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属 > 白鲸
目录
白鲸
作者: 赫尔曼·麦尔维尔 Herman Melvill
  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有时比拟为作者的伊什梅尔,他受雇于“裴廓德号”出海猎鲸,船长亚哈是个狡猾老练的水手,计划向一只前次航行中毁了他一条腿的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大副斯达巴克试图说服亚哈放弃复仇计划,但疯呸的老人胁迫他遵从命令。在寻找莫比·迪克的呶程中,他们捕到一些鲸鱼,并与几条捕鲸船相网。后来,他们发现了白鲸,亚哈在与之交战三昼咬后,用鱼叉刺中莫比·迪克。白鲸被激怒,将“裴廓德号“撞沉,所有水手中只有伊什梅尔被救起,得以讲述此故事。
  译序
  1.海与鲸的诱惑
  2.新贝德福之夜
  3.鲸鱼客店
  4.卖人头的土著
  5.早餐
  6.街市
  7.生死之念
  8.梅普尔神甫的讲坛
  9.布道
  10.心灵的蜜月
  11.床上
  12.魁魁格的故事
  13.救人
  14.南塔开特
  15.鳘鱼与蛤蜊
  16.“裴廓德号”
  17.斋戒
  18.刮荷格与海奇荷格
  19.以利亚
  20.慈善姑妈
  21.登船
  22.起锚
  23.布金敦
  24.捕鲸者说(之一)
  25.捕鲸者说(之二)
  26.斯达巴克
  27.斯塔布及其他
  28.亚哈
  29.甲板上的响声
  30.烟斗
  31.使人聪明的梦
  32.鲸类学
  33.标枪手和船长
  34.在船长室的餐桌旁
  35.瞻望者
  36.盟誓
  37.傍晚的战书
  38.斯达巴克的独白
  39.斯塔布的独白
  40.甲板上的大合唱
  41.白鲸莫比·迪克
  42.恐怖的白色
  43.底舱有人
  44.运筹帷幄
  45.负债累累的大鲸
  46.察言观色
  47.大鲸来了
  48.首征
  49.还是立下遗嘱吧
  50.费达拉
  51.海市蜃楼
  52.遇到“信天翁号”
  53.联欢会
  54.“大鲸出来了号”的故事
  55.面目全非
  56.加纳利的鲸
  57.各种形式的鲸
  58.专横的海洋
  59.白乌贼
  60.捕鲸索和人生的危险
  61.初试锋芒
  62.英雄的标枪手
  63.令大鲸也令自己生畏的标枪
  64.斯塔布的晚餐
  65.嗜鲸以生的人们
  66.可恶的不劳而获的鲨鱼
  67.分割胜利品
  68.神秘的服装
  69.为大鲸送葬
  70.狮身人面像
  71.倒霉的兆头
  72.魁魁格的冒险
  73.惹人讨厌的费拉达
  74.抹香鲸头便览
  75.露脊鲸便览
  76.可怕的大脸
  77.海德堡大桶
  78.塔斯蒂哥的香艳之旅
  79.给抹香鲸相面
  80.鲸脑
  81.“处女”给“裴廓德”带来霉运
  82.为捕鲸业而骄傲
  83.约拿的真伪
  84.饮酒歌
  85.自然奇观
  86.壮丽又让人魂飞魄散的鲸尾
  87.海峡奇情
  88.妻妾成群
  89.法律为所有者而设
  90.至高无上的王权
  91.智取龙涎香
  92.出淤泥而不染
  93.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94.捕鲸生涯中的幸福时刻
  95.黑衣大法官
  96.鬼影
  97.享受光明
  98.愉快的周末
  99.面对金币
  100.同是天涯沦落人
  101.冒险生涯中的享乐
  102.世外桃源
  103.失去气概的鲸骷髅
  104.鲸的化石
  105.鲸会退化吗?鲸会灭绝吗?
  106.新腿
  107.万能而机械的木匠
  108.亚哈船长对木匠的演说
  109.亚哈和斯达巴克的争执
  110.魁魁格虚惊一场
  111.太平洋
  112.伯思的悲惨遭遇
  113.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
  114.海之歌
  115.东望故土
  116.亚哈对抹香鲸的挽歌
  117.太平洋夜话
  118.焦躁不安
  119.力挽狂澜
  120.不顾一切
  121.朋友别怕
  122.别打雷了
  123.流产的阴谋
  124.拨乱反正
  125.两个疯子
  126.第一个水手告别我们
  127.棺材改做救生圈
  128.悲惨的“拉吉号”和心如铁石的亚哈
  129.疯子之间的对话
  130.帽子被劫
  131.大触霉头
  132.命运交响曲
  133.仇人相见
  134.再战白魔
  135.同归于尽
  136.尾声
  上一级
  下一页
  回主页
No. 2
  1。白鲸
  白鲸 beluga whale
  物种名称:白鲸 beluga whale
  生物分类: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一角鲸科
  中文俗名:贝鲁卡鲸、海金丝雀
  英文俗名:beluga whale
  学名:delphinapterus leucas
  分布地区:北极与亚北极交汇的覆冰水域
  概述:成鲸:约3.5m 幼鲸:1.5m
  对爱斯基摩人来说,白鲸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因为其肉好吃,而且它们的油用来点灯不仅明亮,还能释放出大量热量,使简陋的冰屋保持温暖。除此之外,白鲸的皮也很有用,还有一种香味,可以制成各种装饰品。
  世界上绝大多数白鲸生活在欧洲、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喜群居,全身呈粉白色,看上去洁白无瑕。但个体比较小,远没有弓头鲸那般庞大。
  1535年,当法国探险家雅克•卡提尔发现圣劳伦斯河时,他的船队受到白鲸的迎候。这些白鲸在水中载歌载舞,歌声悠扬动听,响彻百里以外,其美妙悦耳的声音令船上队员们惊叹不已,他们便亲切地送给白鲸一个美丽的称呼"海洋中的金丝雀"。
  然而,不幸的是,自从17世纪以来,由于捕鲸的高额利润,捕鲸者对白鲸进行了疯狂的捕杀,致使白鲸数量锐减。更加可悲的是白鲸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批批白鲸相继死亡。科学家们经过尸体解剖才找到了引起死亡的因素:由于受到一系列有毒物质的侵害,使其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白鲸患上了胃溃疡穿孔、肝炎、肺脓肿等疾病;更有甚者患了膀胱癌,这在鲸类动物中真是闻所未闻的。
  白鲸成年白鲸体长约3到5公尺大小,体重约0.4到1.5公吨。幼鲸体长约1.5到1.6公尺。体重约80公斤。白鲸的头部较小,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嘴喙很短,唇线却很宽阔。身体颜色非常淡,为独特的白色。游动时通常比较缓慢。
  白鲸体色是独特的白色,在海浪和浮冰中很难认出它们,如果你在海洋中看见浮现、变大、缩小而后消失的白色物体,那基本上就是它了。白鲸喜欢生活在海面或贴近海面的地方。游动时的动作动很柔和,偶尔会将头扬出水面。白鲸的"嗓门"很大,在平静的海上,百公以外都能听到它的喷气声。
  白鲸的一个族群大约5到20只不等,夏季时,河口附近聚集量约有数百甚至数千只。白鲸的性格较温和,人们非常容易接近。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的季节性覆冰水域中。现存约50,000只到70,000只。
  白鲸是来自北极圈的珍稀海洋哺乳动物,全世界仅存不足万只。它属大型鲸类的一种,以新鲜鱼虾为食。由于生活在冰雪覆盖的北极,所以洁白无瑕的肤色成为它的天然保护色。它们前额宽阔圆润,上下两唇饱满丰厚,小眼睛炯炯有神,透出一股机灵鬼的模样。
  昨晚运抵青岛的四头白鲸,两雌两雄。这是我省首次引进白鲸。年龄在三岁左右。由于白鲸年龄最高可达三四十岁,所以这四头鲸只能算是幼鲸,它们的颜色也由于年龄的原因而略微发褐。它们体长约四米,重达500公斤。
  据悉,这四只白鲸将在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里享受最舒适的待遇。专业人员将悉心照料它们的日常起居,还将对它们进行转圈,跳舞,接吻等一系列训练。
  2。《白鲸》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的经历,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发行的电影《白鲸记》(英文名称:moby dick),就是改编自这篇小说,由著名导演约翰·休斯顿导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将高傲倔强的亚哈船长塑造得入木三分。
  3。《白鲸》(青少版)
  前言
  人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与自然的斗争就一直未曾停息。人在这种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与无上勇气,成了历代文人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白鲸》便是反映这一主题的名篇。
  本书叙述的是一艘捕鲸船在亚哈船长的指挥下,与海上恶魔——白鲸莫比.迪克作殊死搏斗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团结协作、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水手形象。情节惊险、曲折、扣人心弦。《白鲸》是世界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决定了作者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亲从事进出口贸易,经常飘洋过海;母亲很有见识,善于讲故事。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为作者奠定了一定的文学基础。
  麦尔维尔一生从事过多种工作,先后当过商店伙计,做过银行职员、代课教师,后来成为货轮船员,21岁时又转到捕鲸船上工作。
  他航遍太平洋,并在南洋群岛被土著人所掳,幸好遇到一只澳洲捕鲸船,才得以死里逃生。但是,这艘船上的船长粗暴蛮横,麦尔维尔非常愤慨,便暗中唆使水手把他打倒。不料事情败露,麦尔维尔因此遭到船长的囚禁,最终被美国军舰救回祖国。
  传奇式的捕鲸经历,为麦尔维尔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围绕这些素材,他写了不少小说,《白鲸》只是其中一篇。然而,这部杰作起初并未得到读者的赏识,销路很不景气。为了生计,麦尔维尔只好到纽约的税捐处另谋出路。直到他死后,《白鲸》才被人们所喜爱,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声望也与日俱增。也许,这就是对他在天之灵的最好慰藉!
白鲸简介
  物种名称:白鲸
  中文俗名:贝鲁卡鲸、海金丝雀
  英文俗名:Beluga Whale
  学 名:Delphinapterus leucas
  生物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鲸目 Cetacea
  科: 一角鲸科 Monodontidae
  属: 白鲸属 Delphinapterus?
  种: 白鲸 D. leucas
  大小:成年白鲸体长约3到5公尺大小,体重约0.4到1.5吨。幼鲸体长约1.5到1.6公尺。体重约80公斤。白鲸的头部较小,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嘴喙很短,唇线却很宽阔。身体颜色非常淡,为独特的白色。游动时通常比较缓慢。
  白鲸体色是独特的白色,在海浪和浮冰中很难认出它们。如果你在海洋中看见浮现、变大、缩小而后消失的白色物体,那基本上就是它了。白鲸喜欢生活在海面或贴近海面的地方。游动时的动作很柔和,偶尔会将头扬出水面。白鲸的"嗓门"很大,在平静的海上,一百公里以外都能听到它的喷气声。
  白鲸的一个族群大约5到20只不等,夏季时,河口附近聚集量约有数百甚至数千只。白鲸的性格较温和,人们非常容易接近。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的季节性覆冰水域中。现存约50,000只到70,000只。
分布范围
  白鲸大致呈环北极区分布,主要集中于北纬50度至80度之间。白鲸有高度的恋出生地性(philopatry),会有每年回到当初母鲸生产的地方的习性,在雌鲸身上尤其明显。到了秋季,白鲸因为浮冰层扩张的关系会远离海湾与河口,冬季主要在冰层边缘或仅有少量浮冰的开阔海域形成大群体。它们无论是在容易搁浅的河口,或是中深层海域的海沟皆能自在游泳,估计可潜至815公尺深处。
外型特征
  白鲸的身体中央横断面大致呈圆形,往两端逐渐变细,当它们在觅食时,其躯干尤其显得肥胖圆润。白鲸的头部与其他鲸目动物大不相同,额隆(melon)极为鼓起而突出,曾有一学者形容为“充满温暖油脂的气球”(a balloon filled with warm lard)。白鲸可以自由改变额隆的形状,推测可能是藉着移动内部气窦(sinus)的空气来产生形状上的变化。因为它们的颈椎愈合程度比其他鲸目动物来得低,所以能以较大的幅度转动头部或点头。嘴短而宽,不像许多海豚一般有突出的嘴喙(beak),嘴部可产生皱摺。腹部与侧面凹凸不平,内部充满脂肪。不具背鳍,但在背鳍的位置有狭窄的背部隆起。胸鳍宽阔,大型雄鲸的胸鳍尖端上翘。尾鳍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得华美,成年雄鲸在后缘有明显如凸面镜般的凸起。上、下颚各有八至九似钉状的牙齿,但年老个体有时会磨损至隐没于牙根之下。
  年轻白鲸浑身呈灰色,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转淡,最终除了背脊与胸、尾鳍边缘有暗色沉积外,全身皆为白色。成鲸的白色皮肤有时会在夏季发情时带有淡黄色色调,但在蜕皮(molt)后即消失。
生活习性
  白鲸具高度群居性,会形成个体间联系极为紧密的群体,通常由同一性别与年龄层的白鲸所组成,另外也有规模较小的母子对白鲸族群。没有猎人或天敌威胁时,在河口三角洲水域白鲸可聚集达数千头以上。白鲸能发出多种变化多端的声音,包括旋转的颤音、嘎嘎叫、似钟声、尖锐的啪啪声(可能由拍击颚部所产生) 、与近似推动生锈门板的声音。一位早期的鲸类学者Bill Schevill曾如此描述它们:“高音的共鸣哨声与尖叫,多变的滴答声与咯咯声,让人联想到一队交响乐队,有时又有如猫叫或小鸟的啁啾声。”它们的声音有时会让人误以为远方有一群小孩在叫嚣。对野生白鲸而言,最大的天敌是虎鲸与北极熊,也包括人类。北极熊会快速地跑到白鲸受困于冰层的地区,以其强力的前掌给予重击后再把它们拖到冰上食用。白鲸是相当好奇的动物,常会浮窥(spyhopping)与鲸尾击浪(lobtailing),但似乎从不跃身击浪(breaching)。充满雾气的喷气(blow)低矮而不明显。
  食性
   白鲸的食性随地区与季节性猎物的数量而有不同。检测各地区族群的胃内容物发现,白鲸会食用各种生物,包括鱼类(鲑鱼、鳕鱼、鲱鱼等)、头足类(鱿鱼、章鱼等)、甲壳类(虾、蟹)、海虫、甚至大型浮游生物在内。不过他们可不像虎鲸那么凶残。它们几乎都在海床附近觅食,深度至少达300公尺以上。白鲸具摺皱的嘴唇在觅食时可产生吸力,也能对海洋世界的观众喷水。
生长繁殖
  繁殖期会随所处地区而有不同。普遍来说,受孕多发生于冬末或夏季,阿拉斯加(Alaska)族群为二月底至四月初;东加拿大与西格陵兰(Greenland)族群为五月。据可信的统计资料显示,怀孕期可能自不满一年至14.5个月之久。白鲸的哺育期长达两年,之后仍会待在母亲身边相当长的时间。生殖间隔平均约为三年。
种群现状
  虽然现今北极地区仍有100,000头以上的白鲸,但过去它们的数量比现在要多得更多,在商业捕鲸灭绝部分族群之前。今日数量最多的地方包括波福海(Beaufort Sea),约40,000头;加拿大东部的高纬地区,约28,000头;哈德逊湾西部,约25,000头;与白令海(Bering Sea)东部。上述四个地区虽然仍有当地居民的捕猎,但其数量大致仍保持稳定。相较之下,其他族群已面临危险且仍遭猎杀,这些地区包含Cook Inlet、Ungava Bay、以及巴芬岛(Buffin Island)东南部分与西格陵兰。生活于圣劳伦斯河族群体内有高污染物的积累,罹癌率也高,部分过去为重要白鲸集散地的河口三角洲,现今为乘快艇的猎人所占据,已不再能支持大族群的分布。为了白鲸的保护,大多数地区都已有严格的捕猎管制。
保护等级
  华盛顿公约组织认定为CITES附录二的等级,全球白鲸的数量只有十万头,被认为目前日渐递减的物种。
白鲸与人
  对爱斯基摩人来说,白鲸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因为其肉好吃,而且它们的油用来点灯不仅明亮,还能释放出大量热量,使简陋的冰屋保持温暖。除此之外,白鲸的皮也很有用,还有一种香味,可以制成各种装饰品。
  世界上绝大多数白鲸生活在欧洲、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喜群居,全身呈粉白色,看上去洁白无瑕。但个体比较小,远没有弓头鲸那般庞大。
  1535年,当法国探险家雅克·卡提尔发现圣劳伦斯河时,他的船队受到白鲸的迎候。这些白鲸在水中载歌载舞,歌声悠扬动听,响彻百里以外,其美妙悦耳的声音令船上队员们惊叹不已,他们便亲切地送给白鲸一个美丽的称呼“海洋中的金丝雀(sea canary)”。
  然而,不幸的是,自从17世纪以来,由于捕鲸的高额利润,捕鲸者对白鲸进行了疯狂的捕杀,致使白鲸数量锐减。更加可悲的是白鲸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批批白鲸相继死亡。科学家们经过尸体解剖才找到了引起死亡的因素:由于受到一系列有毒物质的侵害,使其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白鲸患上了胃溃疡穿孔、肝炎、肺脓肿等疾病;更有甚者患了膀胱癌,这在鲸类动物中真是闻所未闻的。
  白鲸体色是独特的白色,在海浪和浮冰中很难认出它们,如果你在海洋中看见浮现、变大、缩小而后消失的白色物体,那基本上就是它了。白鲸喜欢生活在海面或贴近海面的地方。游动时的动作动很柔和,偶尔会将头扬出水面。白鲸的"嗓门"很大,在平静的海上,几百公里以外都能听到它的喷气声。
  白鲸的一个族群大约5到20只不等,夏季时,河口附近聚集量约有数百甚至数千只。白鲸的性格较温和,人们非常容易接近。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的季节性覆冰水域中。现存约50,000只到70,000只。
  白鲸是来自北极圈的珍稀海洋哺乳动物,全世界仅存不足万只。它属大型鲸类的一种,以新鲜鱼虾为食。由于生活在冰雪覆盖的北极,所以洁白无瑕的肤色成为它的天然保护色。它们前额宽阔圆润,上下两唇饱满丰厚,小眼睛炯炯有神,透出一股机灵鬼的模样。
  运抵青岛的四头白鲸,两雌两雄。这是山东省首次引进白鲸。年龄在三岁左右。由于白鲸年龄最高可达三四十岁,所以这四头鲸只能算是幼鲸,它们的颜色也由于年龄的原因而略微发褐。它们体长约四米,重达500公斤。这四只白鲸在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里享受最舒适的待遇。专业人员将悉心照料它们的日常起居,还对它们中的两只进行转圈,跳舞,接吻等一系列训练,现在已成为表演明星。
  它们的活力与适应力、特殊的外貌、易受吸引的天性、以及可接受训练等因素,使其成为海洋世界的明星之一。几个白鲸集中的地区已成为赏鲸圣地,包括加拿大东部的圣劳伦斯河下游与哈德逊湾西部的邱吉尔河河口。
小说《白鲸》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年~1891年)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的经历,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发行的电影《白鲸记》(英文名称:Moby Dick),就是改编自这篇小说,由著名导演约翰·休斯顿导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将高傲倔强的亚哈船长塑造得入木三分。
  上海译文出版社曹庸的译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译本
  北京燕山出版社 刘宇红 万茂林    2005-08的译本
《白鲸》(青少版)
  前言白鲸的"嗓门"很大,在平静的海上,一百公里以外都能听到它的喷气声。
  人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与自然的斗争就一直未曾停息。人在这种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与无上勇气,成了历代文人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白鲸》便是反映这一主题的名篇。
  本书叙述的是一艘捕鲸船在亚哈船长的指挥下,与海上恶魔——白鲸莫比.迪克作殊死搏斗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团结协作、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水手形象。情节惊险、曲折、扣人心弦。《白鲸》是世界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决定了作者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亲从事进出口贸易,经常飘洋过海;母亲很有见识,善于讲故事。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为作者奠定了一定的文学基础。
  麦尔维尔一生从事过多种工作,先后当过商店伙计,做过银行职员、代课教师,后来成为货轮船员,21岁时又转到捕鲸船上工作。
  他航遍太平洋,并在南洋群岛被土著人所掳,幸好遇到一只澳洲捕鲸船,才得以死里逃生。但是,这艘船上的船长粗暴蛮横,麦尔维尔非常愤慨,便暗中唆使水手把他打倒。不料事情败露,麦尔维尔因此遭到船长的囚禁,最终被美国军舰救回祖国。
  传奇式的捕鲸经历,为麦尔维尔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围绕这些素材,他写了不少小说,《白鲸》只是其中一篇。然而,这部杰作起初并未得到读者的赏识,销路很不景气。为了生计,麦尔维尔只好到纽约的税捐处另谋出路。直到他死后,《白鲸》才被人们所喜爱,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声望也与日俱增。也许,这就是对他在天之灵的最好慰藉!
  ( 另,值得注意的是---《白鲸》里的莫比.迪克是一头白色的抹香鲸,而不是本文所说的白鲸。)
《白鲸》赏析评论
  被时代冷落而后又重现异彩的伟大作品在文学史上并非鲜见。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 (1819-1891) 的代表作《白鲸》(Moby Dick) 就曾一度被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的大潮所淹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后,当新时代的人们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它时,这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就像深埋于古墓中的珠宝重见天日,放射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如今它已成为世界文坛公认的伟大杰作,被誉为“时代的镜子”和“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①。
  《白鲸》是一部融戏剧、冒险、哲理、研究于一体的鸿篇巨制。依托美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工业发达、物质进步的时代背景,作者将艺术视角伸向了艰辛险阻、财源丰厚的捕鲸业,以沉郁瑰奇的笔触讲述了亚哈船长指挥下的“裴廓德号”捕鲸船远航追杀白鲸最后与之同归于尽的海洋历险故事。在与现实生活的相互映照中,作者寓事于理,寄托深意,或讲历史,谈宗教,或赞自然,论哲学,闲聊中透射深刻哲理,平叙中揭示人生真谛,不但为航海、鲸鱼、捕鲸业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展现了作家对人类文明和命运的独特反思。难怪这部表面看似杂乱无章、结构松散的皇皇巨著被冠以各种形式的名字:游记、航海故事、寓言、捕鲸传说、有关鲸鱼与捕鲸业的百科全书、美国史诗、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抒情散文长诗、塞万提斯式的浪漫体小说……它就像一座深邃神奇的艺术迷宫,呈现出异彩纷繁的多维性、开放性和衍生性,具有开掘不尽的恒久艺术价值。
网球王子白鲸
  《网球王子》不二周助的绝招之一,利用刮过来的风,反击对方的球,利用抽击式的打法,先打出高球,再借助风,球到了对手的面前会飞高,落到后场之后又会回弹回自己的场地,这就是白鲸
  原理:反手打出突然上升的超旋吊高球,绕过对方后因为地心引力下降,然后再突然下落,最不可思议的是,球在接触地面的瞬间,急速旋转的球弹回到了自己界内,利用了轻微的逆风。
白鲸简介
  物种名称:白鲸
  中文俗名:贝鲁卡鲸、海金丝雀
  英文俗名:Beluga Whale
  学 名:Delphinapterus leucas
  生物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鲸目 Cetacea
  科: 一角鲸科 Monodontidae
  属: 白鲸属 Delphinapterus?
  种: 白鲸 D. leucas
  大小:成年白鲸体长约3到5公尺大小,体重约0.4到1.5吨。幼鲸体长约1.5到1.6公尺。体重约80公斤。白鲸的头部较小,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嘴喙很短,唇线却很宽阔。身体颜色非常淡,为独特的白色。游动时通常比较缓慢。
《白鲸》作品赏析 "Moby Dick" Appreciation of works
  作者:叶宪
  
    《白鲸》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的航海小说。它既有海上生活描写和捕鲸百科知识,也有人物心理刻画和生命哲理探索。它既是一部小说,也是戏剧和史诗,还有宗教布道和科学论文的成分。《白鲸》受现代读者欢迎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它生动细致地展现了捕鲸的壮观场面和过程,在于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以及对生活和命运的理性思索,也在于它娴熟地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思想和见解的艺术风格。
    《白鲸》首先是一部捕鲸史诗。它详细描绘了捕鲸者的艰苦生活和工作,对他们在十分凶险境遇下的艰辛劳碌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并且还深情地为这些被称为“社会渣滓”的人唱赞歌,称他们为英雄、圣人、神明和预言家。作者还把捕鲸业誉为最伟大的事业,因为它不仅为资本主义发展增添了巨大的财富,而且捕鲸水手还是大自然的开拓先锋。捕鲸水手们探索了地球上最荒僻和边远的角落,并且敲开了许多闭关自守国家的大门,为资本的输出打前站并扫清了道路。捕鲸船就是船员的社会大学,教会他们怎样生活,如何拼搏。麦尔维尔曾经宣称,捕鲸船就是他上过的耶鲁和哈佛大学,这无疑是对捕鲸者的最高嘉许。
    亚哈船长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作者描写出他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命运和结局是人生的悲剧。麦尔维尔把亚哈描写成一个魔鬼式的人物,他代表了人类意识中邪恶和黑暗的部分。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以理性和道德为原则,而是被本能冲动所左右,这就必然要酿成悲剧。亚哈从他的狭隘心理出发,认识白鲸咬掉他的大腿是出于一种险恶用心,是蓄意与他为敌。因此,他必须要与这条孽鲸决一雌雄,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为了复仇,他可以违背船主的利益私自追杀白鲸;为了复仇,他不惜重金悬赏,花言巧语蛊惑人心;为了复仇,他采用威胁逼迫的手段让全船水手绝对服从他的意志;为了复仇,他甚至置全体船员的性命于不顾,孤注一掷,死不回头。他就像一头被戳瞎了双眼而发狂的野兽,一步步走向他命运的归宿。麦尔维尔旨在告诫世人一定要有理智和良知,不要被盲目本能冲昏头脑;一定要按大自然的规律和意志办事,不要让人性中恶的一面冲破理性的大堤。否则等待他们的只会是像裹尸布一样的滔滔无尽的大海和沉没在海底的亚哈和他的裴廓德号。
    麦尔维尔十分擅长运用象征手法来敷演故事,刻画人物,抒发感情和表达见解。在《白鲸》中,有许多复杂和晦涩的象征,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说成功的一大要素。
    白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象征,代表了不可理解的大千世界和不可探索的宇宙奥秘。它是智慧、美、力量、狡诈、暴虐和毁灭的综合化身,是令人敬畏的宇宙之谜。裴廓德号象征沉没和死亡。裴廓德原为美国康涅狄格州东部一个濒临灭绝的印第安部族,麦尔维尔以这样一个行将湮灭的印第安部族为船名,一方面是要唤起世人对这一不断遭受白人屠杀的部族的记忆,另一方面则预示了这艘捕鲸船最终毁灭的命运。
    亚哈是丧失理性疯狂复仇的象征。这个名字源于《圣经》中一个复仇心切的邪恶国王。他不能驾驭自己的感情,结果是任凭狂暴的复仇烈焰将自己变成一个恶魔。以实玛利是一个富有观察力的流浪汉的象征。他与《圣经·创世纪》中那个被人遗弃的孤儿同名。以实玛利在裴廓德号经历了一次灵魂的考验。他的最后得救说明他已经通过了无底的地狱到达了永生境界,这寄托了作者对一种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
    《白鲸》的语言亦有独特之处,介于诗和小说之间,有点像散文,并且受到《圣经》和莎士比亚诗剧的影响。整部作品风格宏伟庄严,感情深沉凝重,十分切合小说的主题和象征,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当然,《白鲸》中也有一些有关捕鲸知识方面的大段描写显得有些冗赘,此外,还有一些偏离主题的叙述和议论。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艺术魅力。然而,作品中的幽默成分或多或少地冲淡了一些《白鲸》的沉闷气氛。
英文解释
  1. n.:  beluga,  whitefish
  2. lat.:  Delphinapterus leucas
相关词
网球王子不二不二周助圣经梅尔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