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dēng gāo bì fù
解釋: 登高:登上高處,指身臨其境。賦:盛行於漢魏六朝時期的一種文體,此藉指創造。登上高處,看到無限美好的景色,觸景生情,一定能創作出好的詩賦,以言其志。後多用來表示人有擔任國傢要職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賦”。
資料來源: 《韓詩外傳》捲七孔子遊於景山之上,子路、子貢、顔淵從。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小子願者何?’”
|
古代指大夫必須具備的九種才能之一 Ancient refers to the doctor must have one of the nine |
古代指大夫必須具備的九種才能之一。謂登高見廣,能賦詩述其感受。《韓詩外傳》捲七:“ 孔子 遊於 景山 之上, 子路 、 子貢 、 顔淵 從。 孔子 曰:‘君子登高必賦,小子願者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月丁卯, 葬高陵 ” 裴鬆之 註引 晉 王沉 《魏書》:“﹝ 太祖 ﹞禦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亦作“ 登高能賦 ”。《漢書·藝文志》:“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山陽 太守 袁遺 、 濟北 相 鮑信 同時俱起兵” 南朝 宋 裴鬆之 註:“ 河間 張超 嘗薦 遺 於太尉 朱儁 ,稱 遺 ‘有冠世之懿……登高能賦,覩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儔’。”參見“ 九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