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石膏煎服的湯劑 Decoction of the decoction of Gypsum |
用石膏煎服的湯劑。 清 袁枚 《隨園詩話》捲二:“君所患者,陽明經瘧也。 呂 醫誤為太陽經,以升麻、羌活二味升提之,將君妄血逆流而上,惟白虎湯可治。然亦危矣!” |
|
方 名:白虎湯(瀉火之劑)
總 結:肺胃實熱
編 號:004
組 成: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
主治:1.治傷寒脈浮滑,表有熱,裏有寒。
2.及三陽合病,脈浮大,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語遺尿,發汗則
語,下之則頭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3.通治陽明病脈洪大而長,不惡寒,反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幹,不得
臥,心煩躁亂,日晡潮熱。
4.或陽毒發斑,胃熱諸病。
歸 經:此足陽明手太陰藥也(胃、心)
方 義:1.熱淫於內,以苦寒發之,故以知母苦寒為君。
2.熱則傷氣,必以甘寒為助,故以石膏為臣。
3.津液內爍,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氣緩之為使,不致傷胃也。
4.又煩出於肺,躁出於腎,石膏清肺而瀉胃火,知母清肺而瀉腎火,甘草和中而瀉
心脾之火。或瀉其子,或瀉其母,不專治陽明氣分熱也。
變化方:1.本方加人參三兩,名人參白虎湯,
治傷寒渴欲飲水,無表證者,口幹舌燥者。
亦治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
亦治太陽中暍,身熱,汗出,足冷,脈微而渴。亦治火傷肺胃,傳為膈消。
2.本方加蒼杧,名白虎加蒼杧湯,濕溫脈沉細者。
3.本方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湯,治溫瘧,但熱無寒,骨節疼痛,時嘔。
4.本方加柴鬍、黃芩、半夏,名柴鬍石膏湯,治暑嗽喘渴。
5.本方除粳米,加人參,名化斑湯治胃熱發斑脈虛者。
煎服法:先煮石膏數十沸,再投藥米,米熟湯成,溫服。
補充<傷寒論>中的內容:
【來源】《傷寒論》。
【組成】知母18 石膏30~45(碎) 甘草6(炙) 粳米18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每次溫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清熱生津。
【主治】傷寒陽明熱盛,或溫病熱在氣分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口舌乾燥,大汗出,脈洪大有力,現用於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大葉性肺炎,夏季熱等屬於熱在氣分者。
【方論】方中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熱而除煩渴;甘草、粳米益氣生津、養胃和中。四味合用,共收清熱生津之功。
【實驗研究】退熱作用 《上海中醫藥雜志》1981(6):43,白虎湯具有顯著的退熱作用,其中單用石膏退熱雖快,但作用較弱而短暫;知母退熱雖緩,但作用較強而持久。兩藥合用,退熱效果更加顯著。 |
|
白虎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知母18 石膏30~45(碎) 甘草6(炙) 粳米18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每次溫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清熱生津。
【主治】傷寒陽明熱盛,或溫病熱在氣分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口舌乾燥,大汗出,脈洪大有力,現用於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大葉性肺炎,夏季熱等屬於熱在氣分者。
【方論】方中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熱而除煩渴;甘草、粳米益氣生津、養胃和中。四味合用,共收清熱生津之功。
【實驗研究】退熱作用 《上海中醫藥雜志》1981(6):43,白虎湯具有顯著的退熱作用,其中單用石膏退熱雖快,但作用較弱而短暫;知母退熱雖緩,但作用較強而持久。兩藥合用,退熱效果更加顯著。 |
|
總 結:肺胃實熱
組 成: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
主 治:1.治傷寒脈浮滑,表有熱,裏有寒。
2.及三陽合病,脈浮大,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語遺尿,發汗則
語,下之則頭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3.通治陽明病脈洪大而長,不惡寒,反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幹,不得
臥,心煩躁亂,日晡潮熱。
4.或陽毒發斑,胃熱諸病。
歸 經:此足陽明手太陰藥也(胃、心)
方 義:1.熱淫於內,以苦寒發之,故以知母苦寒為君。
2.熱則傷氣,必以甘寒為助,故以石膏為臣。
3.津液內爍,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氣緩之為使,不致傷胃也。
4.又煩出於肺,躁出於腎,石膏清肺而瀉胃火,知母清肺而瀉腎火,甘草和中而瀉
心脾之火。或瀉其子,或瀉其母,不專治陽明氣分熱也。
變化方:1.本方加人參三兩,名人參白虎湯,
治傷寒渴欲飲水,無表證者,口幹舌燥者。
亦治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
亦治太陽中暍,身熱,汗出,足冷,脈微而渴。亦治火傷肺胃,傳為膈消。
2.本方加蒼術,名白虎加蒼術湯,濕溫脈沉細者。
3.本方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湯,治溫瘧,但熱無寒,骨節疼痛,時嘔。
4.本方加柴鬍、黃芩、半夏,名柴鬍石膏湯,治暑嗽喘渴。
5.本方除粳米,加人參,名化斑湯治胃熱發斑脈虛者。
煎服法:先煮石膏數十沸,再投藥米,米熟湯成,溫服。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
|
【藥物組成】知母、石膏、甘草、糯米1合。
【處方來源】《女科萬金方》。
【方劑主治】男子婦人感冒風寒,表裏俱熱,狂言妄語,後結不解,大熱大渴;及暑熱發渴;婦人身熱如蒸而渴者。
【用法用量】水2鐘,煎服。 |
|
書 名: 白虎湯
作 者:劉明叢書:鞏昌鎮
出版社: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1月
ISBN: 9787506739498
開本: 16開
定價: 26.00 元 |
|
《白虎湯》為《難病奇方係列叢書》之一,書中分上、中、下三篇對白虎湯的理論研究、臨床研究、實驗研究進行了分別論述。所述內容博古論今、翔實精準,提供給精方研究領域以寶貴的信息,也是臨床中醫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書。 |
|
上篇理論研究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白虎湯的來源
第二節 白虎湯的組成及用法
第三節 白虎湯的功效與主治
一、方中藥物的功效與主治
二、白虎湯的功效與主治
第四節 白虎湯的臨床應用
第五節 白虎湯的衍生方
第二章 古今醫傢的論述
中篇臨床研究
第一章 內科病證
第一節 傳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三、流行性乙型腦炎
四、流行性出血熱
五、鈎端蠃旋體病
六、萊姆病
七、恙蟲病
第二節 呼吸係統疾病
一、大葉性肺炎
二、支原體肺炎
三、肺結核
第三節 循環係統疾病
一、高血壓病
二、心肌炎
第四節 消化係統疾病
一、反流性食管炎
二、胃炎
三、肝硬化腹水
四、急性胰腺炎
第五節 血液係統疾病
急性白血病合併真菌感染
第六節 內分泌代謝疾病
一、糖尿病
二、痛風
三、尿崩癥
第七節 風濕類疾病
一、風濕熱
二、成人斯蒂爾病
第八節 神經係統疾病
一、腦出血
二、老年性癡呆
三、三叉神經痛
四、肌肉收縮性頭痛
第九節 精神疾病
一、神經官能癥
二、失眠
三、精神病食欲亢進
四、精神性煩渴癥
五、抗精神病藥物所致副反應性病證
第十節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中暑
第十一節 內科發熱疾病
一、外感高熱癥
二、癌性發熱
第二章 外科病證
一、急性闌尾炎
二、燒燙傷
三、腎移植術後感染發熱
第三章 皮膚科病證
一、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二、單純皰疹
三、嬰兒濕疹
四、接觸性皮炎
五、藥物性皮炎
六、銀屑病
七、痤瘡
八、皮膚垢着病
九、日曬傷
十、皮膚瘙癢癥
第四章 婦産科病證
一、經期延長
二、經行鼻衄
三、卵巢癌晚期納差
四、産後乳汁自出
五、産後發熱
第五章 兒科病證
一、麻疹
二、小兒外感高熱
三、小兒流行性感冒
四、小兒咳喘證
五、小兒夏季熱
六、小兒發熱
七、川崎病
八、嗜異病
第六章 眼科病證
一、急性虹膜睫狀體炎
二、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第七章 耳鼻喉科病證
一、急性扁桃體炎
二、急性鼻竇炎
第八章 口腔科病證
一、口腔潰瘍
二、唇炎
三、牙槽膿腫
四、口腔不良反應
五、老年口幹癥
六、牙痛
下篇實驗研究
第一章 白虎湯製劑研究
第一節 白虎湯的成分分析
一、石膏的化學成分
二、知母的化學成分
三、甘草的化學成分
四、粳米的化學成分
第二節 白虎湯的質量控製
一、交流波極譜滴定法測定硫酸根含量
二、E瑚隊滴註法測定鈣離子濃度
三、液相色譜法測定芒果苷含量
第三節 白虎湯的提取工藝
一、提取方法
二、水提工藝的優選
第二章 白虎湯中組成中藥的藥理研究
第一節 石膏
一、解熱作用
二、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三、止渴作用
四、抗病毒作用
五、對心血管係統的作用
六、對肌肉和外周神經興奮性的影響
七、對平滑肌的作用
八、對中樞神經係統的影響
九、對內分泌係統的影響
十、其他作用
十一、體內過程
第二節 知母
一、解熱抗炎作用
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三、對交感神經係統的影響
四、抑製鈉泵作用
五、對βAR-MchoR細胞調控機製的影響
六、降血糖作用
七、對激素作用的影響
八、改善學習記憶作用
九、抗腫瘤作用
十、抗潰瘍作用
十一、其他作用
第三節 甘草
一、對免疫係統的影響
二、抗病毒作用
三、皮質激素樣作用
四、鎮咳祛痰作用
五、消化係統作用
六、解毒作用
七、抗心律失常作用
八、降血脂作用
九、抗腫瘤作用
十、保肝作用
十一、抗氧化作用
十二、其他作用
第三章 白虎湯全方藥理作用
第一節 解熱作用研究
一、對疫苗所致發熱模型的作用
二、對內毒素所致發熱模型的作用
三、對酵母所致發熱模型的作用
四、對細菌所致發熱模型的作用
五、對白虎湯解熱藥理成分的研究
第二節 免疫作用研究
第三節 抗感染作用研究
第四節 生津止渴作用研究
第五節 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 |
|
白虎湯
同名方約有8首,現選《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方。組成: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二兩(炙),粳米六合。以水一鬥,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
|
蒼苓白虎湯 | 葛根白虎湯 | 柴鬍白虎湯 | 人參白虎湯 | 羚犀白虎湯 | 蔥豉白虎湯 | 三黃白虎湯 | 銀翹白虎湯 | 新加白虎湯 | 羚麻白虎湯 | 金車白虎湯 | 鎮逆白虎湯 | 青竜白虎湯 | 麻黃白虎湯 | 如神白虎湯 | 加減銀翹白虎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