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穗竹属 : 被子植物 : 竹子 > 短穗竹
目录
No. 1
  拉丁名 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 (reudle) keng
  中文名 短穗竹
  拉丁科名 granineae
  中文科名 禾本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江苏、安徽、浙江
  现状 稀有种。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部分地区,由于砍伐或开垦,加上短穗竹成片开花衰败,面积日益缩小。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形态特征 地下茎为单轴型,秆散生,高3一4(一6)米,幼秆有倒生白色细毛,老秆节间无毛,在分枝一侧节间下部有沟槽,长7~19(一30)厘米,秆环隆起,箨环下具白粉。箨鞘绿黄色,有白色或淡黄色纵条纹和稀疏刺毛,边缘有紫色纤毛;箨耳发达,椭圆形,褐棕色或绿色,边缘具缝毛,箨舌微弧形;箨片披针形,稍外展;每节3分枝,长短近相等,小枝具叶2-5片;叶鞘草黄色具纵纹;鞘口有纙毛,叶舌截平,无叶耳,有1一4根纙毛;叶片长卵状披针形,长5一18厘米,宽10一20毫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圆楔形,侧脉6一7对。花序紧密呈丛,扇形,无柄,基部托以一组向上逐渐增大的鳞片状小苞片,生于叶枝的下部各节,花序中每一侧生小穗或分枝下部包有苞片,苞片的对面可有原叶,其上着生2一8枚小穗;小穗长1.5一3.5厘米,含5一7小花;颖片1一3,第1颖为鳞片状,具1脉,其余2颖与外样相似而稍短;外稃硬纸质,具9一11脉,背部具较密的小刺毛,顶端尖;内粹稍长或近等长于外稃,顶端呈裂,遍体具较长的毛,具2脊,脊上具纤毛。
  特性 短穗竹性喜气候温暖,湿度稍大的低海拔平原、丘陵、低山坡地。在ph值5-8,多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干与宁、句容、溧阳、宜兴、无锡、苏州,浙江北部昌化、杭州、奉化,安徽南部青阳、黄山、黟县、祁门、休宁等地的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区。生于低海拔的平原和向阳山坡路边。笋期5--6月,花期3--5月。
  保护价值 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形态上与日本的业平竹属semiarundinaria相似,对研究竹类分类系统有一定科学意义。可作美化庭园的竹种。
  保护措施 建议各有关植物园引种栽培,产地林业部门应注意保存、护育野生短穗竹竹林。广东、江西、湖北等省已引种栽培。本种是我国的特产,现已列入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栽培要点 栽植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坡度较缓的丘陵、低山坡或平原。冬季挖穴,翌年早春将截梢连鞭带土和生长旺盛的母竹放人穴内,加盖熟土或腐殖质土,加强管理。冬季不宜移植。
No. 2
  拉丁名 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 (Reudle) Keng
  中文名 短穗竹
  拉丁科名 Granineae
  中文科名 禾本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江苏、安徽、浙江
  现状 稀有种。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部分地区,由于砍伐或开垦,加上短穗竹成片开花衰败,面积日益缩小。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形态特征 地下茎为单轴型,秆散生,主干高1—3米,直径约l厘米,茎环隆起,幼秆有倒生白色细毛,老秆节间无毛,在分枝一侧节间下部有沟槽,长7~19(一30)厘米,秆环隆起,箨环下具白粉。箨鞘绿黄色,有白色或淡黄色纵条纹和稀疏刺毛,边缘有紫色纤毛;箨耳发达,椭圆形,褐棕色或绿色,边缘具缝毛,箨舌微弧形;箨片披针形,稍外展;每节3分枝,长短近相等,小枝具叶2-5片;叶鞘草黄色具纵纹;鞘口有繸毛,叶舌截平,无叶耳,有1一4根繸毛;叶片长卵状披针形,长5一18厘米,宽10一20毫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圆楔形,侧脉6一7对。花序紧密呈丛,扇形,无柄,基部托以一组向上逐渐增大的鳞片状小苞片,生于叶枝的下部各节,花序中每一侧生小穗或分枝下部包有苞片,苞片的对面可有原叶,其上着生2一8枚小穗;小穗长1.5一3.5厘米,含5一7小花;颖片1一3,第1颖为鳞片状,具1脉,其余2颖与外样相似而稍短;外稃硬纸质,具9一11脉,背部具较密的小刺毛,顶端尖;内粹稍长或近等长于外稃,顶端呈裂,遍体具较长的毛,具2脊,脊上具纤毛。
  特性 短穗竹性喜气候温暖,湿度稍大的低海拔平原、丘陵、低山坡地。生长于向阳山坡。在pH值5-8,多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干与宁、句容、溧阳、宜兴、无锡、苏州,浙江北部昌化、杭州、奉化,安徽南部青阳、黄山、黟县、祁门、休宁等地的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区。生于低海拔的平原和向阳山坡路边。笋期5--6月,花期3--5月。
  保护价值 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形态上与日本的业平竹属Semiarundinaria相似,对研究竹类分类系统有一定科学意义。可作美化庭园的竹种。竿可编制家具等。
  保护措施 建议各有关植物园引种栽培,产地林业部门应注意保存、护育野生短穗竹竹林。广东、江西、湖北等省已引种栽培。本种是我国的特产,现已列入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栽培要点 栽植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坡度较缓的丘陵、低山坡或平原。冬季挖穴,翌年早春将截梢连鞭带土和生长旺盛的母竹放人穴内,加盖熟土或腐殖质土,加强管理。冬季不宜移植。
  地下茎为单轴型。主干高1—3米,直径约l厘米,茎环隆起。箨鞘早落,淡黄色,无斑点亦无毛茸;箨耳显著,半月形,边缘具穟毛;箨叶细长形;茎每节常分3枝,小枝具叶2—5片;叶鞘长2.5—4厘米,鞘口有穟毛;叶片披针形,宽10—25毫米,下而有微毛,次脉4—8对。穗形总状花序,丛部托有一组逐渐增大的紫色苞片;小穗柄有微毛,长2—4毫米;小穗含5—7朵花,长12—25毫米。短穗竹分布于华东太湖流域。生长于向阳山坡。竿可编制家具等。
花木百科
  短穗竹介绍
  短穗竹 (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Reudle)Keng)
  科属:
  禾本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地下茎为单轴型、秆散生,高3-4(--6)米,幼秆有倒生白色细毛,老秆节间无毛,在分枝一侧节间下部有沟槽,长7-19(--30)厘米,秆环隆起,箨环下具白粉。箨鞘绿黄色,有白色或淡黄色纵条纹和稀疏刺毛,边缘有紫色纤毛;箨耳发达,椭圆形,褐棕色或绿色,边缘具毛,箨舌近相等,小枝具叶2-5片;叶鞘草黄色具纵纹;鞘口有毛,叶舌截平,无叶耳,有1-4根毛;叶片长卵状披针形,长5-18厘米,宽10-20毫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圆楔形,侧脉6-7对。花序紧密呈丛,扇形,无柄,基部托以一组向上逐渐增大的鳞片状小苞片,生于叶枝的下部各节,花序中每一侧生小穗或分枝下部包有苞片,苞片的对面可有原叶,其上着生2-8枚小穗;小穗长1.5-3.5厘米,含5-7小花;颖片1-3片,第1颖为鳞片状,具1脉,其余2颖与外稃相似而稍短;外稃硬纸质,具9-11脉,背部具较密的小刺毛,顶端尖;内稃稍长或近等长于外稃,顶端呈裂,遍体具较长的毛,具2脊,脊上具纤毛。
  分布与习性:
  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南京、江浦、江宁、句容、溧阳、宜兴、无锡、苏州,浙江北部昌化、杭州、奉化,安徽南部青阳、黄山、黟县、祁门、休宁等地的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区。
  短穗竹性喜气候温暖,湿度稍大的低海拔平原、丘陵、低山坡地。在pH值5-8。多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干旱瘠薄这地或砍伐不当,很易开花,但花后常自行复壮再生,并不死亡。每年5月下旬至6月出笋,笋后即抽新梢。在严寒的冬季,当温度下降到0℃时,竹类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低,叶片顶端易受冻害。
  繁殖与栽培:
  栽植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坡度较缓的丘陵、低山坡或平原。冬季挖穴,翌年早春将截梢连鞭带土和生长旺盛的母竹放入穴内,加盖熟土或腐殖质土,加强管理。冬季不宜移植。
  应用:
  稀有种。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形态上与日本的业平行属Semiarundinaria相似,对研究竹类分类系统有一定科学意义。可作美化庭园的竹种。
  图片:
包含词
短穗竹属毛环短穗竹短穗竹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