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硬度很小的含水硫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aso4·2h2o。结晶体呈厚板状或柱状,纯者为无色透明或白色,也有灰、浅黄、浅褐等色。主要在湖和盐湖盆地中沉积而成。煅烧后得烧石膏,常用于塑造模型或作胶结材料。还用于医药、农业、制漆等方面。 |
|
一种分布很广的CaSO 4 ·2H 2 O矿物,由含水的硫酸钙组成,纯洁无色,产状为块体或单斜晶体,容易分裂为叶片状,用于塑造、建筑、医药 |
|
含水的硫酸钙。可用以塑像及制造模型,亦可入药。 晋 王羲之 《杂帖五》:“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轻,行动如飞也。” 前蜀 贯休 《思匡山贾匡》诗:“石膏黏木屐,崖蜜落冰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石膏》:“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性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红楼梦》第五一回:“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説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 |
|
石膏
(《本经》)
【异名】细石、细理石(《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纲目》),白虎(《药品化义》)。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
【矿物形态】石膏
单斜晶系。晶体常作板状,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纤维状或叶片状。颜色通常为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当成分不纯时可呈现灰色、肉红色、蜜黄色或黑色等。条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状光泽,纤维状者呈绢丝光泽。片状解理显著。断口贝状至多片状。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挠性。
常产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形成的沉积岩中。
【采集】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药材】为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全体白色至灰白色。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烧之,染火焰为淡红黄色,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煅石膏。
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其中CaO为32.5%、SO2为46.6%、H2O为20.9%,此外常有粘土、砂粒、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混入。据北京医学院分析,除硫酸钙外,尚夹杂微量的Fe++及Mg++。
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
【炮制】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
②《纲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③《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性味】辛甘,寒。
①《本经》:"味辛,微寒。"
②《别录》:"甘,大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淡。'
【归经】入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手太阴、手少阳。"
【功用主治】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⑤《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⑥《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⑦《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⑧杨士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
⑨《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⑩《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⑩《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宜忌】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②《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选方】①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遣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默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②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生石膏二两(轧细),生粳米二两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热,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巳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粳米汤)
③治湿温多汗,妄言烦渴:石膏、炙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匕,浆水调下。(《伤寒总病论》)
④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元参三钱,犀龟二钱,白粳米一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一服。(《温病条辨》化斑汤)
⑤治发汗后,不可行桂枝汤,仟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⑥治痰热而喘,痰涌如泉: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上为细末。煎人参汤,调下三钱,食后服。(《素问病机保命集》双玉散)
⑦治热嗽喘甚者,久不愈: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残生姜汁、蜜调下。(《普济方》石膏散)
⑧治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饮水止渴:石膏六两(碎,绵裹),大乌梅二十枚。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饮之。(《外台》)
⑨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热,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圣惠方》石膏粥)
⑩治偏正头疼,连睛疼: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奇效良方》石膏鼠粘子散)
⑾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寒水石(煅)三两,辰砂三钱半(别研),生脑子半字。上为末,以少许掺患处,咽津,日夜数次用。(《三因方》龙石散)
⑿治喉风:石膏一两,知母三钱,甘草一钱,元参五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喉科秘诀》石膏汤)
⒀治胃火牙疼:好软石膏一两,火煅。淡酒淬过,为末,入防风、荆芥、细辛、白芷五分,为末,日用揩牙。(《保寿堂经验方》)
⒁治雀目夜昏,百治不效:石膏末每服一钱,猪肝一片,薄批,掺药在上,缠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股。(《明目方》)
⒂治小儿伤热吐泻黄瘦:寒水石、石膏各半两,甘草(生)一钱。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小儿药证直诀》玉露散)
⒃治筋骨疼痛,因风热者:石膏三钱,飞罗面七钱。为末,水和,煅红,冷定,滚酒化服,被盖取汗,连服三日。(《卫生杂兴》)
⒄治诸金刃所伤,血出不止:石膏、槟榔、黄连(去须)各一两,黄柏半两。上为细末,随多少掺敷疮上,血定,便入水不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⒅治汤火烂疮:石膏捣末以敷之。(《肘后方》)
⒆治乳痈: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细研。每服三钱,温酒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仁斋直指方》一醉膏)
⒇治疔疮渍破,能搜脓清热生肌:石膏(煅)九钱,黄灵药一钱。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每用少许,撒于患处。(《医宗金鉴》九一丹)
(21)治痔漏:煅石膏一斤,冰片五克,共为细末,外敷患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烧伤
用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分泌物渗出,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以免除烧伤患者的换药痛苦。用法: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拭去污物,剪开水泡,除掉腐皮,再用2~4密普鲁卡因溶液涂布创面,然后将炒过的石膏粉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于创面上(可撒得厚些)。经1~2小时后,石膏粉干固;如创面分泌物较多,可继续撒布。一般在12~24小时后即可形成石膏痂片。痂片干固后不宣过早剥去,以免引起剧痛、出血及感染。一般Ⅱ°烧伤经3~7天痴片即可脱落。如痴皮过硬且感痛痒时,可涂2%普鲁卡因油或青霉素软膏(事先作过敏试验)。如痂下感染,应将痂片除去,清洗干净后再撒上石膏粉或同时涂以青霉素软膏。上述方法观察36例:其中Ⅰ°烫伤26例,Ⅱ、Ⅲ°混合烫伤11例;烧伤面积在10%以下者17例,11~20%者12例,21~30%者4例,31~40%者2例,90%者1例。结果除1例小儿因合并麻疹、肺炎,1例小儿因烧伤面积在90%左右、入院时即出现严重中毒现象而死亡外,其余均获治愈。但此项治疗方法尚存在如下问题:㈠冬天或天冷时常难以施行;㈡石膏痴皮干固后患者常有难忍的痛痒感;㈢Ⅲ°烫伤,石膏痂片仅可作为人工痂皮,暂时保护创面,尚不能代替早期的植皮。此外,如将石膏粉用桐油或花生油调制成膏,外敷患处,对促进创面愈合亦有较好的效果。
②用于充填骨缺损腔
应用石膏充填,治疗骨髓炎、骨结核所致的骨缺损14例,其中12例经2~17个月的观察,均获痊愈。在观察5个月以上的7例中无1例复发,X线检查骨缺损均愈合,有的已形成新的骨髓腔。2例化脓,其中1例为急性骨髓炎,1例为跟骨结核,局部病灶较大,浸润明显,有窦道混合感染,软组织缝合困难,结果石膏完全流出而告失败。治疗方法:术前以抗菌素控制感染,术中彻底清除炎性或结核病灶,凿成新鲜骨面,尽量保存骨膜及软组织,以混有青霉素及链霉素之淀粉石膏充填,致密地缝合创口。术后患肢以石膏固定,同时注射抗菌素。全部病例术后全身无任何不良反应。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石膏充填后,血钙在早期多数升高,骨痂出现丰富,骨化过程较快。因此认为石膏充填可能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供应丰富的钙盐;二是起支柱作用,同时有生物学刺激作用。这都是促进骨愈合的主要因素。经验证明,采用石膏充填骨缺损的临床适应症应慎重选择。慢性骨髓炎或骨结核,凡病灶较小,皮肤及皮下组织较丰富的,经抗菌素治疗及病灶彻底清除后充填石膏,可收到良好效果;对于急性骨髓炎已有脓肿形成,及病灶太大、皮肤不完整、皮下组织较少、术后无法致密缝合的病例,均不适用。 |
|
理论组成(wB%):CaO 32.5,SO3 46.6,H2O+ 20.9。成分变化不大。常有粘土、有机质等机械混入物。有时含SiO2、Al2O3、Fe2O3、MgO、Na2O、CO2、Cl等杂质。 |
|
单斜晶系,a0=0.568nm,b0=1.518nm,c0=0.629nm,β=11823';Z=4。晶体结构由[SO4]2-四面体与Ca2+联结成∥(010)的双层,双层间通过H2O分子联结。其完全解理即沿此方向发生。Ca2+的配位数为8,与相邻的4个[SO4]四面体中的6个O2-和2个H2O分子联结。H2O分子与[SO4]中的O2-以氢键相联系,水分子之间以分子键相联系。
斜方柱晶类,C2h-2/m(L2PC)。晶体常依发育成板状,亦有呈粒状。常简单形:平行双面b、p,斜方柱m、l等;晶面和常具纵纹;有时呈扁豆状。双晶常见,一种是依(100)为双晶面的加里双晶或称燕尾双晶,另一种是以(101)为双晶面的巴黎双晶或称箭头双晶。集合体多呈致密粒状或纤维状。细晶粒状块状称之为雪花石膏;纤维状集合体称为纤维石膏。少见由扁豆状晶体形成的似玫瑰花状集合体。亦有土状、片状集合体。 |
|
通常为白色、无色,无色透明晶体称为透石膏,有时因含杂质而成灰、浅黄、浅褐等色。条痕白色。透明。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纤维状集合体丝绢光泽。解理极完全,和中等,解理片裂成面夹角为66和114的菱形体。性脆。硬度1.5~2。不同方向稍有变化。相对密度2.3。
偏光镜下:无色。二轴晶(+)。2V=58。Ng=1.530,Nm=1.523,Np=1.521。随温度升高2V减小,在大约90℃时2V为零。
加热时存在3个排出结晶水阶段:105~180℃,首先排出1个水分子,随后立即排出半个水分子,转变为烧石膏Ca[SO4]•0.5H2O,也称熟石膏或半水石膏。200~220℃,排出剩余的半个水分子,转变为Ⅲ型硬石膏Ca[SO4]•εH2O(0.06<ε<0.11)。约350℃,转变为Ⅱ型石膏Ca[SO4]。1120℃时进一步转变为Ⅰ型硬石膏。熔融温度1450℃。
石膏及其制品的微孔结构和加热脱水性,使之具优良的隔音、隔热和防火性能。 |
|
世界上最大石膏生产国是美国。在美国,石膏矿床分布在22个州,共有69座矿山,最大产地在阿依华州道奇堡。其次是加拿大。法国在欧洲石膏生产中居领先地位。再次为西德、英国、西斑牙。
中国石膏矿资源丰富。全国23个省(区)有石膏矿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69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76亿吨。从地区分布看,以山东石膏矿最多,占全国储量的65%;内蒙古、青海、湖南次之。主要石膏矿区有内蒙古鄂托克旗、湖北应城、吉林浑江、江苏南京、山东大汶口、广西钦州、山西太原、宁夏中卫石膏矿等。石膏矿以沉积型矿床为主,储量占全国90%以上,后生型及热液交代型石膏矿不很重要。石膏矿在各地质时代均有产出,以早白垩纪和第三纪沉积型石膏矿为最重要。
主要为化学沉积作用的产物,常形成巨大的矿层或透镜体,赋存于石灰岩、红色页岩和砂岩、泥灰岩及粘土岩系中,常与硬石膏、石盐等共生。硬石膏层在近地表部位,由于外部压力的减小,受地表水作用而转变为石膏:CaSO4+2H2O—— CaSO4•2H2O;同时体积增大约30%,引起石膏层的破坏。 |
|
低硬度,一组极完全解理,以及各种特征之形态可以鉴别。致密块状的石膏,以其低硬度和遇酸不起泡可与碳酸盐区别。 |
|
石膏属单斜晶系,解理度很高,容易裂开成薄片。将石膏加热至100~200°C,失去部分结晶水,可得到半水石膏。它是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具有 α和 β两种形态,都呈菱形结晶,但物理性能不同。 α型半水石膏结晶良好、坚实; β型半水石膏是片状并有裂纹的晶体,结晶很细,比表面积比 α型半水石膏大得多。
生产石膏制品时, α型半水石膏比 β型需水量少,制品有较高的密实度和强度。通常用蒸压釜在饱和蒸汽介质中蒸炼而成的是 α型半水石膏,也称高强石膏;用炒锅或回转窑敞开装置煅炼而成的是 β型半水石膏,亦即建筑石膏。工业副产品化学石膏具有天然石膏同样的性能,不需要过多的加工。半水石膏与水拌和的浆体重新形成二水石膏、在干燥过程中迅速凝结硬化而获得强度,但遇水则软化。
石膏是生产石膏胶凝材料和石膏建筑制品的主要原料,也是硅酸盐水泥的缓凝剂。石膏经600~800°C煅烧后,加入少量石灰等催化剂共同磨细,可以得到硬石膏胶结料(也称金氏胶结料);经900~1000°C煅烧并磨细,可以得到高温煅烧石膏。用这两种石膏制得的制品,强度高于建筑石膏制品,而且硬石膏胶结料有较好的隔热性,高温煅烧石膏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水性。
利用建筑石膏生产的建筑制品主要有:
①纸面石膏板。在建筑石膏中加入少量胶粘剂、纤维、泡沫剂等与水拌和后连续浇注在两层护面纸之间,再经辊压、凝固、切割、干燥而成。板厚9~25毫米,干容重750~850公斤/米3,板材韧性好,不燃,尺寸稳定,表面平整,可以锯割,便于施工。主要用于内隔墙、内墙贴面、天花板、吸声板等,但耐水性差,不宜用于潮湿环境中。
②纤维石膏板。将掺有纤维和其他外加剂的建筑石膏料浆,用缠绕、压滤或辊压等方法成型后,经切割、凝固、干燥而成。厚度一般为8~12毫米,与纸面石膏板比,其抗弯强度较高,不用护面纸和胶粘剂,但容重较大,用途与纸面石膏板相同。
③装饰石膏板。将配制的建筑石膏料浆,浇注在底模带有花纹的模框中,经抹平、凝固、脱模、干燥而成,板厚为10毫米左右。为了提高其吸声效果,还可制成带穿孔和盲孔的板材,常用作天花板和装饰墙面。
④石膏空心条板和石膏砌块。将建筑石膏料浆浇注入模,经振动成型和凝固后脱模、干燥而成。空心条板的厚度一般为60~100毫米,孔洞率30~40%;砌块尺寸一般为600×600毫米,厚度60~100毫米,周边有企口,有时也可做成带圆孔的空心砌块。空心条板和砌块均用专用的石膏砌筑,施工方便,常用作非承重内隔墙。 |
|
【药物功效】
解肌清热,除烦止渴。
【主治】
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性味归经】
辛甘,寒。①《本经》:“味辛,微寒。”②《别录》:“甘,大寒,无毒。”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淡。” 入肺、胃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经。”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手太阴、手少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药物配伍】
①《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②《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配桑叶,清宣肺热;配桂枝,表里双解;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配知母,清热除烦;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配甘草,清肺止咳;配竹叶,清热除烦。
【别 名】
细石、细理石(《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纲目》)、白虎(《药品化义》) 【处方名】 生石膏、石膏、石羔、煅石膏、熟石膏 处方中写石羔、石膏均指生石膏,为原药去杂石和泥土,研细生用入药者。 煅石膏又称熟石膏。将石膏置瓦罐内,放入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取出放凉,碾碎入药者。 【商品名】 石膏。以色白、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
【拉丁名】
药材Gypsum Fibrosuum原矿物Cypsum
【资源分布】
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炮制方法】
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箩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②《纲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③《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考 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纲目》:“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与凝水石同名异物。”“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厚数寸,有红白二色,红者不可服,白者洁净,细文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白蜡状,松软易碎,烧之即白烂如粉,其中明洁,色微带青。而文长细如白丝者,名理石也。与软石膏乃一物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击之则段段横解,光亮如云母。白石英,有墙壁,烧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其似硬石膏成块,击之块块方解,墙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烧之则诧散亦不烂,与硬石膏乃一类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自陶弘景、苏恭、大明、雷敩、阎孝忠皆以硬者为石膏,软者为寒水石,至朱震亨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而后人遵用有验,千古之惑始明矣。盖昔人所谓寒水石者,即软石膏也;所谓硬石膏者,乃长石也。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住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理石即石膏之类,长石即方解之类,俱可代用,各从其类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按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以来诸方所用寒水石,即今之石膏也。近人又以长石、方解石为寒水石,不可不辨之。”
【生药材鉴定】
为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至灰白色。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烧之,染火焰为淡红黄色,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嫩石膏。显微鉴定:本品在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晶形柱状或纤维状;低负突起,糙面不显著。一组解理明显。干涉色为一级灰白色至黄白色。于解理清晰的切面上平行消光,在平行解理的切面上为斜消光。二轴晶,正光性,光轴角2V=58°,折射率Np= 1.521,Nm= 1.523,Ng=1.530;双折射率Ng-Np=0.009。
【中药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其中CaO 32.5%、SO3 46.6%、H2020.9 %,此外常有粘上、砂粒、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混入。据北京医学院分析,除硫酸钙外,尚夹杂微量的Fe++及Mg++。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常含少量铝、硅、镁、铁及微量锶、钡等元素。有些产品中还混有粘土、有机物、砂粒等杂质。
【中药化学鉴定】
(1)取本品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体。(2)取本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 ,加热使溶解,溶液显钙盐与硫酸盐的鉴别反应。硫酸盐鉴别试验见芒硝项下。钙盐鉴别反应:取供试液`(1→20),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稀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CaC2O4),滤过。沉淀不溶于醋酸,可溶于盐酸。也可用红外光谱法或X射线衍射法进行鉴定。
【各家论述】
1.《脾胃论》: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能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治也。
2.《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3.《纲目》:东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白虎汤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过也,阳明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尔。初虞世《古今录验方》治诸蒸病有五蒸汤,亦是白虎加人参、茯苓、地黄、葛根,因病加减。王焘《外台秘要》治骨蒸劳热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针者一斤,粉甘草一两,细研如面,日以水调三四服,言其无毒有大益,乃养命上药,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名医录》言睦州杨士丞女,病骨蒸内热外寒,众医不瘥,处州吴医用此方,而体遂凉。愚谓此皆少壮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广济林训导年五十,病痰嗽发热,或令单服石膏药至一斤许,遂不能食,而咳益频,病益甚,遂至不起,此盖用药者之瞀瞀也,石膏何与焉。
4.《本草经疏》:石膏,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故《本经》主中风寒热,热则生风故也。邪火上冲,则心下有逆气及惊喘;阳明之邪热甚,则口干舌焦不能息,邪热结于腹中,则腹中坚痛;邪热不散,则神昏谵语;肌解热散汗出,则诸证自退矣。惟产乳、金疮,非其用也。《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者,以诸病皆由足阳明胃经邪热炽盛所致,惟喘息咽热,略兼手太阴病,此药能散阳明之邪热,降手太阴之痰热,故悉主之也。甄权亦用以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如火。《日华子》用以治天行热狂,头风旋,揩齿。东垣用以除胃热肺热,散阳邪,缓脾益气者,邪热去则脾得缓而元气回也。洁古又谓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及牙痛者,无非邪在阳明经所生病也,理阳明则蔑不济矣。足阳明主肌肉,手太阴主皮毛,故又为发斑发疹之要品。若用之渺少,则难责其功,世医罔解,兹特表而著之。石膏本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止渴除烦之要药。温热二病,多兼阳明,若头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也,未传阳明不当用。七、八日来,邪已结里,有燥粪,往来寒热,宜下者勿用。暑气兼湿作泄,脾胃弱甚者勿用。疟邪不在阳明则不渴,亦不宜用。产后寒热由于血虚或恶露未尽;骨蒸劳热由于阴精不足,而不由于外感;金疮、下乳,更非其职;宜详察之,并勿误用。
5.《药征》:《名医别录》言石膏性大寒,自后医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仲景氏举白虎汤之证曰,无大热,越婢汤之证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则仲景氏之用药,不以其性之寒热也可以见己。余也笃信而好古,于是乎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也;方炎暑之时,有患大渴引饮而渴不止者,则使其服石膏末,烦渴顿止,而不复见其害也;石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6.《重庆堂随笔》:石膏,余师愚以为治疫主药,而吴又可专用大黄,谓石膏不可用,何也?盖师愚所谓者暑热为病,暑为天气,即仲圣所谓清邪中上之疫也。又可所论者湿温为病,湿为地气,即仲圣所云浊邪中下文疫也。清邪乃无形之燥火,故宜清而不宜下;浊邪乃有形之湿秽,故宜下而不宜清。二公皆卓识,可为治疫两大法门。
7.《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夫石膏之质最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本经》谓石膏治金疮,是外用以止其血也。愚尝用煅石膏细末,敷金疮出血者甚效。盖多年壁上石灰善止金疮出血,石膏经煅与石灰相近,益见煅石膏之不可内服也。
8.《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9.《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10.《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11.《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12.《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13.《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14.杨土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
15.《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16.《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17.《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石膏的治病药理
石膏:大家都知道是药店里价格最廉的一味中药。现在以西医为主流的现代医学,把它丢到脑后,谁还记得,古代驱除瘟疫——立下汗马功劳,以石膏为主的白虎汤了?几毛钱能治病的药,现在哪个医生还给你开这样的处方?
不谈这些,还是从现代化学方面来解剖石膏的药理作用——
石膏,它的化学名字叫:二水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但内服进入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一部分转变成氯化钙,变成可溶性钙盐。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里,唯有氯化钙盐,硝酸钙盐溶于水,溶于水的物质才能随着血液的流动,输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参与机体的生理功能。当机体内的钙离子遇到机体代谢、或是致病微生物在机体内产生的有机酸类,就会使其变成不溶性钙盐,失去毒性。
特别是高烧病人,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用其石膏制剂,更是业绩优异:它不仅中和了引起中毒的有机酸,而且它跟致病微生物内的氨基酸作用,使其失去营养而被抑制。虽然石膏不是抗生素,可他起到了抗生素抑制致病微生物繁殖发展的作用——不是抗生素胜似抗生素,而且作用广谱,对一切致病微生物都有效,再一不发生耐药性、无副作用;虽然石膏不是退烧药,可它中和了毒素而使机体退烧,起到了解热药的作用;
为什么钙制剂能抗过敏呢?不仅是钙离子能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而且钙离子还能与机体过敏产生的组织胺作用,使其失去活性,而抗过敏。
钙制剂还有止血、阻止体液渗出、消除炎症等作用,治疗烧伤有神奇的功效。(作用机理是什么,有待大家一起研究)。
象许多中药:寒水石、龙骨、牡蛎、伏龙肝、明胶、陈石灰、白陶土、还有许多中药的炭化物等,都是钙制剂。在清热解毒、高烧疾病、治疗烧伤、止血、抗过敏等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其作用因在胃部胃酸的作用下,溶解度大小、及吸附性,使钙制剂的药理有些大同小异。 |
|
名称:
石膏
汉语拼音:
Shaogao
英文名:
GYPSUM FIBROSUM
基原: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性状:
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下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鉴别:
(1)取本品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体。
(2)取本品粉末队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溶液显钙盐(附录Ⅳ)与硫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检查:
重金属 取本品8g,加冰醋酸4ml与水96ml,煮沸IO分钟,放冷,加水至原体积,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附录Ⅸ E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砷盐 取本品1g,加盐酸5ml,加水至23ml.加热使溶解,放冷,依法检查(附录Ⅸ F),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加水100ml与甲基红指示液1滴、满加氢氧化钾试液至溶液显浅黄色。再继续多加5ml.加钙黄绿素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摘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的黄绿色荧光消失.并显橙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608mg的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本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不得少于95.0%。
炮制方法:
生石膏 洗净,干燥,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粉粉。
性味:
甘、辛,大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主治: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
15-60g。先煎。
贮藏:
置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
|
GYPSUM FIBROSUM |
|
石膏
拼音名:Shigao
英文名:GYPSUMFIBROSUM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71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
泥沙及杂石。
【性状】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
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
【鉴别】(1)取本品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
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体。
(2)取本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溶液显钙盐(附录Ⅳ)与硫酸
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检查】重金属取本品16g,加冰醋酸4ml与水96ml,煮沸10分钟,放冷,加
水至原体积,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附录ⅨE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
分之十。
砷盐取本品1g,加盐酸5ml,加水至23ml,加热使溶解,放冷,依法检查(附录
ⅨF),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含量测定】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10ml,加热
使溶解,加水100ml与甲基红指示液1滴,滴加氢氧化钾试液至溶液显浅黄色,再继续
多加5ml,加钙黄绿素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
液的黄绿色荧光消失,并显橙色。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
于8.608mg的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本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不得少于95.0%。
【炮制】生石膏洗净,干燥,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
【性味与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
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与用量】15~60g,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 |
|
- : Gypsum Fibrosum, plaster of Paris
- n.: cast, gesso, gyps, gyps, Gypsum, parget, plaster, from which plaster of Paris is made, also used as fertilizer
|
|
- n. plâtre
|
|
硫酸钙 石膏村 |
|
地质 | 矿物 | 矿产 | 矿石 | 检查口 | 吊顶 | 中央空调 | 建筑石膏 | 干燥设备 | 医用石膏 | 黄埔军校 | 大寺村 | 公氏后裔 | 彩绘 | 石膏像 | 石膏模具 | 石膏工艺品 | 建筑 | 装饰 | 化学 | 钙 | 盐类 | 无水化合物 | 腻子 | 墙面涂料 | 粉刷 | 墙面装饰 | 翻新 | 乳液 | 界面剂 | 涂料油漆 | |
|
|
烧石膏 | 生石膏 | 硬石膏 | 石膏粉 | 石膏板 | 熟石膏 | 石膏师 | 石膏的 | 石膏底 | 石膏层 | 上石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