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鹳的一种,俗称仙鹤、丹顶鹤 |
|
中文名:东方白鹳
别名: 老鹳、白鹳
英文名white stork
拉丁文名:ciconia boycian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科: 鹳科 ciconiidae
属: 鹳属 |
|
白鹳体形修长,体长约1200毫米,翅长 600毫米以上;嘴长而直,可达210毫米;颈与腿亦长,雄体跗□长达245毫米。身体几乎为纯白色。肩羽、翼上大覆羽、初级覆羽及飞羽均呈光灰黑色,大部分飞羽外羽呈银灰色。眼乳白色,外轮黑色;嘴黑色,下嘴腹面红色;眼周及颊部裸区红色。雌雄羽色相同。眼周、颊部裸区及腿脚均为红色。
虹膜淡黄色,外圈黑色。眼周、眼先及颏囊裸出皮肤为玫瑰色。嘴的尖端角色沾黄。 |
|
分布与黑鹳略同。分布于东北、河北、长江下游以至福建、广东及台湾。国外见于欧洲、非洲、中亚、南亚(印度)和东亚(日本)等。 |
|
栖息于开阔的沼泽和潮湿草地。步行时举步缓慢,休息时常以一足站立。飞行慢。主要觅食鱼类、蛙类、蜥蜴和昆虫,有时也食野鼠。 |
|
栖息于河流和湖边等湿草地,在人烟稀少的大树上或高压线铁塔上营巢。主食鱼类,也吃鼠、蛙及昆虫。4月产卵,每窝产卵4枚,孵化期30一32天,幼鸟55—60日龄可飞出巢外,10月集群,11月南迁,在开阔的浅水中或滩涂盐蒿丛中集群过夜,翌年3月下旬北返。
性温和而警觉,飞行缓慢,常在高空中翱翔。休息时常以一足站立。受惊时常弹嘴,发出“哒哒”声。 |
|
夏季繁殖,在大树高处以枝丫、茅草等营巢,每窝产卵3~5枚,白色。6月开始繁殖,营巢于树上。每窝产3-5枚白色卵。卵为圆形乳白色,重150克,雌雄白鹳共同产卵,但以雌鸟为主,卵孵化期约32天左右。
繁殖地:黑龙江抚远三角洲,洪河,萝北,宝清,伊春,桦南,迎春。黑河地区的嫩江,富裕,扎龙,吉林莫莫格,内蒙古科尔沁。
越冬地:江苏洪泽湖,盐城,邵伯湖。安徽升金湖,武昌湖,石臼湖。江西鄱阳湖,湖北沉湖,洪湖,梁子湖。广东梅县。深圳。台湾。湖南洞庭湖。天津。陕西平利。贵州草海。西藏泸沽湖。上海崇鸣岛。
2004—2006年,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陈等,在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地区(116°51.15’-116°49.47’e,30°19.53’-30°19.79’n)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东方白鹳在当地开始营巢时间不一致,最早为2月5日,而受干扰的繁殖个体则延至5月6日。产卵期最早开始于2月11日,最晚6月21日,窝卵数4.2±0.4(4—5)枚(n=6)。育雏期71.0±16.1d(n=3),日育雏5.1±2.6(n=38),雏鸟离巢时间最早6月14日,最晚9月20日。2004和2005年东方白鹳在该地区共营巢8窝,产卵25枚,孵出雏鸟9只,出飞7只。繁殖失败5巢,其中,人工干扰造成4巢失败,高压电击毁1巢。繁殖不同时期,亲鸟的觅食、休息、警戒、取材、翻卵、育雏、交配、在巢、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而飞翔、行走、理羽、击喙、整巢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雏鸟在发育的不同时期,觅食、飞翔、休息、整巢、在巢、行走、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理羽、警戒、击喙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
人工繁殖:
上海动物园1984年首次笼养繁殖成功,1987年合肥逍遥津动物园繁殖成功。此后,成都动物园和哈尔滨动物园也繁殖成功。1992年我国有22个动物园共饲养方白鹳120只,其中雌雄各36只,性别不明者48只。 |
|
在我国主要越冬地的总数量约为2 000—2 500只,1991—1992年冬季洞庭湖有404只(1988—1989年为917只),沉湖等635只,鄱阳湖625只,升金湖110 5(1988—1989年为250只),盐城1只(1993—1994年为68只),以上共为1 775只。1984—1986年繁殖区统计有211只、25个巢。北戴河南迁东方白鹳的数量1986年10月11日至11月16日为2 729只,1990年11月2日至11月14日见848 只。 |
|
保护级别: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红皮书 : e
iucn : e
cites : 1
白鹳:德国国鸟 |
|
白鹳的嗓子喑哑,雄鸟在求婚时,就用上下喙当做响板,发出响亮的“哒哒”声,表示对雌鸟的欢迎,声音能够传到250米以外。远处的雌鸟闻声赶来,马上落进巢里并以啁啾之声表示喜悦。然后,双双竖尾展翅,鞠躬旋舞,相互啄喙,表达爱意。 |
|
以声求婚 白鹳的嗓子喑哑,雄鸟在求婚时,就用上下喙当做响板,发出响亮的“哒哒”声,表示对雌鸟的欢迎,声音能够传到250米以外。远处的雌鸟闻声赶来,马上落进巢里并以啁啾之声表示喜悦。然后,双双竖尾展翅,鞠躬旋舞,相互啄喙,表达爱意。
夏季繁殖,在大树高处以枝丫、茅草等营巢,每窝产卵3~5枚,白色。6月开始繁殖,营巢于树上。每窝产3-5枚白色卵。卵为圆形乳白色,重150克,雌雄白鹳共同产卵,但以雌鸟为主,卵孵化期约32天左右。
繁殖地:黑龙江抚远三角洲,洪河,萝北,宝清,伊春,桦南,迎春。黑河地区的嫩江,富裕,扎龙,吉林莫莫格,内蒙古科尔沁。
越冬地:江苏洪泽湖,盐城,邵伯湖。安徽升金湖,武昌湖,石臼湖。江西鄱阳湖,湖北沉湖,洪湖,梁子湖。广东梅县。深圳。台湾。湖南洞庭湖。天津。陕西平利。贵州草海。西藏泸沽湖。上海崇鸣岛。
2004—2006年,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陈等,在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地区(116°51.15’-116°49.47’E,30°19.53’-30°19.79’N)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东方白鹳在当地开始营巢时间不一致,最早为2月5日,而受干扰的繁殖个体则延至5月6日。产卵期最早开始于2月11日,最晚6月21日,窝卵数4.2±0.4(4—5)枚(n=6)。育雏期71.0±16.1d(n=3),日育雏5.1±2.6(n=38),雏鸟离巢时间最早6月14日,最晚9月20日。2004和2005年东方白鹳在该地区共营巢8窝,产卵25枚,孵出雏鸟9只,出飞7只。繁殖失败5巢,其中,人工干扰造成4巢失败,高压电击毁1巢。繁殖不同时期,亲鸟的觅食、休息、警戒、取材、翻卵、育雏、交配、在巢、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而飞翔、行走、理羽、击喙、整巢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雏鸟在发育的不同时期,觅食、飞翔、休息、整巢、在巢、行走、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理羽、警戒、击喙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
人工繁殖:
上海动物园1984年首次笼养繁殖成功,1987年合肥逍遥津动物园繁殖成功。此后,成都动物园和哈尔滨动物园也繁殖成功。1992年我国有22个动物园共饲养方白鹳120只,其中雌雄各36只,性别不明者48只。 |
|
- n.: white st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