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白玉仙茶
  【簡介】
  現在景寧縣寺右尚有一株古茶,一直為孤本,相傳在唐代惠明和尚開始種茶時為仙人所贈,品質特異,歷代既不能繁衍又不會消失,此茶,春天的四月份,新茶如玉,整樹潔白,遠看似錦袍披身,非常醒目。其葉芽製成茶幹,衝泡後,湯色嫩緑,葉底潔白,蘭花香濃、湯味特別鮮爽甘甜,回味特別強,人稱 “白玉仙茶” 、“蘭花茶” 、“惠明白茶”。
  【傳說】
  白玉仙茶--千年珍稀古茶,相傳唐朝惠明和尚建寺時,神仙所賜,每年3~5月,茶芽潔白如玉,滋味特別甘甜鮮醇。當地畲族村民還有一個美妙傳說,說該茶是神仙賜給惠明寺開基和尚普度衆生,為當地百姓醫治百病的仙茶,故稱“惠明白茶”。2003年,茶界泰鬥、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劉祖生給該茶正式題名為“白玉仙茶”。
  景寧畲族自治縣“白玉仙茶”嫁接繁殖技術取得突破,技術人員成功實現了對“白玉仙茶”的嫁接繁殖。 被稱為“白玉仙茶”的這株白茶,生長於金奬惠明茶發祥地鶴溪鎮惠明寺村,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白玉仙茶成品,比普通緑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少,香味獨特,滋味鮮爽,衝泡後,茶葉展開,潔白如玉,品質獨特,實為茶中之珍品,但該茶僅存兩株,又不結籽,樹齡老化。為了保護種質資源,擴大其種植面積,科技人員從80年代未就開始對其進行補穗插扦繁殖和組織培養試驗,但都未成功。在2002年,該縣科技人員又進行了嫁接繁殖技術研究,選用白玉仙茶母樹邊上的原來老茶樹,作砧木,實施嫁接。通過兩年來的試驗,終於取得了效果,嫁接繁殖成功。
  通過嫁接技術繁殖白玉仙茶試驗實踐,認為茶樹嫁接繁殖技術,不但適用低産茶園改造中更換改良茶樹品種,而且適用於珍稀茶樹品種的繁殖,與目前應用最普遍的短穗扦插繁殖方法對比,具有成活率高,生長勢強,生長快等特點。
  該試驗的成功,將為景寧縣改變茶樹品種結構,提高茶葉品質,擴大白茶種植規模,提高惠明茶産業的市場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