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拟鼻螺
白氏拟鼻螺
拉丁文学名:pseudosimnia(diminovula)whitworthi
命名者:cate,1973
分类:贝类动物、腹足纲、宝贝超科、梭螺科、卵梭螺亚科、拟鼻螺螺属、得米梭螺亚属
模式标本产地:日本纪伊。
鉴别特征:贝壳近卵圆形,壳表面具较密的沟纹。壳色灰白或淡紫,具有界限不清的斑带,脐带发达,外唇内缘具齿。
形态描述:贝壳近卵圆形,背部膨圆,两端压缩,凸出,壳质结实。贝壳表面光滑,有光泽,其上具有较密、略呈波状横的沟纹,沟纹在两端明显,中部常不明显。右侧缘厚。壳面呈灰白色或淡紫色(浓淡有变化),其上具有较宽而界限不清的斑带,有时间断成为斑点。贝壳基部微隆起,壳口稍宽,微弓曲。内唇后端脐带较强,其上具钝齿。前脊短,其后端与壳轴连接。前渠中凹。外唇宽厚,平,在前部约1/3处向内倾斜,内缘具明显的齿(19-28枚)动物的外套膜从粉红色到深红色。
生物学特性: 除在海边采到空壳外,在琼州海峡靠北的地方水深5 5m粗砂质的海底拖网采到生活的标本。其寄主是腔肠动物中的大棘鸡头(dendronephthya gigantea)和罕氏棘鸡头(d.habereri).
地理分布: 此种除在我国海域从福建到南海分布外,国外在日本的纪伊、土佐,菲律宾的马尼拉湾、卡莫特斯海、苏禄海也发现它的分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