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露 : 鄭州 : 濰坊 [顯示全部] > 石河
目錄
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石河鎮 Dazhou Dazhu Stone Town
  石河鎮俗稱石河場,因老場鎮街道用硬石板鋪設,一條長街兩頭高、中間低自最低處匯流成河,故稱石河。於乾隆年間(公元1787年)形成集鎮。唐久視元年(公元770年)屬大竹管轄至今。新中國成立後一直為石河區公所,鄉人民政府駐地,2001年5月撤區建鎮,2004年2月雙橋鄉並入石河鎮,全鎮幅員面積66.7平方公裏,轄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126個村民小組,8個居民小組,總戶數10999戶,其中農業戶數9024戶,總人口35890,其中農業人口31358人,耕地面積31707畝,其中田15407畝。係“全國優質苎麻之鄉”、“省級試點小城鎮”、“省級特色文化示范镇”、“達州市工業重鎮”。
  2006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石河鎮黨委、政府團结帶領全鎮人民搶抓機遇、紮實工作、以實幹興鎮 、以實幹富民 ,經濟運行中不穩定 、不健康因素得到抑製,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作風整建成效凸顯、鎮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1—12月,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增加值:30387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以下同)增長15.2%,其中一産業增加值:9420萬元,增長8%;二産業增加值:11243萬元,增長33%;三産業增加值:9724萬元,增長10%;三次産業結構比為:31:37:32 。
  一、 把群衆滿意作為第一追求,辦好實事惠民。
  提升場鎮品位,完善場鎮功能,建成客運汽車站,受到市縣好評,並在流動現場會上交流經驗;引進重慶索渝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設場鎮天然氣管網建設,使2萬餘名群衆得到實惠;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2006年全鎮硬化道路2.6公裏,修建碎石路3.4公裏;以“四新”為目標,狠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鎮發展農村沼氣:100口,紅層找水打井150口,美化房屋240間,硬化院壩52塊。
  二、把科學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共創共享富民。
  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着力推進苎麻産業化建設,發展優質苎麻1500畝、苎麻品改2000畝,苎麻優質率達95%,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苎麻産業化鄉鎮;加大項目和技改投入,強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工業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製。2006年,全鎮完成工業增加值11268萬元,銷售收入32249萬元,工業總産值32949萬元,實現利潤1127萬元,上交稅金1213萬元,工工業經濟在全市30個工業重鎮中排名16位。
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 Tianmen Stone Town
  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位於天門市境西北部,地處京(京山新市鎮)天(天門竟陵)公路22公裏處,東距九真10公裏,西至墳禁7公裏,南到竟陵16公裏。石傢河名稱源於流經此地的兩條河流,即東河(古名巾水),西河(古名揚水)和居住在東西河沿岸的石姓人傢。相傳很久以前,在西河東邊的一個石板衝的小村(土城村),有較多的石姓人傢居住,人們把東、西河流經石板衝的這一帶取名為“石板河”。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在緊靠東、西河石姓人傢居住的地方,逐漸形成集鎮。稱“石傢河”,後簡稱“石河”,沿用至今。
  清道光元年(1821),這裏屬上白湖村上一裏(馬溪裏)。民國三十五年(1946),為石河鄉駐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為第十一區和石河鄉駐地。1957年3月,將墳禁、民主兩年指導組合併為石河指導組,駐地在石河。1958年7月為石河區、石河鄉駐地,同年9月為燎原人民公社社址,1961年為石河區駐地。1975年為石河公社社址。1984年3月,實行政社分設,為石河區公所駐地。1987年10月撤區建鎮,一直是石河鎮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
  石河鎮區包括石河、東橋、唐李、東河4個村民委員會和3個居民委員會,共1400餘戶,7000餘人,其中城鎮居民480戶,2000餘人。耕地面積5000畝,主産水稻。 石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適宜種植水稻,是天門最大的産糧區,全鎮糧食總産連續25年過億斤。三次榮獲湖北省“糧食生産與銷售先進單位”稱號。1995年至1997年,連續三年奪得天門糧食生産“金穗杯”石河生産的優質雜交水稻,潔白透明,口感極佳,倍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同時加強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2000年村繼引進種植“金優係列”、“鑒真2號”、“湘晚11號”、“二優培九”等優質稻2.5萬畝,同時還大力發展優質“油菜——中稻”、“地膜花生——晚稻”、等聯作復種農業,改變了過去單一的水稻種植模式。“土城珍米”承石河悠久的𠔌物栽培傳統,用現代科技精心培育,外觀晶瑩明亮,口感鬆軟香甜,營養十分豐富。可與泰國大米媲美,暢銷我國南方市場。
  石傢河古城位於天門市石河鎮,距天門市城區約16公裏。是迄今為止湖北發現分佈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它發現於1957年,年代為距今4000~5000年。遺址群總面積約8平方公裏,由三房灣、譚傢嶺等數十處遺址構成。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900餘米,城墻高3~8米,墻底寬30~50米。城外側有護城河,寬60~100米,深4~6米。城的中心部分是譚傢嶺遺址,是居住區。西北部的鄧傢灣發現許多塔形陶器,估計是宗教用品。有幾處用大陶缸相套排列成弧形,其中有的陶缸上刻有刻劃符號,估計與宗教活動有關,包括豬、狗、牛、羊、雞、猴、象、長尾鳥、龜、魚等陶塑,還有成百件人抱魚像,顯然是一處宗教活動中心。西南部的三房灣遺址發現大量的紅陶杯,達數十萬件之多。該遺址群的文化遺存從相當於大溪文化階段開始,經屈傢嶺文化至石傢河文化,形成了一個基本連續的發展序列,讓人驚嘆的長江流域輝煌的文明,竟然還有那麽多讓人們足足陌生了三千年之久的謎!在三星堆史前古城發掘的同時,長江中、下遊也同時發現了石傢河、良渚兩大史前城市群,並且時間比三星堆古城更早,同樣輝煌燦爛,讓人目不暇接。
近義詞
石河
石河社區
石河居委會
石河
石河
石河街道
相關詞
大竹縣中學學校介紹
包含詞
石河鎮石河子石河縣黃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