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鲜皮
cortex dictamni
(英)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
别名 北鲜皮、山牡丹。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s turcz.的根皮。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根数条丛生。茎直立,高50~65c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吉轴两侧有狭翼。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 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于山坡丛林中。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亦产。
采制 春、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抽出木心,晒干。
性状 根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纵纹及根痕;内表面类白色,平滑。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有白色亮点。气膻,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白鲜碱(dictamine)、茵芋碱(skimmianine)、崖椒碱(γ-fagarine)、前茵芋碱(preskimmianine)、柠檬苦素(limonin)、黄柏酮(obakunone)岑酮(fraxinellone)。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英文名】 cortex dictamni
【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性状】本品呈卷筒状,长 5~15cm,直径 1~2cm ,厚0。 2~0。 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纤维多单个散在,黄色,直径25~ 100μm,壁厚,层纹明显。韧皮部宽广,射线宽 1~3 列细胞;纤维单个散在。薄壁组织中有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 5~30μm。
(2) 取本品1g,粉碎,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鲜皮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用法用量】 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1)常配合苦参、地肤子等药同用,既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
【摘录】《中国药典》
白鲜皮
(《药性论》)
【异名】北鲜皮(《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
【植物形态】白鲜(《本经》),又名:白藓(《本草经集注》),白膻、白羊鲜(陶弘景),金雀儿椒(《日华子本草》),地羊膻(《本草图经》),八圭牛、野花椒、八股牛。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异的刺激味。根木质化,数条丛生,外皮淡黄白色。茎直立,高50~65厘米。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叶柄;叶轴有狭翼,小叶通常9~11片,无柄,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5~9厘米,宽2~4厘米,先端锐尖,边缘具细锯齿,表面密布腺点,叶两面沿脉有柔毛,尤以背面较多,至果期脱落,近光滑。总状花序;花轴及花梗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梗基部有线状苞片1枚;花淡红色而有紫红色线条;萼片5,长约花瓣的1/5;花瓣5,倒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细呈柄状;雄蕊10;子房5室。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针尖。种子2~3枚,黑色,近圆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山坡及丛林中。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采集】北方于春、秋二季采收,南方于夏季采收。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粗皮,乘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简状,长7~12厘米,直径1~2厘米,厚2~5毫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稍光滑,有时有纵皱和侧根痕。内表面淡黄色,光滑而具侧根形成的圆孔。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呈层状。在日光或灯光下,可见闪烁的白色细小结晶物。气膻,味微苦。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者佳。
主产辽宁、河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新疆地区尚以同属植物狭叶白鲜的根皮作白鲜入药。
【化学成分】根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谷甾醇、黄柏酮酸、胡芦巴碱、胆碱、梣皮酮。尚含菜油甾醇、茵芋碱、γ-崖椒碱、白鲜明碱。
地上部分含有补骨脂素和花椒毒素。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粗皮,洗净,稍润,切片;晒干。
《得配本草》:"酒拌炒。"
【性味】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③《本草述》:"苦微咸微辛。"
【归经】入脾、胃经。
①《纲目》:"入足太阴、阳明经,兼人手太阴、阳明。"
②《本草原始》:"入肺、小肠经。"
③《本草从新》:"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肠。"
【功用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①《本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③《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④《兵部手集方》:"疗肺嗽。"
⑤《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外用:煎水洗。
【宜忌】虚寒证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藌。"
②《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选方】①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焙)、沙参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②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
③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
④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
添加别名:鲜皮、白藓、白膻、白羊鲜、金雀儿椒、地羊膻、八圭牛、野花椒、八股牛。 |
|
白鲜皮
(《药性论》)
【异名】北鲜皮(《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
【植物形态】白鲜(《本经》),又名:白藓(《本草经集注》),白膻、白羊鲜(陶弘景),金雀儿椒(《日华子本草》),地羊膻(《本草图经》),八圭牛、野花椒、八股牛。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异的刺激味。根木质化,数条丛生,外皮淡黄白色。茎直立,高50~65厘米。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叶柄;叶轴有狭翼,小叶通常9~11片,无柄,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5~9厘米,宽2~4厘米,先端锐尖,边缘具细锯齿,表面密布腺点,叶两面沿脉有柔毛,尤以背面较多,至果期脱落,近光滑。总状花序;花轴及花梗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梗基部有线状苞片1枚;花淡红色而有紫红色线条;萼片5,长约花瓣的1/5;花瓣5,倒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细呈柄状;雄蕊10;子房5室。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针尖。种子2~3枚,黑色,近圆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山坡及丛林中。分布东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采集】北方于春、秋二季采收,南方于夏季采收。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粗皮,乘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简状,长7~12厘米,直径1~2厘米,厚2~5毫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稍光滑,有时有纵皱和侧根痕。内表面淡黄色,光滑而具侧根形成的圆孔。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呈层状。在日光或灯光下,可见闪烁的白色细小结晶物。气膻,味微苦。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者佳。
主产辽宁、河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新疆地区尚以同属植物狭叶白鲜的根皮作白鲜入药。
【化学成分】根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谷甾醇、黄柏酮酸、胡芦巴碱、胆碱、梣皮酮。尚含菜油甾醇、茵芋碱、γ-崖椒碱、白鲜明碱。
地上部分含有补骨脂素和花椒毒素。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粗皮,洗净,稍润,切片;晒干。
《得配本草》:"酒拌炒。"
【性味】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③《本草述》:"苦微咸微辛。"
【归经】入脾、胃经。
①《纲目》:"入足太阴、阳明经,兼人手太阴、阳明。"
②《本草原始》:"入肺、小肠经。"
③《本草从新》:"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肠。"
【功用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①《本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③《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④《兵部手集方》:"疗肺嗽。"
⑤《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外用:煎水洗。
【宜忌】虚寒证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②《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选方】①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焙)、沙参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②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
③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
④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 |
|
白鲜皮
拼音名:Baixianpi
英文名:CORTEXDICTAMNI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83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dasycarpusTurcz.的干燥根皮。春、秋二
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性状】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外表面
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
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
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纤维多单个散在,黄
色,直径25~100μm,壁厚,层纹明显。韧皮部宽广,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单
个散在。薄壁组织中有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5~30μm。
(2)取本品1g,粉碎,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鲜皮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
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
正已烷-醋酸乙酯(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
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用法与用量】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
|
名称:
白鲜皮
汉语拼音:
Baixianpi
英文名:
CORTEX DICTAMNI
基原: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报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性状:
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丰膻气,味微苦。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对细胞。栓内层狭窄,纤维多单个散在,黄色,直径25-100μm,壁厚,层纹明显。韧皮部宽广,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单个散在。薄壁组织中有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5-3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如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鲜皮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梣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o-90℃)-乙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4.0%。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1.0%(附录Ⅸ K)。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Ⅹ A)测定,不得少于20.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2:3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8nm。理论板数按梣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梣酮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60℃干燥,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平底烧瓶中,加入乙醇50ml,超声处理(功率220W,频率50kHz)30分钟,滤过,滤渣再加乙醇50ml超声处理一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剂,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梣酮(C12H14O3)不得少于0.030%。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主治:
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疽尿赤。
用法用量:
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
|
CORTEX DICTAMNI |
|
- : 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 cortex dictamni, root-bark of ditlany, cortex dictamni radici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