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磕头虫
目录
旧时对小官的谑称 Old ridiculed for small government
  旧时对小官的谑称。小官上司多,见上司要磕头行礼,故称。《品花宝鉴》第五十回:“﹝ 玉天仙 ﹞遂把歷年积下的东西与他捐了分发,虽是磕头虫,倒底也算箇老爷。”
No. 2
  在昆虫大家族里,不乏跳高、跳远的能手。跳蚤虽然身材十分渺小,却能跳过自身高度的100多倍;棉蝗身体矫健,它跳远的平均成绩,竟是它自身长度的143倍。不过,这些跳高、跳远“冠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一对发达、强健,适宜弹跳的后足。
  有一种善于跳高的虫,它跳高的方式却与众不同,它就是我们要说的不用足跳高的虫——磕头虫
  磕头虫是一种常见的小甲虫。虽说它能跳起40多厘米的高度,创出跳过自身高度50多倍的惊人记录,可是它却只有三对又短又小的胸足。这短小的胸足和其他善跳昆虫的强健后足比起来,实在是小得可怜。靠这样的足,只能用来爬行,根本不能去跳高、跳远,更不要说去跳过自身高度的几十倍了。
  那么,磕头虫是怎样创造出跳过身高50倍的惊人记录的呢?难倒它真还有什么特异的功能吗?
  要解开这个谜并不难,我们只要捉来一只磕头虫,认真地观察一番,看看它是怎样“跳高”的,就能真相大白。
  原来,使磕头虫“跳”得高的秘密武器是它的前胸腹有一个像合页似的关键。当磕头虫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上时,它便将自己的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的背纵肌,使前胸突然伸直,这时候,它的背部就会猛烈撞击地面,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磕头虫的身体就会被猛然弹向空中。就这样,磕头虫没有用腿,却成了“跳高”的能手。
  有趣的是,磕头虫的“跳高”姿势还很优美。当它腹部朝天弹向空中时,它便乘机在空中做个“前滚翻”,将身体翻转过来,等到落地时,它就能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了。
  【附】磕头虫学名叩头虫,其前胸腹面有一个楔形的突起,正好插入到中胸腹面的一个槽里,这两个东西镶嵌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灵活的机关。当它发达的胸肌肉收缩时,前胸准确而有力地向中胸收拢,不偏不倚地撞击在地面上,使身体向空中弹跃起来,一个“后滚翻”,再落下来。叩头虫在仰面朝天时,它会把头向后仰,前胸和中胸折成一个角度,然后猛地一缩,“扑”地一声打在地面上,它就弹了起来,在空中来了个“后滚翻”,再落在地面时,脚朝下停在那里了。
  1,叩头虫之所以要“叩头”,只不过是在摔倒后翻身逃走的一个动作,是保护自己免遭敌害的本能反应。
  2,叩头虫的“叩头”对于天地来说可以逃避,而在种内则是声音求偶信号
喻意
  用来比喻那些只会别人卑躬屈膝,巴结别人的没有骨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