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细胞类 : 计算机 : 陆地生态系统 : 非细胞生物 : 生物 > 病毒
目录
病毒 Virus
作者: 倪匡 Ni Kuang
  自序
  01 人头大盗
  02 大师之死
  03 找头
  04 皇宫的召唤
  05 怕得要命
  06 “她”
  07 把头卖给识货的
  08 公主
  09 人类公敌
  10 无敌大军
  11 进宫
微生物
病毒 微生物
  一类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根据其宿主种类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寄生于节肢动物的昆虫病毒,可用于生物防治。
bìng dú bìng dú
  指一种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最小微生物,是一种具有遗传、变异、共生和干扰等生命现象的感染体,在一定的活细胞内增殖,造成死亡或损害
小儿麻痹病毒
  小儿麻痹病毒
病原体
病毒 病原体
病毒 病原体
  比病菌更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病原体。能通过滤菌器,所以又叫滤过性病毒
比喻有害的思想
  比喻有害的思想。如:一个青年沾染了个人主义的病毒,就往往只看到个人的利益,看不到国家的利益。
指梅毒
病毒 指梅毒
  指梅毒。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因为父亲的不检,先天得了病毒,中途不能做人了。”
概述 Overview
  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其主要特点是:①含有单一种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②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
  病毒的形态
  (1) 球状病毒;(2)杆状病毒;(3)砖形病毒;(4)有包膜的球状病毒;(5)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6)封于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
  病毒的大小
  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
  病毒的组成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的复制过程叫做复制周期。其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侵入、脱壳、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结构
  最简单的病毒中心是核酸,外面包被着1层有规律地排列的蛋白亚单位,称为衣壳。构成衣壳的形态亚单位称为壳粒,由核酸和衣壳蛋白所构成的粒子称为核壳。较复杂的病毒外边还有由脂质和糖蛋白构成包膜。核壳按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分为3种模式:二十面体对称,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螺旋对称,如烟草花叶病毒;复合对称,如 t偶数噬菌体。在脂质的包膜上还有1种或几种糖蛋白,在形态上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昆虫病毒中有1类多角体病毒,其核壳被蛋白晶体所包被,形成多角形包涵体。
来源 Source
  在病毒大家庭中,有一种病毒有着特殊的地位,这就是烟草花叶病毒。无论是病毒的发现,还是后来对病毒的深入研究,烟草花叶病毒都是病毒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起着与众不同的作用。
  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ivanovski)重复了麦尔的试验,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这种现象起码可以说明,治病的病原不是细菌,但伊万诺夫斯基将其解释为是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生活在巴斯德的细菌致病说的极盛时代,伊万诺夫斯基未能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错失了一次获得重大发现的机会。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同样证实了麦尔的观察结果,并同伊万诺夫斯基一样,发现烟草花叶病病原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但贝杰林克想得更深入。他把烟草花叶病株的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物质在凝胶中以适度的速度扩散,而细菌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从这些实验结果,贝杰林克指出,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有三个特点:1,能通过细菌过滤器;2,仅能在感染的细胞内繁殖;3,在体外非生命物质中不能生长。根据这几个特点他提出这种致病因子不是细菌,而是一种新的物质,称为“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质”,并取名为病毒,拉丁名叫“virus”。
  神奇的病毒“诞生”了!
  几乎是同时,德国细菌学家勒夫勒(loeffler)和费罗施(frosh)发现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也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从而再次证明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的重大发现。
  “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但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最初用来识别病毒的性状,如个体微小、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可通过细菌所不能通过的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具有致病性等,现仍有实用意义。但从本质上区分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特征是:①含有单一种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②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来复制其核酸并合成由其核酸所编码的蛋白,最后装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单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从细胞到细胞或从宿主到宿主传播的主要形式。
  目前,病毒一词的涵义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学组成和增殖方式是独具特点的,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微生物或遗传单位。它的特点是: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它细胞器;rna病毒,全部遗传信息都在rna上编码,这种情况在生物学上是独特的;体积比细菌小得多,仅含有少数几种酶类;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或称病毒体(完整的病毒颗粒是指成熟的病毒个体)。
  由于病毒的结构和组分简单,有些病毒又易于培养和定量,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后,病毒始终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在实践方面,病毒的研究对防治人类、植物和动物的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病毒疫苗的发展,利用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等。1982 年将资料齐全而能分类的病毒划分为7大群:(双链)ds dna,有包膜;(双链)ds dna,无包膜 ;(单链)ss dna ,无包膜;(双链)ds rna,有包膜;(双链)ds rna,无包膜; (单链)ss rna,有包膜;(单链)ss rna,无包膜。
特性 Features
  病毒性质的两重性;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两重性
  1、病毒存在的两重性 病毒的生命活动很特殊,对细胞有绝对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细胞外形式,一是细胞内形式。存在于细胞外环境时,则不显复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体或病毒颗粒形式。进入细胞内则解体释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细胞内环境的条件以独特的生命活动体系进行复制,是为核酸分子形式。
  2、病毒的结晶性与非结晶性 病毒可提纯为结晶体。我们知道结晶体是一个化学概念,是很多无机化合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认为某些病毒有化学结晶型和生命活动型的两种形式。
  3、颗粒形式与基因形式 病毒以颗粒形式存在于细胞之外,此时,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细胞病毒解体而释放出核酸基因组,然后才能进行复制和增殖,并产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组整合于细胞基因组,随细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时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颗粒形式增殖,这是病毒潜伏感染的一种方式。
  二、病毒结构和功能的两重性
  1、标准病毒与缺陷病毒病毒的增殖过程中,由于其基因组因某种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转录过程的错误而发生突变,以致有装配不全的病毒颗粒产生,称为缺陷病毒,产生缺陷病毒的原亲代病毒,则称为标准病毒,缺陷病毒颗粒有干扰标准病繁殖的作用。
  2、假病毒与真病毒 一种细胞有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在增殖过程中,一种病毒可以穿上本身的外壳,这就是真病毒,是这种病毒的应有“面目”;如果一种病毒的核酸被以另一病毒编码的外壳,则称为假病毒,此时一种病毒的本来性质,被另一种病毒的性质所掩盖。
  3、杂种病毒和纯种病毒 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时,除了出现假型病毒外,还有可能出现病毒核酸重组的情况,即一种病毒颗粒之中,可含有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此可称为杂种病毒,折实病毒学中一个相当常见的现象。
  三、病毒病理学的两重性
  1、病毒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 关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问题,是同宿主细胞相对而言的,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机体水平,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在细胞水平有细胞病变作用,但在机体水平可能并不显示临床症状,此可称为亚临床感染或不显感染。
  2、病毒感染的急性和慢性 病毒感染所致的临床症状有急、慢之分,有的病毒一般只表现急性感染而很少表现慢性感染;有的则既有急性过程,也有慢性过程。
  目前对病毒的概念可以是:病毒是代谢上无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致病性的银子,他们小于细胞,但大于大多数大分子,他们无例外地在生活细胞内繁殖,他们含有一个蛋白质或脂蛋白外壳和一种核酸,DNA或RNA,甚至只含有核酸而内有蛋白质,或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它们作为大分子似乎太复杂,作为生物体它们的生理和复制方式又千姿百态。lwoff在“病毒的概念”一文中强调病毒的特殊性时指出,“病毒应该就是病毒,因为它们是病毒”。
分类 Categories
病毒 分类
病毒 分类
病毒 分类
???????
病毒 分类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NV)第七次报告(1999),将所有已知的病毒根据核酸类型分为DNA病毒——单股DNA病毒,DNA病毒——双股DNA病毒,DNA与RNA反转录病毒,RNA病毒——双股RNA病毒,RNA病毒——单链、单股R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类病毒等八大类群。此外,还增设亚病毒因子一类。这个报告认可的病毒约4000种,设有三个病毒目,64个病毒科,9个病毒亚科,233个病毒属,其中29个病毒属为独立病毒属。亚病毒因子类群,不设科和属。包括卫星病毒和prion(传染性蛋白质颗粒或朊病毒)。一些属性不很明确的属称暂定病毒属。
  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感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常引起宿主发病。但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也可与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显的疾病。
历史 History
病毒 历史
  在发现病毒以前,人们早已开始不自觉地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中国在16世纪前后,就用天花患者脓疮中的浆液给健康人接种而使之获得免疫力。差不多同时,荷兰的种植者用嫁接法使郁金香感染病毒而开出美丽的碎色花朵;1796年e.琴纳发明了牛痘苗;1885年l.路易斯·巴斯德首创了狂犬病疫苗。
  1892年Д.И.伊万诺夫斯基发现患烟草花叶病的烟叶汁通过阻留细菌的滤器后,仍保留其感染性;1898年m.w.拜耶林克再次发现了这一事实,并指出该病是一类与细菌不同的病原体所引起的。这是认识病毒的开端。以后相继发现许多人类、植物和动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1898年 f.a.j.勒夫勒和 p.伏罗施发现了牛的口蹄疫病毒;1915年f.w.特沃特和1917年f.埃雷尔分别发现了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从30年代起开始探索病毒的理化性质,m.施莱辛格提纯了噬菌体并指出它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1935年w.m.斯坦利获得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晶;1936年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该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以后许多病毒相继被提纯,对他们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分进行了研究,为病毒分类提供了依据。
  由于病毒的结构和组分简单,有些病毒又易于培养和定量,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病毒始终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30年代末,以m.德尔布吕克为代表的一派学者开始用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研究其复制和遗传机制,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70年代,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重要进展,如dna和 rna是遗传物质的确证,三联体密码学说的形成,核酸复制机制的阐明,遗传信息流中心法则的提出,反转录酶、基因的重叠和不连续性等的发现,以至基因工程的兴起和致癌理论的发展,几乎无一不与病毒有关。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一级结构分析,也常常是首先以病毒为材料研究完成的。反过来,分子生物学研究又促进了对病毒结构、复制和遗传的认识,使病毒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在实践方面,病毒的研究对防治人类、植物和动物的病毒病作出了重要贡献。病毒疫苗的发展,为控制人类疾病(如天花、黄热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等)和畜禽疾病(如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等)提供了有效措施;由于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等措施的利用,有效地控制了马铃薯退化病、小麦土传花叶病、白菜芜菁花叶病等农作物病害;利用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的研究,也在大力开展并已进入实用阶段。
培养和检测 Training and testing
  病毒研究的发展常常与病毒培养和检测方法的进步有密切的关系,特别在脊椎动物病毒方面,小鼠和鸡胚接种、组织培养、超速离心、凝胶电泳、电子显微镜和免疫测定等技术,对病毒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噬菌体的培养和检测方法最为简单。将噬菌体接种到易感细菌的肉汤培养物中,经18~24小时后,混浊的培养物重新透明,此时细菌被裂解,大量噬菌体被释放到肉汤中,再经除菌过滤,即为粗制噬菌体。为了测定其中噬菌体的数量,将粗制噬菌体稀释到每一接种量含100个左右,与过量的细菌混合,然后铺种于琼脂平皿上,在温箱中培养过夜,细菌繁殖成乳白色衬底,被噬菌体裂解的区域则在此衬底上表现为圆形的透明斑,称为噬斑。噬斑数代表该接种量中有活力的噬菌体数量。如果挑出单个噬斑来培养,就能获得由单个噬菌体所繁殖的后代,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动物病毒(见脊椎动物病毒)的培养可在自然宿主、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中进行,以死亡、发病或病变等作为病毒繁殖的直接指标,或以血细胞凝集、抗原测定等作为间接指标。收获发病动物的组织磨成悬液或有病变的细胞培养液,即为粗制病毒。测定活病毒数量可采用空斑法,其原理与噬斑法相同,但以易感的动物单层细胞代替细菌,在接种适当稀释的病毒后,用含有培养液和中性红的琼脂覆盖,使病毒感染局限在小面积内形成病变区,衬底的健康细胞被中性红染成红色,病变区不染色而显示为空斑。
  至今植物病毒的培养和检测大都是在整株植物上进行的。从捣碎的病叶汁中制备病毒,常用枯斑法检测。用手指蘸上混有金刚砂的稀释病毒在植物叶片上轩轻磨擦,经一定时间后出现单个分开的圆形坏死或退绿斑点,称为枯斑。
  除了利用病毒的致病性定量检测病毒外,还可应用物理方法,如在电子显微镜下计数病毒颗粒,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提纯病毒的蛋白和核酸量,这些方法所测得的数据包括了有感染性和无感染性的病毒粒。
  应用电子显微镜不但能看清病毒粒的大小、形态,还可以分辨其表面的蛋白亚单位和内部的核壳等超微结构。
  大小与形态
  不同病毒的大小变动于20~450纳米之间。最大的为痘病毒科,大小为(170~260)×(300~450)纳米,最小的为双联病毒科,直径18~20纳米。
  病毒的形态也是多样的:球状(包括二十面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有包膜的如疱疹病毒;杆状(包括棒状),如烟草花叶病毒;丝状,如甜菜黄花病毒;弹状,如水疱性口炎病毒;复杂构型,如蝌蚪状的t偶数噬菌体。有些病毒在细胞内呈自然晶体排列。
化学组成及功能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病毒 化学组成及功能
病毒 化学组成及功能
  核酸带有遗传密码的病毒基因组。病毒依所含核酸种类不同可分为 dna病毒和 rna病毒。动物病毒或含dna,或含rna;植物病毒除少数组外大多为rna病毒;噬菌体除少数科外大多为dna病毒
  dna或rna可以是线型的或环状的,可以是单链的或双链的。rna可以分节段或不分节段,单链rna又分正链的和负链的。
  在分节段的rna植物病毒中,常见多分体基因组,即同一病毒的几个rna节段分别装入衣壳中,形成大小不同的颗粒,有的分装在两种颗粒中称二分体基因组,如豇豆花叶病毒;有的分装在3种颗粒中称三分体基因组,如黄瓜花叶病毒和雀麦花叶病毒
  通过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已查明一些病毒的基因图谱。对ms2和ΦΧ174噬菌体。花椰菜花叶病毒、sv40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序列,已全部查明。
  ①蛋白质 病毒的主要组分,依其功能可分为衣壳蛋白、膜蛋白、糖蛋白和内在酶4类。
  衣壳蛋白包裹核酸形成保护性的外壳。简单的病毒只有1种衣壳蛋白,较复杂的如腺病毒衣壳是由六邻体、五邻体和纤维3种蛋白构成的。在有包膜的病毒如流感和水疱性口炎病毒中,膜蛋白一方面与外层脂质相连结,另一方面又同内部的核壳相连结,起到维系病毒内外结构的作用。糖蛋白位于包膜表面,有的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能与细胞膜受体结合。病毒虽无完整的酶系统,但常含有一些特殊的酶,如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和噬菌体的溶菌酶。此外,呼肠孤病毒科、弹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病毒粒中含rna多聚酶,反录病毒科含反转录酶,均与核酸复制有关。目前已查明十几种病毒蛋白的全氨基酸序列。
  ②脂质 存在于包膜中,包膜是在病毒成熟时从细胞质膜或核膜芽生获得的,所以病毒脂质常具有宿主细胞脂质的特征。用有机溶剂或去污剂破坏包膜脂质,可使病毒粒裂解。
  ③糖 除核酸中的戊糖外,病毒包膜还含有与蛋白或脂质结合的多糖。
  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和枯草杆菌噬菌体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见植物病毒、正粘病毒科和细菌病毒)。
  复制
  病毒复制指病毒粒入侵宿主细胞到最后细胞释放子代毒粒的全过程,包括吸附、进入与脱壳、病毒早期基因表达、核酸复制、晚期基因表达、装配和释放等步骤。各步的细节因病毒而异。
  吸附与进入
  t4噬菌体先以其尾丝与大肠杆菌表面受体结合,随后尾鞘收缩,裸露出的尾轴穿入细菌外壁,把头部内储存的dna注射到细菌体内。动物病毒也是先与细胞受体结合,以后或是靠细胞的吞噬作用进入,或是病毒包膜与细胞质膜融合后使核壳进入。植物病毒则是通过伤口侵入或通过媒介昆虫直接注入。一般情况下,病毒均须经脱壳,即脱去外被的蛋白质释放核酸,才能进行下一步复制。
  基因表达
  将其核酸上的遗传信息转录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后再翻译成蛋白质。一般在核酸复制以前的称早期基因表达,所产生的早期蛋白质,有的是核酸复制所需的酶,有的能抑制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在核酸复制开始以后的称晚期基因表达,所产生的晚期蛋白质主要是构成毒粒的结构蛋白质。早期和晚期蛋白质中都包括一些对病毒复制起调控作用的蛋白质。
  转录
  因病毒核酸的类型而异,共有6种方式:双链dna(dsdna)的病毒如 sv40,其转录方式与宿主细胞相同;含单链dna(ssdna)的病毒如小dna病毒科,需要通过双链阶段后再转录出mrna;含单链正链rna(ss+rna)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qβ噬菌体,其rna可直接作为信使,利用宿主的蛋白质合成机器合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含单链负链rna(ss-rna)的病毒如水疱性口炎病毒和流感病毒,需先转录成互补的正链作为其mrna,ssrna的反录病毒如鸡肉瘤病毒和白血病病毒,需先经反转录成dsdna而整含到宿主染色体中,于表达时再转录成mrna,含dsrna的呼肠孤病毒,则以保守型复制方式转录出与原来双链中的正链相同的mrna。
  近年来发现有些病毒(如腺病毒和sv40)的基因是不连续的,有外显子与内含子之分,转录后有剪接过程,把内含子剪除而把外显子连接起来,才有mrna的功能。多数病毒的mrna还需经过其他加工,如在5′端加上“帽子”结构和在3′端加上多聚腺嘌呤核苷酸。
  病毒基因转录所需酶的来源也不相同,如小dna病毒科、乳多泡病毒科所需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都是利用宿主原有的酶;而弹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和呼肠孤病毒科所需的依赖于rna的rna多聚酶,以及反录病毒科所需的反转录酶,都是病毒粒自备的。
  翻译
  不同病毒mrna翻译的方式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噬菌体的翻译是多顺反子的,如qβ的rna上有3个顺反子(为单个肽链编码的基因功能单位),可沿着1条mrna独立地翻译出3种多肽。动物病毒的翻译是单顺反子的,即由其基因组转录成不同的mrna,每种mrna翻译成一种多肽。分节段基因组病毒如流感病毒和呼肠孤病毒,每1节段rna构成1个顺反子,多分体基因组的植物病毒也是如此。脊髓灰质炎病毒的mrna先被翻译成1个分子量为20万的巨肽,再经裂解成为衣壳蛋白和酶。
  有些病毒如ΦΧ174,qβ噬菌体和 sv40等,存在基因重叠现象,即按读码位相不同而从同一核苷酸序列可以表达出一种以上的蛋白质。这是病毒经济地利用其有限的遗传信息的1种方式。
  核酸复制
  dna病毒按照经典的沃森-克里克碱基配对方式进行 dna复制。乳多泡病毒的环状 dna按“滚环”模式进行复制时,需要有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参与。病毒rna是通过半保留方式复制的,即以病毒rna(vrna)为模板,同时转录几个互补链(crna),crna转录完成并脱落后,又以同样方式再转录出新的vrna。因此,在感染细胞中可以查出具有部分双链结构而又拖着多条长短不同单链“尾巴”(正在合成中的互补链)的“复制中间体”。
  病毒核酸复制所需酶的来源也各不相同。sv40dna合成所需的酶都来自宿主。含rna的qβ噬菌体、小rna病毒科和含ssrna的植物病毒所需rna多聚酶的某个亚基,可能由病毒基因编码,而其他亚基来自宿主。疱疹病毒dna复制所需的酶,部分地由病毒编码,如dna多聚酶和胸苷激酶,可能还有核苷酸还原酶。痘类病毒的独立自主能力最强,甚至能在去核细胞中进行dna复制,其基因组至少能为75种蛋白质编码,包括dna多聚酶、胸苷激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和聚核苷酸连接酶。
  装配与释放
  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是分别复制的,然后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最简单的装配方式(如烟草花叶病毒)是核酸与衣壳蛋白相互识别,由衣壳亚单位按一定方式围绕rna聚集而成,不借助酶,也无需能量再生体系。许多二十面体病毒粒先聚集其衣壳,然后再装入核酸。有包膜的病毒,在细胞内形成核完后转移至被病毒修饰了的细胞核膜或质膜下面,以芽生方式释放病毒粒。t4噬菌体则先分别装配头部、尾部和尾丝,最后组合成完整病毒粒,裂解细菌而释放,其中有些步骤需酶的作用。
  细胞水平上的感染类型和宿主反应
  很早发现噬菌体感染有裂解性和溶源性之分。以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为例,裂解性感染于经历上述复制周期后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粒而将细菌裂解;而溶源性感染时,噬菌体dna环化并整合到大肠杆菌 dna的特异性位点上,随着细菌的分裂而传给子代细菌,细菌不被裂解也不产生子代病毒粒。营养条件、紫外线或化学药物都能使溶性源感染转化为裂解性。动物的dna病毒如 sv40、腺病毒、疱疹病毒等于感染敏感细胞(称为容许细胞)后,形成裂解性感染,而于感染不大敏感的细胞(称为不容许细胞)后,则形成转化性感染。转化性感染与溶源性感染相似,病毒dna或其片段整合于细胞染色体上,并随细胞分裂而传给子代细胞,表达其部分基因(一般为早期基因),但不产生子代病毒粒,细胞也不死亡,但被转化成类似于肿瘤细胞,可无限地传代。另一方面,rna肿瘤病毒(如鸡肉瘤病毒)必须先将其rna反转录成dsdna并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才能进行复制,所以这种感染方式是独特的,既是转化性感染,又产生大量病毒粒。
  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有4种:无明显反应、细胞死亡、细胞增生后死亡和细胞转化。例如,副粘病毒sv5在细胞培养中产生大量病毒而不引起明显反应。多数病毒感染敏感细胞时,由于抑制了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而引起细胞死亡。痘病毒感染时,先刺激细胞多次分裂然后死亡,造成痘疱病灶。dna病毒和rna肿瘤病毒则引起细胞转化。
  有些动物病毒于感染宿主细胞后,在胞核或细胞质内形成具有特殊染色特性的内含物,称为包涵体,如痘病毒的细胞质内包涵体和疱疹病毒的胞核内包涵体。这些包涵体有的是由未成熟或成熟的病毒粒构成,有的是宿主细胞的反应产物,有的是两者的混合物。有些昆虫病毒病毒粒包埋在蛋白基质中,形成包涵体如核型多角体病毒
  脊椎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的另一种反应是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动物细胞编码的蛋白,其基因平常处于不活动状态,于病毒感染或经双链rna诱导后活化。干扰素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但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结合,激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3种酶,阻断了病毒mrna的翻译。干扰素在防止病毒扩散和疾病恢复中有一定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抗病毒药物。
  机体水平上的感染类型和宿主反应
  高等动、植物感染病毒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和持续感染,动物病毒还可表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显性感染表现为临床疾病;在持续感染中,病毒在机体内长期存在。动物病毒的持续感染又分为潜伏感染、慢性感染和长程感染3类。潜伏感染如疱疹,平常无症状也查不到病毒,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刺激而复发时出现病毒;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有或无症状,但可查到病毒;长程感染限于少数病毒,如绵羊的 maedi-visna(一种反录病毒感染)可查到病毒;潜伏期和病程都很长,进行性发病直至死亡。
  高等动物能对病毒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体液免疫表现为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其中包括能特异地灭活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在预防再感染中起主导作用。细胞免疫的主要表现是识别病毒抗原并发生反应的t淋巴细胞,在清除病毒病毒感染细胞中起主导作用。
  植物细胞对病毒常有过敏反应,细胞迅速死亡,形成枯斑,同时病毒复制也受到限制。另一种反应是产生一种很象干扰素的抗病毒因子,能保护未受感染的细胞。
危害 Hazards
  致瘤作用
  有一些病毒能诱发良性肿瘤,如痘病毒科的兔纤维瘤病毒、人传染性软疣病毒和乳多泡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另有一些能诱发恶性肿瘤,按其核酸种类可分为dna肿瘤病毒和rna肿瘤病毒。dna肿瘤病毒包括乳多泡病毒料的sv40和多瘤病毒,以及腺病毒科和疱疹病毒科的某些成员,从肿瘤细胞中可查出病毒核酸或其片段和病毒编码的蛋白,但一般没有完整的病毒粒。rna肿瘤病毒均属反录病毒科,包括鸡和小鼠的白血病和肉瘤病毒,从肿瘤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粒。这两类病毒均能在体外转化细胞。在人类肿瘤中,已证明eb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密切关系;最近,从一种t细胞白血病查到反录病毒。此外,Ⅱ型疱疹病毒可能与宫颈癌病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可能与肝癌病因有关。但是,病毒大概不是唯一的病因,环境和遗传因素可能起协同作用。
  起源
  对于病毒的起源曾有过种种推测;一种观点认为病毒可能类似于最原始的生命;另一种认为病毒可能是从细菌退化而来,由于寄生性的高度发展而逐步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由腐生菌→寄生菌→细胞内寄生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大病毒→小病毒;还有一种则认为病毒可能是宿主细胞的产物。这些推测各有一定的依据,目前尚无定论。因此病毒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是未定的。但是,不论其原始起源如何,病毒一旦产生以后,同其他生物一样,能通过变异和自然选择而演化。
  分类
  病毒分类命名的工作现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负责,已于 1971、1976、1979和 1982年发表过 4次报告。
  1982年将资料较齐全而能分类的病毒划分为7大群,分群的根据是基因组的核酸种类(dna或 rna)、类型(ds或ss)和有无包膜。
  7大群中包括59个科组:
  dsdna,有包膜 4科
  dsdna,无包膜 8科,1组
  ssdna,无包膜 3科,1组
  dsrna,有包膜 1科
  dsrna,无包膜 1科,4个可能科
  ssrna,有包膜 8科,1组
  ssrna,无包膜 4科,22组,1个可能组
  如按宿主分类,则为:
  细菌病毒 10科
  真菌病毒 3个可能科
  植物病毒 24组,1个可能组
  无脊椎动物病毒 2科,1组
  脊椎动物病毒 9科
  无脊椎、脊椎动物共有的病毒有6科,即痘病毒科虹彩病毒科、小dna病毒科、披膜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和小rna病毒科,以及一个可能科,即二节段双链rna病毒
  无脊椎、脊椎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病毒有2科,即呼肠孤病毒科和弹状病毒科。
  病毒分类还处于初期阶段,以后还会迅速发展和演变。目前对资料较齐全的动物病毒和噬菌体都已立为科,科名采用拉丁文;而植物病毒则只立组,组名多采用缩拼法,即将某科的典型代表病毒的普通名称如tobacco mo-saic virus缩拼为 tobamo-virus。科下分亚科及属,属下即为各个病毒的普通名称,目前尚未分种。
作用 Role
  生物病毒的好处
  1、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2、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例如仙台病毒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体上
  4、在专一的细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
  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
  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
  病毒疫苗对人类有防病毒有好处--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很多基因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此也是可以演化的。因为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机构,不能独立的繁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形态。近年来发现了比病毒还要简单的类病毒,它是小的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但它可以在动物身上造成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说明无生命与有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计算机病毒 Computer Virus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不是我们所说的熟悉的生物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代码。但是,计算机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同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而且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除复制能力外,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和生物病毒一样的共同特性:一个被病毒感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如同传染病。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删除了驱动或造成了其它各种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单独一个被感染的程序,它还能通过占据存储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和生物病毒在传播上的相似是“计算机病毒”名称的由来。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能“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
  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 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 机成熟时, 它会自生复制并传播, 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
  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扮演着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 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能够描述计算机病毒的根本属性的是自我复制和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一.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很强的感染性,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
  三. 病毒存在的必然性计算机的信息需要存取、复制、传送,病毒作为信息的一种形式可以随之繁殖、感染、破坏,而当病毒取得控制权之后,他们会主动寻找感染目标,使自身广为流传。
  四.计算机病毒的长期性病毒往往会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弱点进行传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是防病毒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完美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过于强调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将使系统多数时间用于病毒检查,系统失去了可用性、实用性和易用性,另一方面,信息保密的要求让人们在泄密和抓住病毒之间无法选择。病毒与反病毒将作为一种技术对抗长期存在,两种技术都将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长期的发展。
  五.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或偶然的原因.一次突发的停电和偶然的错误,会在计算机的磁盘和内存中产生一些乱码和随机指令,但这些代码是无序和混乱的,病毒则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不会通过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病毒是人为的特制程序现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为故意编写的,多数病毒可以找到作者信息和产地信息,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统计来看,病毒作者主要情况和目的是:一些天才的程序员为了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处于对上司的不满,为了好奇,为了报复,为了祝贺和求爱,为了得到控制口令,为了软件拿不到报酬预留的陷阱等.当然也有因政治,军事,宗教,民族.专利等方面的需求而专门编写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机构和黑客的测试病毒
  六. 计算机病毒分类根据多年对计算机病毒的研究,按照科学的、系统的、严密的方法,计算机病毒可分类如下:按照计算机病毒属性的方法进行分类,计算机病毒可以根据下面的属性进行分类:
  按照计算机病毒存在的媒体进行分类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
  按照计算机病毒传染的方法进行分类根据病毒传染的方法可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驻留型病毒感染计算机后,把自身的内存驻留部分放在内存(ram)中,这一部分程序挂接系统调用并合并到操作系统中去,他处于激活状态,一直到关机或重新启动.非驻留型病毒在得到机会激活时并不感染计算机内存,一些病毒在内存中留有小部分,但是并不通过这一部分进行传染,这类病毒也被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
  按照计算机病毒破坏的能力进行分类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上却能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
  按照计算机病毒特有的算法进行分类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病毒可以划分为: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其算法不同可分为:练习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诡秘型病毒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利用dos空闲的数据区进行工作。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它们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无关指令的解码算法和被变化过的病毒体组成。
概述 Overview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毫微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其主要特点是: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全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简单理解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病毒的分类:
  第一种分类:蛋白病毒,DNA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第二种分类:普通病毒、类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IV等)
  病毒的形态
  (1) 球状病毒;(2)杆状病毒;(3)砖形病毒;(4)冠状病毒;(5)有包膜的球状病毒;(6)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7)封于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
  病毒粒的对称体制:
  病毒粒的对称体制只有两种,即螺旋对称(代表烟草花叶病毒)和二十 面体对称(等轴对称,代表腺病毒)。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病毒,实质上是上述两种对称相结合的结果,故称作复合对称(代表T偶数噬菌体)
  病毒的大小
  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
  病毒的组成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由于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体,故单个病毒个体不能称作"单细胞",这样就产生了病毒粒或病毒体(virion).病毒粒有时也称病毒颗粒或病毒粒子(virus particle),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core)或基因组(genome),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capsid).衣壳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subunit)——衣壳粒(capsomere)所构成。核心和衣壳合称核心壳 (nucleocapsid)。有些较复杂的病毒,(一般为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其核心壳外还被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称为包膜(envelope)。包膜中的类脂来自宿主细胞膜。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spike)等附属物。包膜的有无及其性质与该病毒的宿主专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关。昆虫病毒中有1类多角体病毒,其核壳被蛋白晶体所包被,形成多角形包涵体。
  病毒的复制过程叫做复制周期。其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病毒出现假说:
  1.蛋白质、核酸遗失说:
  大生物(此处大生物意思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区别于病毒的非细胞结构生物)由于细胞脱落和破裂,导致游离的蛋白质和DNA、RNA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这些蛋白质由于化学作用形成了一个内部可容纳小分子的结构,很多这样的蛋白质,里面裹着DNA或者RNA,甚至单独的蛋白质和单独的DNA、RNA游离,这些散落的游离的分子,有一些个别的和大生物细胞膜有亲和性,大生物细胞通过吞噬作用使其进入细胞,其DNA、RNA得以表达,然后通过进化形成现在成熟的病毒
  2.生命起源说:
  病毒是最原始的生命体,早在没有细胞之前就有病毒存在,那时的病毒还只限于蛋白质和核酸,没有表现出病毒的寄生特征,当细胞体生物出现之后,个别这种蛋白质和核酸或他们的复合体表现出寄生性,后续过程同上。
历史 History
病毒 历史
  关于病毒所导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的印度和中国就有了关于天花的记录。但直到19世纪末,病毒才开始逐渐得以发现和鉴定。1884年,法国微生物学家查理斯·尚柏朗(Charles Chamberland)发明了一种细菌无法滤过的过滤器(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其滤孔孔径小于细菌的大小),他利用这一过滤器就可以将液体中存在的细菌除去。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Dmitry Ivanovsky)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将感染了花叶病的烟草叶的提取液用烛形滤器过滤后,依然能够感染其他烟草。于是他提出这种感染性物质可能是细菌所分泌的一种毒素,但他并未深入研究下去。当时,人们认为所有的感染性物质都能够被过滤除去并且能够在培养基中生长,这也是疾病的细菌理论(germ theory)的一部分。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马丁乌斯·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重复了Ivanovsky的实验,并相信这是一种新的感染性物质。他还观察到这种病原只在分裂细胞中复制,由于他的实验没有显示这种病原的颗粒形态,因此他称之为contagium vivum fluidum(可溶的活菌)并进一步命名为virus(病毒)。贝杰林克认为病毒是以液态形式存在的(但这一看法后来被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推翻,他证明了病毒是颗粒状的)。同样在1899年,Friedrich Loeffler和Paul Frosch发现患口蹄疫动物淋巴液中含有能通过滤器的感染性物质,由于经过了高度的稀释,排除了其为毒素的可能性;他们推论这种感染性物质能够自我复制。
  20世纪早期,英国细菌学家Frederick Twort发现了可以感染细菌的病毒,并称之为噬菌体。随后法裔加拿大微生物学家Félix d'Herelle描述了噬菌体的特性:将其加入长满细菌的琼脂固体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由于细菌死亡而留下的空斑。高浓度的病毒悬液会使培养基上的细菌全部死亡,但通过精确的稀释,可以产生可辨认的空斑。通过计算空斑的数量,再乘以稀释倍数就可以得出溶液中病毒的个数。他们的工作揭开了现代病毒学研究的序幕。
  在19世纪末,病毒的特性被认为是感染性、可滤过性和需要活的宿主,也就意味着病毒只能在动物或植物体内生长。1906年,哈里森发明了在淋巴液中进行组织生长的方法;接着在1913年,E. Steinhardt、C. Israeli和R. A. Lambert利用这一方法在豚鼠角膜组织中成功培养了牛痘苗病毒,突破了病毒需要体内生长的限制。1928年,H. B. Maitland和M. C. Maitland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他们利用切碎的母鸡肾脏的悬液对牛痘苗病毒进行了培养。他们的方法在1950年代得以广泛应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大规模生产。
  美国科学家温德尔·斯坦利1931年,德国工程师恩斯特·鲁斯卡和马克斯·克诺尔发明了电子显微镜,使得研究者首次得到了病毒形态的照片。1935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和病毒学家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发现烟草花叶病毒大部分是由蛋白质所组成的,并得到病毒晶体。随后,他将病毒成功地分离为蛋白质部分和RNA部分。温德尔·斯坦利也因为他的这些发现而获得了194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烟草花叶病毒是第一个被结晶的病毒,从而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的方法来得到其结构细节。第一张病毒的X射线衍射照片是由Bernal和Fankuchen于1941年所拍摄的。1955年,通过分析病毒的衍射照片,罗莎琳·富兰克林揭示了病毒的整体结构。同年,Heinz Fraenkel-Conrat和Robley Williams发现将分离纯化的烟草花叶病毒RNA和衣壳蛋白混合在一起后,可以重新组装成具有感染性的病毒,这也揭示了这一简单的机制很可能就是病毒在它们的宿主细胞内的组装过程。
  20世纪的下半叶是发现病毒的黄金时代,大多数能够感染动物、植物或细菌的病毒在这数十年间被发现。1957年,马动脉炎病毒和导致牛病毒性腹泻的病毒(一种瘟病毒)被发现;1963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1965年,霍华德·马丁·特明发现并描述了第一种逆转录病毒;这类病毒将RNA逆转录为DNA的关键酶,逆转录酶在1970年由霍华德·特明和戴维·巴尔的摩分别独立鉴定出来。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吕克·蒙塔尼和他的同事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首次分离得到了一种逆转录病毒,也就是现在世人皆知的艾滋病毒(HIV)。其二人也因此与发现了能够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分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化学组成及功能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核酸带有遗传密码的病毒基因组。病毒依所含核酸种类不同可分为 DNA病毒和 RNA病毒。动物病毒或含DNA,或含RNA;植物病毒除少数组外大多为RNA病毒;噬菌体除少数科外大多为DNA病毒
  DNA或RNA可以是线型的或环状的,可以是单链的或双链的。RNA可以分节段或不分节段,单链RNA又分正链的和负链的。
  在分节段的RNA植物病毒中,常见多分体基因组,即同一病毒的几个RNA节段分别装入衣壳中,形成大小不同的颗粒,有的分装在两种颗粒中称二分体基因组,如豇豆花叶病毒;有的分装在3种颗粒中称三分体基因组,如黄瓜花叶病毒和雀麦花叶病毒
  通过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已查明一些病毒的基因图谱。对MS2和ΦΧ174噬菌体。花椰菜花叶病毒、SV40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序列,已全部查明。
  ①蛋白质 病毒的主要组分,依其功能可分为衣壳蛋白、膜蛋白、糖蛋白和内在酶4类。
  衣壳蛋白包裹核酸形成保护性的外壳。简单的病毒只有1种衣壳蛋白,较复杂的如腺病毒衣壳是由六邻体、五邻体和纤维3种蛋白构成的。在有包膜的病毒如流感和水疱性口炎病毒中,膜蛋白一方面与外层脂质相连结,另一方面又同内部的核壳相连结,起到维系病毒内外结构的作用。糖蛋白位于包膜表面,有的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能与细胞膜受体结合。病毒虽无完整的酶系统,但常含有一些特殊的酶,如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和噬菌体的溶菌酶。此外,呼肠孤病毒科、弹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病毒粒中含RNA多聚酶,反录病毒科含反转录酶,均与核酸复制有关。目前已查明十几种病毒蛋白的全氨基酸序列。
  ②脂质 存在于包膜中,包膜是在病毒成熟时从细胞质膜或核膜芽生获得的,所以病毒脂质常具有宿主细胞脂质的特征。用有机溶剂或去污剂破坏包膜脂质,可使病毒粒裂解。
  ③糖 除核酸中的戊糖外,病毒包膜还含有与蛋白或脂质结合的多糖。
  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和枯草杆菌噬菌体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见植物病毒、正粘病毒科和细菌病毒)。
  复 制
  病毒复制指病毒粒入侵宿主细胞到最后细胞释放子代毒粒的全过程,包括吸附、进入与脱壳、病毒早期基因表达、核酸复制、晚期基因表达、装配和释放等步骤。各步的细节因病毒而异。
  吸附与进入
  T4噬菌体先以其尾丝与大肠杆菌表面受体结合,随后尾鞘收缩,裸露出的尾轴穿入细菌外壁,把头部内储存的DNA注射到细菌体内。动物病毒也是先与细胞受体结合,以后或是靠细胞的吞噬作用进入,或是病毒包膜与细胞质膜融合后使核壳进入。植物病毒则是通过伤口侵入或通过媒介昆虫直接注入。一般情况下,病毒均须经脱壳,即脱去外被的蛋白质释放核酸,才能进行下一步复制。
  基因表达
  将其核酸上的遗传信息转录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后再翻译成蛋白质。一般在核酸复制以前的称早期基因表达,所产生的早期蛋白质,有的是核酸复制所需的酶,有的能抑制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在核酸复制开始以后的称晚期基因表达,所产生的晚期蛋白质主要是构成毒粒的结构蛋白质。早期和晚期蛋白质中都包括一些对病毒复制起调控作用的蛋白质。
  转录
  因病毒核酸的类型而异,共有6种方式:双链DNA(dsDNA)的病毒如 SV40,其转录方式与宿主细胞相同;含单链DNA(ssDNA)的病毒如小DNA病毒科,需要通过双链阶段后再转录出mRNA;含单链正链RNA(ss+RNA)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Qβ噬菌体,其RNA可直接作为信使,利用宿主的蛋白质合成机器合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含单链负链RNA(ss-RNA)的病毒如水疱性口炎病毒和流感病毒,需先转录成互补的正链作为其mRNA,ssRNA的反录病毒如鸡肉瘤病毒和白血病病毒,需先经反转录成dsDNA而整含到宿主染色体中,于表达时再转录成mRNA,含dsRNA的呼肠孤病毒,则以保守型复制方式转录出与原来双链中的正链相同的mRNA。
  近年来发现有些病毒(如腺病毒和SV40)的基因是不连续的,有外显子与内含子之分,转录后有剪接过程,把内含子剪除而把外显子连接起来,才有mRNA的功能。多数病毒的mRNA还需经过其他加工,如在5′端加上“帽子”结构和在3′端加上多聚腺嘌呤核苷酸。
  病毒基因转录所需酶的来源也不相同,如小DNA病毒科、乳多泡病毒科所需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都是利用宿主原有的酶;而弹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和呼肠孤病毒科所需的依赖于RNA的RNA多聚酶,以及反录病毒科所需的反转录酶,都是病毒粒自备的。
  翻译
  不同病毒mRNA翻译的方式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噬菌体的翻译是多顺反子的,如Qβ的RNA上有3个顺反子(为单个肽链编码的基因功能单位),可沿着1条mRNA独立地翻译出3种多肽。动物病毒的翻译是单顺反子的,即由其基因组转录成不同的mRNA,每种mRNA翻译成一种多肽。分节段基因组病毒如流感病毒和呼肠孤病毒,每1节段RNA构成1个顺反子,多分体基因组的植物病毒也是如此。脊髓灰质炎病毒的mRNA先被翻译成1个分子量为20万的巨肽,再经裂解成为衣壳蛋白和酶。
  有些病毒如ΦΧ174,Qβ噬菌体和 SV40等,存在基因重叠现象,即按读码位相不同而从同一核苷酸序列可以表达出一种以上的蛋白质。这是病毒经济地利用其有限的遗传信息的1种方式。
  核酸复制
  DNA病毒按照经典的沃森-克里克碱基配对方式进行 DNA复制。乳多泡病毒的环状 DNA按“滚环”模式进行复制时,需要有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参与。病毒RNA是通过半保留方式复制的,即以病毒RNA(vRNA)为模板,同时转录几个互补链(cRNA),cRNA转录完成并脱落后,又以同样方式再转录出新的vRNA。因此,在感染细胞中可以查出具有部分双链结构而又拖着多条长短不同单链“尾巴”(正在合成中的互补链)的“复制中间体”。
  病毒核酸复制所需酶的来源也各不相同。SV40DNA合成所需的酶都来自宿主。含RNA的Qβ噬菌体、小RNA病毒科和含ssRNA的植物病毒所需RNA多聚酶的某个亚基,可能由病毒基因编码,而其他亚基来自宿主。疱疹病毒DNA复制所需的酶,部分地由病毒编码,如DNA多聚酶和胸苷激酶,可能还有核苷酸还原酶。痘类病毒的独立自主能力最强,甚至能在去核细胞中进行DNA复制,其基因组至少能为75种蛋白质编码,包括DNA多聚酶、胸苷激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和聚核苷酸连接酶。
  装配与释放
  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是分别复制的,然后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最简单的装配方式(如烟草花叶病毒)是核酸与衣壳蛋白相互识别,由衣壳亚单位按一定方式围绕RNA聚集而成,不借助酶,也无需能量再生体系。许多二十面体病毒粒先聚集其衣壳,然后再装入核酸。有包膜的病毒,在细胞内形成核完后转移至被病毒修饰了的细胞核膜或质膜下面,以芽生方式释放病毒粒。T4噬菌体则先分别装配头部、尾部和尾丝,最后组合成完整病毒粒,裂解细菌而释放,其中有些步骤需酶的作用。
  细胞水平上的感染类型和宿主反应
  很早发现噬菌体感染有裂解性和溶源性之分。以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为例,裂解性感染于经历上述复制周期后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粒而将细菌裂解;而溶源性感染时,噬菌体DNA环化并整合到大肠杆菌 DNA的特异性位点上,随着细菌的分裂而传给子代细菌,细菌不被裂解也不产生子代病毒粒。营养条件、紫外线或化学药物都能使溶性源感染转化为裂解性。动物的DNA病毒如 SV40、腺病毒、疱疹病毒等于感染敏感细胞(称为容许细胞)后,形成裂解性感染,而于感染不大敏感的细胞(称为不容许细胞)后,则形成转化性感染。转化性感染与溶源性感染相似,病毒DNA或其片段整合于细胞染色体上,并随细胞分裂而传给子代细胞,表达其部分基因(一般为早期基因),但不产生子代病毒粒,细胞也不死亡,但被转化成类似于肿瘤细胞,可无限地传代。另一方面,RNA肿瘤病毒(如鸡肉瘤病毒)必须先将其RNA反转录成dsDNA并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才能进行复制,所以这种感染方式是独特的,既是转化性感染,又产生大量病毒粒。
  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有4种:无明显反应、细胞死亡、细胞增生后死亡和细胞转化。例如,副粘病毒SV5在细胞培养中产生大量病毒而不引起明显反应。多数病毒感染敏感细胞时,由于抑制了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而引起细胞死亡。痘病毒感染时,先刺激细胞多次分裂然后死亡,造成痘疱病灶。DNA病毒和RNA肿瘤病毒则引起细胞转化。
  有些动物病毒于感染宿主细胞后,在胞核或细胞质内形成具有特殊染色特性的内含物,称为包涵体,如痘病毒的细胞质内包涵体和疱疹病毒的胞核内包涵体。这些包涵体有的是由未成熟或成熟的病毒粒构成,有的是宿主细胞的反应产物,有的是两者的混合物。有些昆虫病毒病毒粒包埋在蛋白基质中,形成包涵体如核型多角体病毒
  脊椎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的另一种反应是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动物细胞编码的蛋白,其基因平常处于不活动状态,于病毒感染或经双链RNA诱导后活化。干扰素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但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结合,激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3种酶,阻断了病毒mRNA的翻译。干扰素在防止病毒扩散和疾病恢复中有一定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抗病毒药物。
  机体水平上的感染类型和宿主反应
  高等动、植物感染病毒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和持续感染,动物病毒还可表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显性感染表现为临床疾病;在持续感染中,病毒在机体内长期存在。动物病毒的持续感染又分为潜伏感染、慢性感染和长程感染3类。潜伏感染如疱疹,平常无症状也查不到病毒,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刺激而复发时出现病毒;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有或无症状,但可查到病毒;长程感染限于少数病毒,如绵羊的 Maedi-visna(一种反录病毒感染)可查到病毒;潜伏期和病程都很长,进行性发病直至死亡。
  高等动物能对病毒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体液免疫表现为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其中包括能特异地灭活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在预防再感染中起主导作用。细胞免疫的主要表现是识别病毒抗原并发生反应的T淋巴细胞,在清除病毒病毒感染细胞中起主导作用。
  植物细胞对病毒常有过敏反应,细胞迅速死亡,形成枯斑,同时病毒复制也受到限制。另一种反应是产生一种很象干扰素的抗病毒因子,能保护未受感染的细胞。
  比如:EV71肠道病毒
   据专家介绍,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EV71,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主要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密切接触传播,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说,如果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专家强调,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在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专家建议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如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
不同寻常的自然角色 Unusual natural role
病毒 不同寻常的自然角色
  其实,病毒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在人类生存和进化的过程当中,扮演了不同寻常的角色,人和脊椎动物直接从病毒那里获得了100多种基因,而且人类自生复制DNA的酶系统,也可能来自于病毒
计算机病毒 Computer Virus
  一种恶意计算机代码,可以破坏系统程序,占用空间,盗取账号密码。严重可以导致网络、系统瘫痪。 详见计算机病毒
小说病毒 Novel virus
小说病毒
  书名:《病毒
  作者:蔡骏
  ISBN:9787104015185
  页数:268
  定价:14.8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2-04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简介:
  冬至前夜,“我”接到了朋友求救的E-mail,当“我”赶到朋友处的时候,朋友已经跳楼身亡了。接着,不断有人神秘地自杀,所有的遇难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经常登陆一家叫“古墓幽魂”的个人网站。当你进入“古墓幽魂”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无法自拔了,死亡的阴影将随时随地的笼罩着你。随着调查的深入,“我”惊奇地发现,这一切都源于一百多年前发生在紫禁城里的爱情悲剧。所有这些谜,直到最后一页才能真相大白,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著名青年作家蔡骏的小说,作者用超乎想象的构思,构造了一个充满恐怖、与悬疑的世界,让读者即使觉得恐怖,也不忍释手。
电影病毒 Film virus
电影病毒
  影片名称:病毒
  英文名称:Virus
  影片类型:科幻
  上映日期:2002年11月18日
  上映地区:美国/英国
  影片语言:英语
  电影片长:106分钟
  主要演员:杰米·李·柯蒂斯 威廉·鲍尔文
  剧情简介:
  消灭所有的病毒(Virus)-[人类]。
  海洋拖船「海洋之星」在南太平洋意外遭遇了剧烈的台风袭击,面临着沉船的危险。一个七人小组驾驶小船进入台风眼中,他们在台风眼里发现了一艘640尺长,却空无一人高科技俄罗斯研究舰艇。
  事实上,早在他们登舰之前,这艘高九尺,有多重飞翼名为「葛利亚」的超级战舰,已被一群来自外太空的异形所占据,它们经由电脑学到人类的一切后,即全力执行其终极任务:消灭所有的病毒(Virus)-[人类]。于是它们占领所有先进科技设备,全面改造舰上船员成为杀人怪兽,企图藉此歼灭地球人类。
  由于他们破坏力超大,杀伤力超强,但他们的生存需要依靠舰上极强大的电力,因此七人小组计画将「葛立亚」及所有外星人引到海底,在风狂雨骤的台风夜里,他们究竟能否战胜外星人?能否全数安全生还?更要紧的是地球能否得到解救?
计算机病毒 Computer Virus
  一种恶意计算机代码,可以破坏系统程序,占用空间,盗取账号密码。严重可以导致网络、系统瘫痪。 详见计算机病毒
  去除方法
  使用安全的杀毒软件清除。
  病毒名是由以下6字段组成的:主行为类型.子行为类型.宿主文件类型.主名称.版本信息.主名称变种号#附属名称.附属名称变种号.病毒长度。其中字段之间使用“.”分隔,#号以后属于内部信息,为推举结构。
  主行为类型与病毒子行为类型
  病毒可能包含多个主行为类型,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每种主行为类型的危害级别确定危害级别最高的作为病毒的主行为类型。同样的,病毒也可能包含多个子行为类型,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每种主行为类型的危害级别确定危害级别最高的作为病毒的子行为类型。其中危害级别是指对病毒所在计算机的危害。
  病毒主行为类型有是否显示的属性,用于生成病毒名时隐藏主行为名称。它与病毒子行为类型存在对应关系,见下表:
  主行为类型 子行为类型
  Backdoor
  危害级别:1
  说明:
  中文名称—“后门”, 是指在用户不知道也不允许的情况下,在被感染的系统上以隐蔽的方式运行可以对被感染的系统进行远程控制,而且用户无法通过正常的方法禁止其运行。“后门”其实是木马的一种特例,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后门”可以对被感染的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如:文件管理、进程控制等)。
  Worm
  危害级别:2
  说明:
  中文名称—“蠕虫”,是指利用系统的漏洞、外发邮件、共享目录、可传输文件的软件(如:MSN、OICQ、IRC等)、可移动存储介质(如:U盘、软盘),这些方式传播自己的病毒。这种类型的病毒其子型行为类型用于表示病毒所使用的传播方式。
  Mail
  危害级别:1
  说明:通过邮件传播
  IM
  危害级别:2
  说明:通过某个不明确的载体或多个明确的载体传播自己
  MSN
  危害级别:3
  说明:通过MSN传播
  QQ
  危害级别:4
  说明:通过OICQ传播
  ICQ
  危害级别:5
  说明:通过ICQ传播
  P2P
  危害级别:6
  说明:通过P2P软件传播
  IRC
  危害级别:7
  说明:通过ICR传播
  说明:不依赖其他软件进行传播的传播方式,如:利用系统漏洞、共享目录、可移动存储介质。
  Trojan
  危害级别:3
  说明:
  中文名称—“木马”,是指在用户不知道也不允许的情况下,在被感染的系统上以隐蔽的方式运行,而且用户无法通过正常的方法禁止其运行。这种病毒通常都有利益目的,它的利益目的也就是这种病毒的子行为。
  Spy
  危害级别:1
  说明:窃取用户信息(如:文件等)
  PSW
  危害级别:2
  说明:具有窃取密码的行为
  DL
  危害级别:3
  说明:下载病毒并运行
  一、判定条款:
  没有可调出的任何界面,逻辑功能为:从某网站上下载文件加载或运行.
  二、逻辑条件引发的事件:
  事件1、.不能正常下载或下载的文件不能判定为病毒
  操作准则:该文件不能符合正常软件功能组件标识条款的,确定为:Trojan.DL
  事件2.下载的文件是病毒
  操作准则: 下载的文件是病毒,确定为: Trojan.DL
  IMMSG
  危害级别:4
  说明:通过某个不明确的载体或多个明确的载体传播即时消息(这一行为与蠕虫的传播行为不同,蠕虫是传播病毒自己,木马仅仅是传播消息)
  MSNMSG
  危害级别:5
  说明:通过MSN传播即时消息
  QQMSG
  危害级别:6
  说明:通过OICQ传播即时消息
  ICQMSG
  危害级别:7
  说明:通过ICQ传播即时消息
  UCMSG
  危害级别:8
  说明:通过UC传播即时消息
  Proxy
  危害级别:9
  说明:将被感染的计算机作为代理服务器
  Clicker
  危害级别:10
  说明:点击指定的网页
  判定条款:
  没有可调出的任何界面,逻辑功能为:点击某网页。
  操作准则:
  该文件不符合正常软件功能组件标识条款的,确定为:Trojan.Clicker。
  (该文件符合正常软件功能组件标识条款,就参考流氓软件判定规则进行流氓软件判定)
  Dialer
  危害级别:12
  说明:通过拨号来骗取Money的程序
  说明:无法描述其利益目的但又符合木马病毒的基本特征,则不用具体的子行为进行描述
  AOL
  按照原来病毒名命名保留。
  Notifier
  按照原来病毒名命名保留。
  Virus
  危害级别:4
  说明:中文名称—“感染型病毒”,是指将病毒代码附加到被感染的宿主文件(如:PE文件、DOS下的COM文件、VBS文件、具有可运行宏的文件)中,使病毒代码在被感染宿主文件运行时取得运行权的病毒
  Harm
  危害级别:5
  说明:中文名称—“破坏性程序”,是指那些不会传播也不感染,运行后直接破坏本地计算机(如:格式化硬盘、大量删除文件等)导致本地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的程序。
  Dropper
  危害级别:6
  说明:中文名称—“释放病毒的程序”,是指不属于正常的安装或自解压程序,并且运行后释放病毒并将它们运行。
  一.Dropper判定条款:
  没有可调出的任何界面,逻辑功能为:自释放文件加载或运行。
  二.逻辑条件引发的事件:
  事件1:.释放的文件不是病毒
  操作准则: 释放的文件和释放者本身没逻辑关系并该文件不符合正常软件功能组件标识条款的,确定为:Droper
  事件2:释放的文件是病毒
  操作准则: 释放的文件是病毒,确定该文件为:Droper
  Hack
  危害级别:无
  说明:中文名称—“黑客工具”,是指可以在本地计算机通过网络攻击其他计算机的工具。
  Exploit
  说明:漏洞探测攻击工具
  DDoser
  说明:拒绝服务攻击工具
  Flooder
  说明:洪水攻击工具
  说明:不能明确攻击方式并与黑客相关的软件,则不用具体的子行为进行描述
  Spam
  说明:垃圾邮件。
  Nuker
  Sniffer
  Spoofer
  Anti
  说明:免杀的黑客工具
  Binder
  危害级别:无
  说明:捆绑病毒的工具
  正常软件功能组件标识条款:被检查的文件体内有以下信息能标识出该文件是正常软件的功能组件:文件版本信息,软件信息(注册表键值、安装目录)等。
  宿主文件
  宿主文件是指病毒所使用的文件类型,有是否显示的属性。目前的宿主文件有以下几种。
  JS 说明:JavaScript脚本文件
  VBS 说明:VBScript脚本文件
  HTML 说明:HTML文件
  Java 说明:Java的Class文件
  COM 说明:Dos下的Com文件
  EXE 说明:Dos下的Exe文件
  Boot 说明:硬盘或软盘引导区
  Word 说明:MS公司的Word文件
  Excel 说明:MS公司的Excel文件
  PE 说明:PE文件
  WinREG 说明:注册表文件
  Ruby 说明:一种脚本
  Python 说明:一种脚本
  BAT 说明:BAT脚本文件
  IRC 说明:IRC脚本
  主名称
  病毒的主名称是由分析员根据病毒体的特征字符串、特定行为或者所使用的编译平台来定的,如果无法确定则可以用字符串”Agent”来代替主名称,小于10k大小的文件可以命名为“Samll”。
  版本信息
  版本信息只允许为数字,对于版本信息不明确的不加版本信息。
  主名称变种号
  如果病毒的主行为类型、行为类型、宿主文件类型、主名称均相同,则认为是同一家族的病毒,这时需要变种号来区分不同的病毒记录。如果一位版本号不够用则最多可以扩展3位,并且都均为小写字母a—z,如:aa、ab、aaa、aab以此类推。由系统自动计算,不需要人工输入或选择。
  附属名称
  病毒所使用的有辅助功能的可运行的文件,通常也作为病毒添加到病毒库中,这种类型的病毒记录需要附属名称来与病毒主体的病毒记录进行区分。附属名称目前有以下几种:
  Client 说明:后门程序的控制端
  KEY_HOOK 说明:用于挂接键盘的模块
  API_HOOK 说明:用于挂接API的模块
  Install 说明:用于安装病毒的模块
  Dll 说明:文件为动态库,并且包含多种功能
  (空) 说明:没有附属名称,这条记录是病毒主体记录
  附属名称变种号
  如果病毒的主行为类型、行为类型、宿主文件类型、主名称、主名称变种号、附属名称均相同,则认为是同一家族的病毒,这时需要变种号来区分不同的病毒记录。变种号为不写字母a—z,如果一位版本号不够用则最多可以扩展3位,如:aa、ab、aaa、aab以此类推。由系统自动计算,不需要人工输入或选择。
  病毒长度
  病毒长度字段只用于主行为类型为感染型(Virus)的病毒,字段的值为数字。字段值为0,表示病毒长度可变。
医药词典 Medical Dictionary
    一类不具细胞结构介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首先发现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过细菌不能工巧匠穿过的瓷器,因而命名为过滤性病毒病毒病毒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绝大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各种病毒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形态,并具有严格的寄主专一性,即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为核酸和蛋折质,某些病毒还含有脂类、多糖及无机盐类等。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遗传物质。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侵害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破坏畜牧业和农作物,会造成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病毒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许多传染病如流感、麻疹、乙脑、肺炎、小儿麻痹等到都由病毒引起。某些病毒还能引起动物的肿瘤。细菌病毒污染是发酵工业中的大忌,威胁着农药、抗生素、酶制剂、有机溶剂的发酵生产和乳品生产等。有些病毒可用于防治害虫和病原体。病毒还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
百科辞典 Encyclopedia
病毒 百科辞典
    病毒
    virus
    病原微生物的一种。人类的传染病约75%由病毒引起。目前已将现有病毒归类于59个科或组、分别隶属于脊椎动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五大类。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virion)。它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和传染性。病毒体形态多数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少数杆状,丝状或子弹状,痘病毒呈砖块状,细菌病毒则大多呈蝌蚪状。各种病毒体大小悬殊,最大约300nm,最小仅约20nm,大多数<150nm。病毒的化学组成包括核酸、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英文解释
  1. :  Nimda,  Virus,  ultramicrobe,  ultravirus,  inframicrobe,  echo virus echo,  echovirus echo,  virus rna,  rna virus rna
  2. n.:  contagion,  Viruses,  simple organism, smaller than bacteria, and causing infectious disease
  3. adj.:  viral,  virulent
法文解释
  1. n.  virus
近义词
艾柯病毒
滤过性病毒
相关词
电脑网络安全理论研究bug漏洞电视剧千年虫流感
医学瘟疫传染病计算机人物笑傲江湖武侠金庸
作家小说诗歌科幻细菌感染电影医疗
希腊西方圣经计算机病毒软件计算机安全互联网更多结果...
包含词
T病毒R病毒B病毒G病毒X病毒病毒1
黄病毒黏病毒拟病毒病毒唑朊病毒病毒病
假病毒病毒学腺病毒类病毒病毒体痘病毒
原病毒前病毒鼻病毒病毒性病毒质隐病毒
分类详情
eb病毒
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张开计算机病毒张开亚病毒因子张开RNA病毒
张开DNA病毒张开DNA与RNA逆转录病毒张开艾可病毒
真菌病毒脊椎动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