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秀篆
目录
No. 1
  秀篆镇位于诏安县西北部,与本省平和县九峰镇接壤,毗邻广东省饶平县建饶镇、饶洋镇、上饶镇,是省定贫困乡镇、革命老区乡镇。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260米,距县城62公里,有17个行政村,158个自然村,206个村民小组,9068户,39342人。全镇山地面积16.05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2.5万亩,宜果面积3.8万亩,有果面积1.43万亩,耕地面积1.09万亩。主要特产有柿子、青梅、橄榄、龙眼、茶叶、生姜等产业。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767万元,比2002年(下同)增长24.18%,其中农业总产值3110万元,工业总产值5657万元;财税上缴入库125万元,增长4.16%;农民人均纯收入1631元,增长2%;全镇有27个党支部,613名党员,有2所初级中学,19所完全小学。
  一、农业方面:全镇农业总产值3110万元。水果生产方面:建立"优质水果示范基地",引种杨梅等优质品种,全镇新增水果面积3128亩;引进日本甜柿、台丰6号柿子新品种,建立全镇集中统一的种苗培育基地,逐步引导全镇各村进行高位嫁接换种,改造柿子旧果园。茶叶生产方面:创建际岭、彩山、上洋、注湖、隔背等五个高山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重点建设际岭、彩山两个茶叶专业村,引种优质品种,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加工高山无公害茶叶系列精品,畅销省内外市场,带动了全镇旧茶园的改造。竹业生产方面:充分发挥镇红卫场绿麻竹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扩大绿麻竹种植面积,在埔坪建立500亩绿麻竹基地。畜牧业生产方面:继续完善"龙吼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养猪场,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家庭养猪业的发展,全镇的家禽、生猪存栏数逐年增加。
  二、工业方面:全镇工业总产值5657万元。外引内联共引进资金1010万元。引进台商罗先生创办"秀篆坤龙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0万美元;投建装机容量700kw、总投资350万元的东坑水电站和装机容量125kw、总投资100万元的隔背水电站;创办"饶岭水电有限公司"。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全年共组织200多名青年输出到晋江、泉州等地当保安,开拓劳务输出新领域。努力培养能人,鼓励回乡投资办厂,陈龙村民投资60万元,新办秀篆福峰茶厂,带动本地茶叶精加工;信茂陶瓷工艺厂,继续扩大产业,形成规模工业。在开通秀篆与广州、汕头等地客车往返班次的基础上,2003年又有陈龙村民集资30多万元,新购置一部豪华大客车,增开通往石狮班次,增强秀篆与经济活跃城市的经贸往来,从而推动我镇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发展,带动茶叶加工、建材生产、车辆修配、商业贸易、饮食服务等行业上规模、上档次,增加经济总量。
  三、扶贫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和省公安厅等省、市、县扶贫挂钩单位的大力扶持下,2003年共筹集扶贫资金100多万元。修建乡村道路30多公里;修通埔坪引水灌溉工程1处,兴修加固水利设施3处,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00多亩;建设陈龙、青山自来水设施2个;开山种果,改造旧果园4000多亩;兴建中学教学综合楼575m2;实施造福工程搬迁4户16人;为特困户五老户发放救灾粮1.7万斤,棉被45件;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发放资金5.8万元,解决 120个困难户420人的生活困难。从而增强了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逐步摆脱贫困落后面貌。
  四、基础设施:经多方筹集,2003年共集资金45.12万元,加快道路、供电、通讯和市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民办实事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有:埔坪村500亩绿麻竹基地;陈龙村百亩杨梅基地;陈龙、青山村自来水工程;埔坪村引水灌溉工程;埔坪移动通信基地站。以兴建好的项目有:河背公路青龙山路段的拓宽改造工程;彩山路、桥改造工程;秀篆卫生院门诊大楼以建好工程;青龙中学教学楼;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规划、测设及争取资金等前期工作的有:秀篆牛角圩至镇政府商业街工程;秀峰公路水泥路拓宽改造工程和陈龙村道。新增项目有:新建东坑水电站和隔背水电站;增设石东、乾东、青龙山小灵通网络;整修秀峰、河背、秀饶、双洋等乡村道路;开通隔背至官陂马坑公路和东径至割庭坪村道。从而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学习环境,增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后劲。这些以先后的完工。
  五、计生工作:计生工作以脱帽创先为目标,坚持"三为主"方针,推行"三结合"经验,加强计生网络建设,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制,增加资金投入,负重拼搏,齐抓共管,抓重点、攻难点,认真抓好计生"双查"及扫尾工作,对各计生户实行严格跟踪管理;同时,多次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村级计生业务水平。经镇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2003年全镇计生工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88.8%,计划外多孩率1.04%,零岁婴儿死亡率 4.15*,独生子 女 领 证 率12.3%,二女户占总人口比9.42*, 一孩育妇比24.6%,为我镇今后计生工作及实现计生"脱帽"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被县计生领导小组评为计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诏安县秀篆镇概况
① 行政辖域
  秀篆镇位于诏安县西北部,北与平和县九峰镇接壤,西与广东省饶平县交界,东南与本县官陂镇、霞葛镇毗邻,是台胞重点乡镇、省定革命老区乡镇。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辖有1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216个村民小组,共有9337户、41233人。全部讲客家方言。
②交通状况
  该镇距县城62公里,主干公路42公里水泥路、20公里柏油路直通诏安县城,西向河美、北坑二条公路通往饶平县,北向公路通往平和县,东向河背公路通往官陂镇,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霞秀公路拓宽改造水泥路工程已经启动,年底即可完成并投入使用。
③历史人文
  明朝以来属于第二都,后称为秀篆(因地形曲折,纵横交错,有如篆字,后人相继说是篆山,在二百多年前清朝年间,文人层出,将秀字添上,把山字略去,即为秀篆)。解放前单独设乡,解放初属第六区管辖,1951年4月将第六区拆出单独设区第七区,1952年2月改称第九区,1955年6月改称秀篆区,1956年5月并入官陂区,1958年9月合并成立和平公社,1959年2月改称秀篆公社,1984年建秀篆乡,1992年改秀篆镇。历史上人才辈出,有明末时期转战南北、战功显赫的功臣宿将游瑞清,清朝时期钦赐正三品之朝林学士游合璧等等。
④建筑景观
  秀篆村村有土楼,生灵人畜、集楼而居,现规模较大保留较完整的土楼有龙潭楼、光裕楼、长源楼、东泰楼、拱北楼、步青楼、凤江楼、迎阳楼等,这些土楼建筑独特,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学者、建筑师前来参观。
  ⑤闽(秀)台 关系渊源。秀篆人民敢于闯荡、勇于拼搏。早在明朝中期,秀篆人民就飘洋过海,迁徙到台,繁衍生活。明末清初,大批的秀篆人聚群、聚族、聚兄弟迁移到台湾的台北、桃园、宜兰、基隆、彰化等地。据了解,从秀篆到台湾的后裔有:游氏4—5万人、王氏5—6万人、李氏4—5万人、黄氏6—7万人、邱氏3—4万人、罗氏2—3万人、吕氏3—4万人、赖氏1—2万人,江氏、叶氏近万人。在历、现届台湾政坛主要领导人、军界、财界等都有秀篆后裔在执掌。秀台渊源密切,每年都有几十个台胞组团回乡寻根谒祖。
⑥气候与物产
  全镇气候优越,温度适宜,全年平均温度20℃,无霜期达300多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442毫米。全镇拥有耕地面积1.1万亩,山地面积17.73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2.5万亩,有果面积1.43万亩,宜果面积3.8万亩),主要资源有瓷土、水电、木材等。立足山地多、气候独特的优势,该镇突出发展五种支柱产业:一是高山无公害茶叶(铁观音、八仙茶、白芽奇兰);二是速生丰产林(速生桉、绿麻竹);三是优质水果(蜜柚、杨梅、橄榄);四是反季节蔬菜(玉米、生姜、大蒜);五是畜牧业(猪、牛、羊)。
⑦基础设施
  该镇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埔美河道、河背溪等2条,全镇现共有水电站(龙吼水电站、长狮水电站、河口水电站、东坑水电站等)10座,总装机容量达3000多千瓦。所辖的17个行政村都已通电、通路、通自来水,90%以上的自然村覆盖了移动通讯信号。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的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
⑧经济社会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秀篆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1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500万元,规模工业总产值3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元。
⑨教育文卫事业不断进步
  全镇拥有2所初级中学、19所完全小学,学生可实现就近读书。创办有秀篆中心卫生院,各村基本上都有卫生所及乡医,每年都有进行各种类型的防疫工作,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等工作水平逐年提高。
⑩投资导向
  丰富的电力、林木、水果、茶叶资源,为发展茶叶、水果、木材等农产品资源型加工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丰富的瓷土资源对发展陶瓷产业极为有利。目前,该镇在诏安工业园区拥有一块200亩的“飞地工业”用地,位于诏安南高速路口旁边,已完成“三通一平”,价格优惠,每亩8万元,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投资环境。我们也承诺给予企业投资者提供免费办证等全方位的服务。丰富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是投资和发展的理想区域。
  http://tieba.baidu.com/f?kw=%D0%E3%D7%AD&frs=yqtb (秀篆
近义词
秀篆镇
相关词
客家知福常乐漳南客家台湾黄氏闽南客家漳州客家台湾客家人漳州
诏安王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