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中草药 : 佛说阿弥陀经 > 砗磲
目录
次于玉的美石
  ①次于玉的美石。②软体动物。硬壳厚大,略呈三角形,长可达1米,可制器皿或饰品,肉可食。
chē qú chē qú
  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上的一种蛤,有时重250千克以上,肉可食
次于玉的美石
  次于玉的美石。《广雅·释地》:“蜀石、碝、玫、硨磲……石之次玉。”
软体动物,栖息热带海洋中
  软体动物,栖息热带海洋中。肉可食用。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长可达一米,可制器皿及装饰品。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砗磲》:“ 南海 有蚌属曰硨磲,形如大蚶,盈三尺许,亦有盈一尺以下者,惟其大者为贵。”
指其介壳
  指其介壳。古称七宝之一。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 魏武帝 以玛瑙石为马勒,硨磲为酒椀。”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嵌珊瑚硨磲玛瑙,光射月轮孤。” 清 朱彝尊 《赠许容》诗:“吾生好奇颇嗜此,硨磲犀象罗笥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这洋枪队过完之后,还有一个押队官,戴着硨磲顶子,骑着马。”
特指酒杯
  特指酒杯。 明 屠隆 《綵毫记·展武相逢》:“斩头颅报怨都城,把硨磲使酒侯家。”
No. 7
  砗磲(chēqú--最大的双壳贝
  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动物的统称。
  共有2属6种,砗磲属(tridacna)5种,砗蚝属(hippopus)1种。
  1、库氏砗磲(tridacna gigas)又名大砗磲
  2、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
  3、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
  4、无鳞砗磲(tridacna derasa)
  5、长砗磲(tridacna maxima)
  6、砗蚝(h.hippopus)直径一般也有0.5米
  分布区域: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低潮区附近的珊瑚礁间或较浅的礁内较多。我国的海南省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贝壳略呈三角形,壳顶弯曲,壳缘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外套膜大,颜色鲜艳。砗磲常与大量虫黄藻(zooxanthellae)共生。这种单胞藻可在砗磲体内循环,并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砗磲丰富的营养。砗磲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叫玻璃体的结构,能聚合光线,可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这种蛤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游生物。砗磲肉可食,大贝壳可用作贮水器或贝雕原料。有的砗磲还能产生珍珠。小型贝壳可烧制石灰或供观赏。目前,有的国家已对鳞砗磲和无鳞砗磲进行人工养殖并获成功。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它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
  砗磲的基本特性
  从宝石学的观点来看,具有美丽珍珠光泽而颜色洁白、有晕彩且质地细腻的贝壳才可作为宝石,而砗磲贝却是所有贝类制品中最漂亮的。
  它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或珍珠类似,特性如下:
  1.化学成分砗磲含碳酸钙为86.65%~92.57%,壳角蛋白为5.22%~11.21%,水为0.69%~0.97%。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种氨基酸;
  2.构造其矿物以文石为主,与珍珠一样具有特征的层状构造,外壳光洁明亮,在阳光下能出现七彩虹光;
  3.颜色有白色、牙白色与棕黄色相间两个品种,但以牙白与棕黄相间呈太极形的品种为上品。以耀眼的金丝亮丝和绿色肠管为其特色;
  4.光泽珍珠光泽;
  5.硬度一般为2.5~3,牙白与棕黄相间的品种可达4;
  6.密度2.70g/cm3。
  砗磲的用途
  砗磲是深海贝类之最大者,长径达1m左右,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
  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贝壳可以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
  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师父们常以27颗以上至108颗的念珠作为配戴及念之用。
  在中医药中,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磨或粉末常为喜爱之物。
  药用价值
  【性味】①《海药本草》:"大寒,无毒。"②《纲目》:"甘咸,大寒,无毒。"
  【功用主治】《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相关文献:
  在当今佛教界流行的宝石种类中,可作为驱邪避凶的宝石应首推“佛教七宝”。何谓“佛教七宝”?据般若波罗多蜜心经记载,此七种宝物为“砗磲、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
  据《妙法莲花经·普门品》:“为求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在这七种宝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宝石为砗磲,因为它来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产量极少而显得非常珍贵。
  另据《广雅·释地》,石之次玉者为“砗磲”。或以为仅是据砗磲壳得名而已,与砗磲动物本身并无联系。
  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锁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m。壳内白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车轮沟渠的图案,因此而得名为砗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较厚的贝壳做成圆珠,把它当作砗磲记者。可见砗磲在古代深受人们的喜爱。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记载,使用砗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门当中,高僧用它当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饰中,它是六品官员的顶珠,可见它的价值不凡。目前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颗天然海洋贝珠(真主之珠)重6350贝克,就是砗磲所产。
No. 8
  砗磲
  (《海药本草》)
  【异名】车渠(《海药本草》)。
  【来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或其同属动物的贝壳。
  【动物形态】鳞砗磲
  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足丝孔。腹缘弯曲呈波状。外韧带极长,黄褐色,约等于贝壳后半部的3/4。贝壳表面黄白色,竺长轮脉细密,具有4~6条强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宽而翘起的大鳞片。内面白色,具光泽。铰合部长,右壳有1主齿和2个并列的后侧齿;左壳主齿和后侧齿各1个。后闭壳肌痕卵圆形,位于贝壳中部。外套痕明显。
  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间。分布我国南海诸岛。
  同属动物库氏砗磲贝壳巨大,表面白色,具有5条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纹明显,形成弯曲重迭的皱褶。两壳均有主齿和后侧齿各1个。分布广东西沙群岛。亦同等入药。
  【性味】①《海药本草》:"大寒,无毒。"
  ②《纲目》:"甘咸,大寒,无毒。"
  【功用主治】《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物种分类 Species classification
  【物种名称】 砗磲(chēqú)
  【中文别名】 车磲
  【拉丁学名】 Hippopus hippopus
  【科属分类】 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动物的统称。
  共有2属9种,砗磲属(Tridacna)8种,砗蚝属(Hippopus)1种。
  1、番红砗磲 (Tridacna crocea) 又名:圆砗磲 红番砗磲 红袍砗磲
  2、扇砗磲 (Tridacna derasa)
  3、库氏砗磲 (Tridacna gigas)又名:大砗磲
  4、长砗磲 (Tridacna maxima)
  5、瓷口砗磲 (Hippopus porcellanus)
  6、罗氏砗磲 (Tridacna rosewateri)
  7、鳞砗磲 (Tridacna squamosa)
  8、魔鬼砗磲 (Tridacna tevoroa)
  9、砗蚝 (Hippopus hippopus)
分布区域 Distribution area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低潮区附近的珊瑚礁间或较浅的礁内较多。我国的海南省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贝壳略呈三角形,壳顶弯曲,壳缘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外套膜大,颜色鲜艳。砗磲常与大量虫黄藻(Zooxanthellae)共生。这种单胞藻可在砗磲体内循环,并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砗磲丰富的营养。砗磲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叫玻璃体的结构,能聚合光线,可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这种蛤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游生物。砗磲肉可食,大贝壳可用作贮水器或贝雕原料。有的砗磲还能产生珍珠。小型贝壳可烧制石灰或供观赏。目前,有的国家已对鳞砗磲和无鳞砗磲进行人工养殖并获成功。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它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
  以前曾有过砗磲将潜水员腿夹住的报道,这实为无稽之谈。因为砗磲上生长着无数藻类,根本无法完全关闭。而且,砗磲关闭的速度很慢,潜水员完全有时间将腿抽出。
基本特性 Basic features
  从宝石学的观点来看,具有美丽珍珠光泽而颜色洁白、有晕彩且质地细腻的贝壳才可作为宝石,而砗磲贝却是所有贝类制品中最漂亮的。
  砗磲如意观音
化学成分 Chemical composition
  
  1.化学成分砗磲含碳酸钙为86.65%~92.57%,壳角蛋白为5.22%~11.21%,水为0.69%~0.97%。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种氨基酸;
  2.构造其矿物以文石为主,与珍珠一样具有特征的层状构造,外壳光洁明亮,在阳光下能出现七彩虹光;
  3.颜色有白色、牙白色与棕黄色相间两个品种,但以牙白与棕黄相间呈太极形的品种为上品。以耀眼的金丝亮丝和绿色肠管为其特色;
  4.光泽珍珠光泽;
  5.硬度一般为2.5~3,牙白与棕黄相间的品种可达4;
  6.密度2.70g/cm3。
砗磲用途 Clam use
  
   砗磲是深海贝类之最大者,长径达1m左右,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 在清朝时期,六品官员的顶戴是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贝壳可以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
  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师父们常以27颗以上至108颗的念珠作为配戴及念之用。
  在中医药中,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磨或粉末常为喜爱之物。
  在清朝时期,六品官员的顶戴是白色涅玻璃和磲,又叫砗磲
  将砗磲置于佛堂神桌之上或供奉于家中作为镇宅之宝,能以所散发出超自然的磁波来调整补充屋内所丧失平衡的磁场,使屋内一切晦气、恶煞尽除,具有避邪镇煞,改变风水作用,自然产生一股详和的灵气,使得家康宅吉、万事皆畅 古代七宝——金银、琉璃、磲磲、玛瑙、珊瑚、琥珀和珍珠之一。
  :“砗磲”,梵名 MUSARAGALVA ,音译作:牟娑洛揭婆、目娑啰伽罗婆、牟呼婆羯落婆、摩娑罗伽隶、牟娑婆、谟萨罗、牟娑洛等,其意思为紫色宝、绀(广州音读“禁”,为一种深青色而略带微红之颜色,俗称天青色)色宝。在古代“砗磲”二字写作“车渠”,没有石字旁,后世“车渠”二字方加上了石字旁,使人易于明白“砗磲”是一种宝石,其实“车渠”两字的真正意思为车轮的外圈,在古代车轮是用木制成的。
  在海洋中有一种生物,属于贝类家族,是一种介壳软体动物,形如蚌蛤,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它的直径约有一点五米,体重可达三百多公斤;在此种动物的外壳上有深大之沟纹如车轮的外圈,故被命名为“车渠”。车渠的外壳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壳体光滑,厚达数寸,是由外层角质层、中层棱柱层和内层珍珠层三部份构成,是琢磨玉器的优良材料。车渠的肉呈白色,可供食用,其外套膜边缘(包裹着肉的一种薄膜)为青、紫或黄绿等颜色,极为美丽,正由于其颜色的关系,在佛经上记载的所谓的砗磲,应解作紫色或绀色的宝物,方合梵语的原意;但后世一般则称白珊瑚及贝壳所制之物为砗磲,可能由于砗磲的壳根本是白色或浅黄色的缘故。
  砗磲在我国古代已被视为一种宝物,早在汉朝伏胜所著的《尚书大传》当中,便记载了一则关于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的地方,散宜生用砗磲大贝敬献纣王,赎回文王的故事。砗磲栖息于热带海域,我国的海南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均有出产,其壳大的可作小儿浴盆及猪只的食用盆,壳小的可用来烧制石灰或供观赏用,据说在非洲的马德拉群岛来加喀戈地方,当地人用砗磲当作食物的防腐保温箱。
  佛教七宝之一(砗磲、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和珊瑚、珍珠、琥珀并列为西方四大有机宝石。砗磲的纯白度被视为世界之最。在东方佛典《金刚经》中被列为佛教七宝之一。砗磲经过千百年的蕴育生长,能散发出的能量磁场非常大,可使配戴着具有增进身心调和、启发自在智慧、摧毁众生烦恼的功能。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时穿戴的朝珠就是由砗磲制成。在各地佛教高僧、西藏喇嘛高僧都有手持砗磲制成的佛珠。《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凉血降压的功效。经长期配带可具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如增强免疫力、防止老化、稳定心律,改善失眠等药效。砗磲同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凉血、降血压、安神定惊,特别对咽喉肿痛,小孩生疱更有疗效。砗磲可护身健体,延年益寿,藏传佛教更视之为驱魔避邪的神奇宝物。
药用价值 Medicinal Value
  【性味】①《海药本草》:"大寒,无毒。" ②《纲目》:"甘咸,大寒,无毒。"
  【功用主治】《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相关文献 Literature
  在当今佛教界流行的宝石种类中,可作为驱邪避凶的宝石应首推“佛教七宝”。何谓“佛教七宝”?据般若波罗多蜜心经记载,此七种宝物为“砗磲、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
  据《妙法莲花经·普门品》:“为求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在这七种宝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宝石为砗磲,因为它来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产量极少而显得非常珍贵。
  另据《广雅·释地》,石之次玉者为“砗磲”。或以为仅是据砗磲壳得名而已,与砗磲动物本身并无联系。
  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锁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m。壳内白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车轮沟渠的图案,因此而得名为砗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较厚的贝壳做成圆珠,把它当作砗磲念珠。可见砗磲在古代深受人们的喜爱。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记载,使用砗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门当中,高僧用它当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饰中,它是六品官员的顶珠,可见它的价值不凡。目前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颗天然海洋贝珠(真主之珠)重6350贝克,就是砗磲所产。
  砗磲贝市场现状分析
  砗磲贝市场现状分析
  砗磲贝有望成为鲍鱼养殖替代品
  近几年大陆华南和台湾各地鲍苗容易大量死亡,虽然业内有心努力解决,但鲍苗死亡问题难以寻找到根本原因。有的鲍鱼养殖者改养其他品种。1983年国际上将砗磲贝列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加以保护,华盛顿公约(CITES)将砗磲贝分成天然与养殖两大类。近年由于天然捕捞资源枯竭,公约规定禁止天然砗磲出口,而砗磲贝养殖成本低,且可利用鲍鱼养殖场所进行养殖,砗磲贝有可能成为鲍鱼养殖业者的新选择,本文主要提供一些砗磲贝市场讯息。
  砗磲贝消费方式
  砗磲贝主要在华人市场中消费,主要是取其贝壳肌肉制成干贝,但由于资源过度采捕,已造成资源严重枯竭,为拯救资源,各国积极投入复育工作,以进行商业化繁殖。干贝主要市场以华人为主,涵盖中国大陆、日本、香港、台湾、澳洲、美国等华人市场,贝肉可供食用,可做水族馆之活标本,贝壳可当饰品,裙边肉可当凉拌。
  砗磲贝市场潜力相当大,其中单就日本冲绳岛每年至少有500吨需求量,消费形态以生鱼片或是寿司佐料为主,以饲育2年龄贝为例,市场接受价格每个2.5美元。台湾市场消费形态以冷冻为主,有些较次级产品制成XO酱,每年至少有250吨需求量,品质较佳的则销往餐厅或宴会上。
  亚洲与澳洲市场
  日本市场上砗磲贝主要销售方式包括食用、水族馆活体与贝壳装饰品等,市场需求旺盛,但是资源过度捕捞由1975年的600吨产量降至100吨。红番砗磲、鳞砗磲与砗蚝的市场接受规格有两类:5-6厘米及8厘米以上。每公斤平均批发售价2.86-10.7美元,价格决定于大小、季节与品种三因素。
  红番砗磲价格每公斤平均批发售价8.56-14.29美元,由当地养殖场直接供应价格应可压至1.43-2.38美元,红番砗磲肉质较鳞砗磲硬。菲律宾亦有出口至日本,其处理方式有两种形态:盐渍法与糖渍法。砗磲贝空壳主要市场来自马绍尔群岛,由于CITES规定养殖的壳才可以贩售,天然采捕的壳贩售须受到约束,然而如何去界定,技术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台湾主要砗磲贝市场来源有两种方式,一是渔船在他国海域捕捞,二是贸易商自国外进口。渔船在他国海域捕捞是违法行为,明令不可捕捞加以取缔,而近几年主要进口国包括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澳洲、斐济等国。
  美国市场
  砗磲贝除提供生鲜食用外,许多新增水族馆对活砗磲数量需求相对增加,预估美国国内市场需求5000-50000粒,销售价格依市场供需来决定,不为我们所预知。从贩运商手中售给消费者往往有一倍以上利润。南太平洋帛琉是最大供应国,以无鳞砗磲为主。
  砗磲贝加工处理可用阳光晒干法,此为最简易的方式,清洗干净后直接阳光晒干;此外,可用化学处理法,先用漂白水漂白后,再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将壳表面污物清除,浸渍2-3天时间,再用磨光机抛光。使用化学药剂要避免伤及皮肌与眼睛等器官,整个过程一定记得使用工业用眼罩与手套。经过处理抛光之砗磲贝可当饰品用。
海洋生物 Marine life
  砗磲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动物。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碎碟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
    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千克。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贝壳可以制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砗磲】 (物名)慧苑音义曰:“梵音正云牟娑罗揭婆Musaragaiva,牟娑罗,此云胜。揭婆,藏也。旧名车渠。所未详也。”本草纲目四十六曰:“时珍曰:案韵会云:车渠海中大贝,背上垄文,如车轮之渠。”后人于字偏加石。
英文解释
  1. n.:  tridacna
法文解释
  1. n.  tridacne géant, bénitier, (Tridacna gigas)
相关词
贝壳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