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 : 九江 [顯示全部] > 白鹿洞
目錄
《白鹿洞 Bailudong》
詩人: 方嶽 Fang Yue

  茲山信雄深,鐘梵上雲雨。
  微吾紫陽翁,幾何不豪取。
  有來青牛車,肯作白鹿主。
  詩書夜披之,一變至鄒魯。
  唐虞際淳熙,此道日方午。
  澗聲撼皇墳,山翠濕章甫。
  紛其四方人,會此共談塵。
  嶽也互鄉章,屨二不及戶。
  卻後七十年,空堂凜遺矩。
  四書在乾坤,六老自今古。
  昭回雲漢光,不隔天尺五。
  厥惟貂續難,謹勿小吾土。
洞名 Holes were
  洞名。在 江西省 星子縣 北 廬山 五老峰 下。 唐 貞元 中 李渤 與兄 涉 隱居讀書於此,畜一白鹿,因名。 唐 王建 《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君》詩:“君傢 白鹿洞 ,聞道亦生苔。”《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 白鹿洞 在 廬山 之陽,常聚生徒數百人。”
No. 3
  白鹿洞投訴電話廈門市旅遊投訴電話:0592-5318985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白鹿洞位於虎溪岩背後。明朝始建寺,清乾隆年間重修,增建三寶殿、朝天洞、六合洞等。三寶殿後有宛在洞,洞中伏着一雙泥塑白鹿,口嚮石罅。夏季炎熱時,罅中常有煙霧涌出,縷縷可見,故稱“白鹿含煙”,為廈門小八景之一。1993年重建,並嚮遊客開放。
No. 4
  白鹿洞位於九江廬山東北玉屏山南,虎溪岩背後。是北宋六大書院之一。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等洞景。原有三寶殿和僧捨,相傳為朱熹在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時,曾來過此地,後人紀念他亦在此起名“白鹿洞”。宛在洞內有白鹿泥塑一尊,因常有煙霧涌出,縷縷可見,素有“白鹿含煙”之稱,為廈門小八景之一。
  近人盛朗西、書院的創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個人認為,此李渤即蘇軾名篇《石鐘山記》中“蓋笑儷道元之簡,而李渤之陋也”中的那個。因為兩人活動時間類似,活動地點類似,身份類似。
  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權在李渤隱居的地方建立學館,稱“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這是一所與金陵(今南京)國子監相類似的高等學府。北宋初年,江州的鄉賢明起等,在白鹿洞辦起了書院,“白鹿洞書院”之名從此始,但不久即廢。直到著名理學家朱熹重修書院之後,白鹿洞書院纔揚名國內。朱熹不僅重修了白鹿洞書院,而且還建立了嚴格的書院規章制度。
  《白鹿洞書院教條》不但體現了朱熹以“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傢經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而且成為南宋以後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書院辦學的樣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後,白鹿洞書院“一時文風士習之盛濟濟焉,彬彬焉”它與嶽麓書院一樣,成為宋代傳習理學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書院被毀於戰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維修為正統元年(1436),以後還有成化、弘治、嘉靖、萬歷年間的維修。進入清代,白鹿洞書院仍有多次維修,辦學不斷。19世紀末期,我國的政治、經濟發生急劇的變化,出現了教育改革的熱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變法,改書院為學堂。白鹿洞書院於光緒二十九年停辦,洞田歸南康府(今星子)中學堂管理。宣統二年(1910),白鹿洞書院改為江西高等林業學堂。國民黨時期,蔣介石準備要南昌中正大學接管白鹿洞書院,但未實現。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采取一係列措施對白鹿洞書院進行保護和維修。1959年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傢二級自然保護區,同年設置作為學術研究機構的白鹿洞書院建置;1990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書院管理委員會。現在,白鹿洞書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學、學術研究、旅遊接待、林園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管理體製。
  白鹿洞1928年,鬍適來到白鹿洞書院,並對其贊不絶口。鬍適盛贊白鹿洞有兩個原因,一是“白鹿洞書院是最早的書院,是我國書院的‘四大祀宗’之一”;二是朱熹親定的《白鹿洞規》“簡要明白,遂成為後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在他的《廬山遊記》中,他有一段著名的論斷:“廬山有三處史跡代表三大趨勢:
  (一)慧遠的東林,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
  (二)白鹿洞,代表中國近代七百年的宋學大趨勢。
  (三)牯嶺,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劉少奇同志曾由武漢到達廬山白鹿洞書院,住在御書閣,從事革命活動。1959年8月劉少奇主席再次來到白鹿洞書院,舊地重遊非常高興,據當時陪同來的原九江專區專員朱冰同志回憶:“8月19日上午,我接通知乘車到廬山腳下威傢公路邊迎候少奇同志。會車後,一同沿公路南行”。“當時進書院沒有公路,要走三、四裏路。少奇同志堅持前往,他一下車,就順手在隨從人員手中接過一頂草帽,戴在頭上,興致勃勃地同大傢一起走着山村田埂羊腸小道”。“進院時,大傢都已汗流浹背。”走到藏書閣前,他若有所思地說:“我曾在這裏住過,當時上面有不少書哩。”因閣樓維修,藏書已轉移到星子縣文化館保存,不再保存在御書閣裏。
  陳東原等列石鼓、白鹿洞、嵩陽、嶽麓、睢陽、茅山為“北宋六大書院”
近義詞
白鹿洞社區, 白鹿洞居委會
白鹿洞
白鹿洞
包含詞
白鹿洞村白鹿洞規
白鹿洞鎮遊白鹿洞
白鹿洞書院白鹿洞社區
白鹿洞書堂白鹿洞二首
君傢白鹿洞白鹿洞別諸生
遊白鹿洞書院白鹿洞居委會
白鹿洞書院學規白鹿洞書院教條
白鹿洞書院揭示白鹿洞書院講義
廈門萬石岩白鹿洞輓白鹿洞賓呂善居
白鹿洞書院論語講義白鹿洞書院研究叢書之八——疁城集
白鹿洞書院研究叢書之八疁城集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嘗隱廬山白鹿洞
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亦廬山人,常隱白鹿洞白鹿洞謁先生祠堂呈李夢開教授是日李入洞講書
予舊遊白鹿洞坐看書臺風泉四面鬆聲萬壑去三十年猶在吾耳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嘗隱廬山白鹿洞
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亦廬山人常隱白鹿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