵戰不止的韌性戰鬥精神。
  其特點是:
  第一,抓住景物特徵。這是象徵意藴得以實現的基礎。
  第二,抓住自然景物的特點,以擬人化手法描繪,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使得自然景物具有了現實生活的象徵意味,自然景物成為人間社會性格、精神的象徵體。
  第三,這種擬人化描寫都融進了作者的主觀情思,寄寓着作者的愛憎,有不少地方還摻進了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幻覺印象。
  一幅棗樹和夜空的對峙圖,就是既寫實,又融進作者主觀情思與幻覺的象徵寫意圖。
  象徵手法的成功運用,加上文筆的冷雋峭拔,使作品具有情景交融、境界幽深、寓意深遠、詩意濃郁的特點,啓發讀者作無限的聯想。
  英語譯文:
  楊憲益、戴乃迭1956年版
  Autumn Night
  Lu Xun
  Behind the wall of my backyard you can see two trees: one is a date tree, the other is also a date tree.
  The night sky above them is strange and high. 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strange, high sky. It seems to want to leave this world of men, so that when folk look up they won't be able to see it. For the moment, though, it is singularly blue; and its scores of starry eyes are blinking coldly. A faint smile plays round its lips, a smile which it seems to think highly significant; and it dusts the wild plants in my courtyard with heavy frost.
  I have no idea what these plants are called, what names they are commonly known by. One of them, I remember, has minute pink flowers, and its flowers are still lingering on, although more minute than ever. Shivering in the cold night air they dream of the coming of spring, of the coming of autumn, of the lean poet wiping his tears upon their last petals, who tells them autumn will come and winter will come, yet spring will follow when butterflies flit to and fro, and all the bees start humming songs of spring. Then the little pink flowers smile, though they have turned a mournful crimson with cold and are shivering still.
  As for the date trees, they have lost absolutely all their leaves. Before, one or two boys still came to beat down the dates other people had missed. But now not one date is left, and the trees have lost all their leaves as well. They know the little pink flowers' dream of spring after autumn; and they know the dream of the fallen leaves of autumn after spring. They may have lost all their leaves and have only their branches left; but these, no longer weighed down with fruit and foliage, are stretching themselves luxuriously. A few boughs, though, are still drooping, nursing the wounds made in their bark by the sticks which beat down the dates; while, rigid as iron, the straightest and longest boughs silently pierce the strange, high sky, making it blink in dismay. They pierce even the full moon in the sky, making it pale and ill at ease.
  Blinking in dismay, the sky becomes bluer and bluer, more and more uneasy, as if eager to escape from the world of men and avoid the date trees, leaving the moon behind. But the moon, too, is hiding itself in the east; while, silent still and as rigid as iron, the bare boughs pierce the strange, high sky, resolved to inflict on it a mortal wound, no matter in how many ways it winks all its bewitching eyes.
  With a shriek, a fierce night-bird passes.
  All of a sudden, I hear midnight laughter. The sound is muffled, as if not to wake those who sleep; yet all around the air resounds to this laughter. Midnight, and no one else is by. At once I realize it is I who am laughing, and at once I am driven by this laughter back to my room. At once I turn up the wick of my paraffin lamp.
  A pit-a-pat sounds from the glass of the back window, where swarms of insects are recklessly dashing themselves against the pane. Presently some get in, no doubt through a hole in the window paper. Once in, they set up another pit-a-pat by dashing themselves against the chimney of the lamp. One hurls itself into the chimney from the top, falling into the flame, and I fancy the flame is real. On the paper shade two or three others rest, panting. The shade is a new one since last night. Its snow white paper is pleated in wave-like folds, and painted in one corner is a spray of blood-red gardenias.
  When the blood-red gardenias blossom, the date trees, weighed down with bright foliage, will dream once more the dream of the little pink flowers and I shall hear the midnight laughter again. I hastily break off this train of thought to look at the small green insects still on the paper. Like sunflower seeds with their large heads and small tails, they are only half the size of a grain of wheat, the whole of them an adorable, pathetic green.
  I yawn, light a cigarette, and puff out the smoke, paying silent homage before the lamp to these green and exquisite heroes.
  September 15, 1924.
  賞析:
  《秋夜》是魯迅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發表於1924年12月。當時北京的政治環境正如魯迅所說:“實在黑暗的可以!”魯迅在北京與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及封建勢力進行着韌性的戰鬥。他的內心是矛盾、痛苦又壓抑的,但是他具有頑強不倦的戰鬥精神,决不嚮黑暗勢力低頭。《秋夜》正是作者與舊社會抗爭到底的誓言。但受製於當時惡劣的環境,魯迅衹能采用一種隱晦的象徵主義的表現方法,把自己強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寫之中。
  作品中“夜的天空,奇怪而高……閃閃地〖目夾〗着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將繁霜灑在我的園裏的野花草上。”這一段既是秋夜天空自然景色的真實寫照,又巧妙她通過擬人的手法勾勒出夜空的醜惡神情,暗喻出北洋軍閥統治的黑暗、殘忍、冷酷。作者着意刻畫的小粉紅花是一弱小者的形象。小粉紅花受着繁霜的打擊折磨已經瀕於絶境,然而卻還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想着溫暖的春天會到來,夢想着“瘦的詩人”會為它灑下同情的熱淚,並且告訴它“秋雖然來,鼕雖然來,而此後接着還是春”,它從這一夢想中得到了安慰。在極其險惡的環境裏,小粉紅花就是靠着對未來的夢想支持着自己的生存。作者對於小粉紅花的描繪,很符合當時許多青年知識分子的狀況。他們面對強大的黑暗現實,既想反抗又缺乏勇氣,既嚮往未來又感到前途渺茫,受着難忍的苦痛卻又經常表現出軟弱和動搖。作者對於小粉紅花一樣的廣大青年是有所批判的,但更多的是同情,是肯定的,是支持。作品中小青蟲的形象,是為追求光明而英勇獻身的正面形象。儘管作者對它的幼稚、天真、魯莽以及帶來的所謂犧牲,是很不贊成的,但從散文詩的意境和作品的發展脈絡來看,作者對小青蟲總的來說還是贊賞的,因為現實需要的是“不問成敗而要戰鬥着的人們”。魯迅對於小青蟲的描寫十分細膩,飽含着深情,活着的表示敬意,死了的表示祭奠。他是多麽地希望小青蟲們也能象棗樹那樣成熟起來,進行更有力的戰鬥啊!魯迅對於小青蟲的態度同他當時對待有朝氣的青年們的態度是一致的。
  象徵性形象,具有某種不確定性,因此不宜過於指實,以免牽強附會,或限止了形象的更廣泛的意義。讀者可在理解形象特徵及形象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基礎上,深入體味作者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充分發揮聯想,把握作品的意義。
  作品對棗樹的贊美,是全篇的核心。棗樹飽經滄桑,它雖然也受着夜空的摧殘,但它毫不動搖,它不是靠幻想來支撐自己,而是執着於現實的戰鬥,“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後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但它不管環境如何變化,衹是“默默地鐵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目夾〗眼;直刺着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而且“一意要製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地〖目夾〗着許多蠱惑的眼睛。”這是一個清醒的戰鬥者的形象!作者在贊美棗樹韌戰精神的同時,在字裏行間也流露了某些苦悶的心境,棗樹是孤獨的,而且帶着“皮傷”,雖然不顧一切地在與夜空搏鬥,但對於前途也看得不甚明白,這正符合1924年前後作者的思想狀況。棗樹的形象,既是作者對頑強抗擊黑暗、不剋厥敵戰則不止的韌性戰鬥者的熱情頌歌,也是魯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戰鬥豪情的詩意寫照。
  《秋夜》大量運用了象徵手法,創造了廣阔而深邃的詩的意境。作品中創造了天空、棗樹、小粉紅花、小青蟲等一組具有深刻意藴的象徵性形象。這些形象各具鮮明的特點,都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達着作者獨特的生活感受。這些形象不是幹巴巴的自然景物的堆積,而是經過了作者主觀的改造,以能夠喚起讀者想象和聯想的、具體可感的象徵體形式體現出來。
  《秋夜》巧妙地將哲理隱藏在充滿詩意的抒發中。魯迅筆下的天空、月亮、星星、惡鳥、棗樹、小粉紅花、小青蟲等都是自然景物,又都不完全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本身,而是人格化了的,無不閃爍着思想和哲理的光芒,或激起人們的憎惡,或喚起人們的同情,或啓迪人們去思考。作者對這些具有象徵意味形象的抒情,創造了一種隱含哲理思索的詩的意境。 《秋夜》在語言運用上也比較適應象徵主義表現手法的需要。為了使語言更加符合人格化了的自然景物的特徵,魯迅特意選擇了許多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的語言,能夠構成畫面,能夠産生音響。讀後掩捲,那〖目夾〗着冷眼、灑滿繁霜的夜空;那窘得發白的圓滿的月亮;那默默地鐵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棗樹;那凍得紅慘慘的瑟縮着作夢的小粉紅花;那撞在玻璃燈罩上丁咚作響的小青蟲……都還在眼前活動着,仿佛觸手可得。
巴金懷人作品《秋夜
  秋夜
  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盤墨汁,風從窗縫吹進來,寫字桌上的臺燈像閃眼睛一樣忽明忽暗地閃了幾下。我剛翻到《野草》的最後一頁。我擡起頭,就好像看見先生站在面前。
  仍舊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長袍,濃濃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須,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兩根手指夾着一支香煙。他深深地吸一口煙,嚮空中噴着煙霧。
  他在房間踱着,在椅子上坐下來,他抽煙,他看書,他講話,他俯在他那個書桌上寫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發出來爽朗的笑聲……
  這一切都是那麽自然,那麽平易近人。而且每一個動作裏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東西。你一眼就可以認出他來。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衹要他擡起眼睛,整個房間就馬上亮起來,他的眼光仿佛會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謊也不可能。不管院子裏暴雨下個不停,衹要他一開口,你就覺得他的每個字都很清楚地進到你的心底。他從不教訓人,他鼓勵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睜大,牽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絆腳石,他會替你踢開。
  他一點也沒有改變。他還是那麽安靜,那麽懇切,那麽熱心,那麽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從他身上散出來一股一股的熱氣。我覺得屋子裏越來越溫暖了。
  風在震搖窗戶,雨在狂流,屋子裏燈光黯淡。可是從先生坐的地方發出來眩目的光。我不轉眼地朝那裏看。透過黑色長袍我看見一顆燃得通紅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燒,成了一個鮮紅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東西。我望着這顆心,我渾身的血都燒起來,我覺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熱發散出去,我感到一種獻身的欲望。這不是第一回了。過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閱先生著作的時候,我接觸到這顆燃燒的心,我常常有這樣一種感覺;其實不僅是我,當時許多年輕人都曾從這顆心得到溫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氣,得到啓發。
  他站起來,走到窗前,發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裏燃燒,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記起了,多少年來這顆心就一直在燃燒,一直在給人們指路。他走到哪裏,他的心就在哪裏發光,生熱。我知道多少年輕人帶着創傷嚮他要求幫助,他細心地治好他們的傷,讓他們恢復了精力和勇氣,繼續走嚮光明的前途。
  “不要離開我們!”我又一次聽見了這個要求,這是許多人的聲音,尤其是許多年輕人的聲音。我聽見一聲響亮的回答:“我决不離開你們!”這是多年來聽慣了的聲音。我看見他在窗前,嚮窗外揮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嚮誰吐出這一句說過多少次的話。
  雨住了,風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麽時候露出一點點灰色。夜很靜。連他那顆心“必必剝剝”地燃燒的聲音也聽得見。他拿一隻手慢慢地壓在胸前,我覺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顫動,我聽見他激動地、帶感情地說:“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遠忘不了你們。
  “難道為了你們,我還有什麽不可以拿出來的?
  “難道為了你們,我還有過什麽顧慮?
  “難道我曾經在真理面前退卻?在暴力面前低頭?
  “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說,敢做,敢駡,敢恨,敢愛?
  “我所預言的‘將來的光明’不是已經出現在你們的眼前?
  “那麽仍然要記住:為了真理,要敢愛,敢恨,敢說,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繼續嚮着更大的光明前進!”
  靜寂的夜讓他的聲音衝破了。仿佛整個空間都騷動起來。從四面八方送過來響應的聲音。聲音漸漸地凝結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塊實在的東西。不知道從哪裏送來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燒起來,愈燃愈亮,於是整個房間,整個夜都亮起來了,就像在白天一樣。
  那一塊東西繼續在燃燒,愈燒愈小,終於成了一塊像人心一樣的東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漸漸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輪初升的紅日。
  我再看窗前魯迅先生的身形,它不知道在什麽時候不見了。
  我連忙跑到窗前。我看出來:像初日那樣挂在天空裏的就是先生的燃燒的心。我第一眼衹看到一顆心。可是我仰起頭仔細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臉龐不是就在那兒?他笑得多麽快樂!真是我從未見過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臉!
  我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魯迅先生並沒有死,而且也永不會死!
  我回到寫字桌前,把《野草》闔上,我吃驚地發現那一顆透明的紅心也在書上燃燒。……
  原來我俯在攤開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個秋夜的夢。
  窗外還有雨聲,秋夜的雨滴在芭蕉葉上的聲音,滴在檐前石階上的聲音。
  可是在先生的書上,我的確看到了他那顆發光的燃燒的心。1956年9月
  賞析:
  本文一篇抒情色彩較濃的寫人散文,是作者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20周年而寫的。文章記述了作者俯在魯迅作品《野草》上做的一個秋夜的夢,着重歌頌了魯迅熱情關懷青年的崇高精神,表達出作者對魯迅無限崇敬的感情。本文的感情較濃,需要對以下重點內容進行掌握:
  1.描寫方法
  本文運用多種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如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等。
  外貌描寫生動傳神。文章第二部分寫了作者在夢境中見到的魯迅,通過對其外貌(“矮小的身材,濃濃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須”)、服飾(“黑色的長袍”)、神態(“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的刻畫,使魯迅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
  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如:“右手兩根手指夾着一支香煙。他深深地吸一口煙,嚮空中噴着煙霧”、“他站起來,走到窗前,發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裏燃燒”等描寫,使魯迅先生的形象躍然紙上。
  同時文章還通過對魯迅先生語言的描寫,寫出魯訊先生對青年們的殷殷教誨,以
  此來展現人物的偉大人格。
  2.景物描寫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分別有一小段景物描寫,這是為抒情服務的。寫景抒情,情真意切,通過景物描寫,營造出一種溫煦悠遠的氛圍,將魯迅先生的形象襯托得更高大,將作者那種對魯迅的崇敬和懷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3.象徵手法
  本文反復運用象徵的表現手法,富有詩意地體現出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例如: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三、四、五層反復描寫魯迅先生那顆“燃得通紅的心”,寫許多年輕人都曾從這顆心得到溫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氣,得到啓發。這顆“燃得通紅的心”正是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象徵。
陳文述詩作《秋夜》
陈文述诗作《秋夜》
  ——《秋夜
  梧桐葉底見銀河,
  露氣當窗冷碧羅。
  四壁蟲聲兩行雁,
  不知何處得秋多。
  作者
  (1771-1843),字退庵,號雲伯,浙江杭州人。嘉慶時舉人,官昭文、全椒等知縣。詩學吳梅村、錢牧齋,博雅綺麗。著有《碧城詩館詩鈔》、《頤道堂集》、《秣陵集》、《西泠懷古集》等。
歌麯專輯:秋夜
  歌 手:費星>
  語 言:國語
  公 司:廣東音像出版社
  點 擊:3
  日 期:2004.11.19
  ======================================================
  Fang_Bang_-_Back_To_1941-CN-2004-Luna
  專輯信息
  專輯名稱:重返一九四一
  歌手組合:方邦
  發行公司:TIS
  發行時間:2004年12月01日
  專輯麯目
  01 序
  02 晚霞
  03 神秘女郎
  04 好春宵
  05 我有一段情
  06 夜來香
  07 傢傢有本難念的經
  08 是否
  09 好兆頭
  10 永遠的微笑
  簡要介紹
  傳奇歌手方正,以磁性歌喉竄紅上海。60年後,其孫方邦,以血立誓,重招回魂,TIS錄音室內,突被神秘高壓電流充斥,膽味頓時濃得化不開,邦仔更連降數KEY,唱腔極富攝力,今兩位加埋過百歲的前輩總監,為之側目耳油盡灑。
  當您傾聽的一刻,時空交錯歷歷在目的上海情懷,竟在劃時代錄音中,得以重生,等了60年,纔聽到一張令人神往的絶世男音,也算不妄此生。
  ======================================================
  Guan_Mu_Cun_-_Shepherd_With_Songs-CN-2004-Luna
  專輯信息
  專輯名稱:歌聲放牧
  歌手組合:關牧村
  發行公司:廣州新時代
  發行時間:2004年12月15日
  專輯麯目
  01 月亮代表我的心
  02 月朦朧鳥朦朧
  03 駝鈴
  04 蘭花花
  05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06 送別
  07 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08 北國之春
  09 天涯歌女
  10 月光下的鳳尾竹
  11 山楂樹
  簡要介紹
  關牧村的聲音好像琴弦鑲在大地上的大提琴,由天使的手撥動而發出的美好旋律.這是她的民歌集.
  ======================================================
  Fei_Xing_-_Autumn_Night-CN-2004-Luna
  專輯信息
  專輯名稱:秋夜
  歌手組合:費星
  發行公司:廣東音像出版社
  發行時間:2004年11月19日
  專輯麯目
  01 每次想你
  02 秋夜
  03 青春舞麯
  04 東去列車
  05 送別
  06 愛情年代
  07 牧歌
  08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09 秋風
  10 情歌
  11 美麗的草原我的傢
  簡要介紹
  亞洲音樂節中國賽區金奬獲得者。
  穿越璀璨的星空,聆聽深秋裏最醇厚的,足以蕩滌靈魂的聲音……
  費星是位有主見的現代女性堅持自己的音樂,經過四年的精心籌備,她的專輯終於推出。在這張唱片中費星蓄積多年的音樂才華,終於在這張專輯裏盡情展現。她的音色獨特,低沉醇厚,顯得獨具個性。專輯《秋夜》收錄了11首歌,大部分為原創情歌。歌詞寫得浪漫、輕鬆、樸實。配樂多以鋼琴、吉他、小號為主。在費星的聲音領導下,慢慢你會發現,她的歌聲已進入心的深處,輕輕地觸動着久違的真實的自己。
朱淑真詩作《秋夜》
  秋夜
  秋夜無眠秋氣清,
  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處明。
  【作者】:
  朱淑真,宋代女詩人,自號幽棲居士,出身仕宦之傢,曾隨夫遊宦吳越荊楚之間,相傳她婚姻不遂,抑鬱而終。陳霆《渚山堂詞話》捲二寫道:“朱淑真纔色冠一時,然所適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秋夜》是一首閨怨詩,言淺味永,表達了女詩人幽居的憂愁怨嗟、孤寂落寞。
  【註釋】:
  夜晚輾轉反側難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氣清涼,剪了很多次燭花了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樹縫的月影,斑斑駁駁地鋪酒在冰涼的床席上,而從梧桐縫裏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麽明亮.
  前兩句敘事。首句直奔詩題,各點“夜”“秋”二字,交代了時間、心態、環境。“夜久無眠”已見怨婦愁緒滿懷,而時又逢秋,秋風蕭瑟,夜氣清涼,錦衾單薄,佳人永夜難寢,更添一層愁苦。
  次句緊承“無眠”,寫人事活動。既然輾轉反側難入夢,那麽如何打發漫漫長夜呢?空房寂寥,紅燭高燒,百無聊賴中,她衹好剪燭花以消遣寂寞了。“燭花”即燈花,古人認為燈花是有喜事的一種預兆。杜甫詩云:“燈花何太喜,酒緑正相親”(《獨酌成詩》)。燈花頻生當有賞心悅事,而她卻無法消解眼前這幽情苦緒。着一“頻”字,寫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難寧。“欲三更”接續“夜久”兩字,極寫思婦飽受孤獨寂寞煎熬之苦。
  後兩句寫景。第三句轉折一筆,寫床席之月影。一個“涼”下得獨特,這是全詩的詩眼,照應首句的“秋氣清”,以觸覺狀態寫視覺形象。從窗外梧桐樹縫篩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駁駁地鋪滿了冰涼、空寂的床席,今夜誰會給她送來溫暖呢?這情景怎不令人涼從心生!“滿”字表面是寫光影之濃,其實是寫憂思滿懷,剪不斷理還亂的鬱悶之感。這一句明寫屋內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虛實相生,韻味悠遠。
  末句寫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語作結,留給讀者無窮的想象空間。該句承上句,以頂真手法過渡,從床上之月光、樹影寫到高天之皓月,表達了詩人望月懷人的乍喜還憂的心理。“月在梧桐缺處明”,展現了一幅高遠、疏朗的秋夜月色圖。皎皎月華,她似乎憶起了曾經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甜蜜與浪漫;而如今,“瘦盡燈花又一宵”的時刻,又誰能與她“共剪西窗燭”呢?想超脫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處無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處”,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婦不得與意中人團圓的酸楚。
  全詩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氣清)而室內(燭花頻剪),又由室內(鋪床涼)到室外(月在缺處明),逐層遞進地反復渲染獨處的苦悶。針腳細密,四句之間照應緊密,銜接流暢,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意象鮮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細節勾勒精練傳神,給人以無窮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