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 : 刑法 > 癔病
目录
No. 1
  神经官能症之一。也称歇斯底里(hysteria)。多由精神受重大刺激引起。发作时大叫大闹﹐哭笑无常﹐言语错乱﹐或有痉挛﹑麻痹﹑失明﹑失语等现象。参见"歇斯底里"。
yì bìng yì bìng
  亦称“歇斯底里”或“脏躁症”,主要由精神受到严重刺激诱发,表现为胡言乱语,哭闹嬉笑,失明、麻痹、痉挛、失语等症状,为精神病症之一
概述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由明显的精神因素, 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些障碍没有器质性基础。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遗传,但性格牲如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具有癔病性格特点的人是癔病的易患因素。
具体表现形式
  ● 癔症性意识障碍
  主要表现意识朦胧状态,即病人突然发生的意识范围缩小,言语可反映出其精神创伤内容,而对外界其他事物却反应迟钝,历时数十分钟,然后自行停止,恢复后对发病经过通常不能完全回忆。
  ● 癔症性情绪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绪爆发,在遭到精神刺激后突然发生哭喊吵闹、捶胸顿足、撕衣毁物、碰壁撞墙。有人围观时表现更为剧烈,历时数十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事后部分遗忘。
  ● 癔症性遗忘
  表现为受精神刺激后,患者对所经过的一段时间的部分内容遗忘,而那一段经历或那一类事件对病人来说往往是创造性的、令人痛苦的。
  ● 癔症性漫游
  患者在白天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出走地点可能是以往熟悉和有情感意义的地方,外出时能进行基本的自我料理和社会交往,一般历时数小时至数天,开始和结束都是突然的,清醒后对发病经过不能回忆。
  ● 癔症性感觉障碍
  精神刺激后,或对一般的声、光刺激难以忍受,或对刺激的感觉性降低或缺失。有的还表现为突然失明、耳聋等。
癔病的主要症状
  ①癔症躯体障碍(转化型癔症)。表现为麻木,感觉过敏,突然失明,突然发生完全性听力丧失;失音或喉部梗阻感;肢体瘫痪、不能站立或不能步行,但无肌肉萎缩;痉挛发作,倒地、抽搐,常常是手足乱舞,有时扯头发、咬衣服。
  ②癔症性心理障碍(分离性癔症)表现为突然情感爆发,哭笑不止,撞头、扯头发、咬衣服、捶胸顿足、满地打滚,常伴有情绪的急剧转变和戏剧性表现。还有的心因性遗忘病人,表现为有选择地遗忘那些与心理创伤有关的内容或某一阶段的经历;神游症患者,突然离开原先的活动,外出漫游,可历时数日。
  由于癔病属于神经系统疾病,有时让人琢磨不定,同时没有器质性病变发生,所以,有许多人认为,癔病是邪病,是鬼神等作祟,到处向诬医神汉求救。不仅被人骗去钱财,还往往导致病情加重,耽误了正常治疗。
注意事项
  对于癔症的确认应十分慎重,要注意四个要点:
  一是该病是由于精神刺激突然引起的疾病;
  二是该病的症状具有特异性,如躯体障碍表现出的体征,意识障碍表现出过多的表情和夸张性;
  三是症状可因暗示而消失;
  四是它不属于气质性躯体疾病。
临床表征
  (一)情感爆发常在精神刺激后急骤起病,表现尽情发汇为特点
  ,如嚎啕痛器或时而大笑,大吵大闹或声嘶力竭吐露愤懑,甚至扯头
  发、撕衣服、捶胸蹬足、以头撞墙、地上打滚等,发作时间长短可受
  周围的劝慰而变化。
  (二)意识障碍为意识朦胧状态或昏睡,可呼之不应,推之不动
  ,四肢僵硬,仅有眼睑颤动,称为癔病性木僵。有时情感丰富,表情
  生动,行为夸张,定于表演,谈话常以歌谣式,其内容多与精神创伤
  有关,偶有所问非所答之假性痴呆表现。
分类
  (1)分离型障碍。精神活动解体,不同的精神活动之间分离。如发作性意识改变、假性痴呆、附体体验、神游和心因性遗忘等。
  (2)转换型障碍。强烈的情绪反应转化为躯体功能障碍,如各种感觉、运动障碍、抽搐震颤等,而躯体症状一出现,情绪反应便消失,而且对情绪反应不能回忆。这些躯体功能障碍无法用解剖生理来解释,甚至相互矛盾,而且病人对这些症状漠不关心或泰然处之,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可以消除症状。
  (3)躯体症状。又称briquet综合征,表现出各种各样模糊不清,部位不定的躯体不适。
  (4)其他形式。①流行性癔病:常发生于一个群体内,开始是一个人发病,周围的人目睹其症状,通过暗示和自我暗示出现相似症状。多短暂,女性常见,疲劳是其诱发因素。②赔偿性神经症:因为工伤、事故、纠纷受害者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症状夸大持续存在,但由无意识机制作用,并非受本人意识支配。(开始可能是有意识的,但以后反复强化变成无意识了)③职业神经症:这是一类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运动协调障碍,如书写痉挛症,因书写任务重、疲乏、出现手部肌肉震颤、痉挛、无法使用手指,前臂甚至整个上肢,若改用其他手工动作则手指运动恢复常态。
癔病发生的原因
  ①主要是患者的特殊性格。患者一般性格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情感性和情感的易变性,具体表现为情感活跃、生动,但是肤浅、幼稚;情感带有强烈的夸张性和戏剧色彩;易接受暗示,又愿意当众表现。
  ②急剧的或者持久的心理紧张刺激,持久的心理冲突。如地震、水灾、亲人亡故等强烈刺激,强迫婚姻,遇到被人诬告、诽谤等有伤自尊和有辱人格的事,引起惊恐、悔恨,气愤、委屈、忧虑等情绪,尤其是愤怒和悲哀等情绪,而这些情绪又被压抑不能表达时,就可能导致癔症的发生。
癔症的治疗
  诊断
   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个体性格特征有密切关系,故表现多是功能性的。而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多有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可明确诊断。
  方法
   以心理治疗为主,可选用暗示疗法、心理疏导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也可根据不同症状酌情选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经正规治疗后大多数癔症病人预后良好,只有少数癔症迁延不愈。
  ①认知疗法。通过说服、教育和保证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力争完全控制复发。
  ②暗示疗法。用语言暗示,用肯定而有信心的 言语指导和鼓励患者,提高其信心,避免周围副面影响。
  ③催眠法。在催眠状态下,通过揭示矛盾、暴露隐私和发泄欲望并且加以解释和疏导,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催眠步骤是:首先改善情绪,消除胸闷气阻等身体不适感;其次是了解发病的诱因以及真正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疏导;第三是针对症状采取催眠暗示疗法;第四是纠正患者不良性格倾向,巩固疗效;第五是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力争完全控制复发。
  ④药物疗法。临床发现,在有的癔症患者发作的时候,立即服用治疗传导阻滞的药物,如地奥心血康之类的药物,症状很快消失。
  【癔病的辨病论治】
  (一)专病专方
  1.金匮肾气丸(皖卫药准字(1996)第201590号)
  原料: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癔病之寒气上逆者。
  用法:每次8丸,每日3次。
  2.柴胡疏肝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554)
  功效: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用法:每次1丸,每日2次。
  (二)单味中药
  1.桃儿七(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8)本品为小檗科鬼臼属植物鬼臼的根茎及根,具有除风湿、利气血、调和诸药的功效。含木脂素、黄酮类、皂苷、多糖与鞣质等成分,以本品6g水煎服可治疗癔病,但本品有小毒,且有致畸危险。
  2.密陀僧(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14)本品为铅或方铅矿加工而成的粗制氧化物,药名来源于胡语之译音,外用拔毒去腐、敛疮生肌,内服镇惊截疟,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铅(pb())。《世传方》有密陀僧散,治心痛失音及惊气入心不能语者,用密陀僧研极细末,每服3g,米醋汤、茶清调服下。注意,本品有毒,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引起铅中毒,所以内服量定为0.9~3g,每日1次。
  癔病的治疗方法
   歇斯底里症,也称癔病,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其典型的症状是患者自己认为失去身体某部分的功能,而且也确实表现出身体某一部分功能的丧失。
  药物治疗
  癔症发作时,若病人意识障碍较深,不易接受暗示治疗,可用氯丙嗪或合用盐酸异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后症状即消失。
  物理治疗
  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病例。中药、电针或针刺等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时如能加以言语暗示,则效果更佳。痉挛发作、朦胧状态、昏睡状态、木僵状态的病人,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穴位,均用较强刺激或通电加强刺激。对瘫痪、挛缩、呃逆、呕吐等症状,以直流感应电兴奋治疗或针刺治疗。对失音、耳聋症等,也可用电刺激、电兴奋治疗。
  如有的人认为自己失明、失听、失语、肢瘫了,确实就表现出失明、失听、失语、肢瘫的症状。但各种检查又表明根本没有相应器官的损伤或病变。甚至还可以发生流行性癔病。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连续多人发生同类型的癔病
  第一个发病者大多是在众人目睹下发病。由于对疾病不理解,众人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如怕患怪病、传染病、中毒或认为是神鬼作怪等等。在情境暗示和自我暗示基础上,相互影响而陆续发病。
癔病发生的原因
  发病原因:癔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个性特征有关,可概括为:在某种性格基础上,因精神受到刺激而发病,亦可在躯体疾病基础上发病:
  1、遗传因素:国外资料表明癔症患者的近亲中本症发生率为1.7%~7.3%,较一般居民高。女性一极亲属中发生率为20%。我国福建地区报导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者占24%。提示遗传因素对部分患者来说比精神因素更为重要。
  2、病态人格:癔症性病态人格是指癔症病人的情绪与性格表现,这种病态人格特征于病后显得更加突出:
  (1)高度情感性:平时情绪偏向幼稚、易波动、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锁事而发脾气或哭泣。情感反应过分强烈,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往往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
  (2)高度暗示性:指患者很轻易的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态度等影响,并产生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暗示;当时自身的某些感觉不适产生某种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自我暗示。暗示性取决于病人的情感倾向,如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具有情感倾向性,则易受暗示。
  (3)高度自我显示性:具人自我中心倾向,往往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已,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病后主要表现为夸大症状,祈求同情。
  (4)丰富幻想性:富于幻想,其幻想内容生动,在强烈情感影响下易把实现与幻想相互混淆,给人以说谎的印象。
  3、精神因素: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或内心痛苦引起。尤其是气愤与悲哀不能发泄时,常导致疾病的突然发生。一般说来,精神症状常常由明显而强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躯体症状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发病的精神因素常决定以后发病形式、症状特点、病程和转归。再发时精神刺激强度虽不大,甚至客观上无明显原因,因触景生情,由联想激起与初次发病时同样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反应,而出现模式相似的症状表现。
  4、躯体因素:在某些躯体疾病或躯体状况不佳时,由于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减弱而成为癔症的发病条件。如颅脑外伤、急性发热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经期等。
  发病机理:学者们从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不同观点上加以解释。心理动力学派根据压抑原理,认为受到超我不完全成功压抑的愿望,采取伪装形式,通过“转换”或转化为症状。巴甫洛夫学派从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学观点出发,认为癔症患者的高级神经活动(特别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弱化,使受其调节和控制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皮质症部位的活动相对增强或脱抑制,是癔症症状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反射”说学派认为癔症症状本质是一类神经系统原始的、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可因继发性得益而强化,或因条件反射性联系而习惯化,成为主动化反应。这种观点的形式主要基于对战时癔症的治疗经验,未必适用于和平时期的患者。
  癔病的精神与躯体因素:
  精神因素: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或内心痛苦引起。尤其是气愤与悲哀不能发泄时,常导致疾病的突然发生。一般说来,精神症状常常由明显而强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躯体症状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发病的精神因素常决定以后发病形式、症状特点、病程和转归。再发时精神刺激强度虽不大,甚至客观上无明显原因,因触景生情,由联想激起与初次发病时同样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反应,而出现模式相似的症状表现。
  躯体因素:在某些躯体疾病或躯体状况不佳时,由于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减弱而成为癔症的发病条件。如颅脑外伤、急性发热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经期等。
  【癔症的治疗】
  诊断
  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个体性格特征有密切关系,故表现多是功能性的。而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多有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可明确诊断。
  方法
  以心理治疗为主,可选用暗示疗法、心理疏导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也可根据不同症状酌情选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经正规治疗后大多数癔症病人预后良好,只有少数癔症迁延不愈。
  ①认知疗法。通过说服、教育和保证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力争完全控制复发。
  ②暗示疗法。用语言暗示,用肯定而有信心的 言语指导和鼓励患者,提高其信心,避免周围副面影响。
  ③催眠法。在催眠状态下,通过揭示矛盾、暴露隐私和发泄欲望并且加以解释和疏导,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催眠步骤是:首先改善情绪,消除胸闷气阻等身体不适感;其次是了解发病的诱因以及真正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疏导;第三是针对症状采取催眠暗示疗法;第四是纠正患者不良性格倾向,巩固疗效;第五是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力争完全控制复发。
  ④药物疗法。临床发现,在有的癔症患者发作的时候,立即服用治疗传导阻滞的药物,如地奥心血康之类的药物,症状很快消失。
  【癔病的辨病论治】
  (一)专病专方
  1.金匮肾气丸(皖卫药准字(1996)第201590号)
  原料: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癔病之寒气上逆者。
  用法:每次8丸,每日3次。
  2.柴胡疏肝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554)
  功效: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用法:每次1丸,每日2次。
  (二)单味中药
  1.桃儿七(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8)本品为小檗科鬼臼属植物鬼臼的根茎及根,具有除风湿、利气血、调和诸药的功效。含木脂素、黄酮类、皂苷、多糖与鞣质等成分,以本品6g水煎服可治疗癔病,但本品有小毒,且有致畸危险。
  2.密陀僧(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14)本品为铅或方铅矿加工而成的粗制氧化物,药名来源于胡语之译音,外用拔毒去腐、敛疮生肌,内服镇惊截疟,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铅(Pb())。《世传方》有密陀僧散,治心痛失音及惊气入心不能语者,用密陀僧研极细末,每服3g,米醋汤、茶清调服下。注意,本品有毒,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引起铅中毒,所以内服量定为0.9~3g,每日1次。
  癔病的治疗方法
  歇斯底里症,也称癔病,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其典型的症状是患者自己认为失去身体某部分的功能,而且也确实表现出身体某一部分功能的丧失。
  药物治疗
  癔症发作时,若病人意识障碍较深,不易接受暗示治疗,可用氯丙嗪或合用盐酸异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后症状即消失。
  物理治疗
  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病例。中药、电针或针刺等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时如能加以言语暗示,则效果更佳。痉挛发作、朦胧状态、昏睡状态、木僵状态的病人,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穴位,均用较强刺激或通电加强刺激。对瘫痪、挛缩、呃逆、呕吐等症状,以直流感应电兴奋治疗或针刺治疗。对失音、耳聋症等,也可用电刺激、电兴奋治疗。
  如有的人认为自己失明、失听、失语、肢瘫了,确实就表现出失明、失听、失语、肢瘫的症状。但各种检查又表明根本没有相应器官的损伤或病变。甚至还可以发生流行性癔病。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连续多人发生同类型的癔病
  第一个发病者大多是在众人目睹下发病。由于对疾病不理解,众人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如怕患怪病、传染病、中毒或认为是神鬼作怪等等。在情境暗示和自我暗示基础上,相互影响而陆续发病。
  癔病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治疗十分重要,但治疗前医护人员对病人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时出现这种情况,病人被送到医院后,某些医生认为癔症算不得什么严重疾病,因此不予重视,不做任何解释,草草把病人和家属打发走了事,以致于使一些病人的病情拖延或反复发作,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但也有另一种情况,某些医生分辨不出病人究竟患的是癔症还是躯体疾病,比如把癔症性的抽搐误认为是抽羊角疯,把癔症性失明、失音、耳聋怀疑为是不是长了肿瘤,把癔症性瘫痪误作脑血管病等等,以致于过份的重视病人,让病人查来查去,并难免交待一些不适当的话,其结果是病人受到一再的暗示,症状被加强甚至固定下来。一些癔瘫的病人,就可以因医生的不正确态度和处理,变得长久不愈,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这种结果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另外,在病人出现癔症发作时,应注意不要让过多人围观,家属也不要表现过份的关注,以避环境中的不良暗示,这些对减少和终止癔症发作都是很重要的。
   癔病急救法:
  癔病是强烈的精神创伤和痛苦情感的反应。多见于性格多变、感情脆弱、情绪不稳的妇女。该病起病急骤,多半过去有过类似的发作。
  癔病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抽风:忽然两手紧握、口眼紧闭、人往后挺、呼叫不应,但没有大小便失禁和舌尖咬伤的现象,这与真正的抽风不同。这种抽风可以持 续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
  表现形式之二是兴奋激越:突然叫喊哭笑、歌唱狂呼、乱骂乱跑,有的还毁坏器物,甚至打自己或咬人。
  表现形式之三是神经异常:不能下地,但能在床上活动,自己感觉身体麻木,两眼看不见东西,双耳听不清声音,甚至不会说话。
   急救措施
  1.处理这种情况主要是保持镇静,将病人安置在肃静的房间,谁都不要惊慌喧嚷。尤其不能谈论病的轻重,免得病人听了更不容易恢复常态。
  2.用语言暗示,对病人进行诱导,告诉病人此病不要紧,慢慢就会好的。忌让过多的人前来看望病人,这样会使暗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必要时可以吃点医生开的镇静药,也可吸入氨液,或给予适当的针灸。并让其安静入睡。
  注意事项
  癔病过后,要多作细致的思想开导,辅以热情的关怀,劝病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以防再次发作。
  癔病的家庭应急法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
  癔病又叫做歇斯底里发作,以往作为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类型,认为是精神因素所致的神经功能活动失调。
  癔病是具有某些特征性格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剧发生的一种疾病,可能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使症状加重、改变或好转。该病症状多样,一般预后良好,但易于复发,青壮年时期容易发病,女性远多于男性。
  各种精神因素,如家庭不和、人格受辱等使患者感到气愤、委屈、恐惧等,都可直接引起癔病发作,同时会影响症状的产生和内容。在同样精神因素作用下,具有典型癔病特征性格的人更容易发病。所谓癔病特征性格就是:易感情用事,好走极端,情绪易激动而多变,容易受到别人的言语行为的影响,给人缺乏主观的印象,这是暗示性的特点,常被用于诊断和治疗。病人好夸耀,好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富于幻想,有时甚至会把幻想与现实混淆。
  1.家属应镇静,对患者要关心体贴,要给“台阶”,但不要迁就。不可歧视患者,在这基础上进行治疗,并配合暗示。
  2.不同症状用不同方法治疗:
  (1)痉挛发作和躁狂状态者,可针刺人中、合谷、涌泉,须强刺激。
  (2)对癔病患者要作好充分的思想交流,在病人迫切要求治疗,又对人生有信心的情况下,可采取暗示治疗(针刺涌泉、静注葡萄糖酸钙、感应电治疗等),一旦有效立即鼓励病人,以巩固疗效。癔症的治疗环境很重要,家庭中的环境恐难收效。
  (3)精神症状明显,而又体弱不能承受针刺的可应用镇静药肌注,如安定10毫克肌注或冬眠灵25毫克肌注。
  (4)其他类型都可用针刺、葡萄糖酸钙等进行暗示治疗,但均需在患者合作的前提下进行,并且操作者要机智。
  儿童癔病康复护理知识
   (1)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熟悉病情及相关情况,如诱发因素,人际关系,性格特点,家庭角色,兴趣特长,学习成绩及重大生活事件等,以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暗示疗法:耐心细致地向家属交待患儿的病情、特点,并要求家属积极配合,患儿病情发作时切勿手忙脚乱,哭哭啼啼,要与医护人员配合使用鼓励安慰性语言。配合医生使用药物暗示,准确的给患者吸入或口服或注射不同气味、颜色和自主感觉良好的药物,使患者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对治疗方案的信服,以达到效果。
  (3)系统脱敏疗法:适用于暗示疗法无效年龄较大的患儿,使能诱使癔病发作的精神因素,逐渐失去诱发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预防诱发癔病的目的。先让患者倾诉与发病最有关的精神因素、内心冲突,并录音、录像以备用,然后训练患儿学会全身松弛后脱敏。
  专家指出:过分娇惯的独生子女易患癔病
  如今的独生子女,基本上是由父母和老人呵护。对独生子女太过娇惯,让孩子过分追求享受等,都会使其心理太过脆弱而出现心理问题。专家提示说:“现在患儿童心因性疾病(儿童癔病)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
  10岁的东东平时娇生惯养,一次因为考试没有考好,挨了父母的批评后往地上一坐,两眼眨动,就四肢抽动起来。送到医院后做了全身的体检和脑CT扫描,并未发现异常,在住院期间也并没有再出现抽动的现象。医生诊断为“癔病”,随后通知第二天出院,但当天晚上,东东又开始出现四肢抽动、两眼发直的现象。医生只是给他推注了20毫升生理盐水,并告诉他这是特效药后,东东立刻停止了抽动,不一会儿就和医护人员有说有笑。
  四岁半的珍珍,早上和妈妈说:“我只能说两句话了。”随后就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两眼呆滞,无论怎么喊其名字也不回答。送到医院做了全身体检和脑电图检查,一切正常。住院期间珍珍一会儿说胸闷,一会儿又晕了过去,最后考虑为“心因性疾病”。经实施暗示心理治疗,逐步恢复正常。
  据专家介绍,癔病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是躯体化疾病的转换。由于孩子存在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出现心理问题后不能很好疏通,就会通过躯体表现出来,而且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会抽搐,有的会肚子痛,有的会肢体不适…… 通常是他们有过什么样的体验和感觉,就会表现什么样。
  据介绍,儿童癔病多见于5岁-10岁的女孩,并且发病的年龄越来越小,多是因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当、父母过分溺爱,使其形成任性自私、好显示自己的性格。患儿受到某些精神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发病,其临床表现形式与年龄因素有明显关系。学龄前儿童癔病的发作形式以情感爆发、躺地打滚、哭闹或抽搐等,以引起父母的关注。每次发作后要求便得到满足,从而反复出现类似发作,使异常行为模式固定下来。儿童癔病症状易变化,易受暗示,发病突然,消失也快。
  专家提醒,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有以上表现,可带到医院的神经精神科诊断与治疗,并注意消除有关诱因,纠正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
  癔病的精神与躯体因素
   精神因素: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或内心痛苦引起。尤其是气愤与悲哀不能发泄时,常导致疾病的突然发生。一般说来,精神症状常常由明显而强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躯体症状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发病的精神因素常决定以后发病形式、症状特点、病程和转归。再发时精神刺激强度虽不大,甚至客观上无明显原因,因触景生情,由联想激起与初次发病时同样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反应,而出现模式相似的症状表现。
  躯体因素:在某些躯体疾病或躯体状况不佳时,由于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减弱而成为癔症的发病条件。如颅脑外伤、急性发热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经期等。
百科大全
  癔病
  hysteria
    即歇斯底里,也称“癔症”。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它是一种易于识别而不易下定义的综合征或疾病。因此它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的定义。一般认为,癔病是在某种素质(歇斯底里性格)基础上因精神因素所引起。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归纳为二类:①癔病性精神障碍,如情感色彩浓厚、夸张、做作和易受暗示等;②癔病性躯体障碍,如癔病性瘫痪、黑蒙、失明、耳聋等,但客观上并不存在以上疾病。其诊断虽不难,但应与其他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鉴别。治疗以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及对症为主。预后良好,但易反复。
    
英文解释
  1. n.:  hysteria
法文解释
  1. n.  hystérie
相关词
奥地利欧洲心理学家心理学疾病医学瘫痪怀孕
包含词
类癔病癔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