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動物 : 被子植物 > 白前
目錄
No. 1
白前
白前
  【拉丁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
  【別名】 水楊柳、鵝白前、草白前、白馬虎、石藍、嗽藥(《唐本草》)。
  【來源】 為蘿藦科植物柳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et lévl.的根莖及根。
  【植物形態】
  ①柳葉白前,又名:水楊柳、大鶴瓢、水柳。
  多年生草本。高30~60釐米。根莖匍匐。莖直立,單一,下部木質化。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披針形至綫狀披針形,長3~8釐米,寬3~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反捲;下部的葉較短而寬;頂端的葉漸短而狹。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8~15毫米,中部以上着生多數小苞片;花萼緑色,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紫色,5深裂,裂片綫形,長約5毫米,基部短筒狀;副花冠5,上部圍繞於蕊柱頂端,較蕊柱短;雄蕊5,與雌蕊合成蕊柱,花藥2室;雌蕊1,子房上位,2心皮幾乎分離,花柱2,在頂端連合成一平盤狀的柱頭。蓇葖果角狀,長約7釐米。種子多數,頂端具白色細絨毛。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長於溪灘、江邊砂磧之上或山𠔌中陰濕處。分佈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西、廣東、貴州、雲南、四川等地。
  ②蕪花葉白前,又名:溪瓢羹、消結草、烏梗仔。
  多年生草本,高25~40釐米。根莖匍匐,節上簇生多數須根。莖直立,幼枝被棕色毛茸,老枝往往殘留一部分毛茸。葉對生,幾無柄;葉片橢圓形,長2.5~5釐米,寬0.8~1.5釐米,先端圓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聚傘狀花序腋生;花萼黃緑色,近於全裂,裂片卵形;花冠黃白色,深5裂,裂片卵圓形;副花冠5,黃緑色,肉質瘤狀,上部圍繞於蕊柱頂端,與蕊柱幾等長;雄蕊5,藥覆蓋蕊柱先端;子房上位,由2個幾乎分離的心皮組成,兩花柱頂端連合而成肥厚平盤狀柱頭。蓇葖果1~2個,狹長卵形,長約4.5釐米。種子多數,頂端具白色細絨毛。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及分佈與柳葉白前同。兩者常群生一起。
  【採集】8月挖根,或拔起全株,割去地上部分,洗淨,曬幹。
  【藥材】①柳葉白前
  又名:鶴管白前。為乾燥的根莖及根,彎麯扭轉而成團狀。根莖呈管狀,細長有節,略彎麯,長約4~15釐米,直徑1.5~5毫米,表面淺黃色至黃棕色,有細縱皺紋,節部膨大,常有分歧,並密生須根,頂端常殘留灰緑色或紫棕色的地上莖;質堅脆,易折斷,斷面類圓形,中空或有膜質的髓。根細長彎麯,長約1~10釐米,多數呈毛須狀,表面棕色或紫棕色,有細繳皺,並具多數小須根。質堅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擴大鏡下可見中心木部。氣微弱,味甜。
  ②芫花葉白前
  乾燥的根及根莖,形狀與柳葉白前相似,但根莖及地上莖節部的芽對生而顯著;根較長而粗,長約5~20釐米,直徑約0.5~1毫米;色亦較淺,常為灰黃色。氣微弱,味微甜。
  以上兩種,均以根莖粗、須根長、無泥土及雜質者為佳。
  主産浙江、安徽,此外,江蘇、湖北、江西等地亦産。
  【化學成分】含三萜皂甙、海罌粟甙元a、b(glaucogenin a,b)、海罌粟甙a(glaucoside a)及海罌粟甙元c- 黃花夾竹桃單糖甙(glaucogenin- c-mono- d-theve-toside)等。芫花葉白前含三萜皂甙。
  【炮製】白前:揀去雜質,洗淨泥土,稍浸泡後撈出,潤透,切段,曬幹。蜜白前:取白前片用煉蜜加水適量拌勻,文火炒至蜜汁全部吸幹,呈老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白前片100斤,用煉蜜25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白前,先用生甘草水浸一伏時後漉出,去頭須了,焙幹。任入藥中用。"
  【性味】辛甘,微溫。
  ①《別錄》:"味甘,微溫,無毒。"
  ②《藥性論》:"味辛。"
  ③《藥材資料匯編》:"味苦,微辛。"
  【歸經】入肺經。
  ①《綱目》:"手太陰。"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用主治】瀉肺降氣,下痰止嗽。治肺實喘滿,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①《別錄》:"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②《唐本草》:"主上氣衝喉中,呼吸欲絶。"
  ③《日華子本草》:"洽賁豚腎氣,肺氣煩悶及上氣。"
  ④《綱目》:"降氣下痰。"
  ⑤《本草備要》:"瀉肺。"
  ⑥《福建中草藥》:"行氣消積,健脾和胃。"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
  【宜忌】《本草經疏》:"凡咳逆上氣,咳嗽氣逆,由於氣虛氣不歸元,而不由於肺氣因邪客壅實者,禁用。"
  【選方】①治久患暇呷咳嗽,喉中作聲,不得眠:白前,搗為末,溫酒調二錢匕,服。(《梅師集驗方》)
  ②治久嗽兼唾血:白前三兩,桑白皮、桔梗各二兩,甘草一兩(炙)。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頓服。若重者,十數劑。忌豬肉、海藻、菘菜。(《近效方》)
  ③治胃脘痛,虛熱痛:白前和重陽木根各五錢。水煎服。
  ④治瘧母(脾腫大):白前五錢。水煎服。
  ⑤治小兒疳積:白前、重陽木或兗州捲柏全草各三錢。水燉服。
  ⑥治跌打脅痛:白前五錢,香附三錢,青皮一錢。水煎服。(③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No. 2
  【拉丁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
  【別名】 水楊柳、鵝白前、草白前、白馬虎、石藍、嗽藥(《唐本草》)。
  【來源】 為蘿藦科植物柳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et Lévl.的根莖及根。
  【植物形態】
  ①柳葉白前,又名:水楊柳、大鶴瓢、水柳。
  多年生草本。高30~60釐米。根莖匍匐。莖直立,單一,下部木質化。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披針形至綫狀披針形,長3~8釐米,寬3~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反捲;下部的葉較短而寬;頂端的葉漸短而狹。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8~15毫米,中部以上着生多數小苞片;花萼緑色,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紫色,5深裂,裂片綫形,長約5毫米,基部短筒狀;副花冠5,上部圍繞於蕊柱頂端,較蕊柱短;雄蕊5,與雌蕊合成蕊柱,花藥2室;雌蕊1,子房上位,2心皮幾乎分離,花柱2,在頂端連合成一平盤狀的柱頭。蓇葖果角狀,長約7釐米。種子多數,頂端具白色細絨毛。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長於溪灘、江邊砂磧之上或山𠔌中陰濕處。分佈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西、廣東、貴州、雲南、四川等地。
  ②蕪花葉白前,又名:溪瓢羹、消結草、烏梗仔。
  多年生草本,高25~40釐米。根莖匍匐,節上簇生多數須根。莖直立,幼枝被棕色毛茸,老枝往往殘留一部分毛茸。葉對生,幾無柄;葉片橢圓形,長2.5~5釐米,寬0.8~1.5釐米,先端圓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聚傘狀花序腋生;花萼黃緑色,近於全裂,裂片卵形;花冠黃白色,深5裂,裂片卵圓形;副花冠5,黃緑色,肉質瘤狀,上部圍繞於蕊柱頂端,與蕊柱幾等長;雄蕊5,藥覆蓋蕊柱先端;子房上位,由2個幾乎分離的心皮組成,兩花柱頂端連合而成肥厚平盤狀柱頭。蓇葖果1~2個,狹長卵形,長約4.5釐米。種子多數,頂端具白色細絨毛。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及分佈與柳葉白前同。兩者常群生一起。
  【採集】8月挖根,或拔起全株,割去地上部分,洗淨,曬幹。
  【藥材】①柳葉白前
  又名:鶴管白前。為乾燥的根莖及根,彎麯扭轉而成團狀。根莖呈管狀,細長有節,略彎麯,長約4~15釐米,直徑1.5~5毫米,表面淺黃色至黃棕色,有細縱皺紋,節部膨大,常有分歧,並密生須根,頂端常殘留灰緑色或紫棕色的地上莖;質堅脆,易折斷,斷面類圓形,中空或有膜質的髓。根細長彎麯,長約1~10釐米,多數呈毛須狀,表面棕色或紫棕色,有細繳皺,並具多數小須根。質堅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擴大鏡下可見中心木部。氣微弱,味甜。
  ②芫花葉白前
  乾燥的根及根莖,形狀與柳葉白前相似,但根莖及地上莖節部的芽對生而顯著;根較長而粗,長約5~20釐米,直徑約0.5~1毫米;色亦較淺,常為灰黃色。氣微弱,味微甜。
  以上兩種,均以根莖粗、須根長、無泥土及雜質者為佳。
  主産浙江、安徽,此外,江蘇、湖北、江西等地亦産。
  【化學成分】含三萜皂甙、海罌粟甙元A、B(glaucogenin A,B)、海罌粟甙A(glaucoside A)及海罌粟甙元C- 黃花夾竹桃單糖甙(glaucogenin- C-mono- D-theve-toside)等。芫花葉白前含三萜皂甙。
  【炮製】白前:揀去雜質,洗淨泥土,稍浸泡後撈出,潤透,切段,曬幹。蜜白前:取白前片用煉蜜加水適量拌勻,文火炒至蜜汁全部吸幹,呈老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白前片100斤,用煉蜜25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白前,先用生甘草水浸一伏時後漉出,去頭須了,焙幹。任入藥中用。"
  【性味】辛甘,微溫。
  ①《別錄》:"味甘,微溫,無毒。"
  ②《藥性論》:"味辛。"
  ③《藥材資料匯編》:"味苦,微辛。"
  【歸經】入肺經。
  ①《綱目》:"手太陰。"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用主治】瀉肺降氣,下痰止嗽。治肺實喘滿,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①《別錄》:"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②《唐本草》:"主上氣衝喉中,呼吸欲絶。"
  ③《日華子本草》:"洽賁豚腎氣,肺氣煩悶及上氣。"
  ④《綱目》:"降氣下痰。"
  ⑤《本草備要》:"瀉肺。"
  ⑥《福建中草藥》:"行氣消積,健脾和胃。"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
  【宜忌】《本草經疏》:"凡咳逆上氣,咳嗽氣逆,由於氣虛氣不歸元,而不由於肺氣因邪客壅實者,禁用。"
  【選方】①治久患暇呷咳嗽,喉中作聲,不得眠:白前,搗為末,溫酒調二錢匕,服。(《梅師集驗方》)
  ②治久嗽兼唾血:白前三兩,桑白皮、桔梗各二兩,甘草一兩(炙)。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頓服。若重者,十數劑。忌豬肉、海藻、菘菜。(《近效方》)
  ③治胃脘痛,虛熱痛:白前和重陽木根各五錢。水煎服。
  ④治瘧母(脾腫大):白前五錢。水煎服。
  ⑤治小兒疳積:白前、重陽木或兗州捲柏全草各三錢。水燉服。
  ⑥治跌打脅痛:白前五錢,香附三錢,青皮一錢。水煎服。(③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各傢論述】
  1.《本草衍義》:白前,保定肺氣,治嗽多用。以溫藥相佐使,則尤佳。
  2.《綱目》:白前,長於降氣,肺氣壅實而有痰者宜之。若虛而長哽氣者不可用。張仲景治嗽而脈沉者,澤漆湯中亦用之。
  3.《本草經疏》:白前,肺傢之要藥。甘能緩,辛能散,溫能下,以其長於下氣,故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二病皆氣升、氣逆,痰隨氣壅所致,氣降則痰自降,能降氣則病本立拔矣。白前性溫,走散下氣,性無補益。深師方中所主久咳上氣,體腫短氣,脹滿,當是有停飲、水濕、濕痰之病,乃可用之,病不由於此者,不得輕施。
  4.《本經逢原》:白前,較白薇稍溫,較細辛稍平。專搜肺竅中風水,非若白薇之鹹寒,專泄肺、胃之燥熱,亦不似細辛之辛竄,能治腎、肝之沉寒也。
  5.《本草正義》:白前,專主肺傢,為治咳嗽降氣之要藥。《別錄》謂其微溫,以其主治寒嗽,則能疏散寒邪,其性質必含溫養之氣也。然白前治嗽,亦不專於寒嗽一面,即痰火氣壅,上逆咳嗽,亦能定之,則又有似乎寒降,是以蘇恭竟作微寒。然其所以能止嗽者,則在於平逆順氣,使膈下之濁氣不上凌而犯肺金,斯肺氣得順其清肅之性,而咳自除,此以靜肅為用,必不可遽謂其溫。且古今主治,恆用之於火氣逆升之癥,無不應手,自當以蘇恭微寒之說為長。且寒邪寒飲之咳,辛溫開肺,別有專司,固非白前之長技,特微寒順氣,非如沙參、知母之寒涼直折,亦非如桑根皮、枇杷葉之清降遏抑,故為定咳止嗽之主藥,而絶無流弊。雖不見於《本經》,而《別錄》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甚至稱其治呼吸欲絶,可見其清肅肺傢,功效卓絶。白前順氣,清肅肺金,是其全體大用,此外別無效力。而《日華子本草》且稱其治奔豚腎氣,殆因其能降肺逆而推廣言之。然白前主治上焦,而不能下墜直降,腎氣之治,失其旨矣。
  6.《別錄》: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7.《唐本草》:主上氣衝喉中,呼吸欲絶。
  8.《本草備要》:瀉肺。
  9.《福建中草藥》:行氣消積,健脾和胃。
中國藥典2000版
  白前
  拼音名:Baiqian
  英文名:RHIZOMACYNANCHISTAUNTONII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82
  本品為蘿{摩}科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stauntonii(Decne.)Schltr.exLevl.
  或芫花葉白前Cynanchumglaucescens(Decne.)Hand.-Mazz.的乾燥根莖及根。秋季采
  挖,洗淨,曬幹。
  【性狀】柳葉白前根莖呈細長圓柱形,有分枝,稍彎麯,長4~15cm,直徑1.5
  ~4mm。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節明顯,節間長1.5~4.5cm,頂端有殘莖。質脆,斷面
  中空。節處簇生纖細彎麯的根,長可達10cm,直徑不及1mm,有多次分枝呈毛須狀,常盤
  麯成團。氣微,味微甜。
  芫花葉白前根莖較短小或略呈塊狀;表面灰緑色或灰黃色,節間長1~2cm。質較
  硬。根稍彎麯,直徑約1mm,分枝少。
  【鑒別】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1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取濾液1ml,
  蒸幹,殘渣加醋酐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柳葉白前顯紅紫色,放置後變為污緑色;
  芫花葉白前顯棕紅色,放置後不變色。
  【炮製】白前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乾燥。
  蜜白前取淨白前,照蜜炙法(附錄ⅡD)炒至不粘手。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溫。歸肺經。
  【功能與主治】降氣,消痰,止咳。用於肺氣壅實,咳嗽痰多,胸滿喘急。
  【用法與用量】3~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白前
  漢語拼音:
  Baiqian
  英文名:
  RHIZOMA ET RADIX CYNANCHI STAUNTONII
  基原:
  本品為蘿藦科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x Lévl.或芫花葉白前Cynanchum glaucescens。(Decne.)Han.-Mazz.的乾燥根莖及根。秋季采挖、洗淨、曬幹。
  性狀:
  柳葉白前 根莖是細長圓柱形,有分枝。稍彎麯,長4-15cm,直徑1.5-4mm。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節明顯,節間長1.5-4.5cm,頂端有殘莖。質脆、斷面中空。節處簇生纖細彎麯的根,長可達10cm,直徑不及1mm。有多次分枝呈毛須狀,常盤麯成團。氣微,味微甜。
  芫花葉自前 根莖較短小或略呈塊狀;表面灰緑色或灰黃色,節間長1-2cm。質較硬。根稍彎麯,直徑約1mm。分枝少。
  鑒別:
  取本品相粉1g,加70%乙醇1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取濾波1ml,蒸幹,殘渣加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柳葉白前顯紅紫色,放置後變為污緑色;蕪花葉白前顯棕紅色,放置後不變色。
  炮製方法:
  白前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乾燥。
  蜜白前 取淨白前,照蜜炙法(附錄Ⅱ D)炒至不粘手。
  性味:
  辛、苦,微溫。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降氣,消痰,止咳。
  主治:
  用於肺氣壅實,咳嗽痰多,胸滿喘急。
  用法用量:
  3-9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 草 藥
    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
英文解釋
  1. :  Willowleaf Swallowwort Rhizome,  Rhizoma Cynanchi Staumtonii,  Glaucescent Swallowwort Rhizome,  white swallowwort,  radix cynanchi,  Cynanchum staunt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