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廣東 >韶關 > 石峽遺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石峽遺址投訴電話韶關市旅遊投訴電話:0751-8916131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石峽遺址位於廣東省麯江縣馬壩鎮西南2.5公裏,為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內包含4個不同時期的考古學文化堆積,第一層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層;第二層是距今5000—4000年被命名為“石峽文化”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層;第三層是距今3800—3100年的早期青銅文化層;第四層是時代與中原地區西周晚期到春秋時期相當的晚期青銅文化層。遺址發現柱洞、灰坑、陶窯等遺存,清理墓葬136座。石峽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是廣東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填補了秦漢以前古文化的空白,為探討與鄰近省區及東南沿海地區同時期文化之間的關係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對考古學和歷史學都有重要意義。
No. 2
  地理位置: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中國南部廣東省的麯江縣。
  年 代:
  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700年。
  發掘年代:
  1973年。
  簡 介:
  石峽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已揭露面積達4000平方米。遺址包括三個時期的不同文化遺存,即石峽文化層、夏商時期文化層以及夏商至西周時期以菱紋陶為代表的青銅器時代文化層。遺址內發現有房址、灰坑、陶窯、墓葬等遺存。出土有各種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遺物3000餘件。 中國嶺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主要分佈在北江、東江的中上遊地區。年代約距今四五千年。石器工具普遍磨光,有弓背兩端刃紬、有段石錛、有肩石錛、鑿、鉞和鏃等。稻作農業發展程度較高,發現較豐富的粳、秈稻遺存。陶器中三足器、圈足器發達,有少量麯尺紋、漩渦紋幾何印紋陶。在石峽遺址發現墓地,多數墓坑經過燒烤,均單人葬,盛行二次遷葬。遷葬墓有兩套隨葬品,一套是同人骨一起遷來的殘破陶器,另一套是二次埋葬時新放入的。晚期大小墓差別明顯,反映出貧富分化和社會已出現特殊階層。大墓隨葬品多達數十件至百餘件,包括成批石器及琮、瑗、璧等貴重玉器,往往還伴放稻穀米粒作為祭奠食物。石峽文化與嶺南地區土著文化明顯有別,少數陶器具有良渚文化特徵。與北鄰的江西贛江流域樊城堆文化關係最為密切,有人將兩文化並稱為樊城堆-石峽文化。
  意 義:
  石峽遺址的發現和發掘,為探索中國嶺南地區原始社會的解體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包含詞
瓦石峽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