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洲書院投訴電話吉安市旅遊投訴電話:0796—8239622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白鷺洲書院位於吉安市東的贛江中白鷺洲上。白鷺洲方吉安古為廬陵郡地,自宋代以來,這裏名人輩出,成為人文薈萃之區,素來享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盛譽。據文獻記載,白鴛洲的得名,淵源於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詩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之名句。由於白鷺洲屹立於浩闊的贛江之中,雙水夾流,情景正與李白之詩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書院建於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萬裏為來此講學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頤、張載、程頤、朱熹等6位儒學大師立祠建書院。
宋理宗御賜“白鷺洲書院”五字,與廬山白鹿洞書院、鉛山鵝湖書院、南昌豫章書院並稱江西四大書院。寶礻右四年(1256年)臨安開考,吉州生員中進士40名,占該年"高考"全國錄取進士總數的九分之一,其中文天祥以他的文才、志嚮,或許還因他的大號“宋瑞”被欽點為狀元,宋理宗御筆親題“白鷺洲書院”的匾額以示褒奬。元代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書院被洪水衝毀,吉安路總管李珏修復。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紅巾起義軍與元兵戰於吉安,書院大部被燒毀;時過二年,又遭大水,書院毀壞殆盡。至正十五年重建,恢復舊觀。明代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吉安知府黃宗明又重修。到嘉靖二一年,曾將書院從白鷺洲遷離,在城南仁壽寺址另建新院捨。
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城南仁壽寺新建的白鷺洲書院改為廬陵縣學,又將書院遷建於城北郊。至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吉安知府王可受將書院重新遷回白鷺洲上,並增築吉臺,開鷺池,立橋池上,擴建齋捨百問,其餘堂、閣、樓、亭均重修。至清代,書院又多次毀於水災和戰爭,曾先後於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二年(公元1655年),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八年(公元1828年)、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等九次重修或重建。
至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太平軍與清兵激戰於吉安,書院又被焚毀,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經知府曾省三倡修恢復。洲頭現存的風月樓、雲章閣以及一排排的齋捨,就是同治二年最後一次修建時所遺留下來的建築。而洲中心現存的鷺池,則是明代萬歷二十年重修書院所開闢.白鷺洲書院自宋代創建,迄於清代,數百年來,造就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培養了象文天祥這樣出類拔萃的世代楷模,的確是這所書院的驕傲。清代曾在白鷺洲書院主持講席的著名學者施閏章有詩贊道:“鵝湖鹿洞尋常事,不信風流限古今。”760多年來,這塊對廬陵文化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教育聖地、培養人才的搖籃一直文風鼎盛,桃李滿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