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浙江 >寧波 >象山縣 > 石浦漁港古城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石浦漁港古城投訴電話寧波市旅遊投訴電話: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石浦漁港古城門票價格成人60元,學生、兒童30元石浦漁港古城美食象山縣地處東海之濱,所生産的各類水産品具有體色光亮、骨質柔軟、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吸收率可達95%以上)。象山除與其他中國菜餚一樣,講究刀工、火候、配料外其共性特色,概括起來是:原汁原味、清淳透鮮、嫩滑爽脆、色香俱全。
  中國四大漁港之一,素有“浙洋中路重鎮”之稱。石浦港最早稱荔港。港區長18公裏,港面最寬3公裏,是國傢二類開放口岸,被列為全國四大群衆漁港之一。有許多諸如“三月三、踏沙灘”、“祭海”等獨特的風俗,其中“祭海”就是漁民出海捕魚時,為求平安、豐收的一種儀式。
  近年來,當地政府將原來自發的民間儀式組織起來,每年9月中旬都舉辦“中國開漁節”。內容有漁傢燈會、千舟競發開船儀式,煙火文藝晚會、“漁傢樂”風情旅遊、地方民間燈舞表演、祭海儀式、彩車大巡遊等,吸引了衆多的遊客。
  石浦古城沿山而築,依山臨海,人稱“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頭連着漁港、一頭深藏在山間𠔌地,城墻隨山勢起伏而築,城門就形而構,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鎮”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徵。老屋梯級而建,街巷拾級而上,蜿蜒麯折。
  如果說漁港古城是一顆大樹,那麽分佈在老街兩旁新開發的十二個場館就是長在這顆樹上的葉子。透過簌簌作響的片片葉子,久遠的歷史在我們耳邊回蕩。石浦因漁而興港,也因港而興漁,使她成為歷史上沿海中路一個重要的漁港、商港、軍港。而散落在島礁港灣、屋後庭前、茶餘飯後的海洋文化、漁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歷經歲月的傢釀酒。
  甕城
  座落於碗行街、福建街、中街交匯口,始建設於明代,清光緒年重修,現在古城墻保存完好。今重建的甕城占地240平方米,入口設城門,上置門挺,出口為城樓重檐,由鍘門組成。
  石浦以甕城為標志,分城裏、城外,故稱古城石浦。進入古城可以體驗到過去城裏繁華的商鋪和百姓熱鬧的生活。
  甕城又稱月城,它是用以增強城池防禦力量、屏蔽城門的小城,有圓形的,方形的,也有不規則形狀的,視地形而定。位於石浦古城南門的甕城,呈長方形,城墻高6米,厚2.5米,內闊10米,長15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月洞門式甕門,鎮扼在進入城內的要道上,其所處的地勢非常險要,衹要有人在這裏守着,敵人難以攻入。甕城的城墻上挂着殺敵的器具,敵人一旦進入,鐵釘車、鐵釘板、滾雷等加上弓箭就會發生巨大威力。有時為了誘敵進入,往往采取佯敗假象,邊打邊退把敵人引入,自己從暗道遁出後關起甕門,敵人就無處可逃了。甕城就是一個把“甕中捉鱉”詮釋得十分傳神的城池。
  平民藥鋪“大皆春”
  曾經轟動一時的電視連續劇《大宅門》,嚮我們描繪了一麯活色生香的藥鋪人傢故事,石浦老街中藥鋪老字號“大皆春”也同樣有着頗具風味的藥學文化,可謂藥鋪裏處處皆文章。
  “大皆春”,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能使大傢像春天一樣充滿勃勃生機。藥鋪創建於明末,鋪名原本叫“同飲和”藥店,後改為大皆春。“大皆春”主要經營中藥,店內有加工場,生産丸、散、膏、丹、酒等100餘種。
  大皆春藥店以出售多種名貴滋補品而出名,而且滋補品是根據當地氣候環境、勞作特點(漁民)配置藥方煎熬而成。特別是當衆殺鹿而現場製作的鹿神丸深受顧客歡迎。根據這個典故而製作蠟像成了這個場館的一抹亮色。
  而場館的另一個亮色是“吊籃膏藥”,石浦一種特有的商業文化。吊籃膏藥它嚴守“傳媳不傳女”的傳統,是一種獨傢秘傳。
  乾大當鋪
  創辦於清康熙後期(1701-1722),至清同治年間轉資寧波人與本地林氏。原占地約5000平方米,建築8000平方米,由總上房(老闆、掌櫃)、看正房(營業評估押品)、票房、(錢房)、帳房、牌房(洗滌整理)、取房、樓頭房(保衛)等組成。除經營一般典當業務外,更主要是經營漁船、漁具典當和發放信貸。其經營範圍和規模,堪稱東南沿海典當之最。1943年當鋪大部房屋毀於日機轟炸,僅存取房與銀庫。2004年修繕總上房、看正房(營業房)、取房與銀庫。
  中國扣陳列區
  中國扣,又叫盤扣,是古時女孩傢用靈巧纖細的手盤出來的美麗之扣。它融進了姑娘們那細膩的的心性和智慧,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空間和審美享受。中國扣陳列區,就像一個專賣店一樣,特色鮮明、風味獨特。飛燕展翅扣、竜鳳呈祥扣、石榴百子扣、梅花吐香扣、鴛鴦千秋扣、君蘭婷立扣、秋菊佳色扣、荷塘春色扣、金色賞魚扣、桃花盛開扣等,衹數達600多個,式樣100餘種。
  全國獨此一傢的中國扣陳列區,給了我們唯美情調的感受。姑娘、媳婦看到這些古典優雅的中國扣,恨不得馬上就能拿回傢好好把玩,好好裝飾自己。
  這些中國扣斑斕而不俗氣,繽紛而不雜亂。不僅女人喜歡,而且也讓男人動容。因為對於美,沒有人會拒絶。
  “侍郎府”內讀侍郎
  俞士吉,史書上對他有這麽一句話:“儀表修潔,舉止清雅,文采蔚然,諛之不喜,犯之不怒,偉度洪量如之”,這表達了他的胸懷像海一樣寬宏大量。
  走進“侍郎府”,我們看到的是俞士吉那飽含生動和感動的故事。他的一生像大海一樣波濤洶涌,他的氣節像海一樣澄澈透亮。賑災濟民、辯釋冤案、主動入獄、伏案閱捲等一個個故事都隨着微縮場景而活靈活現展示在我們面前。
  今年是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我們對於鄭和這個名字已經非常熟悉,但俞士吉這個名字也同樣應該被我們銘記:大海是他生命的主題,是他生命的夢想。
  據明史記載:俞士吉(1354-1430),字用貞、號櫟庵,晚號“大瀛海客”,象山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舉,官至禮部、刑部侍郎。
  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出訪30餘國傢。因鄭和隨船帶回了沿海諸國的使者,想與大明王朝修好納貢,所以永樂皇帝特命侍郎俞士吉出使西洋前去册封。
  因此我們在出使區看到了俞士吉從象山石浦南關橋啓航出使朝鮮、册封日本富士山的大型組合場景。永樂四年(1406年),俞士吉以禮部侍郎銜出使日本,册封日本富士山為“壽安鎮國之山”,立碑勒石銘詩,永修睦鄰友好。
  漁港何處存飛魂——“亞洲飛人”館
  1992年飛越長城,1997年飛越黃河,2002年飛越布達拉宮……柯受良,因為這些撼天動地的壯舉,而被譽為“亞洲第一飛人”。2003年,飛人不幸逝世,令國人扼腕長嘆、痛心疾首。如今,壯士魂歸故裏,石浦老街專門闢出了一個場館“亞洲飛人”,來紀念這位鐵血硬漢帶給我們的震撼和感動。
  走進“亞洲飛人”這個場館,裏面擺放着我們熟悉的“戰車”。車在,精神在。睹物思人,看到了那作戰的“冷兵器”,我們讀懂的是那滿腔沸騰的熱血。也讓我們總是回想起賽車上五星紅旗劃過蒼穹的美麗弧綫,壯懷激烈。場館裏還展示了柯受良先生的電影海報和生平之物,讓我們更全面地瞭解這位“亞洲第一飛人”的生活點滴和勇氣之源。
  柯受良,象山石浦人,三歲身隨父母,離開家乡石浦。但他仍不忘家乡魚水之情,生前曾多次回鄉探親,對家乡石浦的每一點進步都感到由衷的高興。在他的大力倡儀下,我縣於1998年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開漁節,他還擔任過第六界中國開漁節的形象大使,對提高象山的知名度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象山也因為有了他而更加生動。
古城簡介
  石浦是個有600餘年的漁港古城,位於長三角經濟中心區的南翼,浙江中部沿海,寧波市象山縣南部的石浦港畔,依山面港,陸地總面積119.5平方公裏,其中沿海島礁176個。
  石浦漁港古城,獨特而美麗。石浦人世世代代以海為生,藴涵出衆多神奇的漁文化和漁風情,豐富而廣博。儘管時代變遷,但徜徉在石浦老街中,依然可以玩味到明清建築的絲絲風貌,漁賈文化的連綿氣息。
  石浦漁港古城的主街,空間封閉連續,臺階高低麯折,封火墻沿巷跨街,層層遞進。集江南古鎮的古樸靈秀和山城漁港的蜿蜒多變於一體。
  石浦漁港古城的中街是一條保留最為完整、古老、奇特、繁華的商貿街,漁商氣息十分濃厚。為什麽說它古老呢,那是因為這條街道建於明洪武年間,雖然它幾經修繕,但仍保留着原有風貌,其內的每塊石板,每一塊磚瓦、每一個依稀可辨的商傢店號,都會嚮你們訴說600餘年的風風雨雨。說它奇特,那是因為它用石板、石臺階鋪設,依勢鑲嵌在山坡上,拾級而上,蜿蜒麯折,五道月洞門式封火墻有序地分隔,更顯其獨特特色。說它繁華,那是因為它長不足250米的街道,布列着100餘號的大小店鋪,什麽山珍海味、綿緞絲綢,錢莊當鋪、煙館妓院、南北奇貨、中藥西藥等應有具有,難怪當地民諺雲:“中街石階鑲山坡、五道火墻天上挂、店鋪商號密如麻,門前門後迎百舸”。
文化特色
  蜃雨腥風駭浪前,
  高低麯折一城圓。
  人傢住在潮煙裏,
  萬裏濤聲到枕邊。
  一首清代古詩勾畫出了漁港古城石浦的地形特徵,也道出了它的文化特色。
  石浦因漁而興港,也因港而興漁,使她成為歷史上沿海中路一個重要的漁港、商港、軍港。而散落在島礁港灣、屋後庭前、茶餘飯後的海洋文化、漁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歷經歲月的傢釀酒。
  石浦使中國最早海洋漁業發祥地之一,秦漢時即有先民在此漁獵生息,唐宋時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漁商埠,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鎮。如今,石浦時國傢二類開放口岸、全國漁業第一鎮、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
  古街古巷,昨日的時光如海潮般浸漫。
  石浦古城沿山而築,依山臨海,人稱“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頭連着漁港、一頭深藏在山間𠔌地,城墻隨山勢起伏而築,城門就形而構,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鎮”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徵。老屋梯級而建,街巷拾級而上,蜿蜒麯折。
  碗行街由街上曾有很多賣碗鋪而得名,“街道爬山坡,臺階密麻麻”是它的特點。古人用拾級升降的方法,開築了這段長147米,落差35米的“S”狀街道。
  福建街由福建人在康熙年間創建。讓它出名,是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第一部在國際上得奬的電影《漁光麯》。1933年,劇組一行30多人下榻福建街金山旅館。
  中街始建於明代,曾是繁華的商貿街,沿街有商鋪100多傢,幾個別具特色的封火墻,是為防火防盜而建。
  後街上有不少老宅,數百年的歷史,歷盡風雨。
  古宅古跡,古老的故事帶有海腥味流創。
  在老街上走着,不經意就會遇見一處老宅或古跡,漁港先人留下生活印跡,歷歷在目。關帝廟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漁民為了乞求風調雨順、阻擋海盜而建立;惜字亭則有一段漁民崇尚知識,珍惜字紙的古詩;“大夫第”為清末四品官員院宅,盡顯大戶人傢的氣派。
  石浦漁港古城遵循“恢復歷史風貌,做到整舊如舊”,對歷史遺産和歷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保護利用,提煉原有的價值特色和文化內涵,並在規劃建設中予以繼承和發揚,不拘泥於外在歷史面貌的恢復上,更註重了各類文史遺存內涵的豐富與創新。城內的一墻一門,一街一巷,一鋪一廊,無不散發着濃郁的漁商氣息,而依史重新修建的港城滄桑、耕海牧漁、江心寺、關帝廟、源生錢莊等12個特色場館,簡約而不簡單,典雅而不呆板,活潑而不張揚,跳動着生命的音律。
景點簡介
  石浦保留完整的有4條總長1670米的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後街組成了古樸的石浦老街。
  石浦古城沿山而築,依山臨海,人稱“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頭連着漁港、一頭深藏在山間𠔌地,城墻隨山勢起伏而築,城門就形而構,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鎮”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徵。老屋梯級而建,街巷拾級而上,蜿蜒麯折。如果說漁港古城是一顆大樹,那麽分佈在老街兩旁新開發的十二個場館就是長在這顆樹上的葉子。
  透過簌簌作響的片片葉子,久遠的歷史在我們耳邊回蕩。 石浦因漁而興港,也因港而興漁,使她成為歷史上沿海中路一個重要的漁港、商港、軍港。而散落在島礁港灣、屋後庭前、茶餘飯後的海洋文化、漁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歷經歲月的傢釀酒。
  古城街巷交錯,屋檐錯落有緻,五座飽經滄桑的月洞門式的封火墻有序排列,是歷史的見證,歲月的訴說。這裏有蔡楚生、王人美、聶耳一行30多人拍攝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第一部國際得奬片《漁光麯》時下榻的“金山旅館”;這裏有600餘年的古城墻;這裏有抗倭明官兵留下的“摩崖石刻”;這裏更有激情、嘹亮又趣味無窮的漁傢民俗文化……
  深邃的漁文化底藴、可歌可泣的海防文化遺存、紅極一時的漁商文化根莖,是先民留給石浦的寶貴財富,三種文化在這裏被賦予嶄新的旅遊文化價值。不拘泥於歷史,也不拘泥於石浦,這是漁港古城的美麗所在。各具特色的14個景點分佈在古城主要街道,都被賦予了新的寓意。
  宏章綢莊:下層以展示昔日綢莊繁榮為主,通過海運碼頭卸貨宏大場面,用模型較全面地反映了海上絲綢貿易在石浦的興旺;上層別出心裁地用綢緞製作600餘種,1000多個"中國扣"。蝴蝶傳情、花好月圓、榮華富貴,一顆顆形象逼真的中國盤扣,仿佛看到了女孩子柔情不斷似春水的心靈。
  源生錢莊:下層為古時錢莊佈置,由帳戶、營業房、庫房等組成,真實反映昔日錢莊營運場面,展示主題為 "錢眼裏的趣話",通過造型漫畫、文字等手法,幽默風趣地反映錢文化,給遊人以輕鬆、回味、心靈相通的感受。
  栽興煙莊,功能佈置為昔日吸食鴉片場所:下層展示煙具和貧民煙館;上層展示舊時象片(罌粟)收割場景和雅緻煙館,從一個側面反映吸食鴉片帶來的惡果。整個館的主題定位為“美麗的鮮花、死亡的陷阱”,警示人們遠離毒品、關愛生命。
  侍郎府,原為明代五朝重臣、刑部侍郎俞士吉的故居,除了展示俞士吉一生為官的主要功績,還通過完整的明清朝服補子(胸前綉品)陳列,讓遊人對古代官品制度有一個感性瞭解。
  石浦人艱苦奮鬥、勇於拼搏的精神,在祖籍石浦的“亞洲飛人”柯受良身上得到了完美體現。為紀念柯受良不平凡的一生而建的飛人館裏,插着國旗的賽車曾飛過長城、飛過黃河、飛過布達拉宮,現在靜靜而臥。面對鮮豔的五星紅旗,緬懷逝去的英傑,激動感慨之餘,你的心中一定會油然而生一股精神力量。
  “大皆春藥店”是後來在老宅基礎上依原樣恢復的,其中許多實物仍是原來用品,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古老傳統的中藥鋪,仿佛使你沉浸在那個時代的撮藥看病的情景。殺鹿製藥活靈活現,舊社會男女授受不清的陳規陋習,充分體現在"吊籃膏藥"之中,讓我們領略了不一樣的"大宅門"藥文化。
  “耕海牧漁館”展示的是漁民勞作文化,用實景反映捕魚捉蟹的技巧,頗有趣味性,展示千百年前的魚骨和現代的捕撈及養殖、海蠃等景象,是衆多作業中最具特色的景點。另外還有漁民信奉的寺廟、當鋪以及展示現代象山工藝品的藝苑等都別具一格,使人流連忘返,目不暇接。
  石浦漁港古城將憑藉獨具特色的明清建築、摩崖石刻、翠島奇礁,得天獨厚的海防文化、海商文化、漁文化、名人文化,敞開海的胸懷,迎接八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