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人體的元氣,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由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結合而成。
道教謂為“性命雙修”所得之氣。《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唐 王維 《賀元元皇帝見真容表》:“臣聞仙祖行化,真氣臨關;聖人降生,祥光滿室。”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不善養生者,薄節慎之功,遲吐納之效,厭上藥而用下品,伐真氣而助強陽,根本已危,僵僕無日。”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三昧上真氣已全,百煉中凡心俱浄。”
2.指剛正之氣。
清 蔣士銓 《臨川夢·送尉》:“英雄欺世,久之畢竟難瞞,胸中既無真氣蟠,筆下焉能力量完!” 侯方域 《祭吳次尾文》附 清 徐作肅 評:“纏綿嗚咽,全是一團真氣。此等文正以不必剪裁為佳。”
3.特指帝王的氣象。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詩:“ 秦王 時在座,真氣動戶牖。”
氣的含義有二:
一指流動着而看不見且有營養作用的精微物質;
二是指推動髒腑生理活動的動力。氣的來源分先天和後天,與生俱來的腎的精氣為先天之氣;生後得到肺吸入空氣和脾胃運化而成的水𠔌精氣即為後天之氣,後天之氣不斷充養而成真氣,或稱元氣,正氣。按照中醫理論,真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真氣是其他各種氣的根本,它隨經脈不斷地運行全身而起到營養全身的作用,它還有變化産生血液,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外邪的侵襲,推動髒腑組織等功能活動。
真氣 ①真元之氣,參“真”。《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惔虛無,真氣從之。” ②經脈之氣。《素問·離合真邪論》:“真氣者,經氣也。”又:“候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 ③正氣,與“邪氣”相對而言。《靈樞·邪客》:“如是者,邪氣得去,真氣堅固,是謂因天之序。” ④腎氣。《素問·評熱病論》:“真氣上逆,故口苦舌幹,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清水也。” |
|
真氣 真氣 ①真元之氣,參“真”。《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惔虛無,真氣從之。” ②經脈之氣。《素問·離合真邪論》:“真氣者,經氣也。”又:“候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 ③正氣,與“邪氣”相對而言。《靈樞·邪客》:“如是者,邪氣得去,真氣堅固,是謂因天之序。” ④腎氣。《素問·評熱病論》:“真氣上逆,故口苦舌幹,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清水也。” |
|
真氣
由先天元氣與後天水𠔌之精氣結合而化生,為維持全身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與活動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