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漆器 : 中国画 : 颜色 > 石绿
目录
No. 1
  孔雀石。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石绿镜台》:“ 张燕公 有石緑镜臺,得自 明川 道士。 玄宗 闻其有异,取以精炭十车,烧之不变,乃已。”
No. 2
  用孔雀石制成的绿色颜料。多用于国画。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峯攒石緑点,柳惹麴尘丝。” 宋 陆游 《旅游》诗:“螺青点出莫山色,石緑染成春浦潮。” 金 元好问 《眉》诗之二:“石緑香煤浅淡间,多情长带 楚 梅酸。”《红楼梦》第四二回:“石緑四两,管黄四两。”
矿物
  【别名】铜青、铜绿(可参见孔雀石)
  【化学成分】主成分为cuc0a·cu(oh)2,理论上含cuo71.9%,co2_19.9%,h208.2%,但常含有氧化铁、氧化镁、粘土、砂等杂质。
  【来源】为铜在空气中受潮后被氧化,表面所生的绿色碱式碳酸铜,或为糠青(即碱式碳酸铜)与熟石膏加水拌和压成扁块的加工品及天然的孔雀石。药用多为加工品。
  【制法】
  自然生成的铜绿,以磁片或铁刀刮下,即得。
  加工品制法:将铜绿粉或糠青与熟石膏粉,加水适量拌匀,压成扁块,用高梁酒喷之,则表面显出绿色,切成小块,干燥即得。
  古时,铜绿为铜之锈,可以用醋喷在铜上加速其生成绿色的锈,刮取即得。
  【矿物形态】孔雀石;单斜晶系,晶体柱状或针状。通常多为钟乳状、肾状、放射状、丝状、壳皮状、致密状、土状、粒状等产出。如为巨大的肾状体,则别具同心层构造。颜色有翠绿、草绿及暗绿等色。条痕为淡绿色。晶面呈金刚光泽,纤维状者则显绢丝光泽。微透明至不透明。解理依轴面而完全。断口呈参差状,硬度3.4~4。比重3.9~4.1。性脆。遇盐酸则溶解为绿色溶液,并发生气泡,加氨后溶液呈蓝色。为铜矿物的次生矿物。产于铜矿氧化带。
中药
  【拼音】lvqing
  【英文名】malachite
  【异名】石绿(《唐本草》)、石碌(《本草衍义》)、大绿(《纲目》)
  【来源】碳酸盐类矿物孔雀石的矿石
  【炮制】《本草图经》:"绿青,拣取上色精好者,先捣下筛,更用水飞过至细,乃再研治之。"
  【性味】味酸,性寒,有小毒。
  【归经】《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治痰迷惊痫,疳疮。
  ①《别录》:"主益气,疗鼽鼻,止泄利。"
  ②《本草图经):"吐风痰。"
  ③《玉楸药解》:"清凉重坠。治风痰壅闭,急惊昏迷。"
  【用法与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 急惊昏迷。用绿青四两、轻粉一钱,共研细。以生簿荷汁合酒把药灌下。痰吐即愈。
  2. 风痰迷闷。用绿青十两,乌头尖、附子尖、蝎尾各七十个,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汁合酒送下。吐出痰涎便是见效。
  3. 小儿疳疮(肾疳,鼻疳,头疮,耳疮等)。用绿青、白芷,等分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再搽药。
  【宜忌】体弱者慎服。
  【选方】①治小儿卒急中风,牙关紧急,不省人事:石绿一两,胆矾半两,白矾、轻粉各一钱。上为末,面糊丸,如鸡头大。五岁一丸,生油化下,吐涎。(《全婴方论》碧霞丹)
  ②治卒中急风,眩晕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五种痫病,涎潮搐搦:石绿(研九度,飞)十两,附子尖、乌头尖、蝎梢各七十个。上将后三味为末,入石绿令匀,面糊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盏化下一丸;更入酒半合,温暖服之,须臾吐出痰涎,然后随症治之,如牙关紧急,斡开灌之。(《局方》碧霞丹)
  ③治鼻疳、肾疳、耳疮、头疮:石绿一钱,白芷一钱,黄柏一钱。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拭净敷之。(《洞天奥旨》绿白散)
  ④治腋下胡臭:石绿三钱,轻粉一钱。浓醋调涂五次。(《集玄方》)
  【名家论述】《纲目》:"痰在上,宜吐之;在下,宜利之,亦须观入之虚实强弱而察其脉,乃可投之。"
颜料
  【英文名】mineral green
  中国画颜料青绿(石青、石绿)之一,由孔雀石研制而成,通常呈粉末状,使用时须兑胶,石绿根据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制作石绿以干研为主,研到极细时方可加胶。
蔬菜
  【品种名称】石绿85
  【作物种类】大白菜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菜2002075
  【特征特性】株高57厘米,开展度65厘米。外叶7-8片,深绿色,叶柄浅绿色,叶面皱,有毛。长筒型,花心开顶,叶球浅绿色,球高52厘米,球宽18厘米,叶球重4公斤,净菜率80%。晚熟品种,生长期85天左右,高抗三大病害,抗逆性强,品质好。
中药
  【拼 音】LVQING
  【英文名】Malachite
  【异名】石绿(《唐本草》)、石碌(《本草衍义》)、大绿(《纲目》)
  【来源】碳酸盐类矿物孔雀石的矿石
  【炮制】《本草图经》:"绿青,拣取上色精好者,先捣下筛,更用水飞过至细,乃再研治之。"
  【性味】味酸,性寒,有小毒。
  【归经】《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治痰迷惊痫,疳疮。
  ①《别录》:"主益气,疗鼽鼻,止泄利。"
  ②《本草图经):"吐风痰。"
  ③《玉楸药解》:"清凉重坠。治风痰壅闭,急惊昏迷。"
  【用法与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 急惊昏迷。用绿青四两、轻粉一钱,共研细。以生簿荷汁合酒把药灌下。痰吐即愈。
  2. 风痰迷闷。用绿青十两,乌头尖、附子尖、蝎尾各七十个,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汁合酒送下。吐出痰涎便是见效。
  3. 小儿疳疮(肾疳,鼻疳,头疮,耳疮等)。用绿青、白芷,等分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再搽药。
  【宜忌】体弱者慎服。
  【选方】①治小儿卒急中风,牙关紧急,不省人事:石绿一两,胆矾半两,白矾、轻粉各一钱。上为末,面糊丸,如鸡头大。五岁一丸,生油化下,吐涎。(《全婴方论》碧霞丹)
  ②治卒中急风,眩晕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五种痫病,涎潮搐搦:石绿(研九度,飞)十两,附子尖、乌头尖、蝎梢各七十个。上将后三味为末,入石绿令匀,面糊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盏化下一丸;更入酒半合,温暖服之,须臾吐出痰涎,然后随症治之,如牙关紧急,斡开灌之。(《局方》碧霞丹)
  ③治鼻疳、肾疳、耳疮、头疮:石绿一钱,白芷一钱,黄柏一钱。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拭净敷之。(《洞天奥旨》绿白散)
  ④治腋下胡臭:石绿三钱,轻粉一钱。浓醋调涂五次。(《集玄方》)
  【名家论述】《纲目》:"痰在上,宜吐之;在下,宜利之,亦须观入之虚实强弱而察其脉,乃可投之。"
  【考证】出自《名医别录》。
  1. 陶弘景:绿青,即用画绿色者,亦出空青中相带挟。今画工呼为碧青,而呼空青作绿青,正反矣。
  2.《唐本草》:绿青,即扁青也。画工呼为石绿,其碧青即白青也,不入画用。
  3.《本草图经》:绿青,今谓之石绿。《本经》空青条上云:生益州山谷,及越山有铜处,此物当是生其山之阴尔。今出韶州、信州,其色青白,即画工用画绿色者,极有大块。其中青白花纹可爱,其入药当用颗块如乳香不挟石者佳。
  4.《本草衍义》:绿青,即石绿是也。其石黑绿色者佳。大者刻为物形,或作器用。又同硇砂作吐风涎药,验则验矣,亦损心肺。
  5.《纲目》:石绿,阴石也,生铜坑中,乃铜之祖气也,铜生绿,绿久则成石,谓之石绿,而铜 生于中,与空青、曾青同一根源也,今人呼为大绿。
颜料
  【英文名】Mineral green
  中国画颜料青绿(石青、石绿)之一,由孔雀石研制而成,通常呈粉末状,使用时须脱胶,石绿根据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制作石绿以干研为主,研到极细时方可加胶。多用于国画。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峯攒石绿点,柳惹麴尘丝。” 宋 陆游 《旅游》诗:“螺青点出莫山色,石绿染成春浦潮。” 金 元好问 《眉》诗之二:“石绿香煤浅淡间,多情长带 楚 梅酸。”《红楼梦》第四二回:“石绿四两,管黄四两。”
法文解释
  1. n.  malachite
相关词
铜矿绿铜矿翠铜矿
包含词
石绿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