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植物〗
多年生草本。叶根生,戟状箭形,全缘或略呈波状。顶端延长成紫色棒状附属物,不超出佛烟苞。浆果。花期为6~8月,果期为7~9月.
2、〖中药材〗
白附子 rhizoma typhonii
(英) giant typhoniumh rhizome
别名 禹白附、牛奶白附、红南星。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1~2年生的有l 叶,3~4年生的有3~4叶;叶戟形,长15~35cm,宽7~30cm,先端渐尖,基部箭形;叶柄肥大,半圆形,基部扩大成鞘。花序柄从块茎生出,圆柱形,内侧稍扁平,绿色,带紫色纵条斑点;佛焰苞先端渐尖,下部管状;肉穗花序长约14cm,雄花在上部,雌花在下部,两者间距约2.5cm;附属器圆柱形,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浆果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林下或山沟阴湿地。主产河南、甘肃、湖北。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用硫磺熏1~2次,晒干。
性状 块茎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及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化学成分 块茎含β- 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肌醇、粘液质、蔗糖等。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疲痰核、毒蛇咬伤。
气味:辛、甘、大温、有小毒。
主治:1、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2、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3、赤白清真斑。用白附子、硫磺,等分为末,加姜汁调稀,以匣蒂蘸搽。一天可搽数次。
4、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6、小儿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变治大人风,止吐化痰。
【英文名】 rhizoma typhonii
【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制法】 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 2~3 次, 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白附子 ,用白矾 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100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内皮层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12 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97(136)μm,螺纹、环纹导管直径9~45μm。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 ~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化学成分
块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胆碱(choline),尿嘧啶(uracil),琥珀酸(succinic acid),酷氨酸(tyrosine),缬氨酸(valine),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三亚油酸甘油酯(linolein),二棕榈酸甘油酯(dipalmitin)。并含白附子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 lectin)。
功效
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
科属分类
天南星科
拉丁文名
rhizoma typhonii
gigantei
主治
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瘰疬结核;痈肿
生态环境
生于阴湿的林下、山涧、水沟及庄稼地。
采收和储藏
带根块茎作种的栽种当年可收获,不带根的要多种1年。冬季倒苗后,挖起块茎,小的作种,大的加工作药。将块茎堆积发酵,使外皮皱缩易脱,装在箩筐里,放在流水里踩去粗皮,晒干。亦有不去粗皮,切成2-3mm厚的薄片,晒干。 |
|
分布于北纬42度以南、包括西藏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此外,吉林、辽宁、江苏、湖北等地有栽培。 |
|
血虚生风、内热生惊及孕妇禁服。 |
|
独角莲,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较高大。地下块茎似芋艿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外被暗褐色小鳞片。叶1-7(与年限有关);叶柄肥大肉质,下部常呈淡粉红色或紫色条斑,长达40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戟状箭形或卵状宽椭圆形,长10-40cm,宽7-30cm,初发时向内卷曲如角状,后即开展,先端渐尖。花梗自块茎抽出,绿色间有此红色斑块;佛焰苞紫红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渐尖而弯曲,檐部卵形,长达15cm;肉穗花序位于佛镂苞内,长约14cm;雌花序和中性花序各长3cm左右;雄花序长约2cm;附属器圆柱形,直立,长约6cm,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雄花金黄色,雄蕊有2花药,药室顶孔开裂;中性花线形,下垂,淡黄色;雌花棕红色。浆果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功效分类
祛风痰药;通经络药;解毒镇痛药 |
|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湿润气候和阴湿的环境。以选肥沃、湿润的砂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以块茎繁殖为主。冬季来收时,选留小块茎作种,用干细泥沙分层堆积,贮藏备用。小块茎有带根和不带根的两种,要分别栽种。5月,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25cm开沟,深6
-8cm,每隔6-8cm栽块茎1个,芽嘴朝上,施入厩肥或土杂肥后,盖一层细土。
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追肥1次。8月上旬再中耕除草、追肥1次。天旱则及时淋水。不带根的块茎栽2年后才采挖,在冬天倒苗后,结合中耕除草,用厩肥或土杂肥培根,第2年管理同第1年。
炮制方法
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粘沫,换水后加白矾(每白附子100mg,用白矾2mg),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干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至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白附子100mg,用生姜、白矾各12.5mg。 |
|
性状鉴别 块茎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直径1-3cm,顶端残留茎痕或芽痕。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略平滑,有环纹及点状很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基本组动外侧有大型粘液腔及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28-84μm;维管束散列,以外韧型为多见,偶有周木型。薄壁细含有众多淀粉粒。
粉末特征:类白色。①淀粉粒单粗球形或类球形,直径4-
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十字状、三叉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12个分粒组成,有的1个较大分粒与2-4个小分粒复合。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柬存在于类圆形或长圆形粘液细胞中,针晶束长约全116μm。③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9-46μm。
性味
味辛;甘;性温;有毒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薄怪色谱: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0ml,冷浸一昼夜,吸取上清液30μl点样:以β-谷甾醇作对照。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展开,用10%磷钼酸乙醇液喷雾,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外显相同色斑。
药材基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临床运用
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喎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研末服0.5-1g,宜炮制后用。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
|
白附子
Rhizoma Typhonii
(英) Giant Typhoniumh Rhizome
【别名】 禹白附、牛奶白附、红南星。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块茎。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疲痰核、毒蛇咬伤。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1~2年生的有l 叶,3~4年生的有3~4叶;叶戟形,长15~35cm,宽7~30cm,先端渐尖,基部箭形;叶柄肥大,半圆形,基部扩大成鞘。花序柄从块茎生出,圆柱形,内侧稍扁平,绿色,带紫色纵条斑点;佛焰苞先端渐尖,下部管状;肉穗花序长约14cm,雄花在上部,雌花在下部,两者间距约2.5cm;附属器圆柱形,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浆果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林下或山沟阴湿地。主产河南、甘肃、湖北。
【采制】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用硫磺熏1~2次,晒干。
【性状】 块茎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及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化学成分】 块茎含β- 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肌醇、粘液质、蔗糖等。 |
|
白附子
拼音名:Baifuzi
英文名:RHIZOMATYPHONII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80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
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
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
、麻辣刺舌。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内皮层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
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
晶束。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
或人字状;复粒由2~12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
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97(136)μm,螺纹、环纹导管直径9~45μm。
【炮制】生白附子除去杂质。
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黏
沫,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白附子,用白矾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
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
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
每100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
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
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
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
名称:
白附子
汉语拼音:
Baifuzi
英文名:
RHIZOMA TYPHONII
基原: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谈、麻辣刺舌。
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柱细胞有时残存。内皮层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12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97(136)μm,螺纹导管、环纹导管直径9-45μm。
炮制方法:
生白附子 除去杂质。
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研(每100kg白附子,用白矾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
每100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
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谈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性味:
辛,温;有毒。
归经:
归胃、肝经。
功效: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主治:
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一般炮制后用,3-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官慎。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
|
RHIZOMA TYPHONII |
|
- : Giant Typhonium Rhizome, rhizoma typhonii, aconitum fischeri peichb
|
|
关白附子 | 白附子丸 | 制白附子 | 白附子免煎 | 当归白附子 | 白附子白及 | 上清白附子丸 | 白附子独角莲 | 小白附子天麻丸 | 白芷白附子面膜 | 白附子、白及 | 当归、白附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