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 : 地理學教育 > 碎葉
目錄
No. 1
  碎葉城現貌古城名。又稱素葉水城。唐安西四鎮之一。詩人李白出生於此。故址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剋馬剋(Tokmok)附近。 碎葉是我國西部邊陲歷史上的一座重鎮,唐時正式進入中國的版圖,唐政府曾在碎葉設鎮駐軍,而碎葉和內地的聯繫也甚為密切。不過,關於碎葉的地理位置等具體情況,自唐以降也存在着某些疑問,其不同意見一直爭論到今天。
  查唐代在安西都護府下設置的四鎮中,"成亨元年(670)四月,罷四鎮,是龜茲、於闐、焉耆、疏勒;至長壽二年(693)十一月.復四鎮勒,足龜茲、於闐、疏勒、碎葉。兩四鎮不同,未知何故"。此文撰於唐德宗(780~804)時代,編定的是唐高祖至唐德宗之問九朝的事,成稿時,距成亨和長壽年間,已是百年之後,《唐會要》的作者蘇冕發現了這個疑問,後雖經王溥重編,還是將這個問題保留了下來。與這個問題相關聯的,就是"在焉耆處是否還有一個碎葉"存在?歷史上認為在焉耆處另有一個碎葉的說法,始自宋代歐陽修、宋祁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捲二的鬍三省的音註。他們認為"碎葉城為焉耆都督府治所","從此碎葉城就成,兩座。郭沫若先生在《李白與杜甫》中,也秉承了兩個碎葉城之說。他說,"考碎葉在唐代有兩處,其一即中亞碎葉:又其一為焉耆'碎葉'。焉耆'碎葉',其城為王方翼所築,築於高宗調露元年(679)"。E34)而範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第三册的附圖《唐朝及四鄰方位圖》,在焉耆旁標註出了"碎葉鎮",並於熱海旁標註了"碎葉城"。一城一鎮,以示其別。更有研究者,因為焉耆旁似乎還有一個"碎葉",於是就斷定,李白的先祖竄逃之地,並不是熱海碎葉,而是焉耆處的"碎"了。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回答是否定的。查遍各種歷史文獻(其中也包括外國文獻),都不見有"在焉耆附近設有碎葉"的記錄。Ⅲr在這裏,筆者也略加檢核,來說明碎葉僅熱海一碎葉而已。正如本文前述所引的大唐和尚玄奘路經素葉水城(碎葉)的記載,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足親臨碎葉城的最早最可靠的文字記錄,是可信的。其次,我們看杜佑的《通典》,在"焉耆條"下,也沒有在該處設過碎葉城的記載。363杜佑字君卿(734~812),出身名門望旅,歷三朝(德、順、憲三代)宰相,是唐代中期重要的政治傢、史學家和理財傢,比李白小三十三歲。《通典》傾註了杜佑一生的心血,而且此書非由官方資助,仝由杜佑一人完成,故其客觀性、真實性更為突出。杜佑的"焉耆條"下無碎葉的記錄,說明了衹有一個碎葉存在,即熱海之碎葉。杜佑在該條下,還記述了隋煬帝大業中(約6ll~612年),焉耆王竜突騎遺使嚮隋朝貢獻方物的情景,舊'這個記述在《北史》380和《太平寰宇記》中,也都得到了印證。彼時距李白先祖逃竄碎葉前僅三四年,這說明那時焉耆和碎葉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百科大全
  Suiye
  碎葉
  唐代設在西北地區的軍鎮之一。碎葉城,地傍碎葉水,其地在今蘇聯伊塞剋湖(熱海)以西,托剋瑪剋城附近(一說城址即托剋瑪剋西南八公裏處之遺址)。唐以前為各族商人雜居的城郭小國,受西突厥控製。
  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在平定阿史那賀魯叛亂之後,唐政府在西突厥境廣置羈縻州縣,碎葉在這時可能置為羈縻州,安車鼻施曾任刺史。
  調露元年(679),唐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的反叛,於碎葉設鎮置軍。安西都護王方翼費時五旬,重築了碎葉鎮城,城立十二門,迂回麯折,易於防守,碎葉鎮從此成為安西四鎮之一,並設鎮守使駐守,見於史籍的如延載元年(694)碎葉鎮守使韓思忠和景竜四年(710)以北庭都護兼任碎葉鎮守使的呂休□。唐曾在此設保大軍並屯駐過瀚海軍和天山軍,內地政令也在此推行,武周時和內地諸州一樣,置有大雲寺。開元七年(719),唐應允了西突厥十姓可□提出的移居碎葉城的請求,乃以焉耆代碎葉為安西四鎮之一。此後,碎葉地區相繼為突騎施、葛邏祿所居。
  參考書目 張廣達:《碎葉城今地考》,《北京大學學報》1979年第5期。
  (陳國燦)
近義詞
碎葉
相關詞
城市中亞吉爾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