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爬行纲,眼镜蛇科。颈背面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眼镜状斑纹,故名。背面黑褐色,有黄白色环纹。平时在灌木丛、竹林、溪边、稻田等处活动,捕食鼠、鸟、蛙、鱼等。是中国造成蛇伤的主要毒蛇之一。肉可食,蛇毒可供药用。 |
yǎn jìng shé yǎn jìng shé |
毒蛇的一种,颈部很粗,上面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环状斑纹,发怒时头部昂起,颈部膨大,上面的斑纹像一副眼镜。毒性很大。吃小动物。产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
一种毒蛇。长约一米余,颈部很粗,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眼镜状斑纹,躯干黑褐色,有黄白色环纹15个。生活于丘陵及平原,以蛙、蟾蜍、鼠类等小动物为食。毒牙前面有沟,毒性很强。分布于我国 福建 、 广东 、 台湾 、 江西 、 云南 一带,也产于 印度 、 东南亚 。 |
|
学名:naja naja atra 英文名:chinese cobra, taiwan spectacle
cobra
俗名:
眼镜蛇、饭匙倩、蝙蝠蛇、 胀颈蛇、扇头风
分布于中国南方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尔可见。国外主要见于越南等地。
特征介绍:
中大型毒蛇,体色为黄褐色至深灰黑色,头部为椭圆形,当其兴奋或发怒时,头会昂起且颈部扩张呈扁平状,状似饭匙。又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背鳞列数为21纵列。
毒性成份:
毒素为毒蛋白--cobrotoxin,分子量为6949、心脏毒素cardiotoxin及磷酯酵素a。
中毒症状:
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于运动神经支配的横纹肌,使其痉挛而麻痹,与箭毒素作用相同。同时具有心脏毒素(cardiotoxin)为细胞毒性,动物实验上可以使平滑肌及心肌停止收缩,使血压下降,也会破坏局部组织引起细胞坏死及局部红肿痛,另富含磷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质,而引起间接溶血作用。
读以上资料可以明白,眼镜蛇并不是发明眼镜以后才发现的,它还有其他的名字,比如饭匙倩、蝙蝠蛇、 胀颈蛇。
生活习性及体貌特征:
眼镜蛇 (naja naja atra)在民间的俗称是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
在我国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北京动物园19年首次饲养展出眼镜蛇,1970年繁殖成功。
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
我国的眼镜蛇大多是指眼镜王蛇
姓名来历(以及别称):
眼镜蛇名字的由来应该是近代十七八世纪以后眼镜出现后附会而成,最后成为了正式名称。在正式命名前是没有统一名称的,中国历史上对蛇类大多都没有专门名称,民间对眼镜蛇曾有很多叫法,如山万蛇、过山风波、大扁颈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膨颈蛇、过山风、饭铲头等。
中国一般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眼镜蛇科elapidae,最新分类是把海蛇科和扁尾海蛇科并入了眼镜蛇科,分为:眼镜蛇亚科elapinae、扁尾海蛇亚科laticaudinae、海蛇亚科hydrophiinae。均是毒蛇,除了欧洲和马达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温暖地区都可以发现它们。
眼镜蛇科主要特征:上颌骨较短,前端具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我国只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 |
|
眼镜蛇
(《广西中药志》)
【异名】膨颈蛇(薛德焴《系统动物学》),蝙蝠蛇、五毒蛇、扁头风、琵琶蛇(《脊椎动物分类学》),吹风蛇、吹风鳖、饭铲头、饭匙头、万蛇(《广西中药志》)。
【采集】为眼镜蛇科动物眼镜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动物形态】眼镜蛇
全长约120厘米。头不甚大。颈部间的肋骨能运动,使颈部骤然膨大。吻鳞的宽比高大1/2倍。鼻间鳞与眼前鳞不相接。颊鳞缺如。上唇鳞7片,第3、4片入眼。下唇鳞8片。鼻鳞分为前后2片,鼻孔介于其间。眼前鳞1片;眼后鳞2~3片。体鳞光滑,斜行;颈部鳞列为24~27行,体中部为19~21行,肛前为13~15行。腹鳞164~178,肛鳞2分,尾下鳞41~51对。全体颜色和花纹有很多变异。典型的在颈的背面有白色或淡黄色眼镜状斑纹;体背的颜色有棕褐、黑褐、灰黑以至深黑色等;背及尾部具有狭窄的白色或淡黄色环纹15~16个。腹面呈灰白或灰黑色,其中或杂有微小的黑点。
栖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见于村庄附近。每于夜间活动。捕食蛙、鱼、蜥蝎、蛇、鼠及鸟类等。激怒时身体前部竖起,颈部膨大,"呼呼"作声。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分布浙扛、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立冬前后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及牙齿,拭净、烘干。
【化学成分】眼镜蛇蛇毒主为神经毒,并有溶血作用。早年曾分离出结晶形蛇毒成分,称做Crotoxin,兼具神经毒和溶血素的作用,实系混合物,其神经毒部分已经分离提纯,称眼镜蛇神经毒,是一小分子量的蛋白质,沉降系数为1.4S,分子量11000,比较耐热,分子中的半胱氨酸都以-S-S-键结合成胱氨酸基存在,还元则毒性丧失,氧化后毒性又可恢复。另外报道的低分子量的高毒性成分(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03毫克/公斤)和一种耐热的蛇毒成分(可在100℃热度下30分钟不破坏,但不耐120℃热),可能就是这种眼镜蛇毒。蛇毒中的溶血素经提纯后证明就是卵磷脂酶A。蛇毒中尚含细胞毒、心脏毒、一种引起局部坏死的成分(1毫克可产生直径12~23毫米的坏死)、眼镜蛇因子(是血清中补体C'3旁路的一种活化因子)、抗凝血因子、多种酶类(如胆碱酯酶,核糖核酸酶,三磷酸腺甙酶)、核甙酸、胆碱酯酶抑制物等。
【药理作用】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眼镜蛇毒对人或动物是以神经毒为主的混合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广泛、复杂的,且常出现双向性作用,即由于剂量不同,或动物个体差异,或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异而表现兴奋或抑制作用。首先是呼吸机能的麻痹,这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停止时心跳尚继续维持若干分钟;如给动物作人工呼吸,心跳可继续1~2小时以上。呼吸麻痹之原因,粗制蛇毒可能是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精制后的单纯神经毒,则为外周性作用,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后者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眼镜蛇神经毒及甲种环蛇毒素,其作用原理与箭毒相同,即阻断乙酰胆碱对运动终板上受体的作用;第二类为乙种环蛇毒素,则系作用于突触前的运动神经末梢;第三类为眼镜蛇毒,则同时具有上述二类的双重作用。蛇毒对植物神经系统也有显著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有拟制作用,在颈动脉窦灌流试验中,低浓度蛇毒可引起呼吸短期兴奋,以后是较长期的抑制,并能阻断乙酰胆碱的反应;较高浓度还能阻断氰化钾的反应。此种抑制可能在蛇毒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的原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对肾上腺髓质的胆碱能受体有强度兴奋作用,使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此可能与临床上所见到的血压与体温的上升、血糖增高有密切关系。对神经节则作用很弱,在高浓度时可麻痹感觉神经末梢(咬伤部位有麻木感),降低或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它还能提高离体肠肌紧张力,抑制离体心脏,此皆说明蛇毒对毒蕈碱受体亦有一定影响。在乙酰胆碱寓体合成试验中,蛇毒能抑制胆碱乙酰化酶而发挥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阻断蛙腹直肌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比氯化筒箭毒碱的作用强2倍以上,新斯的明能消除此种作用。
②对循环系统的毒性
呼吸麻痹虽然是眼镜蛇科毒蛇咬伤致死的首发原因,但是轻度中毒病人或呼吸尚未遭受抑制以前,大多数病人已呈现心肌损害和心肌炎的心电图变化,而且眼镜蛇咬伤中毒较严重的病人,甚至在呼吸遭受抑制以前已经出现严重休克;因此对循环系统的毒害也是中毒致死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在狗注射蛇毒后,血压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血压迅速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蛇毒所含的磷酸脂酶进入机体后,形成溶血卵磷脂酶导致组织细胞破裂,引起了组织胺、缓动素、五羟色胺、腺甙类物质的释放。大量组织胺释放,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上升,肺循环阻力增大,加上组织胺和缓动素使毛细血管扩张,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以致心输出量下降。蛇毒早期使心收缩力加强加快,可能是一种代偿而非真正的强心作用。至于对离体兔心和蛙心的直接兴奋作用(所谓"洋地黄样"作用),估计在整体情况下无大意义。中期-由于机体的抗损害作用,发挥代偿,使血压逐渐回升,此时呼吸、循环功能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晚期-呼吸遭受抑制并逐渐转入麻痹,由于缺氧,血压常有短暂上升,在人工呼吸情况下,心收缩力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持续下降,出现心律不整,心力衰竭而死。心力衰竭的原因在于蛇毒对心脏的直接毒害。心电图早期即可出现ST段下降、T波平坦或倒置、QT间期延长、R波低电压等心肌损害的变化,晚期还可出现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束枝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节律或心室停顿等严重心律紊乱。病理切片呈现心肌广泛浊肿、灶性坏死、心内膜下出血等急性间质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眼镜蛇毒对冠状血管呈扩张作用。从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的纯粹"心脏毒素"是一种强碱性多肽,含量很高,占蛇毒干重的25~40%,对哺乳动物,心脏的毒性极强,但致死性能只有神经毒性的1/20。其原发作用是细胞膜的去极化,使心脏收缩期停跳。
③酶的作用
蛇毒本身含有很多酶,可对机体起严重的毒害作用。重要的有卵磷脂酶,它可引起溶血、组织胺的释放,侵犯毛细管壁细胞引起肺出血及心室纤维震颤至强直收缩,直接伤害神经系统(呼吸抑制、昏迷)等;蛋白质分解酶,可损害血管壁引起严重出血,组织破坏,甚至引起骨组织的坏死。同时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并能影响神经功能。磷酸酯酶及磷酸二酯酶,能水解体内三磷酸腺甙,导致其缺乏等等。此外,蛇毒对体内某些重要的酶系统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
④对血液的影响
因眼镜蛇毒中毒致死的狗及兔,其红细胞、血色素、血球比积等均无显著变化,说明无血液浓缩现象。眼镜蛇毒能延长实验动物(兔)的凝血时间,体外加入蛇毒则凝血时间更显著延长,可以解释被蛇咬病人的出血倾向,对于整体动物,眼镜蛇毒能增加其红细胞脆性,但无溶血现象;亦未见产生定氧血色素的作用。它对狗、猫、兔及小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此可能与肾上腺素之释放有关,对大鼠则呈降血糖作用。对于动物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似无恒定的影响,在临床上,部分病例似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加现象。在玻皿中,眼镜蛇毒的溶血浓度为0.00000000001(兔)或0.000000001(狗)。
⑤对内分泌的作用
蛇毒中毒可引起肾上腺皮质的显著变化,如以小鼠半数致死量作指标,各种肾上腺皮质制剂均能有效的提高动物对眼镜蛇毒的耐受力,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则显著下降,补充皮质激素可使耐受力提高到正常动物水平,加用抗组织胺药扑尔敏可使耐受力进一步提高,半数致死量升高几达一倍。因此,肾上腺皮质机能衰竭可能是蛇毒中毒致死的因素之一,治疗时可应用皮质激素,还可加用抗组织胺药。眼镜蛇毒激活肾上腺皮质作用也可能是小量蛇毒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理机理之一。眼镜蛇毒对甲状腺机能也有明显的抑制影响,主要是抑制其吸碘机能及甲状腺素生成过程。利用I131测得给蛇毒组大鼠的吸碘率、碘利用率、无机碘含量、甲状腺平均干重均较对照蛆偏低。用瓦伯氏直接量压法的初步试验中,证明眼镜蛇毒(加入反应瓶中或注入动物体内使严重中毒)对家兔的心、肝及延脑组织的耗氧量无明显影响,即不抑制细胞呼吸。
【治疗应用】蛇毒有镇痛作用,0.188毫克/公斤对大鼠的镇痛作用较吗啡(1毫克/公斤)作用长3~4倍,且不产生耐受性及习惯性。它对神经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患,神经痛以及神经型麻风引起之疼痛有效。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综合征亦有一定效果。
【性味】味甘咸,性温,有毒。
【归经】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通经络,祛风湿。治风湿关节痛,脚气。(性味以下出《广西中药志》)
【用法与用量】内服:浸酒(蛇半斤浸酒三斤)。 |
|
yanjingshe
眼镜蛇
Naja naja
蛇目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1种 (见图眼镜蛇)。是一种毒蛇。中国眼镜蛇有两个亚种:舟山亚种 ( Naja naja atra),背鳞颈部21~27行,腹鳞162~182枚,颈背具眼镜样斑纹。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和贵州。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背鳞颈部26~29行,腹鳞182~196枚,颈背具单眼斑。产于云南和四川西南部,印度、孟加拉、锡金、尼泊尔、缅甸、泰国和越南也有分布,全长1~2米。头部椭圆形,无颊鳞,第4与第5枚下唇鳞之间靠唇缘外常有1枚小鳞。被激怒时,可竖起前半身。这时颈部肋骨扩张,颈背显露出白色眼镜状的斑纹。背面黑褐至黑色。有的个体有细窄的白色横纹,幼蛇常较显著。腹面色较浅,颈部腹面有1黑色点斑和1黑横带。栖息于沿海低地以及内陆平原和丘陵,常见于灌丛、坟地、稻田、鱼塘、溪边等处。公园或住宅内亦有发现。主要在白天活动。夏季傍晚也出来活动。以鱼、蛙、蜥蜴、鸟、鼠、蛇或鸟蛋为食。卵生,6~8月产卵,每产10~18枚,经50天左右孵出小蛇。眼镜蛇是前沟牙毒蛇,为“三蛇”之一,食用和药用与灰鼠蛇同。眼镜蛇毒可治疗多种疾病,又是优良的镇痛剂和抗凝血剂。
(江耀明) |
|
- n.: cobra, elapid
|
|
- n. cobra
|
|
毒蛇 | 濒危野生动植物 | 动物 | 蛇 | 电影 | 动作片 | 史泰龙 | 爬行类 | 眼镜蛇属 | 蝰蛇 | 福特 | 勒芒 | 谢尔比 | 游戏 | 赛车 | 动漫 | 玩具 | 特种部队 | 变形金刚 | 孩之宝 | 更多结果... |
|
|
树眼镜蛇 | 眼镜蛇科 | 异眼镜蛇 | 眼镜蛇王 | 眼镜蛇草 | 眼镜蛇毒 | 眼镜蛇属 | 眼镜蛇车 | 小眼镜蛇 | 绿树眼镜蛇 | 沙漠眼镜蛇 | 拟眼镜蛇属 | 缅甸眼镜蛇 | 金黄眼镜蛇 | 喷毒眼镜蛇 | 黄金眼镜蛇 | 素攀眼镜蛇 | 疾速眼镜蛇 | 中华眼镜蛇 | 树眼镜蛇属 | 水眼镜蛇属 | 金色眼镜蛇 | 珊瑚眼镜蛇 | 黑唇眼镜蛇 | 泰国眼镜蛇 | 埃及眼镜蛇 | 印度眼镜蛇 | 森林眼镜蛇 | 舟山眼镜蛇 | 眼镜蛇乐队 | 亚洲眼镜蛇 | 空中眼镜蛇 | 蛇毒眼镜蛇 | 眼镜蛇画派 | 眼镜蛇跑车 | 眼镜蛇行动 | 眼镜蛇女王 | 眼镜蛇事件 | 眼镜蛇11警报 | 曼巴眼镜蛇 | 眼镜蛇亚科 | 眼镜蛇草属 | 白化眼镜蛇 | 黑颈眼镜蛇 | 眼镜蛇鳞片 | 眼镜蛇毒素 | 眼镜蛇赛车 | 眼镜蛇徽章 | 眼镜蛇打击 | 红色眼镜蛇 | 爬虫妖眼镜蛇 | 眼镜蛇瓶子草 | 菲律宾眼镜蛇 | 孟加拉眼镜蛇 | 红喷毒眼镜蛇 | 金刚王眼镜蛇 | 白化体眼镜蛇 | 东部拟眼镜蛇 | 西部拟眼镜蛇 | 帝皇眼镜蛇王 | 沙漠眼镜蛇属 | 眼镜蛇攻击击 | 哈瓦那眼镜蛇 | 眼镜蛇毒蛋白 | 眼镜蛇毒因子 | 库斯卡眼镜蛇 | 抗眼镜蛇毒血清 | 树眼镜蛇属的蛇 | 苏门答腊眼镜蛇 | 红颈射毒眼镜蛇 | 眼镜蛇反恐部队 | 黄金眼镜蛇雷龙 | 眼镜蛇11:燃烧汽车 | 眼镜蛇特种部队 | 眼镜蛇神小雕像 | 眼镜蛇11:撞击时间 | 捕鸟人与眼镜蛇 | 型眼镜蛇直升机 | 草上飞和眼镜蛇 | 忍者大战眼镜蛇 | 眼镜蛇鳞片兜帽 | 眼镜蛇鳞片手套 | 眼镜蛇皮腿甲片 | 完整的眼镜蛇牙 | 眼镜蛇皮护腿片 | 蛇之果实-眼镜蛇型 |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 | 虚空眼镜蛇护腿片 | RazerMamba曼巴眼镜蛇 | 舟山眼镜蛇Najaatra | AH-1S型眼镜蛇直升机 | 莫桑比克射毒眼镜蛇 | 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 | 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 | 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 | 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 | “眼镜蛇”装甲输送车 | 击倒国王敌人的竖立眼镜蛇 | 苏门答腊喷毒眼镜蛇 | Cobra眼镜蛇 | 眼镜蛇11:警报 | 比利时眼镜蛇履带式侦察车 | 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 |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 眼镜蛇式装甲运输车 | 冻干抗眼镜蛇毒血清 | 比利时“眼镜蛇”装甲输送车 | AH-1W型“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 | 眼镜蛇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