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农业 > 白星花金龟
目录
No. 1
  白星花金龟属鞘翅目,金龟科。白星花金龟体色多为古铜色或黑紫铜色,有光泽;前胸背板、鞘翅和臀板上有白色绒状斑纹;前胸背板上通常有2~3对或排列不规则的白色绒斑。它体长18~22mm,宽11~13mm。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东北、河南、江西等地。
  花金龟科昆虫的1种。又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体型中等,体长17~24毫米,体宽9~12毫米。椭圆形,背面较平,体较光亮,多为古铜色或青铜色,有的足绿色,体背面和腹面散布很多不规则的白绒斑。唇基较短宽,密布粗大刻点,前缘向上折翘,有中凹,两侧具边框,外侧向下倾斜,扩展呈钝角形。触角深褐色,雄虫鳃片部长、雌虫短。复眼突出。前胸背板长短于宽,两侧弧形,基部最宽,后角宽圆;盘区刻点较稀小,并具有2~3个白绒斑或呈不规则的排列,有的沿边框有白绒带,后缘有中凹。小盾片呈长三角形,顶端钝,表面光滑,仅基角有少量刻点。鞘翅宽大,肩部最宽,后缘圆弧形,缝角不突出;背面遍布粗大刻纹,肩凸的内、外侧刻纹尤为密集,白绒斑多为横波纹状,多集中在鞘翅的中、后部。臀板短宽,密布皱纹和黄茸毛,每侧有3个白绒斑,呈三角形排列。中胸腹突扁平,前端圆。后胸腹板中间光滑,两侧密布粗大皱纹和黄绒毛。腹部光滑,两侧刻纹较密粗,1~4节近边缘处和3~5节两侧中央有白绒斑。后足基节后外端角齿状;足粗壮,膝部有白绒斑,前足胫节外缘有3齿,跗节具两弯曲的爪。
  1年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5月份出现,7~8月为发生盛期。有假死性。主要为害玉米(乳期)、大麻等植物的花,或为害有伤痕的或过熟的桃和苹果,吸取榆、栎类多种树木伤口处的汁液。成虫产卵于含腐殖质多的土中或堆肥和腐物堆中。幼虫(蛴螬)头小体肥大,多以腐败物为食,常见于堆肥和腐烂秸秆堆中,有时亦见于鸡窝中。以背着地,足朝上行进。干燥幼虫入药,有破瘀、止痛、散风平喘、明目去翳等功能。
名称种类
  【物种名称】 白星花金龟
  【中文别名】 白纹铜花金龟
  【英文名称】 Potosia(Liocola)brevitarsis
  【科属分类】 金龟科
外形特征
  体长:18~22mm,宽11~13mm。
  白星花金龟体色多为古铜色或黑紫铜色,有光泽;前胸背板、鞘翅和臀板上有白色绒状斑纹;前胸背板上通常有2~3对或排列不规则的白色绒斑。
  体型中等,体长17~24毫米,体宽9~12毫米。椭圆形,背面较平,体较光亮,多为古铜色或青铜色,有的足绿色,体背面和腹面散布很多不规则的白绒斑。唇基较短宽,密布粗大刻点,前缘向上折翘,有中凹,两侧具边框,外侧向下倾斜,扩展呈钝角形。触角深褐色,雄虫鳃片部长、雌虫短。复眼突出。前胸背板长短于宽,两侧弧形,基部最宽,后角宽圆;盘区刻点较稀小,并具有2~3个白绒斑或呈不规则的排列,有的沿边框有白绒带,后缘有中凹。小盾片呈长三角形,顶端钝,表面光滑,仅基角有少量刻点。鞘翅宽大,肩部最宽,后缘圆弧形,缝角不突出;背面遍布粗大刻纹,肩凸的内、外侧刻纹尤为密集,白绒斑多为横波纹状,多集中在鞘翅的中、后部。臀板短宽,密布皱纹和黄茸毛,每侧有3个白绒斑,呈三角形排列。中胸腹突扁平,前端圆。后胸腹板中间光滑,两侧密布粗大皱纹和黄绒毛。腹部光滑,两侧刻纹较密粗,1~4节近边缘处和3~5节两侧中央有白绒斑。后足基节后外端角齿状;足粗壮,膝部有白绒斑,前足胫节外缘有3齿,跗节具两弯曲的爪。
分布范围
  白星花金龟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
生长繁殖
  一年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5月份出现,7~8月为发生盛期。有假死性。主要为害玉米(乳期)、大麻等植物的花,或为害有伤痕的或过熟的桃和苹果,吸取榆、栎类多种树木伤口处的汁液。成虫产卵于含腐殖质多的土中或堆肥和腐物堆中。幼虫(蛴螬)头小体肥大,多以腐败物为食,常见于堆肥和腐烂秸秆堆中,有时亦见于鸡窝中。以背着地,足朝上行进。干燥幼虫入药,有破瘀、止痛、散风平喘、明目去翳等功能。
防治措施
  (1)成虫发生盛期用黑光灯诱杀。
  (2)利用成虫假死习性,在成虫发生盛期,清晨温度较低时震落捕杀。
  (3)药剂防治幼虫,可用50% 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000倍液等与600倍天达2116混配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