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物理學類 : 基礎化學 : 地質 : 地理 : 生物學 : 農業 : 化工 > 碳水化合物
目錄
No. 1
  又稱“糖類”,舊稱“醣”。含醛基或酮基的多羥基碳氫化合物以及它們的縮聚産物和某些衍生物的總稱。為生物的主要能源,如澱粉、葡萄糖等,也是植物以及某些動物的支持和保護物,如樹木的纖維素和甲殼中的殼糖。一般無味,易溶於水。
tàn shuǐ huà hé wù tàn shuǐ huà hé wù
  一族由碳、氫和氧組成的中性化合物。包括糖、澱粉、葡萄糖、糖原、纖維素和戊聚糖,其中有一些為一切緑色植物所合成,或立即供生長用,或貯存起來供以後利用
No. 3
  carbohydrate
簡介
  碳水化合物亦稱糖類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佈最廣的一類重要的有機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澱粉和纖維素等都屬於糖類化合物。
  糖類化合物是一切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它不僅是營養物質,而且有些還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髒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與免疫活性有關。此外,核酸的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類化合物——核糖和脫氧核糖。因此,糖類化合物對醫學來說,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名稱
  糖類化合物由c(碳),h(氫),o(氧)三種元素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為2:1,與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樣,故稱為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m(h2o )n表示。因此,曾把這類化合物稱為碳水化合物。但是後來發現有些化合物按其構造和性質應屬於糖類化合物,可是它們的組成並不符合cm(h2o )n 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脫氧核糖(c5h10o4)等;而有些化合物如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其組成雖符合通式cm(h2o )n,但結構與性質卻與糖類化合物完全不同。所以,碳水化合物這個名稱並不確切,但因使用已久,迄今仍在沿用。(另外像碳酸(hco3)、碳酸????(xxco3)、碳單質(c)、碳的氧化物(co2、co、h2o........)都不屬於有機物,也就是不屬於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為人體提供熱能的三種主要的營養素中最廉價的營養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兩類: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單糖、雙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無效碳水化合物,如:纖維素。
  詳見http://www.chihaola.com/baike/element/carbon
分類
  碳水化合物分單糖、二糖、低聚糖、多糖四類。糖的結合物有糖脂、糖蛋白、蛋白多糖三類。
生理功用
  (1)供給能量:每剋葡萄糖産熱16千焦(4千卡),人體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消化變成葡萄糖或其它單糖參加機體代謝。每個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沒有規定具體數量,我國營養專傢認為碳水化合物産熱量占總熱量的60—65%為宜。平時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在米、面等主食中含量較高,攝入碳水化合物的同時,能獲得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其它營養物質。而攝人單糖或雙糖如蔗糖,除能補充熱量外,不能補充其它營養素。
  (2)構成細胞和組織:每個細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佈在細腦膜、細胞器膜、細胞漿以及細胞間質中。
  (3)節省蛋白質: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機體不得不動用蛋白質來滿足機體活動所需的能量,這將影響機體用蛋白質進行合成新的蛋白質和組織更新。因此,完全不吃主食,衹吃肉類是不適宜的,因肉類中含碳水化合物很少,這樣機體組織將用蛋白質産熱,對機體沒有好處。所以減肥病人或糖尿病患者最少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要低於150剋主食。
  (4)維持腦細胞的正常功能:葡萄糖是維持大腦正常功能的必需營養素,當血糖濃度下降時,腦組織可因缺乏能源而使腦細胞功能受損,造成功能障礙,並出現頭暈、心悸、出冷汗、甚至昏迷。
  (5)其它:碳水化合物中的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有潤滑作用。另外它可控製細腦膜的通透性。並且是一些合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的前體,如嘌呤、嘧啶、膽固醇等。
  碳水化合物主要的生理功能:
  1、 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
  2、 提供熱能;
  3、 調節食品風味;
  4、 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
  5、 調節脂肪代謝;
  6、 提供膳食纖維。
碳水化合物和健康
  膳食中缺乏碳水化合物將導致全身無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産生頭暈、心悸、腦功能障礙等。嚴重者會導致低血糖昏迷。
  當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過多時,就會轉化成脂肪貯存於體內,使人過於肥胖而導致各類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日推薦量及食物來源
  一般說來,對碳水化合物沒有特定的飲食要求。主要是應該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得合理比例的熱量攝入。另外,每天應至少攝入50~100剋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預防碳水化合物缺乏癥。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來源有:蔗糖、𠔌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麥、燕麥、高粱等)、水果(如甘蔗、甜瓜、西瓜、香蕉、葡萄等)、堅果、蔬菜(如鬍蘿蔔、番薯等)等。
簡介
  碳水化合物亦稱糖類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佈最廣的一類重要的有機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澱粉和纖維素等都屬於糖類化合物。
  糖類化合物是一切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它不僅是營養物質,而且有些還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髒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與免疫活性有關。此外,核酸的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類化合物——核糖和脫氧核糖。因此,糖類化合物對醫學來說,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廣譜化學結構和生物功能的有機化合物。主要由碳、氫、氧所組成。可用通式Cx(H2O)y來表示。有單糖、寡糖、澱粉、半纖維素、纖維素、復合多糖,以及糖的衍生物。主要由緑色植物經光合作用而形成,是光合作用的初期産物。從化學結構特徵來說,它是含有多羥基的醛類或酮類的化合物或經水解轉化成為多羥基醛類或酮類的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含有一個醛基、六個碳原子,叫己醛糖。果糖則含有一個酮基、六個碳原子,叫己酮糖。它與蛋白質、脂肪同為生物界三大基礎物質,為生物的生長、運動、繁殖提供主要能源。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之一。
名稱
  糖類化合物由C(碳),H(氫),O(氧)三種元素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為2:1,與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樣,故稱為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m(H2O )n表示。因此,曾把這類化合物稱為碳水化合物。但是後來發現有些化合物按其構造和性質應屬於糖類化合物,可是它們的組成並不符合Cm(H2O )n 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脫氧核糖(C5H10O4)等;而有些化合物如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其組成雖符合通式Cm(H2O )n,但結構與性質卻與糖類化合物完全不同。所以,碳水化合物這個名稱並不確切,但因使用已久,迄今仍在沿用。(另外像碳酸(H2CO3)、碳酸????(XXCO3)、碳單質(C)、碳的氧化物(CO2、CO)、水(H2O)都不屬於有機物,也就是不屬於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為人體提供熱能的三種主要的營養素中最廉價的營養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兩類: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單糖、雙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無效碳水化合物,如:纖維素。
過量表現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是植物性食物,如𠔌類·薯類·根莖類蔬菜和豆類,另外是食用糖類。碳水化合物衹有經過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而果糖和半乳糖又經肝髒轉換變成葡萄糖。血中的葡萄糖建成為血糖,少部分血糖直接被組織細胞利用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熱量供身體需要,大部分血糖則存在人體細胞中,如果細胞中儲存的葡萄糖已飽和,多餘的葡萄糖就會以高能的脂肪形式儲存起來,多吃碳水化合物發胖就是這個道理!
缺乏癥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過少,可造成膳食蛋白質浪費,組織蛋白質和脂肪分解增強以及陽離子的丟失等。
百科辭典
  tanshui huahewu
  碳水化合物
  carbonhydrate
  自然界存在最多的一類有機化合物,是組成人體的成份之一,又稱"糖類"。包括單糖 (葡萄糖、果糖)、雙糖(乳糖、半乳糖和蔗糖)、澱粉、纖維素等。從化學結構特點來說,它們是多羥基的醛、酮,或多羥基醛酮的縮合物。由於最初發現的這一類化合物都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而且分子中氫和氧的比例為 2∶l,它們都可以用Cn(H2O)m這樣一個通式來表示,所以便將這類化合物叫做碳水化合物。但這一名詞並不十分恰當,因沿用已久,所以至今仍然使用。它除作為能量來源外,還有許多其他生理作用,例如,構成植物的支撐組織,作為機體中其他有機物合成原料等。
英文解釋
  1. :  Carbohydrase
  2. n.:  carbohydrate,  any of various types of organic compound, such as sugar and starch, containing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近義詞
糖類
相關詞
有機化合物百科辭典生物營養脂質化學分子
神經係統神經再生黏附性黏附分子
包含詞
碳水化合物食品糖類碳水化合物
其他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碳水化合物分解酶碳水化合物和健康
功能性食品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功能材料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性高脂血癥
糖尿病飲食治療:碳水化合物交換法其他胎兒和新生兒的短暫性碳水化合物代謝疾患
胎兒和新生兒的短暫性碳水化合物代謝疾患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引起的吸收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