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獻 >史藏 >紀事本末 >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目錄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作者: 楊仲良 Yang Zhongliang
  記載北宋歷史的紀事本末體史書。南宋楊仲良撰﹐一百五十捲。楊仲良據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分門別類﹐以北宋九朝﹐各為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取李燾原文﹐首尾連貫﹐依年月順序﹐采綴成篇﹐但亦間有刪節。該書係繼袁樞《通鑒紀事本末》後又一紀事本末體的史學著作。今存《續資治通鑒長編》殘缺頗多﹐清人黃以周依據該書及他書所引原書作《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
No. 2
  記載北宋歷史的紀事本末體史書。南宋楊仲良撰﹐一百五十捲。楊仲良據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分門別類﹐以北宋九朝﹐各為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取李燾原文﹐首尾連貫﹐依年月順序﹐采綴成篇﹐但亦間有刪節。該書係繼袁樞《通鑒紀事本末》後又一紀事本末體的史學著作。今存《續資治通鑒長編》殘缺頗多﹐清人黃以周依據該書及他書所引原書作《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四庫未收書提要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一百五十捲提要
  宋楊仲良撰。案:李燾取北宋九朝事實,仿司馬光長編之體編年述事,為《續資治通鑒長編》,成書一百五十捲,捲帙最為繁重。仲良乃別為分門編類,以成此書,每類之中,仍以編年紀事:太祖七捲,太宗七捲,真宗十四捲,仁宗二十四捲,英宗四捲,神宗三十四捲,哲宗二十六捲,徽宗二十八捲,欽宗六捲,共一百五十捲。各有事目,目中復有子目。汴京百七十年禮、樂、兵、刑之沿革制度、政令之舉廢,粲然具備,可以案目尋求。李燾而後,陳均之前,煩簡得中,洵可並傳。而今所傳《長編》足本,徽、欽兩朝皆已闕失,藉此得以考見崖略,尤可貴也。仲良之名不見於書中,捲端有寶佑丁巳廬陵歐陽守道序,亦不言著書人姓名。而陳均《九朝編年》引用書目中有之,雲《長編紀事本末》,楊公仲良。故知此事出仲良手。然其書不見於《宋史·藝文志》,而趙希弁、陳振孫、馬端臨諸傢亦皆不著錄。近代藏書傢,惟季振宜、徐乾學兩傢有之。徐目雲:闕一百十四捲至一百十九捲。今此舊鈔本亦闕此六捲,又闕六、七兩捲,而五、八兩捲亦非完帙,較乾學藏本蓋又多闕佚矣。據守道序,此書寶佑元年刻於廬陵郡齋,貢士徐琥重為校刻,則寶佑五年也。
  目 錄
  捲第一
  太祖皇帝
  受禪
  親徵潞州
  親徵揚州
  收復湖南
  收復荊南
  捲第二
  收復西川
  捲第三
  收復江南
  捲第四
  收復嶺南
  收復吳越(太宗朝附)
  捲第五(下半捲原闕)
  親徵河東(太宗朝附)
  捲第六(闕)
  聖德(闕)
  聖學(闕)
  親信趙普(闕)
  捲第七(闕)
  罷節度使權(闕)
  優禮節度使(闕)
  駕馭將帥(闕)
  政跡(闕)
  捲第八(上半捲原闕)
  太宗皇帝
  受位(原闕)
  秦王事跡
  捲第九
  諸王事跡
  立太子(王繼恩邪謀附)
  捲第十
  趙普復相
  寇準參政
  奬用賢臣
  田錫
  蘇易簡
  呂蒙正
  錢若水
  貶斥邪佞
  盧多遜
  彌德超
  王延範
  馬周
  侯莫陳利用
  陳廷山
  王淮
  趙昌言
  趙贊
  捲第十一
  錢議
  蜀錢
  江南錢
  農田
  何承矩屯田之利
  陳堯叟等建水利墾田之議
  陳靖墾田之議
  塞滑河
  捲第十二
  陳洪進入朝(太祖朝附見)
  交趾內附(太祖附)
  捲第十三
  李順之變
  李飛雄之變
  捲第十四
  聖德
  聖學
  朝儀
  正衙(仁宗神宗附)
  入閣
  歷議(太祖附)
  釋老
  聽斷
  教閱
  政跡總類
  捲第十五
  真宗皇帝
  親徵契丹
  捲第十六
  王欽若等改定郊丘板位
  柴成務等看詳編敕
  李宗諤等修定樂器
  王欽若等編修《册府元龜》事跡
  王欽若等校《道藏經》
  田錫《御覽》
  鬍旦《兩漢春秋》
  捲第十七
  封泰山(天書附)
  捲第十八
  建玉清昭應宮(宣讀天書附)
  捲第十九
  謁諸陵
  祀汾陰
  捲第二十
  崇奉聖祖
  崇奉五嶽
  謁太清官
  建宮殿
  詔西京建太祖神禦殿
  詔諸州府軍監建天慶觀
  建祥源觀
  捲第二十一
  聖德
  聖學
  政跡
  不強仕大臣
  善任藩方長吏
  大閱
  大酺
  捲第二十二
  種放出處
  楊億進退
  王欽若事跡
  捲第二十三
  丁謂事跡
  捲第二十四
  朱能偽造天書
  周懷政陰謀廢立
  雷允恭擅易皇堂
  捲第二十五
  劉盱之變
  王均之變
  宜州陳進之變
  瀘蠻之叛
  捲第二十六
  晏夷豆望行牌之變
  撫水蠻叛
  渭州蕃族唃廝囉叛服
  捲第二十七
  莊獻垂簾(楊太後附)
  捲第二十八
  訓導太子
  捲第二十九
  仁宗皇帝
  經筵
  轉對(上三朝附)
  入閣禮(神宗附)
  耕籍田
  校獵
  捲第三十
  聖德
  政跡
  詳定乘輿之製
  定集議官製
  捲第三十一
  議樂
  景佑初議
  皇佑再定
  捲第三十二
  修唐書
  修國史
  刪定編敕
  修定歷法(真宗附)
  中書樞密分合(神宗附)
  禮儀院廢置
  玉清昭應宮災
  大內災
  捲第三十三
  追尊莊懿太後
  反莊獻太後之政
  莊惠嗣尊號
  廢皇后郭氏(范仲淹孔道輔等諫附)
  美人尚氏楊氏爭寵
  立皇后曹氏
  捲第三十四
  宦寺專恣
  外戚驕橫
  貴妃張氏寵幸
  捲第三十五
  宗室遷官
  置睦親宅
  荊王元儼
  捲第三十六
  王欽若復相
  曹利用罷樞密使
  王陳韓石罷政(張士遜章得象宋庠晁宗愨登用附)
  大臣補外
  陳堯咨出鎮天雄
  晏殊出知宣州
  錢惟演改判河南
  王鬷出知河南
  張士遜得謝
  林踽通判饒州
  餘靖分司南京
  龐籍出知鄆州
  昊育判延州
  宋祁出知鄭州
  捲第三十七
  呂夷簡事跡
  薦李柬之
  惡範諷
  下王曾
  範餘尹歐繼出
  宋杜異議
  二任並副樞密
  富弼出使
  孫沔蔡襄歐陽修等言
  夏竦事跡
  不使契丹
  深銜石介
  捲第三十八
  富範條奏十事本末
  富範等以朋黨見讒
  王拱辰等劾蘇舜欽
  陳執中排杜衍
  蔡襄等言陳執中
  韓歐石以論救範富等責罷
  富弼范仲淹爭論救晁仲約事
  吳育賈昌朝張方平爭論唐詢事
  捲第三十九
  唐介劾張堯佐
  吳中復等論梁適
  趙抃等論陳執中(與范镇爭辨附見)
  捲第四十
  張異等劾劉沆
  唐介等劾陳旭
   梁堅等劾滕宗諒
  龐籍梁適言狄青拜樞密事
  歐陽修呂景初劉敞論狄青可疑事
  捲第四十一
  減浮費
  按察官吏
  捲第四十二
  明黜陟
  抑僥幸(李柬之等議減任子附見),
  均公田
  捲第四十三
  募兵(減兵附)
  捲第四十四
  馬政
  營田
  均賦
  建倉
  常平倉
  義倉
  廣惠倉
  捲第四十五
  茶法
  十三場利害
  ????法
  議陝西池????法
  榷河北????
  易東南????
  給虔州????
  錢幣
  商州鑄大錢
  成都陝西交子務(神宗附)
  捲第四十六
  塘水
  修水洛城
  捲第四十七
  塞河
  修滑州决河
  修澶州决河
  再修澶州决河
  捲第四十八
  外郡寇賊
  西邊屬羌之亂
  桂陽蠻猺之叛
  捲第四十九
  廣蠻區希範內寇
  淯井夷叛
  保州兵亂
  貝卒王則之叛
  親從顔秀之變
  捲第五十
  廣源蠻叛
  捲第五十一
  英宗册立始末
  捲第五十二
  李瑋尚福康公主
  文彥博叱史志聰
  英宗即位
  捲第五十三
  英宗皇帝
  經筵(神宗附)
  編修《通鑒》
  撰定歷法(神宗附)
  捲第五十四
  光獻垂簾
  捲第五十五
  濮議
  捲第五十六
  教養宗室
  疑蔡襄
  刺陝西義勇
  去冗官
  訓導皇子
  捲第五十七
  神宗皇帝
  宰相不押班
  宰相辭郊賞
  捲第五十八
  歐陽修誣謗
  司馬光彈劾
  呂誨劾王安石
  捲第五十九
  王安石事跡上
  捲第六十
  王安石事跡下
  捲第六十一
  呂惠卿姦邪
  李定姦惡
  捲第六十二
  蘇軾詩獄
  捲第六十三
  王安石毀去正臣
  捲第六十四
  王安石專用小人
  捲第六十五
  常秩擢用
  鄭俠貶黜
  蔡確欲陷吳充
  何正臣誣呂公著
  捲第六十六
  三司條例司廢置
  議減兵數雜類
  捲第六十七
  裁抑臣僚奏薦
  裁定宗室授官
  裁定京官(考校磨勘改官附)
  裁抑宦寺
  捲第六十八
  青苗法上
  捲第六十九
  青苗法下捲第七十
  役法
  捲第七十一
  保甲
  捲第七十二
  市易務(免行附)
  捲第七十三
  方田
  手實
  義倉
  農田
  淤田
  水利
  種桑
  捲第七十四
  修經義
  置武學
  教陣法
  捲第七十五
  馬政
  軍器監
  試刑法(置律學等附)
  論肉刑
  增吏祿
  捲第七十六
  薛嚮等措置陝西折二錢
  薛嚮等措置陝西????鈔
  蹇周輔措置江南????
  周尹措置蜀????
  李稷等措置蜀茶
  周直孫等措置在京酒麴(京東路附)
  捲第七十七
  州縣廢復(分路附)
  瀎汴河(導洛附)
  塞曹村河
  捲第七十八
  詳定郊廟禮文上
  捲第七十九
  詳定郊廟禮文下(禮部等議附見)
  捲第八十
  定樂器
  定朝會儀註
  改官製
  捲第八十一
  修兩朝國史
  奉太皇太後(二王附)
  聖德
  政跡
  捲第八十二
  審官西院
  大理寺獄
  孔子廟庭配饗
  景靈宮繪像
  修太一宮
  捲第八十三
  種諤城綏州
  韓琦築甘𠔌城
  捲第八十四
  韓絳經略西事
  捲第八十五
  取洮河蘭會上
  捲第八十六
  取洮河蘭會下
  捲第八十七
  討交趾
  捲第八十八
  討梅山蠻
  平淯井蠻
  討茂州蠻
  討瀘州蠻
  捲第八十九
  徐禧永樂之敗
  經製安化蠻事
  撫遇蕃戶董氈
  通使高麗
  捲第九十
  蔡確邢恕邪謀
  捲第九十一
  哲宗皇帝
  宣仁垂簾(皇太妃附)
  捲第九十二
  講讀
  捲第九十三
  求直言
  十科舉士
  聖德
  政跡
  捲第九十四
  變新法
  捲第九十五
  用舊臣上
  捲第九十六
  用舊臣下
  捲第九十七
  逐小人上
  捲第九十八
  逐小人下
  汰監司
  捲第九十九
  調亭
  朋黨(劉呂罷相附)
  捲第一百
  紹述(蘇轍罷政附)
  捲第一百零一
  逐元佑黨上(編類章疏附)
  捲第一百零二
  逐元佑黨下(詔榜訴理編類附)
  捲第一百零三
  臺諫言蘇軾(策題詩謗附)
  臺諫言程頤(川洛黨並賈易附)
  捲第一百零四
  張舜民罷言職
  韓維解機政(呂陶附)
  王覿罷諫職
  鄧溫伯再入翰苑
  捲第一百零五
  劉安世居諫職
  蘇頌罷相(範百祿附)
  二蘇貶逐
  捲第一百零六
  常安民罷察院
  錢勰罷內翰
  常立以誣詆貶責
  王珪以誣謗追貶
  捲第一百零七
  蔡確詩謗
  劉文書獄
  捲第一百零八
  差役
  捲第一百零九
  保甲
  保馬(監牧附)
  捲第一百一十
  常平倉
  青苗
  市易務(抵當附)
  捲第一百十一
  回河上
  捲第一百十二
  回河下
  導洛(廣武埽附)
  捲第一百十三
  立後(廢後附)
  配饗
  捲第一百十四(闕)
  修實錄(闕)
  修國史(闕)
  修玉牒(闕)
  定新歷(闕)
  渾天儀象(闕)
  玉璽(闕)
  改元(闕)
  捲第一百十五(闕)
  獲鬼章(闕)
  捲第一百十六(闕)
  取棄湟鄯州(闕)
  捲第一百十七(闕)
  徽宗皇帝
  受位(闕)
  御制(闕)
  御筆(闕)
  聖德(闕)
  政跡(闕)
  捲第一百十八(闕)
  復孟後(闕)
  捲第一百十九(闕)
  用元佑舊臣(闕)
  捲第一百二十
  逐敦卞黨人(復用附見)
  捲第一百二十一
  禁元佑黨人上(元符附)
  捲第一百二十二
  禁元佑黨人下
  捲第一百二十三
  編類元符章疏
  捲第一百二十四
  追復元佑黨人
  捲第一百二十五
  明堂
  官製
  捲第一百二十六
  八行取士
  州縣學(武學附)
  捲第一百二十七
  道學
  神霄官
  方士
  捲第一百二十八
  三衛
  四輔
  元圭
  九鼎(重和九鼎附)
  八寶
  萬歲山
  花石綱
  捲第一百二十九
  陳瓘貶逐
  鄒浩貶逐
  捲第一百三十
  尊王安石
  不用呂惠卿
  久任曾布
  捲第一百三十一
  張商英事跡
  蔡京事跡
  捲第一百三十二
  講議司
  捲第一百三十三
  議禮局(大觀政和二禮附)
  捲第一百三十四
  禮製局
  捲第一百三十五
  大晟樂
  四學
  捲第一百三十六
  當十錢
  捲第一百三十七
  水磨茶
  解池????
  捲第一百三十八
  方田
  馬政
  捲第一百三十九
  收復湟州
  捲第一百四十
  收復鄯廓州
  收復銀州
  收復洮州積石軍
  捲第一百四十一
  討卜漏
  討方賊
  捲第一百四十二
  金盟上
  捲第一百四十三
  金盟下
  捲第一百四十四
  金兵上
  捲第一百四十五
  欽宗皇帝
  金兵下
  捲第一百四十六
  內禪
  捲第一百四十七
  李綱守議
  捲第一百四十八
  誅六賊
  捲第一百四十九
  二聖北狩
  捲第一百五十
  高宗南渡
中國歷史
  Huangsong Tongjian Changbian Jishi Benmo《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記載北宋歷史的紀事本末體史書南宋楊仲良撰,一百五十捲。楊仲良據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分門別類,以北宋九朝,各為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取李燾原文,首尾連貫,依年月順序,采綴成篇,但亦間有刪節。該書係繼袁樞《通鑒紀事本末》後又一紀事本末體的史學著作今存《續資治通鑒長編》殘缺頗多,清人黃以周依據該書及他書所引原書作《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                程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