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 >史藏 >纪事本末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目录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作者: 杨仲良 Yang Zhongliang
  记载北宋历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杨仲良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分门别类﹐以北宋九朝﹐各为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取李焘原文﹐首尾连贯﹐依年月顺序﹐采缀成篇﹐但亦间有删节。该书系继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后又一纪事本末体的史学著作。今存《续资治通鉴长编》残缺颇多﹐清人黄以周依据该书及他书所引原书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No. 2
  记载北宋历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杨仲良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分门别类﹐以北宋九朝﹐各为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取李焘原文﹐首尾连贯﹐依年月顺序﹐采缀成篇﹐但亦间有删节。该书系继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後又一纪事本末体的史学著作。今存《续资治通鉴长编》残缺颇多﹐清人黄以周依据该书及他书所引原书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四库未收书提要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提要
  宋杨仲良撰。案:李焘取北宋九朝事实,仿司马光长编之体编年述事,为《续资治通鉴长编》,成书一百五十卷,卷帙最为繁重。仲良乃别为分门编类,以成此书,每类之中,仍以编年纪事:太祖七卷,太宗七卷,真宗十四卷,仁宗二十四卷,英宗四卷,神宗三十四卷,哲宗二十六卷,徽宗二十八卷,钦宗六卷,共一百五十卷。各有事目,目中复有子目。汴京百七十年礼、乐、兵、刑之沿革制度、政令之举废,粲然具备,可以案目寻求。李焘而后,陈均之前,烦简得中,洵可并传。而今所传《长编》足本,徽、钦两朝皆已阙失,藉此得以考见崖略,尤可贵也。仲良之名不见于书中,卷端有宝佑丁巳庐陵欧阳守道序,亦不言著书人姓名。而陈均《九朝编年》引用书目中有之,云《长编纪事本末》,杨公仲良。故知此事出仲良手。然其书不见于《宋史·艺文志》,而赵希弁、陈振孙、马端临诸家亦皆不著录。近代藏书家,惟季振宜、徐乾学两家有之。徐目云:阙一百十四卷至一百十九卷。今此旧钞本亦阙此六卷,又阙六、七两卷,而五、八两卷亦非完帙,较乾学藏本盖又多阙佚矣。据守道序,此书宝佑元年刻于庐陵郡斋,贡士徐琥重为校刻,则宝佑五年也。
  目 录
  卷第一
  太祖皇帝
  受禅
  亲征潞州
  亲征扬州
  收复湖南
  收复荆南
  卷第二
  收复西川
  卷第三
  收复江南
  卷第四
  收复岭南
  收复吴越(太宗朝附)
  卷第五(下半卷原阙)
  亲征河东(太宗朝附)
  卷第六(阙)
  圣德(阙)
  圣学(阙)
  亲信赵普(阙)
  卷第七(阙)
  罢节度使权(阙)
  优礼节度使(阙)
  驾驭将帅(阙)
  政迹(阙)
  卷第八(上半卷原阙)
  太宗皇帝
  受位(原阙)
  秦王事迹
  卷第九
  诸王事迹
  立太子(王继恩邪谋附)
  卷第十
  赵普复相
  寇准参政
  奖用贤臣
  田锡
  苏易简
  吕蒙正
  钱若水
  贬斥邪佞
  卢多逊
  弥德超
  王延范
  马周
  侯莫陈利用
  陈廷山
  王淮
  赵昌言
  赵赞
  卷第十一
  钱议
  蜀钱
  江南钱
  农田
  何承矩屯田之利
  陈尧叟等建水利垦田之议
  陈靖垦田之议
  塞滑河
  卷第十二
  陈洪进入朝(太祖朝附见)
  交趾内附(太祖附)
  卷第十三
  李顺之变
  李飞雄之变
  卷第十四
  圣德
  圣学
  朝仪
  正衙(仁宗神宗附)
  入阁
  历议(太祖附)
  释老
  听断
  教阅
  政迹总类
  卷第十五
  真宗皇帝
  亲征契丹
  卷第十六
  王钦若等改定郊丘板位
  柴成务等看详编敕
  李宗谔等修定乐器
  王钦若等编修《册府元龟》事迹
  王钦若等校《道藏经》
  田锡《御览》
  胡旦《两汉春秋》
  卷第十七
  封泰山(天书附)
  卷第十八
  建玉清昭应宫(宣读天书附)
  卷第十九
  谒诸陵
  祀汾阴
  卷第二十
  崇奉圣祖
  崇奉五岳
  谒太清官
  建宫殿
  诏西京建太祖神御殿
  诏诸州府军监建天庆观
  建祥源观
  卷第二十一
  圣德
  圣学
  政迹
  不强仕大臣
  善任藩方长吏
  大阅
  大酺
  卷第二十二
  种放出处
  杨亿进退
  王钦若事迹
  卷第二十三
  丁谓事迹
  卷第二十四
  朱能伪造天书
  周怀政阴谋废立
  雷允恭擅易皇堂
  卷第二十五
  刘盱之变
  王均之变
  宜州陈进之变
  泸蛮之叛
  卷第二十六
  晏夷豆望行牌之变
  抚水蛮叛
  渭州蕃族唃厮啰叛服
  卷第二十七
  庄献垂帘(杨太后附)
  卷第二十八
  训导太子
  卷第二十九
  仁宗皇帝
  经筵
  转对(上三朝附)
  入阁礼(神宗附)
  耕籍田
  校猎
  卷第三十
  圣德
  政迹
  详定乘舆之制
  定集议官制
  卷第三十一
  议乐
  景佑初议
  皇佑再定
  卷第三十二
  修唐书
  修国史
  删定编敕
  修定历法(真宗附)
  中书枢密分合(神宗附)
  礼仪院废置
  玉清昭应宫灾
  大内灾
  卷第三十三
  追尊庄懿太后
  反庄献太后之政
  庄惠嗣尊号
  废皇后郭氏(范仲淹孔道辅等谏附)
  美人尚氏杨氏争宠
  立皇后曹氏
  卷第三十四
  宦寺专恣
  外戚骄横
  贵妃张氏宠幸
  卷第三十五
  宗室迁官
  置睦亲宅
  荆王元俨
  卷第三十六
  王钦若复相
  曹利用罢枢密使
  王陈韩石罢政(张士逊章得象宋庠晁宗悫登用附)
  大臣补外
  陈尧咨出镇天雄
  晏殊出知宣州
  钱惟演改判河南
  王鬷出知河南
  张士逊得谢
  林踽通判饶州
  余靖分司南京
  庞籍出知郓州
  昊育判延州
  宋祁出知郑州
  卷第三十七
  吕夷简事迹
  荐李柬之
  恶范讽
  下王曾
  范余尹欧继出
  宋杜异议
  二任并副枢密
  富弼出使
  孙沔蔡襄欧阳修等言
  夏竦事迹
  不使契丹
  深衔石介
  卷第三十八
  富范条奏十事本末
  富范等以朋党见谗
  王拱辰等劾苏舜钦
  陈执中排杜衍
  蔡襄等言陈执中
  韩欧石以论救范富等责罢
  富弼范仲淹争论救晁仲约事
  吴育贾昌朝张方平争论唐询事
  卷第三十九
  唐介劾张尧佐
  吴中复等论梁适
  赵抃等论陈执中(与范镇争辨附见)
  卷第四十
  张异等劾刘沆
  唐介等劾陈旭
   梁坚等劾滕宗谅
  庞籍梁适言狄青拜枢密事
  欧阳修吕景初刘敞论狄青可疑事
  卷第四十一
  减浮费
  按察官吏
  卷第四十二
  明黜陟
  抑侥幸(李柬之等议减任子附见),
  均公田
  卷第四十三
  募兵(减兵附)
  卷第四十四
  马政
  营田
  均赋
  建仓
  常平仓
  义仓
  广惠仓
  卷第四十五
  茶法
  十三场利害
  盐法
  议陕西池盐法
  榷河北盐
  易东南盐
  给虔州盐
  钱币
  商州铸大钱
  成都陕西交子务(神宗附)
  卷第四十六
  塘水
  修水洛城
  卷第四十七
  塞河
  修滑州决河
  修澶州决河
  再修澶州决河
  卷第四十八
  外郡寇贼
  西边属羌之乱
  桂阳蛮猺之叛
  卷第四十九
  广蛮区希范内寇
  淯井夷叛
  保州兵乱
  贝卒王则之叛
  亲从颜秀之变
  卷第五十
  广源蛮叛
  卷第五十一
  英宗册立始末
  卷第五十二
  李玮尚福康公主
  文彦博叱史志聪
  英宗即位
  卷第五十三
  英宗皇帝
  经筵(神宗附)
  编修《通鉴》
  撰定历法(神宗附)
  卷第五十四
  光献垂帘
  卷第五十五
  濮议
  卷第五十六
  教养宗室
  疑蔡襄
  刺陕西义勇
  去冗官
  训导皇子
  卷第五十七
  神宗皇帝
  宰相不押班
  宰相辞郊赏
  卷第五十八
  欧阳修诬谤
  司马光弹劾
  吕诲劾王安石
  卷第五十九
  王安石事迹上
  卷第六十
  王安石事迹下
  卷第六十一
  吕惠卿奸邪
  李定奸恶
  卷第六十二
  苏轼诗狱
  卷第六十三
  王安石毁去正臣
  卷第六十四
  王安石专用小人
  卷第六十五
  常秩擢用
  郑侠贬黜
  蔡确欲陷吴充
  何正臣诬吕公著
  卷第六十六
  三司条例司废置
  议减兵数杂类
  卷第六十七
  裁抑臣僚奏荐
  裁定宗室授官
  裁定京官(考校磨勘改官附)
  裁抑宦寺
  卷第六十八
  青苗法上
  卷第六十九
  青苗法下卷第七十
  役法
  卷第七十一
  保甲
  卷第七十二
  市易务(免行附)
  卷第七十三
  方田
  手实
  义仓
  农田
  淤田
  水利
  种桑
  卷第七十四
  修经义
  置武学
  教阵法
  卷第七十五
  马政
  军器监
  试刑法(置律学等附)
  论肉刑
  增吏禄
  卷第七十六
  薛向等措置陕西折二钱
  薛向等措置陕西盐钞
  蹇周辅措置江南盐
  周尹措置蜀盐
  李稷等措置蜀茶
  周直孙等措置在京酒麴(京东路附)
  卷第七十七
  州县废复(分路附)
  浚汴河(导洛附)
  塞曹村河
  卷第七十八
  详定郊庙礼文上
  卷第七十九
  详定郊庙礼文下(礼部等议附见)
  卷第八十
  定乐器
  定朝会仪注
  改官制
  卷第八十一
  修两朝国史
  奉太皇太后(二王附)
  圣德
  政迹
  卷第八十二
  审官西院
  大理寺狱
  孔子庙庭配飨
  景灵宫绘像
  修太一宫
  卷第八十三
  种谔城绥州
  韩琦筑甘谷城
  卷第八十四
  韩绛经略西事
  卷第八十五
  取洮河兰会上
  卷第八十六
  取洮河兰会下
  卷第八十七
  讨交趾
  卷第八十八
  讨梅山蛮
  平淯井蛮
  讨茂州蛮
  讨泸州蛮
  卷第八十九
  徐禧永乐之败
  经制安化蛮事
  抚遇蕃户董毡
  通使高丽
  卷第九十
  蔡确邢恕邪谋
  卷第九十一
  哲宗皇帝
  宣仁垂帘(皇太妃附)
  卷第九十二
  讲读
  卷第九十三
  求直言
  十科举士
  圣德
  政迹
  卷第九十四
  变新法
  卷第九十五
  用旧臣上
  卷第九十六
  用旧臣下
  卷第九十七
  逐小人上
  卷第九十八
  逐小人下
  汰监司
  卷第九十九
  调亭
  朋党(刘吕罢相附)
  卷第一百
  绍述(苏辙罢政附)
  卷第一百零一
  逐元佑党上(编类章疏附)
  卷第一百零二
  逐元佑党下(诏榜诉理编类附)
  卷第一百零三
  台谏言苏轼(策题诗谤附)
  台谏言程颐(川洛党并贾易附)
  卷第一百零四
  张舜民罢言职
  韩维解机政(吕陶附)
  王觌罢谏职
  邓温伯再入翰苑
  卷第一百零五
  刘安世居谏职
  苏颂罢相(范百禄附)
  二苏贬逐
  卷第一百零六
  常安民罢察院
  钱勰罢内翰
  常立以诬诋贬责
  王珪以诬谤追贬
  卷第一百零七
  蔡确诗谤
  刘文书狱
  卷第一百零八
  差役
  卷第一百零九
  保甲
  保马(监牧附)
  卷第一百一十
  常平仓
  青苗
  市易务(抵当附)
  卷第一百十一
  回河上
  卷第一百十二
  回河下
  导洛(广武埽附)
  卷第一百十三
  立后(废后附)
  配飨
  卷第一百十四(阙)
  修实录(阙)
  修国史(阙)
  修玉牒(阙)
  定新历(阙)
  浑天仪象(阙)
  玉玺(阙)
  改元(阙)
  卷第一百十五(阙)
  获鬼章(阙)
  卷第一百十六(阙)
  取弃湟鄯州(阙)
  卷第一百十七(阙)
  徽宗皇帝
  受位(阙)
  御制(阙)
  御笔(阙)
  圣德(阙)
  政迹(阙)
  卷第一百十八(阙)
  复孟后(阙)
  卷第一百十九(阙)
  用元佑旧臣(阙)
  卷第一百二十
  逐敦卞党人(复用附见)
  卷第一百二十一
  禁元佑党人上(元符附)
  卷第一百二十二
  禁元佑党人下
  卷第一百二十三
  编类元符章疏
  卷第一百二十四
  追复元佑党人
  卷第一百二十五
  明堂
  官制
  卷第一百二十六
  八行取士
  州县学(武学附)
  卷第一百二十七
  道学
  神霄官
  方士
  卷第一百二十八
  三卫
  四辅
  元圭
  九鼎(重和九鼎附)
  八宝
  万岁山
  花石纲
  卷第一百二十九
  陈瓘贬逐
  邹浩贬逐
  卷第一百三十
  尊王安石
  不用吕惠卿
  久任曾布
  卷第一百三十一
  张商英事迹
  蔡京事迹
  卷第一百三十二
  讲议司
  卷第一百三十三
  议礼局(大观政和二礼附)
  卷第一百三十四
  礼制局
  卷第一百三十五
  大晟乐
  四学
  卷第一百三十六
  当十钱
  卷第一百三十七
  水磨茶
  解池盐
  卷第一百三十八
  方田
  马政
  卷第一百三十九
  收复湟州
  卷第一百四十
  收复鄯廓州
  收复银州
  收复洮州积石军
  卷第一百四十一
  讨卜漏
  讨方贼
  卷第一百四十二
  金盟上
  卷第一百四十三
  金盟下
  卷第一百四十四
  金兵上
  卷第一百四十五
  钦宗皇帝
  金兵下
  卷第一百四十六
  内禅
  卷第一百四十七
  李纲守议
  卷第一百四十八
  诛六贼
  卷第一百四十九
  二圣北狩
  卷第一百五十
  高宗南渡
中国历史
  Huangsong Tongjian Changbian Jishi Benmo《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记载北宋历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杨仲良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分门别类,以北宋九朝,各为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取李焘原文,首尾连贯,依年月顺序,采缀成篇,但亦间有删节。该书系继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后又一纪事本末体的史学著作今存《续资治通鉴长编》残缺颇多,清人黄以周依据该书及他书所引原书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