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 真空輪胎
目錄
No. 1
  即無內胎的充氣輪胎,又稱“低壓胎”“充氣胎”。
簡介
  真空輪胎近年來在摩托、轎車和一些貨車上的使用日益廣泛。無內胎輪胎有較高的彈性和耐磨性,並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散熱性能。特別是子午綫輪胎,由於胎冠角為零,在車輛高速前進時變化量小,並能保持較好的行駛穩定性和較小的摩擦,有利於震動衝擊的吸收和車速的提高。無內胎輪胎比一般內胎式輪胎厚得多,且表面又有一層優質橡膠,充氣後外表張力增大,在內表面形成一定的壓力,提高了對破口的自封能力,一旦紮破,不像普通車胎那樣氣體在瞬間全部泄完,會持續一定的時間,保障了高速行車時的完全。
  無內胎輪胎由於輪胎與車輪圈密封為一體,對其製造精度要求高,多數為壓鑄鋁一體化車輪轂,車胎間的定位性高,車輪的徑嚮跳動量極小。使用無內胎輪胎的摩托車其舒適性、穩定性都比使用普通車胎的摩托車要好得多。
輪胎的結構
  分為三部分:胎體、簾布、外胎面。
  胎體較柔軟,外胎面剛性較大,中間的簾綫起到加強胎體強度和定型的作用,多加以金屬絲提高輪胎的彈力性能。
  轎車輪胎大致分為子午綫輪胎和斜綫輪胎。斜綫輪胎的簾綫按斜綫交叉排列。胎體構成了輪胎的基本骨架,從外胎面到胎側的柔軟度是一致的。隨着子午綫輪胎的不斷改進,斜綫輪胎將基本上被淘汰。
  子午綫輪胎的簾布層相當於輪胎的基本骨架,其排列方向與輪胎子午斷面一致,由於行駛時輪胎要承受較大的切嚮作用力,為保證簾綫的穩固,在其外部又有若幹層由高強度、不易拉伸的材料製成的帶束層(又稱箍緊層),其簾綫方向與子午斷面呈較大的交角(70-75度),材料多選用玻璃纖維、聚酰胺纖維或鋼絲等高強度材料,既起到固定簾綫的作用,同時利用束帶來提高胎面的剛性。輪胎側面的剛性小於胎面的剛性,所以在轉彎時輪胎側面因受地面橫嚮力作用發生變形,從而保證了外胎面的觸地面積基本保持不變。
  子午綫輪胎與普通斜綫胎相比,彈性大,耐磨性好,滾動阻力小,附着性能好,緩衝性能好,承載能力大,不易刺穿;缺點是胎側易裂口,由於側嚮變形大,導致汽車側嚮穩定性稍差,製造技術要求高,成本高。
規格及其標識
  斜綫輪胎:5.60-13 4pr 5.60 :輪胎寬(5.6英寸) 13:適合輪輞直徑(13英寸) 4pr :輪胎強度(相當於四層簾布)
  子午綫輪胎:195/60r 14 85 h 195:輪胎寬(195mm) 60 :扁平率(輪胎子午斷面高寬比)(60%) r:輪胎結構(radial) 14:適合的輪輞直徑(14英寸) 85:允許載荷代碼h:極限速度符號(h=210km/h)
註意事項
  1.必須保持規定的氣壓
  無內胎輪胎為優質橡膠製造,彈性好,柔性強,對氣壓適應範圍大,即使胎壓很高也沒有普通車胎那種發硬的感覺,故對氣壓的檢查要用氣壓表。車胎除被紮外,無內胎輪胎一般不會自行放氣,因此充氣時要用氣壓表進行檢查並保持規定的壓力,切不可像對普通輪胎一樣憑手感來决定是否補氣。
  2.無內胎輪胎在使用中也要避免被尖硬物品刺傷、紮破,避免與酸、鹼接觸,被油類沾污也會加速橡膠的分解。應保持車胎的清潔,以防橡膠老化,延長使用壽命。
  3.無內胎輪胎對柏油、水泥路面的適應性較好,即使路面有水也能保持較強的附着力,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但對土質路面,特別是泥濘路面附着力小、穩定性差。使用無內胎輪胎的摩托車最好在市區使用,不宜在郊外土路行駛。
無內胎輪胎的冷補
  輪胎紮破後可用專用的修補工具進行修補,如果摩托車修理部不具備修理條件,可自己動手用冷補膠進行冷補,其方法是:
  1.卸下車輪,扒下輪胎。扒胎時最好用竹板撬起一邊後,車胎兩邊盡量嚮中間壓即可輕輕扒下,註意不要把車胎兩邊緣弄破。
  2.將破口處的異物清理後,在胎內用砂紙將破口周圍打毛塗上冷補膠水(可多塗些,但衹塗一次)待5分-7分鐘後用大片的冷補膠片貼在胎內即可。如果車速較高,可冷補鹹雙層以提高修補強度,並在胎內對稱位置粘上同樣大小的兩層冷補膠片,以保持車輪平衡。
  3.裝上車胎後,如是人工打氣,開始要猛,力爭迅速將胎的兩邊充起並密封後,裝上氣門針打至規定氣壓,再將氣門針旋緊。最後檢查,如不漏氣即可安裝使用。
規格及其標識
  斜綫輪胎:5.60-13 4PR 5.60 :輪胎寬(5.6英寸) 13:適合輪輞直徑(13英寸) 4PR :輪胎強度(相當於四層簾布)
  子午綫輪胎:195/60R 14 85 H 195:輪胎寬(195mm) 60 :扁平率(輪胎子午斷面高寬比)(60%) R:輪胎結構(Radial) 14:適合的輪輞直徑(14英寸) 85:允許載荷代碼H:極限速度符號(H=21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