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药材名 知母
拼音 zhi mu
拉丁名 rhizoma anemarrhenae
别名 连母、水须、穿地龙
类别 清热泻火药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药用部位 根茎
采收 春秋二季采挖。
加工 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主治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应用
1. 用于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萎、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 用于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4.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主 产 地 山西、河北、东北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英文名】 rhizoma anemarrhenae
【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制法】
知母: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盐知母:取知母片,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斤加盐2斤半用开水化开)。本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 0.90%。
【性状】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 ,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摇后放置20分钟,吸取上清液1ml,蒸干,残渣加硫酸1 滴,初显黄色,继变红色、紫堇色,最后显棕色。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40分钟,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 小时后浓缩至约5ml ,加水10ml,用苯20ml振摇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加苯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7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8% 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与硫酸溶液(7→10) 的混合液(0.5:5) ,在100℃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乙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盐酸1ml,置水浴上用蒸气缓慢回流1 小时,放冷,倾入小烧杯中,边振摇边滴加40%氢氧化钠溶液至中性(溶液颜色由橙黄突变为橙红),用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烧杯中。用乙醇移至5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用苯溶解,转移至2ml 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苯制成每 1ml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2μl与6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 为展开剂,展至7cm,取出,晾干,再用同一展开剂进行二次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显色剂[甲液: 取水25ml,缓慢加硫酸50ml,放冷后,再加乙醇25ml,摇匀;乙液: 8% 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用时将甲液5份与乙液1份混合]后,在70℃加热7~10
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443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1.0% 。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6~12g。
【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备注】
(1)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
(2)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3)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配以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则泻肾火。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摘录】《中国药典》
知母
(一)概述
别名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
为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根状茎。性味功能:苦、寒、清热除烦,润肺滋肾。主治烦燥口渴、肺热燥咳、消渴、午后潮热等症。临床常用药,不仅清肺火,又能清胃火,特别是清虚热、胃阴热等虚热症。西北干旱半干旱,建山川秀美工程是个好看的草。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古。此外东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自治区也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知母为多年生草本。全高60~130厘米,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长33~66厘米。花茎自叶丛中长出,直立,圆柱形,总状花絮,花淡紫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根茎横生于地下,略呈扁圆形,上面密生金黄色长绒毛。
(三)生长特性
适应性很强,野生于向阳山坡地边。草原和杂草丛中。土壤多为黄土及腐殖质壤上。性耐寒,北方可在田间越冬,喜温暖,耐干旱,陈幼苗期须适当浇水外,生长期间不宜过多浇水,特别在高温期间,如土壤水分过多,生长不良,且根状茎容易腐烂。土壤以疏松的腐殖质壤上为直,低洼积水和过劲的土壤均不宜栽种。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向阳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质壤上和沙质壤上种植,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也可用山坡、丘陵、地边、路旁等零散土地栽培。每公顷施腐熟的厩肥45000千克,加过磷酸钙600千克,草木炭15000千克(如土壤偏酸,撒点石灰粉既可作肥料,又能调节酸度),撒入地内,深耕细耙,整平后,做130厘米宽平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
播种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分春播和秋播,以秋播(10-11月)为好,翌年4月出苗,出苗整齐。用于种子直接播种,行距20厘米,育苗移栽行距10厘米,开沟1.5~2厘米,把种子均匀撒沟内,覆土盖平、浇水。出苗前保持湿润,约10~20天出苗,每公顷播种量7.5~15千克,育一公顷地可移栽10公顷地,春季或秋季移栽。春播在4月初,春播需要种子处理,作种子的知母必须是3年以上知母结的种子,8~9月种子成熟后摘下,在3月中旬前进行种多处理。把种子放在60℃温水浸种8~12小时,捞出晾干外皮,再用湿沙:种子=2:1拌匀。在温暖向阳处挖坑,把种子放进去,盖土5~6厘米,上盖薄膜,四周压住。温度越高发芽越快。当多数种子芽伸出时即可播入大田。按行距26厘米开2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平,稍加镇压后浇水,出苗前畦内保持潮湿。约20天出苗,种子发芽率40%,寿命2年。
(2)分根繁殖
秋季植株枯萎时或次春解冻后返青前,刨出两年生根茎,分段切开,每段长3-6厘米,每段带有2个芽,作为种栽。按行距26厘米开6厘米深的沟,按株距10厘米平放一段种栽,覆土后压紧。栽后浇水,土壤干湿适宜时松土一次,以利保墒。每公顷用栽1500~3000千克。为了节省繁殖材料,在收获时,把根状茎的芽头切下来作繁殖材料,方法同上。根茎加工药用。
3.田间管理
在苗高3厘米时,松土除草,并间苗。苗高6~9厘米时,按株距6~10厘米定苗。苗期若气候干旱,应适当浇水,生长期保持地内疏松元杂草。定植后苗高7~8厘米时除草,松土要浅。发芽前追施马牛猪粪、草木灰各1000千克,磷酸二氢铵50千克,追肥浇水1-2次。在分根的当年或直播的第二年,或者在苗高16厘米时,每公顷追施过磷酸钙300千克加硫酸铰195千克。在行间开沟,施后结合松土把肥料埋下。7-8月正是知母生长旺盛季节,每公顷喷1%硫酸钾溶液1200~1350千克或0.30%磷酸二氢钾溶液1500~1800千克,两周喷1次,连喷2次,下午4~5点喷为好。在有条件的地方,一年生苗松土除草后,或生长2~3年的苗在追肥后,每公顷盖麦草、麦糠、树叶等物12000~15000千克,顺沟盖,一年一次,连盖2~3年,中间不翻动,有利于维生物的分解,改变土壤结构,防止杂草丛生。除留种者外,将花薹剪去,促使报状茎粗大。第二年管理和第一年相同。
4.病虫害防治
蛴螬:幼虫咬食根部,造成根部空,断苗。
防治方法:白天可在被害植株报处或附近土下3-5厘米处找到。用灯光诱杀成虫,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根部,毒饵诱杀。肥料充分腐熟。
(五)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者2年,直接播种者3年收获。于10月上旬到地冻前,或早春出苗前均可。刨出根状茎抖掉泥土,晒干或烘干。干后去掉须毛即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不能沾水,用硫磺熏3-4小时切片,再晒干或烘干为光知母,也叫知母肉。1.5~2千克鲜根可加工o.5千克干货。
有关材料报道,知母须根与根茎的重量为1:1,且须根中有效成分含量达根茎的50%以上,故须根也可药用。由于知母皮占药材的比重较高,达15.6%,且有效成分和拟菌均高于毛知母和光知母,故知母采收加工时以不去皮为宜。药理、植化分析为知母须根入药及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应引起临床加工业的重视。
----------------------------------------------------------------------
知母的传说
从前有个孤寡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生。因她不图钱财,把采来的药草都送给了有病的穷人,所以年老了却毫无积蓄。这苦日子倒能熬,但老人有块心病就是自己的认药本事无人可传,想来想去,她决定沿街讨饭,希望能遇上个可靠的后生,认作干儿子,了却自己的心病。
一天,老人讨饭来到一片村落,向围观的众人诉说了自己的心事。一时间,讨饭老太要认干儿子传授采药本事的消息便传开了。不久,有一个富家公子找到了她。这公子有自己的小算盘:“学会了认药治病,岂不多条巴结官宦的路子。”于是便把老太婆接到家里,好衣好饭伺候着。但过了十几天,却一直不见老太婆提药草之事,这天,他假惺惺叫了老人一声“妈”,问起传药之事,老太婆答道:“等上几年再说吧。”这下子把公子气得暴跳如雷,他叫嚣起来:“白养你几年,你想骗吃骗喝呀,滚你的吧!”老人也不愠怒,冷笑一声,换上自己的破衣裳,离开了公子的家门。
她又开始沿街讨饭。没多久,又有个商人找到他,愿认她当干妈。这商人心里盘算的是卖药材,赚大钱。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过了一个多月,仍不见老人谈传药之事,心里就忍不住了,便又像公子一样,把老人赶出了家门。
一晃两年过去了,老人仍不停地沿街乞讨,说着心事,竟被很多人当成疯子、骗子。这年冬天,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偏远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门外。
响声惊动了这家的主人。主人是个年轻樵夫,他把老太婆搀进屋里,嘘寒问暖,得知老人饿着肚子,急忙让妻子做了饭菜端上。老人吃过饭就要走,两口子拦住了:“这大冷的天,您上哪儿去呀?”当老人说还要去讨饭时,善良的两口子十分同情,劝她说:“您这把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们穷,就在这儿住下吧!”老人迟疑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
日子过得挺快,转眼春暖花开。一天,老人试探着说:“老这样住你家我心里过意不去,还是让我走吧。”樵夫急了:“您老没儿女,我们又没了老人,咱们凑成一家子过日子,我们认您当妈,这不挺好吗?”老人落泪了,终于道出了详情。而樵夫夫妇却没有介意:“都是受苦人,图啥报答呀,您老能舒心就行了。”从此,樵夫夫妇忙着活计,很孝顺老人,老人就这样过了3年多的幸福时光,到了80岁的高龄。
这年夏天,她突然对樵夫说:“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樵夫不明就里,但还是愉快地答应了老人。他背着老人上坡下沟,跑东串西,累得汗流如雨,但还不时和老人逗趣,老人始终很开心。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人下地,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型叶子、开有白中带紫条纹状花朵的野草说:“把它的根挖来。”樵夫挖出一截黄褐色的草根问:“妈,这是什么?”老人说:“这是一种药草,能治肺热咳嗽、身虚发烧之类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药么?”樵夫想了想说:“妈是想找个老实厚道的人传他认药,怕居心不良的人拿这本事去发财,去坑害百姓!”老太婆点了点头:“孩子,你真懂得妈的心思。这种药还没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
后来,老太婆又教樵夫认识了许多种药草。老人故去后,樵夫改行采药,但他一直牢记老人的话,真心实意为穷人送药治病。 |
|
知母
(《本经》)
【异名】蚔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本经》),芪母(《广雅》),提母(《范子计然》),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别录》),昌支((唐本草》),穿地龙(《山东中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植物形态】知母,又名:荨,莐藩(《尔雅》),大芦水、兔子油草、蒜瓣子草,羊胡子草、马马草。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状茎横生于地面,其上有许多黄褐色纤维,下生多数粗而长的须根。叶基生,丛出;线形,长15~70厘米,宽3~6毫米,质稍硬,基部扩大成鞘状。花茎直立,高50~100厘米,上生鳞片状小苞叶,穗状花序稀疏而狭长,花常2~3朵簇生,无花梗或有很短的花梗,长约3毫米,花梗顶端具关节;花绿色或紫堇色;花被片6,宿存,排成2轮,长圆形,长7~8毫米,有3条淡紫色纵脉;雄蕊3,比花被片为短,贴生于内轮花被片的中部,花丝很短,具丁字药;子房近圆形,3室,花柱长2毫米。蒴果长卵形,长10~15毫米,成熟时沿腹缝上方开裂,每室含种子1~2粒。种子三棱形,两端尖,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干燥的丘陵地及固定的砂丘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采集】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较佳。栽培三年后开始收获。挖出根茎,除去茎苗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晒干者,为"毛知母";鲜时剥去栓皮晒干者为"光知母"。
【药材】①毛知母为带皮的干燥根茎,呈扁圆柱形,微弯曲,一端较粗,一端较细,偶有2~3分歧,长3~17厘米,直径0.8~2厘米。根头部有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残留,俗称"金包头";上面中央有一道下陷的纵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金黄色扁平的绒毛,由两侧向根茎上方集中;另一面较皱缩,并有多数凹陷或突起的小圆点状根痕,黄绒毛少或无。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平坦。无臭,味甘而苦,带粘性。以肥大、质硬、表面被金黄色绒毛、断面黄白色者为佳。瘦长、形扁、外毛灰黑、内色暗者为质次。
②光知母
又名:知母肉。为去皮的干燥根茎。较毛知母瘦小,长约3~13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扭曲的纵沟,一侧可见多数不规则散在的小形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显筋脉点,水浸后有粘液。气味同毛知母。以肥大、滋润、质硬、色黄白、嚼之发粘者为佳。
主产河北、山西。此外,河南、内蒙古、甘肃、陕西以及东北等地亦产。以河北易县所产品质最佳,称"西陵知母"。西南及中南都销毛知母;华北,东北销光知母。
【化学成分】主含皂甙。根茎含总皂甙约6%,从中检出6种皂甙,分别称为知母皂甙A-Ⅰ,A-Ⅱ,A-Ⅲ、A-Ⅳ、B-Ⅰ和B-Ⅱ,其中知母皂甙A-Ⅲ是萨尔萨皂甙元与知母双糖结合而成的双糖甙,知母皂甙A-Ⅰ是萨尔萨皂甙元β-D-吡喃半乳糖甙。知母根茎中的皂甙元主要是萨尔萨皂甙元,干根中的含量约0.5%,此外还有吗尔考皂甙元、新芰脱皂甙元。以前从知母根茎中分出的皂甙曾称为知母宁,推测是吗尔考皂甙、知母皂甙A-Ⅲ、A-Ⅳ、B等的混合物。根茎尚含多量的还原糖和粘液质、鞣酸、脂肪油等,又每克含尼克酸188微克。尼克酰胺12微克。另含芒果甙0.5%。
地上部分含芒果甙和异芒果甙。叶含芒果甙约0.7%。花含皂甙,水解后得熔点为246~248℃的甙元C27H42O4。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知母煎剂在琼脂平板上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沙伯氏培养基上,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也有些抑菌作用。乙醚浸膏及在此浸膏中经丙酮处理所得之粗结晶对在普、拜二氏培养基上的H37RV人型结核杆菌亚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前者的最低有效浓度为1:64000(无血清)或1:16000(加血清);后者则为1:16000~1:8000,前人所得之皂甙无此作用。在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的治疗上,用含2.5%知母粉的饲料喂食后,对肺部结核病灶有抑制作用,但小鼠的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如提高到5%,则肺结核指数(反映肺脏大体病变的情况)可接近异烟胼,但死亡率却较对照组更高,可能是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之故。在对豚鼠的实验性结核的治疗中,知母显示有治疗效果,肺部病变较对照组减轻1/2左右。
②解热作用
浸膏2毫升/公斤(1毫升相当生药2克),与大肠杆菌(0.03%)2.3毫升,同时注射于家兔皮下,或先注射大肠杆菌,隔15分钟后再注入浸膏,体温均不升高,故认为有解热作用。
③其他作用
浸膏给家兔静脉注射,小剂量(0.5毫升浸膏中性原液)时对呼吸及血压均无影响,中等量(1~3毫升)能抑制呼吸,血压亦轻微下降,大量(7毫升)则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导致死亡。浸膏液(0.001~1%)对在位蟾蜍心脏,低浓度无显著影响,中等剂量抑制,大量则麻痹心脏。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无显著影响。
知母干浸膏(6克/公斤)给正常家兔注射后,未见对血糖有何影响,醇提取物可引起暂时性的血糖升高。有人报告水提取物,给兔口服200毫克/公斤,能引起血糖下降,特别是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兔,作用更显著。对正常大鼠,知母不能增进葡萄糖之氧化,虽可促进横膈、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并使横膈中糖元含量轻度增加,但肝糖元含量却有所降低。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的小鼠,知母水性提取物100~15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降低血糖,尿中酮体减少,死亡率较对照组轻。
【炮制】知母:拣净杂质,用水撞洗,捞出,润软,切片晒干。盐知母:取知母片置锅中用文火微炒,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放凉。(每知母片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知母,先于槐砧上细锉,焙干,木臼杵捣,勿令犯铁器。"
②《纲目》:"凡用知母拣肥润里白者,去毛切,引经上行则用酒浸焙干,下行则用盐水润焙。"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药性论》:"性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甘。"
④《药品化义》:"味微苦略辛。"
【归经】入肺、胃、肾经。
①《珍珠囊》:"肾经。"
②《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手太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功用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①《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②《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③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
④《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
⑤《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
⑥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⑦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
⑧《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
⑨《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宜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①《别录》:"多服令人泄。"
②《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③《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④《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选方】①治伤寒邪热内盛,齿牙干燥,烦渴引饮,目昧唇焦:知母五钱,石膏三钱,麦门冬二钱,甘草一钱,人参八钱。水煎服。(《伤寒蕴要》)
②治温疟壮热,不能食:知母、鳖甲(炙),地骨皮各三两,常山二两,竹叶(切)一升,石膏四两(碎)。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猪肉、苋菜、生葱、生菜。(《延年方》知母鳖甲汤)
③治火冲眩晕,暴发倒仆,昏不知人,甚则遗尿不觉,少顷汗出而轻,仍如平人,右关脉细敷,脾阴不足者:知母、黄柏、黄芪、当归身。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补血汤)
④治消渴: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葛根钱半,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
⑤治气虚劳伤,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动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烦热,下午身凉气爽,脉数有热者:知母三钱,黄柏三钱,人参二钱,麦冬五钱,广皮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⑥治肺劳实热,面目苦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骨节多痛,乍寒乍热:知母、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苈(略炒)、半夏(汤泡七次)、秦艽(去芦)、橘红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二母汤)
⑦治肺家受燥,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⑧治妊娠子烦,因服药致胎气不安,烦不得卧者:知母一两,洗焙为末,枣肉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医者不识此病,作虚烦治,反损胎气。(《产乳集验方》)
⑨痰嗽。用知母、贝母各一两,研细: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每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药末,放在口里细嚼咽下,随即睡觉。次日必泻,痰嗽渐止。体弱者,不用巴豆。
⑩久嗽气急。用知母五钱(去毛切片,隔纸炒过)、杏仁五钱(姜水泡,去皮尖,焙过),同煎服。另以萝卜子、杏仁,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以绝病根。
⑾妊娠不足月,腹痛欲产。用知母二两,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粥送下。
⑿紫癜风疾。用醋磨知母涂搽。
⒀甲疽。用知母,烧存性,研末敷患处。
【名家论述】①李杲:"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仲景用此入白虎汤治不得眠者,烦躁也。烦出于肺,躁出于肾,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肾之源,缓以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闷塞而渴者,热在上焦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用气薄味薄淡渗之药,以泻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热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乃无阴则阳无以化,法当用黄柏、知母大苦大寒之药,以补肾与膀胱,使阴气行而阳自化,小便自通。"
②《本草通玄》:"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为肾经本药。兼能清肺者,为其肃清龙雷,勿使僭上,则手太阴无销烁之虞也。泻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烦蒸,凡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多服令人泄泻,亦令人减食,此惟实火燔灼者,方可暂用。若施之于虚损之人,如水益深矣。盖苦寒之味,行天地肃杀之令,非长养万物者也。"
③《本草正》:"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盖谓黄柏能制膀胱,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制肾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阴,是即所谓滋阴也。故洁古、东垣皆以为滋阴降火之要药。继自丹溪而后,则皆用以为补阴,诚大谬矣。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无生气,用以清火则可,用以补阴,则何补之有?"
④《重庆堂随笔):"知母,清肺胃气分之热,则津液不耗而阴自潜滋暗长矣。然仲圣云,胃气生热,其阳则绝。盖胃热太盛,则阴不足以和阳,津液渐干,而成枯燥不能杀谷之病,其阳则绝者,即津液涸竭也,清其热,俾阳不绝,则救津液之药,虽谓之补阳也可。乃后人以为寒凉之品,非胃家所喜,谆谆戒勿轻用,辄从事于香燥温补之药者何哉!"
⑤《本经疏证》:"知母能益阴清热止渴,人所共知,其能下水,则以古人用者甚罕,后学多不明其故。……《千金》、《外台》两书用知母治水气各一方。《千金》曰,有人患水肿腹大,其坚如石,四肢细,少劳苦足胫即肿,少饮食便气急,此终身之疾,服利下药不瘥者,宜服此药,微除风湿,利小便,消水谷,岁久服之,乃可得力,瘥后可常服.其所用药,则加知母于五苓散中,更增鬼箭羽、丹参、独活、秦艽、海藻也。《外台》曰,《古今录验》泽漆汤,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吹,脉浮数者。其所用药,则泽泻、知母、海藻、茯苓、丹参、秦艽、防己、猪苓、大黄、通草、木香也。其曰,除风湿,利小便,曰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可见《本经)所著下水之效,见于除肢体浮肿,而知母所治之肢体浮肿,乃邪气肢体浮肿,非泛常肢体浮肿比矣。正以寒热外盛,邪火内著,渴而引饮,火气不能化水,水遂泛滥四射,治以知母,是泄其火,使不作渴引饮,水遂无继,蓄者旋消,由此言之,仍是治渴,非治水也。于此,见凡肿在一处,他处反消瘦者,多是邪气勾留,水火相阻之候,不特《千金方》水肿腹大四肢细,即《金匮要略》中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身体尪羸,脚肿如脱,亦其一也。《金匮方》邪气水火交阻于下,《千金方》邪气水火交阻于中,阻于下者,非发散不为功,阻于中者,非渗利何由泄,此《千金方》所以用五苓散,《金匮方》所以用麻黄、附子、防风,然其本质均为水火交阻,故共用桂、术、知母则同也,桂、术治水之阻,知母治火之阻,于此遂可见矣。"
⑥《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则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煮饮之,即甘胜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有谓知母但能退热,不能滋阴者,犹浅之平视知母也。是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必用知母,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共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
⑦《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之邪,主强阳不痿之标剂。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熇;疟证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佐草果以泄脾热。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
|
知母
【来源】外治方
【原料】知母30克(酒炒)。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小儿减半。每日1剂。
【用法】
【功效】 |
|
知母 Zhimu
出处 《神农本草经》。
中药材学名 Rhizoma Anemarrhenae
别 名 连母、水须、穿地龙
类 别 清热泻火药
基原 本品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 Liliaceae 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的干燥根茎。
[采制贮藏]春秋二季均可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 能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主 治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应用
1. 用于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 用于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4.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类药比较]
知母∶石膏
知母与石膏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
主 产 地 山西、河北、东北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
【制法】
知母: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盐知母:取知母片,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斤加盐2斤半用开水化开)。本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 0.90%。
【性状】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 ,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摇后放置20分钟,吸取上清液1ml,蒸干,残渣加硫酸1 滴,初显黄色,继变红色、紫堇色,最后显棕色。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40分钟,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 小时后浓缩至约5ml ,加水10ml,用苯20ml振摇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加苯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7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8% 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与硫酸溶液(7→10) 的混合液(0.5:5) ,在100℃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乙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盐酸1ml,置水浴上用蒸气缓慢回流1 小时,放冷,倾入小烧杯中,边振摇边滴加40%氢氧化钠溶液至中性(溶液颜色由橙黄突变为橙红),用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烧杯中。用乙醇移至5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用苯溶解,转移至2ml 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苯制成每 1ml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2μl与6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 为展开剂,展至7cm,取出,晾干,再用同一展开剂进行二次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显色剂[甲液: 取水25ml,缓慢加硫酸50ml,放冷后,再加乙醇25ml,摇匀;乙液: 8% 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用时将甲液5份与乙液1份混合]后,在70℃加热7~10
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443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1.0% 。
【备注】
(1)用于温热病、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
(2)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3)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配以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则泻肾火。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摘录】《中国药典》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
4.《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
5.《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
6.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7.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
8.《本草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
9.《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呢逆,盗汗,遗精,痹痿,瘛苁。
10.《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11.李杲: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仲景用此入白虎汤治不得眠者,烦躁也。烦出于肺,躁出于肾,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肾之源,缓以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闭塞而渴者,热在上焦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用气薄味薄淡渗之药,以泻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热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乃无阴则阳无以化,法当用黄柏、知母大苦大寒之药,以补肾与膀胱,使阴气行而阳自化,小便自通。
12.《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13.《本草通玄》: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为肾经本药。兼能清肺者,为其肃清龙雷,勿使僭上,则手太阴无销烁之虞也。泻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烦蒸,凡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多服令人泄泻,亦令人减食,此惟实火燔灼者,方可暂用。若施之于虚损之人,如水益深矣。盖苦寒之味,行天地肃杀之令,非长养万物者也。
14.《本草正》: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盖谓黄柏能制膀胱、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制肾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阴,是即所谓滋阴也。故洁古、东垣皆以为滋阴降火之要药。继自丹溪而后,则皆用以为补阴,诚大谬矣。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无生气,用以清火则可,用以补阴,则何补之有?。
15.《药品化义》:知母与黄柏并用,非为降火,实能助水;与贝母同行,非为清痰,专为滋阴。
16.《本草新编》:知母,味苦、辛,气大寒,沉而降,阴也,无毒。入足少阴、阳明,又入手太阴。最善泻胃、肾二经之火,解渴止热,亦治久疟。此物只可暂用,而不可久服。丹溪加入六味丸中,亦教人暂服,以泻肾中浮游之火,非教人长服也。黄柏未尝不入气分,而知母未尝不入血分也。黄柏清肾中之火,亦能清肺中之火,知母泻肾中之热,而亦泻胃中之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岂止入于气分,而不入于血分耶?是二药不必兼用。
17.《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18.《重庆堂随笔》:知母,清肺胃气分之热,则津液不耗而阴自潜滋暗长矣。然仲圣云,胃气生热,其阳则绝。盖胃热太盛,则阴不足以和阳,津液渐干,而成枯燥不能杀谷之病,其阳则绝者,即津液涸竭也,清其热,俾阳不绝,则救津液之药,虽谓之补阳也可。乃后人以为寒凉之品,非胃家所喜,谆谆戒勿轻用,辄从事于香燥温补之药者何哉!。
19.《本经疏证》:知母能益阴清热止渴,人所共知,其能下水,则以古人用者甚罕,后学多不明其故。《千金》、外台》两书用知母治水气各一方。《千金》曰,有人患水肿腹大,其坚如石,四肢细,少劳苦足胫即肿,少饮食便气急,此终身之疾,服利下药不瘥者,宜服此药,微除风湿,利小便,消水谷,岁久服之,乃可得力,瘥后可常服。其所用药,则加知母于五苓散中,更增鬼箭羽、丹参、独活、秦艽、海藻也。《外台》曰,《古今录验》泽漆汤,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吹,脉浮数者。其所用药,则泽泻、知母、海藻、茯苓、丹参、秦艽、防己、猪苓、大黄、通草、木香也。其曰,除风湿,利小便,曰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可见《本经》所著下水之效,见于除肢体浮肿,而知母所治之肢体浮肿,乃邪气肢体浮肿,非泛常肢体浮肿比矣。正以寒热外盛,邪火内著,渴而引饮,火气不能化水,水遂泛滥四射,治以知母,是泄其火,使不作渴引饮,水遂无继,蓄者旋消,由此言之,仍是治渴,非治水也。于此,见凡肿在一处,他处反消瘦者,多是邪气勾留,水火相阻之候,不特《千金方》水肿腹大四肢细,即《金匮要略》中桂枝芍药知母汤,脚肿如脱,亦其一也。《金匮方》邪气水火交阻于下,《千金方》邪气水火交阻于中,阻于下者,非发散不为功,阻于中者,非渗利何由泄,此《千金方》所以用五苓散,《金匮方》所以用麻黄、附子、防风,然其本质均为水火交阻,故其用桂、术、知母则同也,桂、术治水之阻,知母治火之阻,于此遂可见矣。
20.、《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则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煮饮之,即甘胜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有谓知母但能退热,不能滋阴者,犹浅之乎视知母也。是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必用知母,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
21.《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之邪,主强阳不痿之标剂。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症;疟证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佐草果以泄脾热。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
知母
(一)概述
别名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
为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根状茎。性味功能:苦、寒、清热除烦,润肺滋肾。主治烦躁口渴、肺热燥咳、消渴、午后潮热等症。临床常用药,不仅清肺火,又能清胃火,特别是清虚热、胃阴热等虚热症。西北干旱半干旱,建山川秀美工程是个好看的草。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古。此外东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自治区也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知母为多年生草本。全高60~130厘米,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长33~66厘米。花茎自叶丛中长出,直立,圆柱形,总状花絮,花淡紫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根茎横生于地下,略呈扁圆形,上面密生金黄色长绒毛。
(三)生长特性
适应性很强,野生于向阳山坡地边。草原和杂草丛中。土壤多为黄土及腐殖质壤上。性耐寒,北方可在田间越冬,喜温暖,耐干旱,陈幼苗期须适当浇水外,生长期间不宜过多浇水,特别在高温期间,如土壤水分过多,生长不良,且根状茎容易腐烂。土壤以疏松的腐殖质壤上为直,低洼积水和过劲的土壤均不宜栽种。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向阳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质壤上和沙质壤上种植,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也可用山坡、丘陵、地边、路旁等零散土地栽培。每公顷施腐熟的厩肥45000千克,加过磷酸钙600千克,草木炭15000千克(如土壤偏酸,撒点石灰粉既可作肥料,又能调节酸度),撒入地内,深耕细耙,整平后,做130厘米宽平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
播种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分春播和秋播,以秋播(10-11月)为好,翌年4月出苗,出苗整齐。用于种子直接播种,行距20厘米,育苗移栽行距10厘米,开沟1.5~2厘米,把种子均匀撒沟内,覆土盖平、浇水。出苗前保持湿润,约10~20天出苗,每公顷播种量7.5~15千克,育一公顷地可移栽10公顷地,春季或秋季移栽。春播在4月初,春播需要种子处理,作种子的知母必须是3年以上知母结的种子,8~9月种子成熟后摘下,在3月中旬前进行种多处理。把种子放在60℃温水浸种8~12小时,捞出晾干外皮,再用湿沙:种子=2:1拌匀。在温暖向阳处挖坑,把种子放进去,盖土5~6厘米,上盖薄膜,四周压住。温度越高发芽越快。当多数种子芽伸出时即可播入大田。按行距26厘米开2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平,稍加镇压后浇水,出苗前畦内保持潮湿。约20天出苗,种子发芽率40%,寿命2年。
(2)分根繁殖
秋季植株枯萎时或次春解冻后返青前,刨出两年生根茎,分段切开,每段长3-6厘米,每段带有2个芽,作为种栽。按行距26厘米开6厘米深的沟,按株距10厘米平放一段种栽,覆土后压紧。栽后浇水,土壤干湿适宜时松土一次,以利保墒。每公顷用栽1500~3000千克。为了节省繁殖材料,在收获时,把根状茎的芽头切下来作繁殖材料,方法同上。根茎加工药用。
3.田间管理
在苗高3厘米时,松土除草,并间苗。苗高6~9厘米时,按株距6~10厘米定苗。苗期若气候干旱,应适当浇水,生长期保持地内疏松元杂草。定植后苗高7~8厘米时除草,松土要浅。发芽前追施马牛猪粪、草木灰各1000千克,磷酸二氢铵50千克,追肥浇水1-2次。在分根的当年或直播的第二年,或者在苗高16厘米时,每公顷追施过磷酸钙300千克加硫酸铰195千克。在行间开沟,施后结合松土把肥料埋下。7-8月正是知母生长旺盛季节,每公顷喷1%硫酸钾溶液1200~1350千克或0.30%磷酸二氢钾溶液1500~1800千克,两周喷1次,连喷2次,下午4~5点喷为好。在有条件的地方,一年生苗松土除草后,或生长2~3年的苗在追肥后,每公顷盖麦草、麦糠、树叶等物12000~15000千克,顺沟盖,一年一次,连盖2~3年,中间不翻动,有利于维生物的分解,改变土壤结构,防止杂草丛生。除留种者外,将花薹剪去,促使报状茎粗大。第二年管理和第一年相同。
4.病虫害防治
蛴螬:幼虫咬食根部,造成根部空,断苗。
防治方法:白天可在被害植株报处或附近土下3-5厘米处找到。用灯光诱杀成虫,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根部,毒饵诱杀。肥料充分腐熟。
(五)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者2年,直接播种者3年收获。于10月上旬到地冻前,或早春出苗前均可。刨出根状茎抖掉泥土,晒干或烘干。干后去掉须毛即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不能沾水,用硫磺熏3-4小时切片,再晒干或烘干为光知母,也叫知母肉。1.5~2千克鲜根可加工O.5千克干货。
有关材料报道,知母须根与根茎的重量为1:1,且须根中有效成分含量达根茎的50%以上,故须根也可药用。由于知母皮占药材的比重较高,达15.6%,且有效成分和拟菌均高于毛知母和光知母,故知母采收加工时以不去皮为宜。药理、植化分析为知母须根入药及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应引起临床加工业的重视。
----------------------------------------------------------------------
知母的传说
从前有个孤寡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生。因她不图钱财,把采来的药草都送给了有病的穷人,所以年老了却毫无积蓄。这苦日子倒能熬,但老人有块心病就是自己的认药本事无人可传,想来想去,她决定沿街讨饭,希望能遇上个可靠的后生,认作干儿子,了却自己的心病。
一天,老人讨饭来到一片村落,向围观的众人诉说了自己的心事。一时间,讨饭老太要认干儿子传授采药本事的消息便传开了。不久,有一个富家公子找到了她。这公子有自己的小算盘:“学会了认药治病,岂不多条巴结官宦的路子。”于是便把老太婆接到家里,好衣好饭伺候着。但过了十几天,却一直不见老太婆提药草之事,这天,他假惺惺叫了老人一声“妈”,问起传药之事,老太婆答道:“等上几年再说吧。”这下子把公子气得暴跳如雷,他叫嚣起来:“白养你几年,你想骗吃骗喝呀,滚你的吧!”老人也不愠怒,冷笑一声,换上自己的破衣裳,离开了公子的家门。
她又开始沿街讨饭。没多久,又有个商人找到他,愿认她当干妈。这商人心里盘算的是卖药材,赚大钱。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过了一个多月,仍不见老人谈传药之事,心里就忍不住了,便又像公子一样,把老人赶出了家门。
一晃两年过去了,老人仍不停地沿街乞讨,说着心事,竟被很多人当成疯子、骗子。这年冬天,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偏远山村,因身心憔悴,摔倒在一家门外。
响声惊动了这家的主人。主人是个年轻樵夫,他把老太婆搀进屋里,嘘寒问暖,得知老人饿着肚子,急忙让妻子做了饭菜端上。老人吃过饭就要走,两口子拦住了:“这大冷的天,您上哪儿去呀?”当老人说还要去讨饭时,善良的两口子十分同情,劝她说:“您这把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们穷,就在这儿住下吧!”老人迟疑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
日子过得挺快,转眼春暖花开。一天,老人试探着说:“老这样住你家我心里过意不去,还是让我走吧。”樵夫急了:“您老没儿女,我们又没了老人,咱们凑成一家子过日子,我们认您当妈,这不挺好吗?”老人落泪了,终于道出了详情。而樵夫夫妇却没有介意:“都是受苦人,图啥报答呀,您老能舒心就行了。”从此,樵夫夫妇忙着活计,很孝顺老人,老人就这样过了3年多的幸福时光,到了80岁的高龄。
这年夏天,她突然对樵夫说:“孩子,你背我到山上看看吧。”樵夫不明就里,但还是愉快地答应了老人。他背着老人上坡下沟,跑东串西,累得汗流如雨,但还不时和老人逗趣,老人始终很开心。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人下地,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型叶子、开有白中带紫条纹状花朵的野草说:“把它的根挖来。”樵夫挖出一截黄褐色的草根问:“妈,这是什么?”老人说:“这是一种药草,能治肺热咳嗽、身虚发烧之类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药么?”樵夫想了想说:“妈是想找个老实厚道的人传他认药,怕居心不良的人拿这本事去发财,去坑害百姓!”老太婆点了点头:“孩子,你真懂得妈的心思。这种药还没有名字,你就叫它‘知母’吧。”
后来,老太婆又教樵夫认识了许多种药草。老人故去后,樵夫改行采药,但他一直牢记老人的话,真心实意为穷人送药治病。 |
中国药典2005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
名称:
知母
汉语拼音:
Zhimu
英文名:
RHIZOMA ANEMARRHENAE
基原: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40分钟,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小时后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加苯20ml振摇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加苯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7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8%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与硫酸溶液(7→10)的混合液(0.5:5),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
总灰分 不得过8.5%(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附录Ⅸ K)。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95:5)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菝葜皂苷元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3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00W,频率3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蒸干,加水10ml,盐酸1ml,加热回流2小时.取出.冷至室温,边振摇边滴加40%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颜色由橙黄突变为橙红,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10μl,供试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1.0%。
炮制方法:
知母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盐知母 取知母片,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本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0.90%。
性味:
苦、甘,寒。
归经:
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主治: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6-12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
中 草 药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RHIZOMA ANEMARRHENAE |
中国药典2000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0 |
知母
拼音名:Zhimu
英文名:RHIZOMAANEMARRHENAE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171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
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
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
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
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摇后放置20分钟,吸取上清液1ml,
蒸干,残渣加硫酸1滴,初显黄色,继变红色、紫堇色,最后显棕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40分钟,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加
热回流1小时后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用苯20ml振摇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苯
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加苯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7μl,分别点
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8%香
草醛无水乙醇溶液与硫酸溶液(7→10)的混合液(0.5:5),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
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8.5%(附录ⅨK)。
【含量测定】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乙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
理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10ml,加盐酸1ml,置水浴上用蒸气缓慢回流1小时,放冷,倾入小烧杯中,边振摇边滴
加40%氢氧化钠溶液至中性(溶液颜色由橙黄突变为橙红),用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
入烧杯中。用乙醇移至5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
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用苯溶解,转移至2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
溶液2μl与6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
苯-丙酮(9:1)为展开剂,展至7cm,取出,晾干,再用同一展开剂进行二次展开,取出,
晾干,喷以显色剂[甲液:取水25ml,缓慢加硫酸50ml,放冷后,再加乙醇25ml,摇匀;
乙液:8%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用时将甲液5份与乙液1份混合]后,在70℃加热7~10
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
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443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
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1.0%。
【炮制】知母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盐知母取知母片,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
本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0.90%。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
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
|
区母
rhizoma anemarrhenae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ge的根茎。性味:苦、甘、寒。功效:清热 泻火,滋阴润燥。主治:温热病后遗泄,滑精,血精,经闭,阳强不倒等疾。用量用法:6~1 2g,随方配制。
|
|
- : 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rhizoma anemarrhenae, rhizome of wind-weed,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