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钓鱼 : 鱼类海鲜 > 石斑鱼
目录
No. 1
  学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别名:石斑、鲙鱼。
  石斑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石斑鱼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石斑鱼为雄雌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于雌性。一周龄性可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大小而异,如青石斑鱼怀卵量约15-20万粒,分批产卵,产浮性卵,圆形,具油球。孵化后,幼鱼就在沿岸索饵生长。石斑鱼生长迅速,如鲑点石斑鱼,一年可长到250-3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500-600克,三龄鱼体重达800-900克;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一龄鱼体重达200-250克,二龄鱼体重400-500克,三龄鱼体重达700-800克。
  福建省钓石斑鱼历史悠久,据记载,平潭县钓鲙鱼业始于清朝,已有300年历史。每年4-11月为钓鲙鱼汛期,5-10月为旺汛,有“立夏鲙鱼满岩下”之说。延绳钓与手钓为钓捕石斑鱼的主要捕捞工具。1993年产量达1900多吨,主产区平潭县与连江县的产量超过全省的一半。目前,石斑鱼养殖有网箱、筑堤和池养三种形式,已成为福建省沿海的创汇渔业。养殖苗种大部分来自天然海区捕捞的小规格鱼种。近几年,青石斑鱼已开始批量人工育苗,为大规模发展石斑鱼养殖开辟广阔前景。
学名
  Epinephelus drummondhayi.别名:石斑、鲙鱼。
物种信息
  石斑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
形态
  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石斑鱼为雄雌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一周龄性可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大小而异,如青石斑鱼怀卵量约15-20万粒,分批产卵,产浮性卵,圆形,具油球。孵化后,幼鱼就在沿岸索饵生长。石斑鱼生长迅速,如鲑点石斑鱼,一年可长到250-3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500-600克,三龄鱼体重达800-900克;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一龄鱼体重达200-250克,二龄鱼体重400-500克,三龄鱼体重达700-800克。
生存环境
  石斑鱼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福建省钓石斑鱼历史悠久,据记载,平潭县钓鲙鱼业始于清朝,已有300年历史。每年4-11月为钓鲙鱼汛期,5-10月为旺汛,有“立夏鲙鱼满岩下”之说。延绳钓与手钓为钓捕石斑鱼的主要捕捞工具。1993年产量达1900多吨,主产区平潭县与连江县的产量超过全省的一半。目前,石斑鱼养殖有网箱、筑堤和池养三种形式,已成为福建省沿海的创汇渔业。养殖苗种大部分来自天然海区捕捞的小规格鱼种。近几年,青石斑鱼已开始批量人工育苗,为大规模发展石斑鱼养殖开辟广阔前景。
原料介绍
  石斑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是石斑鱼中的上品。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营养分析
  1. 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2. 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相关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制作指导
  石斑鱼主要以天然野生为主,越大肉越嫩,肉细嫩厚实、无肌间刺,味鲜美。常用烧、爆、清蒸、炖汤等方法成菜,也可制肉丸、肉馅等。代表菜式有清蒸石斑鱼
  食疗作用
  石斑鱼具有健脾、益气的药用价值。
石斑鱼的种类
  石斑鱼可分为很多种类:
  东星斑
  西星斑
  泰星斑
  豹星斑
  老鼠斑
  老虎斑
  青斑
  麻斑
  金钱斑
  杉斑
  苏鼠斑
  红瓜子斑
  龙趸(巨石斑鱼
常见的四种石斑鱼特征:
  (1)点带石斑鱼吻短钝,背鳍8-11根棘,基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体侧及各鳍上分散着斑点。为热带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为南海名贵鱼类。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饥饿时自相残杀。可生活在盐度11-41‰水域,最适水温22-28℃,18℃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鱼体失去平衡。可进行网箱养殖。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2)赤点石斑鱼背鳍Ⅺ,16条,背鳍基底具一黑斑,体棕褐色,头、体、奇鳍有许多橙黄色斑(浸制标本变白色)。暖温性中、下层鱼类。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大部分3龄性成熟,体长231-295毫米时,从雌性转变为雄性。大部分6龄鱼(个别为5龄鱼)体长340-400毫米,绝对生殖力为10万—25万粒,产卵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肉鲜美,可供出口,是名贵鱼类,现已进行人工繁殖,是网箱及浅海养殖对象。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3)青石斑鱼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3与第4带间隔最宽;仅尾鳍具斑点。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鱼先性成熟,体长250-400毫米时性逆转,雄鱼6龄(个别5龄)全部性成熟。绝对生殖力为8万—25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7月,20℃开始产卵,22-24℃盛期,产浮性卵。水温22-25℃,需23-30小时孵出仔鱼。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活鱼大量销往香港及澳门。为我国及东南亚浅海养殖对象,可以用网箱养殖。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日本。
  (4)斜带石斑鱼身体延长,在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是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身体上有5大不规则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个黑斑在前背鳍棘的下方,最后的黑斑在尾柄上;2个黑斑在中鳃盖,而另外的1-2个在次鳃盖和中鳃盖的边接处。当暴露于空气中时橙色的点变为褐色,而在防腐剂中则变得模糊。
  斜带石斑鱼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离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主要的繁殖期在3月至6月。雌鱼全长25-30厘米时成熟(2或3年龄鱼),而性转化常发生于55-75厘米体长。生殖力在1尾35厘米的鱼估计为85万粒,而62厘米的鱼约为290万粒。
百科大全
  shibanyu
  石斑鱼
  grouper
  硬骨鱼纲鲈形目 (Perciformes)□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 (Epinephelus)鱼类的统称。名贵的海产食用鱼类。
  形态 体侧扁,口较大,上颌前端有圆锥齿2对,其后有可倒卧的牙齿一丛,两侧牙外一列者较大,内侧为绒毛齿。下颌齿疏松、不规则、多行,犁骨及腭骨具细齿。体被弱栉鳞,背鳍鳍棘强大。
  赤点石斑鱼
  种类与分布 本属中国有31种:南海有30种,东海有8种,仅七带石斑鱼分布在黄、渤海和东海。此外,石斑鱼类还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青石斑鱼(E.awoara)和巨石斑鱼(E.tauvina)。
  生物学特性 石斑鱼大多定居在暖水浅水靠近砂泥质海底的珊瑚礁及岩礁缝隙内,一般不结群。高龄鱼几乎终年都栖息在深水,活动范围小,只在春、夏季水温上升时向近岸仅几米深的浅水处移动、索饵及生殖。本属鱼大多栖息在盐度较高且波动较小的海区。各个种及同种不同发育阶段(或栖息于不同地点)的体色、花纹差异很大。石斑鱼通常都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猎捕小鱼、虾类等。雌雄同体,有明显的性转换现象,但第二性征上没有任何表现。如赤点石斑鱼体长在 300毫米以下、体重0.5千克(2~3龄)以下者多为雌性;而400毫米、1千克以上(4龄以上)的个体则往往是雄鱼。在天然条件下,由雌体转变为雄体所需时间相当长。繁殖季节内捕到的雄鱼显著比雌鱼少,雄鱼的精巢小,精液量也极少。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雌鱼的怀卵量都只有3~6万枚。交配时精、卵的排放在1~2分钟间完成,分批产卵。受精卵分离、浮性、透明、单油球。在24~28℃水温下约 20多个小时后□化。蜂巢石斑鱼(E.merra)一般体长仅100毫米,是本属中最小型的鱼类。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多为250~400毫米。巨石斑鱼体长可达2米,重50千克以上。
  生产 石斑鱼的养殖已在东南亚地区进行。主要用天然苗,养成用浮式网箱。饵料以杂鱼为主。一般用手钓捕捞。用新鲜或活的小鱼作饵。石斑鱼味美,主要供鲜销。
  (成庆泰 袁永基)
英文解释
  1. n.:  roach,  grouper
包含词
黑石斑鱼石斑鱼属
青石斑鱼大石斑鱼
花石斑鱼石斑鱼羹
红石斑鱼赤石斑鱼
宝石斑鱼石斑鱼科
丘石斑鱼瘦石斑鱼
岩石斑鱼静石斑鱼
仿石斑鱼刺石斑鱼
褐石斑鱼巨石斑鱼
黑斑石斑鱼宽带石斑鱼
香港石斑鱼嵊泗石斑鱼
象山石斑鱼云纹石斑鱼
毛峰石斑鱼麒麟石斑鱼
茄汁石斑鱼清蒸石斑鱼
花点石斑鱼蓝条石斑鱼
黑边石斑鱼蜂巢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宝石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六带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纵带石斑鱼
黑带石斑鱼龙胆石斑鱼
蓝点石斑鱼蒜烧石斑鱼
点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
石斑鱼手钓玳瑁石斑鱼
六角石斑鱼中巨石斑鱼
石斑鱼亚科三沙石斑鱼
细点石斑鱼小纹石斑鱼
雪花石斑鱼伊氏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小牙石斑鱼
星点石斑鱼纹波石斑鱼
纹斑石斑鱼网鳍石斑鱼
网带石斑鱼细斑石斑鱼
吻斑石斑鱼指印石斑鱼
纵纹石斑鱼莹点石斑鱼
伊索石斑鱼蚓纹石斑鱼
石斑鱼请客橘点石斑鱼
金缘石斑鱼龙趸石斑鱼
琉璃石斑鱼绿头石斑鱼
巨点石斑鱼蓝鳍石斑鱼
加洲石斑鱼黄边石斑鱼
弧纹石斑鱼灰带石斑鱼
黄鳍石斑鱼黄腹石斑鱼
肩饰石斑鱼截尾石斑鱼
颊条石斑鱼似鲑石斑鱼
霜点石斑鱼双棘石斑鱼
神秘石斑鱼石纹石斑鱼
糖醋石斑鱼汤氏石斑鱼
南非石斑鱼拿骚石斑鱼
秘鲁石斑鱼珊瑚石斑鱼
三线石斑鱼犬牙石斑鱼
清水石斑鱼南海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浅黑石斑鱼
青铜石斑鱼大石斑鱼家
三斑石斑鱼鲑点石斑鱼
德氏石斑鱼淡点石斑鱼
点列石斑鱼帝汶石斑鱼
橙色石斑鱼巢斑石斑鱼
长棘石斑鱼戴氏石斑鱼
大斑石斑鱼厚唇石斑鱼
荷氏石斑鱼海丰石斑鱼
弓斑石斑鱼高体石斑鱼
颌斑石斑鱼黑点石斑鱼
红棕石斑鱼红梢石斑鱼
黑缘石斑鱼电纹石斑鱼
短身石斑鱼多点石斑鱼
多鳞石斑鱼盖氏石斑鱼
非洲石斑鱼白斑石斑鱼
八带石斑鱼安氏石斑鱼
白背石斑鱼白星石斑鱼
斑点石斑鱼白缘石斑鱼
网纹石斑鱼镶点石斑鱼
拟青石斑鱼阿曼石斑鱼
波纹石斑鱼半月石斑鱼
斑吻石斑鱼查氏石斑鱼
香炸石斑鱼块葱油泼石斑鱼
红东星石斑鱼石斑鱼延绳钓
大洋洲石斑鱼达尔文石斑鱼
巴拿马石斑鱼马拉巴石斑鱼
利氏仿石斑鱼九州岛石斑鱼
玛拉巴石斑鱼墨西哥石斑鱼
地中海石斑鱼关兼常石斑鱼
中美洲石斑鱼黑海岸石斑鱼
索马里石斑鱼夏威夷石斑鱼
东太平洋石斑鱼石斑鱼炖包心菜
石斑鱼育苗方法蓝身大斑石斑鱼
南昆士兰石斑鱼社会群岛石斑鱼
东大西洋石斑鱼土阿莫土石斑鱼
仿石斑鱼的异名像石斑鱼的淡水鱼
石斑鱼病害的防治石斑鱼苗标粗技术
哥斯达黎加石斑鱼石斑鱼柚子酸橘汁腌鱼
石斑鱼淀粉卵鞭虫病的防治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
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石斑鱼苗种培育技术
美洲黑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石斑鱼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
龙胆石斑鱼的人工育苗研究通过了阶段性验收浅淡龙胆石斑鱼池塘养鱼技术
龙胆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网箱养殖石斑鱼的防病措施有哪些?
如何治疗网箱养殖石斑鱼的白斑病如何治疗网箱养殖石斑鱼的白斑病?
水产养殖新技术牙鲆石斑鱼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