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畸胎瘤起源於潛在多功能的原始胚細胞,多為良性,但惡性傾嚮隨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發生部位與胚生學體腔的中綫前軸或中綫旁區相關,多見於骶尾部,縱隔、腹膜後、性腺部位。好發於新生兒和嬰兒,女性為多。
(1)病因和病理:人體胚胎發育過程中,有一種具有多能發展潛力的多能細胞,正常胚胎發育情況下,發展和分化成各胚層的成熟細胞。如果在胚胎不同時期,某些多能細胞從整體上分離或脫落下來,使細胞基因發生突變,分化異常,則可發生胚胎異常。一般認為,這種分離或脫落發生於胚胎早期,則形成畸胎;而如發生於胚胎後期,則形成了具有內胚層、中胚層和外胚層三個胚層的異常分化組織,即形成了畸胎瘤。
畸胎瘤的病理特徵為腫瘤組織由外、中、內三個胚層組織構成,常含有成熟或未成熟的皮膚、牙齒、骨、軟骨、神經、肌肉、脂肪、上皮等組織,少數亦可含有胃粘膜、胰、肝、腎、肺、甲狀腺及胸腺等組織成分。惡性畸胎瘤常表現為未成熟的不易定型和分辨的組織,畸胎瘤的惡變多表現為神經組織或上皮組織的異常增殖而形成惡性畸胎瘤。
畸胎瘤的病理分類為:①成熟型畸胎瘤:即良性畸胎瘤,由已分化成熟的組織構成;②未成熟型畸胎瘤:即惡性畸胎瘤,由胚胎發生期的未成熟組織結構構成,多為神經膠質或神經管樣結構,常有未分化、有絲分裂增多的惡性病理表現。過去有將精原細胞瘤、無性細胞瘤、胚胎癌、內胚竇瘤等生殖細胞惡性腫瘤統稱為惡性畸胎瘤,事實上它們是胚胎學上生殖細胞瘤、自卵黃囊嚮生殖腺移行的各個區域中發生異常分化的結果,在病理上常無三胚層結構,不應歸為畸胎瘤。
(2)臨床表現:畸胎瘤由於部位各不相同、常有多種並發癥和明顯的惡變趨勢,所以在臨床上可有各種癥狀和表現:
①無痛性腫塊:這是畸胎瘤最常見的癥狀,多為圓形囊性、邊界清楚、質地軟硬不勻,甚至可捫及骨性結節。其中外生性腫瘤以骶尾部、枕、額、鼻等中綫部位常見,骶尾部畸胎瘤常可根據其所在位置分為顯型、隱型和混合型三種臨床類型
②壓迫和腔道梗阻癥狀:縱隔畸胎瘤常可壓迫呼吸道而引起嗆咳、呼吸睏難及頸靜脈怒張;後腹膜畸胎瘤多有腹痛,並可引起腸梗阻。盆腔和骶尾部隱型畸胎瘤多因便秘、排便睏難、尿瀦留而就診。
③腫瘤異常變化的急性癥狀:卵巢、睾丸畸胎瘤可發生卵巢或睾丸扭轉、壞死,表現為劇烈疼痛和相應的局部癥狀;畸胎瘤當發生繼發感染和囊內出血時,常可腫塊迅速增大,局部明顯壓痛,並同時伴有發熱、貧血、休剋等全身感染或失血癥狀;腹膜後、卵巢、盆腔、骶尾部等部位腫瘤也可突然破裂而發生大出血、血腹、休剋等兇險表現。
④腫瘤惡變的癥狀:惡性畸胎瘤和良性畸胎瘤惡變時,常表現為腫瘤迅速生長,失去原有彈性、外生性腫瘤可見淺表靜脈怒張、充血、局部皮膚被浸潤並伴有皮膚溫度增高。可經淋巴和血行轉移而有淋巴節腫大和肺、骨轉移癥狀,同時出現消瘦、貧血、瘤性發熱等全身癥狀。
(3)診斷:畸胎瘤大多數為外生性或有明顯腫塊可捫及,根據臨床表現常能早期診斷。仔細的腹部體檢和直腸指檢,對腹部、盆腔、隱型骶尾部畸胎瘤的檢查非常必要;腫瘤部位的x綫平片可發現腫瘤內有骨、牙齒等異常鈣化影而明確畸胎瘤,並多為成熟型畸胎瘤;胃腸道鋇餐、鋇劑灌腸和靜脈腎盂造影可瞭解相應部位的胃腸道或腎髒、輸尿管、膀胱等髒器的受壓推移情況。對生長迅速、浸潤範圍較廣的畸胎瘤病例應進行ct、核磁共振檢查,以明確腫瘤浸潤範圍及與重要血管,脊髓神經的相鄰關係。
考慮惡性畸胎瘤可能者,均應檢測患兒血清的甲胎蛋白(afp)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對診斷和預後判斷有指導作用。惡性畸胎瘤92%有甲胎蛋白增高,而良性畸胎瘤也有4%有afp異常,並發現良性畸胎瘤afp增高者術後復發率明顯增高。
(4)治療:畸胎瘤一旦確診,必須爭取早期手術切除,以避免良性畸胎瘤因耽擱手術而導致腫瘤惡變,同時可預防腫瘤感染、破裂、出血及並發癥的發生。畸胎瘤的手術要點是完整地切除腫瘤,卵巢和睾丸腫瘤均作一側卵巢或睾丸切除,骶尾部畸胎瘤強調務必將尾骨一並切除,以免殘留多能細胞而導致腫瘤復發。
惡性畸胎瘤的治療原則為聯合輔助治療,手術切除後常規化學治療1.5~2年,常用順鉑、長春花礆或長春新礆、博萊黴素。近年推薦應用順鉑、阿黴素、異環磷酰胺等化療藥物進行聯合化療。放射治療僅用於明確有鏡下或肉眼殘留的惡性畸胎瘤病例,放療劑量鏡下殘留以25gy為宜,肉眼殘留者可應用到35gy,對手術切除完整者,近年主張以化療為主,放療慎用,以避免放療時生殖器官、骨骼發育的延遲損害。
惡性畸胎瘤巨大或廣泛浸潤、臨床判斷不能切除者,可應用術前化療或放療,使腫瘤縮小後再予延期根治手術,對提高手術切除率、保留重要髒器有積極意義。對晚期病例,應用術前化療或放療也可達到解除腫瘤壓迫、控製轉移竈和爭取再次手術機會的治療目的。
(5)預後:畸胎瘤的預後與初診年齡、腫瘤部位、惡變發生率、治療結果等因素密切相關。初診年齡越小,惡性發生率越低,其中隱型畸胎瘤惡性率最高,達71.4%;混合型為46.7%,顯型僅為9.4%。
完整切除腫瘤、減少術後復發和惡變是畸胎瘤的另一主要預後因素,即使是惡性畸胎瘤,完成手術切除仍是長期生存的基本保證。目前惡性畸胎瘤完整切除後綜合治療的三年生存率可達50%,五年生存率35%,而術中殘留或復發者的生存率僅3%。其中睾丸、卵巢等容易完整切除部位的惡性畸胎瘤生存率明顯高於腹膜後和骶尾部惡性畸胎瘤,其中尤以隱型骶尾部惡性畸胎瘤的預後最差,生存率僅8%。
-----------------------------------------------
科普性的知識:
1、畸胎瘤與孿生兄妹無關
在17世紀的時候就曾出現對畸胎瘤的描述,那時候人們把它叫做妖怪,因為它裏面有毛發、皮脂、骨頭、神經等組織,甚至還會長在男人的肚子裏面。目前,對畸胎瘤的成因還沒有定論。很多人認為是胚胎在母體內形成時遺留下來的組織,如果發育完成應該和長畸胎瘤的人是一對雙胞胎,衹是“他”或者是“她”沒能發育成人,不成人的“他”或“她”寄生在自己的兄弟或姐妹身上,後者成人之後發現自己長了“瘤”。
上述說法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
畸胎瘤是一種腫瘤。腫瘤的根本成因,在醫學上至今還不清楚。畸胎瘤起源於生殖細胞。大部分的畸胎瘤是卵巢畸胎瘤,是由卵細胞異常增生引起。由於卵細胞具有全能分化功能,過度增生,就形成了腫瘤。”黃子健分析,卵巢畸胎瘤是由卵細胞增生引起的腫瘤,未經過體外受精,所以說它是患者的雙胞胎兄弟姐妹是不成立的。
2、畸胎瘤是與生俱來的嗎?
畸胎瘤的發病年齡,小則是剛出生的新生兒,老則是九十多歲的老婦人。卵巢畸胎瘤一般容易發生在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身上,會隨着年齡逐漸長大。畸胎瘤並非從母體裏帶來,而是一種隨時可能爆發的腫瘤。
畸胎瘤是卵巢腫瘤中最為常見的,占85%~97%,而且多為良性,占95%,惡變率為2%~4%。畸胎瘤的惡性傾嚮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呈上升趨勢。
卵巢畸胎瘤有兩大特性:一是雙側性常見;二是容易復發,復發率為2%。畸胎瘤以長在卵巢為主,但根據新聞報道,也曾發現在骶尾部、頭部、咽喉等部位的畸胎瘤。
3、畸胎瘤在男性身上也多有發現。
畸胎瘤的名字容易讓人誤解,一個“胎”字讓人聯想起懷孕,讓一些純潔少女蒙上不白之冤。而所謂畸胎瘤是胞弟妹的傳說,又令其染上了某種傳奇色彩。但事實上,畸胎瘤的真相是:腫瘤!
而且,男性患畸胎瘤,則更可以說明此病的普遍性,與性生活引起妊娠沒什麽關聯。
4、發現畸胎瘤建議手術切除
婦女要定期參加婦科檢查。現在有些單位衹組織結婚後的婦女參加婦檢,但事實上所有的育齡婦女都應該參加婦檢,尤其要做b超檢查,將腫瘤扼殺在萌芽或早期。母親應該常摸摸孩子的肚子,青少年、婦女及中老年婦女也應常觸摸自己的腹部,看有無包塊。發現包塊後,無論大小,是否疼痛,均應及時就醫。觸摸的較好的方法是:晨起,排空小便,平臥,雙腿稍屈麯,從小腹部的一側摸到另一側,如發現包塊是硬狀異物即可疑為腫瘤。
畸胎瘤一旦發現,醫生都建議切除。
一是卵巢畸胎瘤的存在可能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
二是畸胎瘤是否良性,要待剔除後做病理檢驗才能斷定,並且畸胎瘤有一定的惡變率,不切除就等於揣着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三是b超提示癥狀可能是畸胎瘤,但也不排除其他情況,必須手術後做病理檢查才能最後斷定。
因此,即使沒有任何癥狀,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並且畸胎瘤絶大部分是良性的,也應該手術。
5、剔除畸胎瘤後,是否會對生育造成影響
卵巢畸胎瘤手術後是可以正常懷孕的,對身體也沒有多大傷害。
衹要畸胎瘤不超過肚臍,黃子健建議可做腹腔鏡手術,創口小,恢復快。
6、如果是惡性腫瘤怎麽辦呢?
一般而言,生育年齡發現的畸胎瘤,惡性發生率越低。目前惡性卵巢畸胎瘤完整切除後綜合治療的存活率可達97%,而術中殘留或復發者的生存率還可以提高。
7、畸胎瘤的發現多屬意外
發現卵巢畸胎瘤的情況多分為以下8種:
(1)體檢或婦科檢查盆腔b超發現。發現畸胎瘤的最佳辦法是通過超聲檢查。
(2)出現急腹痛。卵巢畸胎瘤可發生卵巢扭轉、壞死,表現為劇烈疼痛和相應的局部癥狀;畸胎瘤若發生繼發感染和囊內出血時,常可迅速增大,局部明顯壓痛,並同時伴發熱、貧血、休剋等癥狀。
(3)出現月經異常。畸胎瘤可能引起月經異常,如周期不正常,量多或量少。
(4)剖宮産時發現。一些肥胖的人或懷孕的人,b超時不容易發現畸胎瘤。因此,有些産婦在剖宮産手術中,發現腹部有畸胎瘤,醫生會將畸胎瘤一並剔除。
(5)自己摸到有隆起物。有些人的畸胎瘤已經長得很大了,挺起一個大肚子,年輕的婦女以為自己“意外懷孕”,年長的婦女以為自己發福,一旦到醫院檢查,被偽裝的畸胎瘤就露餡了。
(6)長期不孕檢查發現。有些婦女結婚後多年不孕,到醫院檢查方知是畸胎瘤。
(7)因其他手術發現。在做其他手術時也可能發現,或在術前的身體檢查時發現。
(8)其他意外發現。比如發生了交通意外,産生腹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可能是畸胎瘤扭轉破裂。 |
|
由來自內胚層;中胚層和外胚層的混合組織組成的良性腫瘤 |
|
大畸胎瘤畸胎瘤起源於潛在多功能的原始胚細胞,多為良性,但惡性傾嚮隨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發生部位與胚生學體腔的中綫前軸或中綫旁區相關,多見於骶尾部,縱隔、腹膜後、性腺部位。好發於新生兒和嬰兒,女性為多。
(1)病因和病理:人體胚胎發育過程中,有一種具有多能發展潛力的多能細胞,正常胚胎發育情況下,發展和分化成各胚層的成熟細胞。如果在胚胎不同時期,某些多能細胞從整體上分離或脫落下來,使細胞基因發生突變,分化異常,則可發生胚胎異常。一般認為,這種分離或脫落發生於胚胎早期,則形成畸胎;而如發生於胚胎後期,則形成了具有內胚層、中胚層和外胚層三個胚層的異常分化組織,即形成了畸胎瘤。
畸胎瘤的病理特徵為腫瘤組織由外、中、內三個胚層組織構成,常含有成熟或未成熟的皮膚、牙齒、骨、軟骨、神經、肌肉、脂肪、上皮等組織,少數亦可含有胃粘膜、胰、肝、腎、肺、甲狀腺及胸腺等組織成分。惡性畸胎瘤常表現為未成熟的不易定型和分辨的組織,畸胎瘤的惡變多表現為神經組織或上皮組織的異常增殖而形成惡性畸胎瘤。
畸胎瘤的病理分類為:①成熟型畸胎瘤:即良性畸胎瘤,由已分化成熟的組織構成,是最常見的卵巢良性腫瘤;②未成熟型畸胎瘤:即惡性畸胎瘤,由胚胎發生期的未成熟組織結構構成,多為神經膠質或神經管樣結構,常有未分化、有絲分裂增多的惡性病理表現。過去有將精原細胞瘤、無性細胞瘤、胚胎癌、內胚竇瘤等生殖細胞惡性腫瘤統稱為惡性畸胎瘤,事實上它們是胚胎學上生殖細胞瘤、自卵黃囊嚮生殖腺移行的各個區域中發生異常分化的結果,在病理上常無三胚層結構,不應歸為畸胎瘤。
(2)臨床表現:畸胎瘤由於部位各不相同、常有多種並發癥和明顯的惡變趨勢,所以在臨床上可有各種癥狀和表現:
①無痛性腫塊:這是畸胎瘤最常見的癥狀,多為圓形囊性、邊界清楚、質地軟硬不勻,甚至可捫及骨性結節。其中外生性腫瘤以骶尾部、枕、額、鼻等中綫部位常見,骶尾部畸胎瘤常可根據其所在位置分為顯型、隱型和混合型三種臨床類型
②壓迫和腔道梗阻癥狀:縱隔畸胎瘤常可壓迫呼吸道而引起嗆咳、呼吸睏難及頸靜脈怒張;後腹膜畸胎瘤多有腹痛,並可引起腸梗阻。盆腔和骶尾部隱型畸胎瘤多因便秘、排便睏難、尿瀦留而就診。
③腫瘤異常變化的急性癥狀:卵巢、睾丸畸胎瘤可發生卵巢或睾丸扭轉、壞死,表現為劇烈疼痛和相應的局部癥狀;畸胎瘤當發生繼發感染和囊內出血時,常可腫塊迅速增大,局部明顯壓痛,並同時伴有發熱、貧血、休剋等全身感染或失血癥狀;腹膜後、卵巢、盆腔、骶尾部等部位腫瘤也可突然破裂而發生大出血、血腹、休剋等兇險表現。
④腫瘤惡變的癥狀:惡性畸胎瘤和良性畸胎瘤惡變時,常表現為腫瘤迅速生長,失去原有彈性、外生性腫瘤可見淺表靜脈怒張、充血、局部皮膚被浸潤並伴有皮膚溫度增高。可經淋巴和血行轉移而有淋巴節腫大和肺、骨轉移癥狀,同時出現消瘦、貧血、瘤性發熱等全身癥狀。
(3)診斷:畸胎瘤大多數為外生性或有明顯腫塊可捫及,根據臨床表現常能早期診斷。仔細的腹部體檢和直腸指檢,對腹部、盆腔、隱型骶尾部畸胎瘤的檢查非常必要;腫瘤部位的X綫平片可發現腫瘤內有骨、牙齒等異常鈣化影而明確畸胎瘤,並多為成熟型畸胎瘤;胃腸道鋇餐、鋇劑灌腸和靜脈腎盂造影可瞭解相應部位的胃腸道或腎髒、輸尿管、膀胱等髒器的受壓推移情況。對生長迅速、浸潤範圍較廣的畸胎瘤病例應進行CT、核磁共振檢查,以明確腫瘤浸潤範圍及與重要血管,脊髓神經的相鄰關係。
考慮惡性畸胎瘤可能者,均應檢測患兒血清的甲胎蛋白(AFP)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對診斷和預後判斷有指導作用。惡性畸胎瘤92%有甲胎蛋白增高,而良性畸胎瘤也有4%有AFP異常,並發現良性畸胎瘤AFP增高者術後復發率明顯增高。肺部畸胎瘤造影
(4)治療:畸胎瘤一旦確診,必須爭取早期手術切除,以避免良性畸胎瘤因耽擱手術而導致腫瘤惡變,同時可預防腫瘤感染、破裂、出血及並發癥的發生。畸胎瘤的手術要點是完整地切除腫瘤,卵巢和睾丸腫瘤均作一側卵巢或睾丸切除,骶尾部畸胎瘤強調務必將尾骨一並切除,以免殘留多能細胞而導致腫瘤復發。
惡性畸胎瘤的治療原則為聯合輔助治療,手術切除後常規化學治療1.5~2年,常用順鉑、長春花礆或長春新礆、博萊黴素。近年推薦應用順鉑、阿黴素、異環磷酰胺等化療藥物進行聯合化療。放射治療僅用於明確有鏡下或肉眼殘留的惡性畸胎瘤病例,放療劑量鏡下殘留以25Gy為宜,肉眼殘留者可應用到35Gy,對手術切除完整者,近年主張以化療為主,放療慎用,以避免放療時生殖器官、骨骼發育的延遲損害。
惡性畸胎瘤巨大或廣泛浸潤、臨床判斷不能切除者,可應用術前化療或放療,使腫瘤縮小後再予延期根治手術,對提高手術切除率、保留重要髒器有積極意義。對晚期病例,應用術前化療或放療也可達到解除腫瘤壓迫、控製轉移竈和爭取再次手術機會的治療目的。
(5)預後:畸胎瘤的預後與初診年齡、腫瘤部位、惡變發生率、治療結果等因素密切相關。初診年齡越小,惡性發生率越低,其中隱型畸胎瘤惡性率最高,達71.4%;混合型為46.7%,顯型僅為9.4%。
完整切除腫瘤、減少術後復發和惡變是畸胎瘤的另一主要預後因素,即使是惡性畸胎瘤,完成手術切除仍是長期生存的基本保證。目前惡性畸胎瘤完整切除後綜合治療的三年生存率可達50%,五年生存率35%,而術中殘留或復發者的生存率僅3%。其中睾丸、卵巢等容易完整切除部位的惡性畸胎瘤生存率明顯高於腹膜後和骶尾部惡性畸胎瘤,其中尤以隱型骶尾部惡性畸胎瘤的預後最差,生存率僅8%。
-----------------------------------------------
科普性的知識:
1、畸胎瘤與孿生兄妹無關
在17世紀的時候就曾出現對畸胎瘤的描述,那時候人們把它叫做妖怪,因為它裏面有毛發、皮脂、骨頭、神經等組織,甚至還會長在男人的肚子裏面。目前,對畸胎瘤的成因還沒有定論。很多人認為是胚胎在母體內形成時遺留下來的組織,如果發育完成應該和長畸胎瘤的人是一對雙胞胎,衹是“他”或者是“她”沒能發育成人,不成人的“他”或“她”寄生在自己的兄弟或姐妹身上,後者成人之後發現自己長了“瘤”。
上述說法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
畸胎瘤是一種腫瘤。腫瘤的根本成因,在醫學上至今還不清楚。畸胎瘤起源於生殖細胞。大部分的畸胎瘤是卵巢畸胎瘤,是由卵細胞異常增生引起。由於卵細胞具有全能分化功能,過度增生,就形成了腫瘤。”卵巢畸胎瘤是由卵細胞增生引起的腫瘤,未經過體外受精,所以說它是患者的雙胞胎兄弟姐妹是不成立的。
2、畸胎瘤是與生俱來的嗎?
畸胎瘤的發病年齡,小則是剛出生的新生兒,老則是九十多歲的老婦人。卵巢畸胎瘤一般容易發生在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身上,會隨着年齡逐漸長大。畸胎瘤並非從母體裏帶來,而是一種隨時可能爆發的腫瘤。
畸胎瘤是卵巢腫瘤中最為常見的,占85%~97%,而且多為良性,占95%,惡變率為2%~4%。畸胎瘤的惡性傾嚮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呈上升趨勢。
卵巢畸胎瘤有兩大特性:一是雙側性常見;二是容易復發,復發率為2%。畸胎瘤以長在卵巢為主,但根據新聞報道,也曾發現在骶尾部、頭部、咽喉等部位的畸胎瘤。
3、畸胎瘤在男性身上也多有發現。
畸胎瘤的名字容易讓人誤解,一個“胎”字讓人聯想起懷孕,讓一些純潔少女蒙上不白之冤。而所謂畸胎瘤是胞弟妹的傳說,又令其染上了某種傳奇色彩。但事實上,畸胎瘤的真相是:腫瘤!
而且,男性患畸胎瘤,則更可以說明此病的普遍性,與性生活引起妊娠沒什麽關聯。
4、發現畸胎瘤建議手術切除
婦女要定期參加婦科檢查。現在有些單位衹組織結婚後的婦女參加婦檢,但事實上所有的育齡婦女都應該參加婦檢,尤其要做B超檢查,將腫瘤扼殺在萌芽或早期。母親應該常摸摸孩子的肚子,青少年、婦女及中老年婦女也應常觸摸自己的腹部,看有無包塊。發現包塊後,無論大小,是否疼痛,均應及時就醫。觸摸的較好的方法是:晨起,排空小便,平臥,雙腿稍屈麯,從小腹部的一側摸到另一側,如發現包塊是硬狀異物即可疑為腫瘤。
畸胎瘤一旦發現,醫生都建議切除。
一是卵巢畸胎瘤的存在可能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
二是畸胎瘤是否良性,要待剔除後做病理檢驗才能斷定,並且畸胎瘤有一定的惡變率,不切除就等於揣着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三是B超提示癥狀可能是畸胎瘤,但也不排除其他情況,必須手術後做病理檢查才能最後斷定。
因此,即使沒有任何癥狀,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並且畸胎瘤絶大部分是良性的,也應該手術。
5、剔除畸胎瘤後,是否會對生育造成影響
卵巢畸胎瘤手術後是可以正常懷孕的,對身體也沒有多大傷害。
衹要畸胎瘤不超過肚臍,建議可做腹腔鏡手術,創口小,恢復快。
6、如果是惡性腫瘤怎麽辦呢?
一般而言,生育年齡發現的畸胎瘤,惡性發生率越低。目前惡性卵巢畸胎瘤完整切除後綜合治療的存活率可達97%,而術中殘留或復發者的生存率還可以提高。
7、畸胎瘤的發現多屬意外
發現卵巢畸胎瘤的情況多分為以下8種:
(1)體檢或婦科檢查盆腔B超發現。發現畸胎瘤的最佳辦法是通過超聲檢查。
(2)出現急腹痛。卵巢畸胎瘤可發生卵巢扭轉、壞死,表現為劇烈疼痛和相應的局部癥狀;畸胎瘤若發生繼發感染和囊內出血時,常可迅速增大,局部明顯壓痛,並同時伴發熱、貧血、休剋等癥狀。
(3)出現月經異常。畸胎瘤可能引起月經異常,如周期不正常,量多或量少。
(4)剖宮産時發現。一些肥胖的人或懷孕的人,B超時不容易發現畸胎瘤。因此,有些産婦在剖宮産手術中,發現腹部有畸胎瘤,醫生會將畸胎瘤一並剔除。
(5)自己摸到有隆起物。有些人的畸胎瘤已經長得很大了,挺起一個大肚子,年輕的婦女以為自己“意外懷孕”,年長的婦女以為自己發福,一旦到醫院檢查,被偽裝的畸胎瘤就露餡了。
(6)長期不孕檢查發現。有些婦女結婚後多年不孕,到醫院檢查方知是畸胎瘤。
(7)因其他手術發現。在做其他手術時也可能發現,或在術前的身體檢查時發現。
(8)其他意外發現。比如發生了交通意外,産生腹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可能是畸胎瘤扭轉破裂。
畸胎瘤的病理分類為:
①成熟型畸胎瘤:即良性畸胎瘤由已分化成熟的組織構成;
②未成熟型畸胎瘤:即惡性畸胎瘤由胚胎發生期的未成熟組織結構構成多為神經膠質或神經管樣結構常有未分化有絲分裂增多的惡性病理表現過去仔細有將精原細胞瘤無性細胞瘤胚胎癌內胚竇瘤等生殖細胞惡性腫瘤統稱為惡性畸胎瘤疲勞事實上它們是胚胎學上生殖細胞瘤自卵黃囊嚮生殖腺移行的各個區域中發生異常分化的結果各地在病理上常無三胚層結構不應歸為畸胎瘤
畸胎瘤的診斷見到:
畸胎瘤大多數為外生性或有明顯醫者腫塊可捫及根據顯著臨床表現常能早期可貴診斷上海仔細的腹部體檢和直腸指檢對腹部盆腔隱型骶尾部畸胎瘤的服務檢查手術非常必要;腫瘤部位的X綫平片可發現腫瘤內有骨牙齒等異常鈣化影而這裏明確畸胎瘤並多為成熟型畸胎瘤;胃腸道鋇餐鋇劑灌腸和靜脈腎盂造影可瞭解相應部位的胃腸道或腎髒輸尿管膀胱等髒器的受壓推移小孩情況對生長迅速浸潤範圍較廣的畸胎瘤病例應進行CT核磁共振檢查面前以明確藥品腫瘤浸潤範圍及與重要任何血管脊髓神經的相鄰關係不說
難忘考慮惡性畸胎瘤可能中間者均應檢測患兒血清的甲胎蛋白(AFP)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幸福水平對這樣診斷和預後判斷有指導意思作用問題惡性畸胎瘤%有甲胎蛋白增高而良性畸胎瘤也有%有AFP異常並發現良性畸胎瘤AFP增高者癥狀術後轉移復發率語氣明顯增高
畸胎瘤的健康治療:
畸胎瘤一旦確診必須爭取早期可惜手術切除理想以避免良性畸胎瘤因耽擱手術好些而導致腫瘤惡變同時可預防腫瘤感染破裂出血及並發癥的發生畸胎瘤的手術他們要點是完整地解决切除腫瘤卵巢和睾丸腫瘤均作一側卵巢或睾丸態度切除骶尾部畸胎瘤強調務必將尾骨一並實在切除以免殘留多能細胞而導致腫瘤復發搭理
惡性畸胎瘤的傷心治療原則為聯合輔助辦法治療手術父母切除十分後常規化學控製治療~年常用順鉑長春花礆或長春新礆博萊黴素近年妙手推薦應用順鉑阿黴素異環磷酰胺等化療心裏藥物直接進行聯合化療化療放射講述治療僅用於明確不說有鏡下或肉眼殘留的惡性畸胎瘤病例放療劑量鏡下殘留以Gy為宜肉眼殘留者可應用到Gy對比較手術切除已經完整者近年主張以代表化療為主放療慎用以避免放療時生殖器官骨骼發育的延遲損害
惡性畸胎瘤巨大或廣泛浸潤協和臨床判斷不能精良心情切除者可應用術前真難化療或放療使腫瘤縮小後再予延期根治辦法周三手術對提高看上手術切除不厭其煩率保留挂到重要髒器有積極意義對晚期病例應用術前專長化療或放療也可達到解除腫瘤壓迫控製極高為了轉移竈和爭取再次手術主要仍然機會的著名治療目的
畸胎瘤的預後:
畸胎瘤的預後與初診年齡腫瘤部位惡變發生率副作用治療遇到結果等因素密切相關初診年齡越小惡性發生率越低其中隱型畸胎瘤惡性率最高達%;混合型為%顯型僅為%
完整很多切除腫瘤減少好了術後許多復發和惡變是畸胎瘤的另一順心主要預後因素來的即使是惡性畸胎瘤完成手術回覆切除惡劣仍是長期生存的基本保證目前惡性畸胎瘤完整切除後綜合治療的三年生存率可達%五年生存率%而術中殘留或復發者的生存率僅%其中睾丸卵巢等容易完整切除部位的惡性畸胎瘤生存率明顯高於腹膜後和骶尾部惡性畸胎瘤其中尤以隱型骶尾部惡性畸胎瘤的預後最差生存率僅% |
|
疾病名稱:
畸胎瘤
疾病編碼:
歸屬係統:
惡性腫瘤
藥療方案:
一抗腫瘤藥物分類及常用藥物簡介
(一)烷化劑 烷化劑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它能同腫瘤細胞中的核酸,蛋白質及肽的親核區域作用,以烷基取代親核基團的氫原子。烷化的主要作用部位在DNA。烷化劑能産生很強的緻畸、緻癌、緻突變作用。
常用的烷化劑藥物有:氮芥(chlormethine,HN2),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瘤可寧),甘磷酰芥(glyciphosphoramide,M25),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甲酰溶肉瘤素(N-formyl sarcolysin,N-甲),美法侖(melphalan,米爾法蘭,L-PAM),異環磷酰胺(ifosfamide,IFO),卡莫司丁(carmaustine,BCNU,卡氮芥),洛莫司汀(1omustine,CCNU,環己亞硝脲),司莫司汀(semustine,Me-CCNU,甲環亞硝腮),消卡芥(nitrocaphane,AT-1258,消瘤芥),六甲嘧胺(hexamethylmelamine,HMM),噻替派(thiotepa TSPA),白消安(busulfan,BUS,馬利蘭)等。
1.環磷酰胺(CTX)本品是氮芥與磷酰胺基結合的化合物,體外無活性。進入機體後,先在肝內經微粒體酶活化變成有活性的作用型,因此肝功能不全者療效差,本藥抗癌譜廣,化療指數高,與其他烷化劑和抗代謝藥無交叉抗藥性,是聯合化療的重要組成藥。水溶液不穩定配成溶液後存放不得超過2~3小時,並應在32℃以下避光保存。CTX用法:口服:100mg/(m2?d),一次服,靜註400~600mg/(m2?wk),總量一般8.0剋為一療程。
2.卡氮芥(BCNU),環己亞硝脲(CCNU)等亞硝腮類化合物對DNA産生烷化和氨甲酰化反應,類細胞毒作用,引起DNA斷裂或交聯。該類藥脂溶性強,容易通過血腦屏障,腦脊液濃度約為血濃度的50%,常用於治療腦腫瘤或預防腦轉移病例。該藥易存於骨髓脂肪組織中,對骨髓有延遲毒性,白細胞,血小板常在用藥後3~5周達最低值,應特別註意。對惡性淋巴瘤,胃腸道腫瘤,肺癌等有效。BCNU用法:常用劑量為100mg/(m2?d),連用2~3天,或200mg/m2一次,每6~8周一次本品用生理????水或5%葡萄糖液200毫升靜脈滴註。
3.異環磷酰胺(IFO) 是環磷酰胺的同分異構體,體外實驗及動物實驗治療提示,異環磷酰胺比環磷酰胺具有較高的治療活性及較低的毒性。由於其泌尿係統毒性曾限製了它的使用;自合成了尿路保護劑美司鈉(mesna)以後已經廣泛用於臨床。在臨床上對肺癌,淋巴瘤,肉瘤及其他腫瘤均有良好療效。用法:單藥IFO 2.5mg/m2溶於林格氏液(或N.S)500~1000ml中,靜滴3~4小時,每日一次,連續5天,配Mesna400mg溶於N.S.2~4ml中,在給IFO的同時及之後的第4、8小時小壺中衝人。主要毒副反應為骨髓抑製,還有一定的神經毒性如頭暈、嗜睡、失眠、失定嚮力等。
(二)抗代謝物 這是一類天然代謝物的結構相似物,但不具有正常代謝物的功能,從而抑製機體內一些活性物質(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和利用,抑製細胞生長。抗代謝物的作用機製各不相同,但均係作用於細胞增殖周期中某一特定時相,放屬細胞周期特異性抗癌藥。
1.抗葉酸抗代謝物 葉酸是體內重要的中間代謝物,其合成或利用受阻,將影響嘌吟胸腺嘧啶及某些氨基酸的合成。常用藥有甲氨蝶吟(methotrexate MTX)。MTX是一種二氫葉酸還原酶抑製劑,阻止二氫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從而導致DNA,RNA及蛋白質的合成受阻,此外,還原型葉酸(四氫葉酸,甲酰四氫葉酸)是四氫葉酸的類似物,進人體內以後可轉為亞甲基四氫葉酸,它們可以從旁路越過MTX所阻斷的代謝途徑,使受MTX損傷的細胞得到解救,提高機體耐受性。還原型葉酸解救術,在成骨肉瘤等的大劑量MTX 8~12g/m2靜脈點滴,治療後24小時用四氫葉酸鈣方法已解救得到廣泛應用,後者用量是:10~15mg/m2,靜脈註射或肌註每六小時一次連用10~12次治療。MTX主要用於小兒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維持治療;對惡性淋巴瘤,乳腺癌,膀骯癌等也有一定療效。常見的毒副作用為胃腸道毒性和骨髓抑製,大劑量可致腎毒性,可采用鹼化尿液的方法預防。
2.嘧啶類抗代謝物 嘧啶鹼基,包括脲嘧啶,胸腺嘧啶和胞嘧啶,都是合成DNA和RNA的重要前體。某些嘧啶的結構類似物,可幹擾正常代謝途徑,殺滅腫瘤細胞,常用的有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替加氟(tegafur,FT-207,喃氟啶),脫氧氟尿甙 (doxifluridine,氟鐵竜)等。
(1)5-Fu:通過尿嘧啶轉運係統進入細胞後,需經激活才能幹擾核酸代謝,産生細胞毒作用。連續靜滴給藥,其代謝速度更快,毒性降低,並因維持恆定的血濃度而增強抗癌活性,該藥有較廣的抗瘤譜,主要用於胃腸道腫瘤,乳腺癌,頭頸部腫瘤及卵巢癌等。5-Fu用法:500mg/(m2?d)×5或每周l~2次總重可達5~7剋。
(2)脫氧氟脲甙:通過體內嘧啶核苷磷酸化酶作用轉化為5-Fu,由於腫瘤細胞內嘧啶核苷磷酸化酶水平較高,在腫瘤組織中可獲得更高的5-Fu濃度,因此具有選擇性抗腫瘤效果,用法0.8~1.2g/d,分3~4次口服,連服四周為一療程。
(3)喃氟啶(FT-207):是氟尿嘧啶的衍生物,需要經體內肝微粒體藥晦活化成5-Fu而發揮抗腫瘤活性,口服吸收良好,用量0.8~1.0g/d,分3~4次服。
3.嘌吟類抗代謝物具有對抗嘌吟代謝的作用,能阻斷次黃嘌吟轉變為腺嘌吟核苷酸及鳥嘌吟核苷酸,因而妨礙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常用的有6-巰嘌吟(mercaptop-urine 6-MP),6-硫鳥嘌吟(6-thioguanine 6-TG)。6-MP起效慢,主要用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維持治療,大劑量6-MP可治療絨癌。6-TG對各種類型急性白血病均有較好的療效。6-MP用法:白血病成人150mg/(m2?d),連用10~14天,小兒75mg/(m2?d)連用7天,必須根據血象改變調整劑量。絨毛膜上皮癌,6.0~6.5mg/(kg?d)分兩次服,連用10天。
4.胞苷類抗代謝物有阿糖胞苷(cytarabine Ara-C),環胞苷(cyclocytidine CCY,Cyclo-C),臨床用於治療急眨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及惡性淋巴瘤。Ara-C用法:100~200mg/(m2?d),分兩次肌註或靜註,連用7天。
(三)抗腫瘤抗生素 抗腫瘤抗生素是由微生物産生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化學物質,在腫瘤化療中占據重要地位。抗腫瘤抗生素的作用機製各異。主要作用於遺傳信息傳遞的不同環節甚至生物大分子本身。從而抑製DNA、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該類藥大多為周期非特異性抗腫瘤藥。常用的有放綫菌素D(dactinolmycin,ACD,又稱更生黴素),絲裂黴素(mitomycin MMC),光輝黴素(miramycin MTH),阿黴素(ADM),柔紅露素(DRN),阿剋拉黴素(ACM—A),米托蒽醌(MTZ)等。
1.阿黴素(adriamycin,doxorubicin ADM)與柔紅黴素(daunorubicin DRN)作用機製主要是使藥物與DNA形成牢固的復合物,從而破壞DNA的模板功能,繼而抑製DNA和RNA的合成,ADM和DRN都是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該藥主要在肝髒代謝經膽汁排出,代謝産物脫氧配基可能與心髒毒性有關。主要毒副作用為心髒毒性和骨髓抑製,消化道反應和脫發等。ADM用法:靜脈給藥:單用40~60mg/m2,聯合用藥20~30mg/m2每三周一次,或20mg/(m2?wk)總劑量不宜超過450~550mg/m2。
表阿黴素(epirubicin,EPI)是ADM的立體異構體,實驗表明當表阿黴素采取與阿黴素相近的給藥劑量和給藥方式時,其抗瘤譜也與阿黴素相近,但治療指數要高,對血液係統及心肌的毒性低於阿黴素。表阿黴素用法:單用劑量75~90mg/(m2?d)靜註,一次,或40~50mg/(m2?d)靜註,連續二天,三周後重複使用,纍積劑量不負超過900~1000mg/m2,如既往應用過ADM則總量應控製在800mg/m2以下。
吡柔比星(吡喃阿黴素THP-doxorubicin簡稱THP-ADM):為一半合成蒽環類藥物,是在阿黴素的氨基糖部分第4位增加四氯吡喃基。臨床研究表明THP-ADM體內外抗瘤作用等同或優於ADM,而心肌毒性,消化道反應,脫發發生率均很低。THP用法35~50mg/m2靜註,3~4周後重複,或20mg/m2每周一次,每支THP加入10ml 5%葡萄糖註射液或註射用水溶解,不宜用生理????水作為溶劑。
以上藥物用於治療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亦用於各種實體瘤包括乳腺癌,膀耽癌,肺癌,卵巢癌等。
2.阿剋拉黴素A(aclacinomycin A,ACM,又稱安樂黴素) 為一種新的第2代蒽環類抗生素,主要抑製RNA合成,對Gl-S期和S-G2晚期細胞最敏感,抗瘤活性與柔紅黴素相當,略次於阿黴素,臨床應用於治療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常用劑量為20mg靜滴7~10天。主要毒副作用為骨髓抑製,胃腸道反應,心髒毒性明顯低於阿黴素。
3.米托蒽醌(mitoxantrone MTZ)是全合成的化合物,但在結構上與蒽酮類化合物接近,動物實驗證明米托蒽酪的抗腫瘤活性優於ADM,其作用機製可能是嵌入DNA並與其結合而引起細胞損傷,該藥心髒毒性小,劑量限製性毒性為骨髓抑製。對晚期乳腺癌療效最好,對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作用也明顯。常用劑量,單用14mg/m2,聯用10mg/m2,溶於生理????水或5%葡萄糖液中滴註,時間不少於30分鐘,每3~4周一次。對用過ADM的病人纍積劑量不宜超過100mg/m2。
4.博來黴素(b1eomycin BLM,又名爭光黴素)是糖甙類抗腫瘤抗生素的代表化合物,是含有13種組分的復合物,國産的同類化合物是平陽黴素(pingyangmycin)為單一組分A5。博來黴素的主要作用機製是引起DNA的單、雙鏈斷裂,但不導致RNA鏈斷裂。為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骨髓及免疫功能影響較小,而對肺及皮膚毒性最大,本藥對鱗狀上皮癌(口腔,頭頸部,食管,陰莖,宮頸等)及淋巴瘤和睾丸癌等有效。用法:靜脈註射,用生理????水或5%葡萄糖液5~20ml溶解本品,作緩慢的靜脈註射,8mg一次,每日或每周一次。一個療程總劑為240mg。胸腔或腹腔註射30—60mg用50~100ml 註射用水溶解,通過吸引針或導管滴入胸腹腔。其主要副作用是可能引起肺炎樣病變和肺纖維化。
(四)抗腫瘤植物藥 以植物或中草藥為來源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藥物歸入此類,常用的有長春鹼(vinblastine VLB,長春花鹼),長春新鹼(vincristine,VCR),長春地辛(vindesine VDS,西艾剋),依托泊甙(etoposide,Vp-16 ,鬼臼乙叉甙),替尼泊甙(teniposide,VM-26,威猛,鬼臼噻吩甙),經喜樹鹼(hydroxycamptothecin,HCPT),紫杉醇(taxol,泰素)等。
1.VDS 是長春花鹼的半合成衍生物,抗瘤譜廣,其作用機製及藥代動力學特點與其他長春生物鹼相似,本品的主要毒副作用為骨髓抑製,胃腸道反應,神經毒性,但血液學毒性較VLB輕,神經毒性較VCR輕。聯合化療常用劑量為2.5~3mg/m2,可作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及食管癌的一綫藥物,惡性淋巴瘤,卵巢癌,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二綫藥物。
2.鬼臼乙叉甙(Vp-16)是一半合成的鬼臼毒的甙類化合物,可與微管蛋白結合抑製其聚合,有抗有絲分裂作用,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試驗證明它與順鉑,阿黴素及長春酰胺有協同作用,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其濃度為血漿濃度的10%。此藥可口服給藥,給藥劑量應為靜脈註射量的2~5倍,主要用於治療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小細胞肺癌,其療效較好。對睾丸惡性腫瘤,絨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也有效。靜脈用量為60~100mg/m2加生理????水靜滴,連用3~5天;主要毒副作用為骨髓抑製,消化道反應和脫發等。
3.鬼臼噻吩甙(VM~26,威猛)也是鬼臼毒的半合成衍生物。其臨床用途及毒性基本上與Vp-16相近,但藥代動力學上稍有差別,靜脈註射後在腦脊液中濃度還不到血漿濃度的1%,但在腦原發腫瘤和腦轉移瘤中可測得較高濃度,本品對DNA雙鏈的斷裂作用比Vp-16強5倍,單藥治療每個周期總劑量為300mg/m2,在3~5天期間給予,聯合用藥中應適當減量。
4.喜樹及喜樹鹼類化合物喜樹是我國特有植物,以其根皮及種子中提取的喜樹鹼(cgnptothecin)具有明顯抗腫瘤作用,對DNA拓樸異構酶I有明顯抑製作用,因而幹擾DNA的復製。經基喜樹鹼(Hm)是活性最大的喜樹鹼衍生物。臨床用於治療原發性肝癌,胃癌及頭頸部腫瘤,常用量為6~8mg/m2靜註每日一次或10~20mg/m2靜註每周兩次,主要毒副作用為泌尿道刺激癥狀及胃腸道反應,骨髓抑製及脫發等,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5.紫杉醇(taxol,泰素)是一種具有復雜的二萜類化學結構的新抗腫瘤藥,作用機製獨特,它不抑製微管蛋白的聚合。反而促進微管聚合,紫杉醇對順鉑抗藥的卵巢癌,晚期乳腺癌及黑色素瘤有突出的療效,對非小細胞肺癌也有明顯療效。用法,單用一般為135~200mg/m2用生理????水或5%葡萄糖液稀釋至濃度0.3~1.2mg/ml後靜滴3小時,聯合用藥為135~175mg/m2,3~4周重複。常見的毒副作用為粒細胞減少,心動過緩及脫發。過敏反應是該藥的主要毒性之一,臨床表現為I型過敏反應。用紫杉醇前12小時和6小時,用地塞米鬆20mg口服,苯海拉明50mg於紫杉醇給藥前半小時靜註,西米替丁300mg或雷尼替丁500mg於紫杉醇給藥前半小時靜註,均可預防或減輕過敏反應發生。
(五)激素類 與細胞毒素抗腫瘤藥物不同,激素不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而是通過改變體內激素環境,對特定的腫瘤發揮抑製生長的作用。
1.雄激素類有丙酸睾丸酮,甲基睾丸酮,氟氫甲睾酮,苯丙酸諾竜。
2.抗雄激素類氟硝丁酰胺(flutamide,商品名緩退瘤)為強力非甾體抗雄激素類藥,可特異性地與前列腺上的激素受體結合,抑製二氫睾丸酮與這些受體結合阻止其起作用。適用於治療前列腺癌,常用量為250mg,每日三次。不良反應有乳房增大、血清轉氨酶可見升高,停藥常可恢復,偶見惡心、嘔吐,輕度腹瀉。
3.雌激素類有乙烯雌酚,雌二醇,炔雌醇等。
4.雌激素受體阻斷劑及抑製雌激素合成的藥物。
(1)三苯氧胺(tamoxifen,他莫昔芬,TAM):為非甾體抗雌激素藥,可與細胞內雌激素受體(ER)結合,從而在靶組織中阻斷雌激素的作用,與受體形成的結合物在細胞核內減低拉酸合成,可減低乳癌等細胞的增殖及更新。常用量為20~40mg/d。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偶見白細胞減少。
(2)氨基導眠能(aminoglutethimide,AG):可阻止腎上腺皮質中4個係統(即孕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雄激素及雌激素類)的合成,從而起到藥物腎上腺切除作用,主要用於晚期乳腺癌,尤其有骨轉移者,同時應補充適量的皮質激素。常用量為每次250mg,每日2次,兩周後改為每日3~4次。不良反應可引起嗜睡,眼球震顫,眩暈,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
5.孕酮類 乙酸羥甲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MPA甲孕酮)對腫瘤病人的惡病質,疼痛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在合用化療時對骨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主要用於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及前列腺癌。治療劑量500mg每日二次,改善晚期腫瘤病人的惡液質為500mg,每天一次,不良反應與其他孕酮類藥物相似。
6.腎上腺皮質激素 潑尼鬆,地塞米鬆等激素抗腫瘤作用的精確方式尚不清楚。主要用於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和惡性淋巴瘤以及作為抗腫瘤的輔助治療,如改善毒血癥狀,增進食欲,改善全身癥狀,減少腦轉移的腦水腫等。
(六)雜類 凡不屬於上述各類的藥物或抗腫瘤機製尚不明了的歸在其中。有L-門鼕酰胺酶L_asparaginase ASP),丙卡巴阱(甲基苄肼procarbazine PCB,PCZ),達卡巴嗪(氨烯咪胺,dacarbazine DTIC),羥基脲(hydroxyurea,HU),順鉑(順氯氨鉑cisplatinum diamine,DDP)和卡鉑(carboplatin CBP)等。
1.順氯氨鉑(DDP) 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以鉑原子為中心順式圍以氯和氫原子組成,是一種金屬整合物。具有抗癌譜廣的特點,體內實驗結果表明能抑製哺乳動物細胞DNA,RNA和蛋白質的代謝。它和烷化劑,抗代謝類,植物類抗癌藥物合併使用有協同作用。廣泛用於臨床,為治療非精原細胞性睾丸腫瘤迄今最有效的藥物;對晚期卵巢癌、頭頸部鱗癌、肺癌、膀骯癌、前列腺癌等也有肯定療效。順鉑以腹腔或靜脈註射療效最好。常用量為20mg/m2,每日一次連用5天或100mg/m2一次,每3~4周重複。該藥的毒副作用為腎功能損傷,特別是對腎近麯小管的損傷是劑量限製性毒性,表現為血清尿素氮升高及肌酐廓清率降低,胃腸反應最為多見,惡心及嘔吐的發生率接近100%。對造血機能可引起中等程度的抑製作用,還可引起高頻失聽,表現為耳鳴,耳痛,甚至緻全聾。在用順鉑40~75mg/m2前2~4小時便尿量至少保持100ml/小時,可降低毒性,若順鉑劑量更高,則需更強烈的水化,措施如下:
第一天:①5%葡萄糖????水1000ml十15%,氯化鉀10ml靜滴;②生理????水500ml靜滴;③生理????水200ml+順鉑100mg/m2靜滴;④20%甘露醇250ml靜滴(快速);⑤10%葡萄糖液l000ml十15%氯化鉀10ml靜滴,速尿20mg靜註。
第二天:①10%葡萄糖液1000ml十15%氯化鉀10ml靜滴;②速尿20mg靜註;③5%葡萄糖????水1000ml靜滴。
第三天:①10%葡萄糖液l000ml十15%氯化鉀10ml靜滴;②5%葡萄糖????水1000ml靜滴。
2.卡鉑(carboplatin,CBP)為第二代鉑類化合物,其作用機製與順鉑相同,但對腎,耳和神經係統,消化道反應明顯較低。臨床應用不必水化,也較少引起嘔吐,但骨髓抑製較順鉑強,表現為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常用量為300mg/m2,靜滴每三周一次。
二、治療計劃與方法
(一)確定使用抗腫瘤藥物治療計劃 首先應根據患者的機能狀況,包括一般健康狀況,是否同時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和患者的重要髒器的機能狀況,腫瘤病理類型,臨床分期和發展趨嚮;其次是確定治療目的是根治性,姑息性還是輔助化療;再者充分掌握使用藥物的作用原理及特點等來製定治療計劃,並對藥物劑量,給藥途徑,療程加以確定,即從患者,腫瘤,藥物三方面的具體情況以及它們的相互關係來製定其治療計劃。
(二)選用公認治療方案 目前臨床使用的化療方案甚多,最好選用經過臨床試驗和治療實踐,為多數學者所公認的治療方案,這些方案並非長期固定不變,因此醫務人員應註意新的研究動態,和治療期中患者的反應,隨時調整。
(三)聯合化療 在選用化療時,盡量使用多種藥物的聯合化療。聯合化療方案的組成,應考慮以下幾項原則:
1.構成聯合化療方案的各藥,應該是單獨使用證明對該種腫瘤有效者;
2.應盡量選擇幾種作用機製,作用時相不同的藥物組成聯合化療方案,以便更好地發揮協同作用;
3.應盡量選擇毒性類型不同的藥物聯合以免重複毒性相加。
4.最重要的是,所設計的聯合化療方案應嚴密臨床試驗證明其使用價值者。
(四)選擇拾當給藥途徑為了提高療效,減輕毒副作用,註意給藥途徑的選擇,如采用胸,腹腔內給藥,動脈內灌註等方法,以提高腫瘤內藥物濃度,降低係統循環中的血濃度,又如5-Fu的靜脈滴註的療效比推註的好。
(五)給藥順序聯合用藥中,藥物給予的順序也是重要的,體外研究表明5-Fu→MTX方式可導致拮抗或失效。經MTX用藥後l~24小時再用5-Fu則可産生協同的抗癌效果。
(六)聯合化療療程的决定根據腫瘤和正常細胞動力學的知識以及臨床實踐經驗,認識到腫瘤發展的决慢與化療療程的長短有明顯的關係。常用的方法有:
1.短期連續療程體積倍增時間短的腫瘤如絨毛膜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細胞肺癌,又如一些倍增時間不太短的惡性淋巴腫瘤,均適於采用強力短期連續療程的化療,一般用藥時間7~14天為一療程,間隔2~3周後給予第二療程;共用六個療程。
2.長期間隔療程動物實驗發現,在一個增殖周期內反復應用2~3次化療,其療效明顯增強,如體積倍增時間長,發展緩慢的腫瘤,大部分實體瘤,如胃癌,結腸癌等可采用此種長療程方案,一般4~10天化療一次,治療4~6次為一療程,每次療程的間隔可以在一月以上。 |
|
jitailiu
畸胎瘤
teratoma
來源於具有多種分化潛能的胚細胞的腫瘤。依其外觀可分囊性及實質性兩種。根據分化程度又可分為良性和惡性畸胎瘤兩種。本病最常發生於卵巢和睾丸,偶可見於頸、縱隔、骶部、鬆果體及腹膜後等部位。良性畸胎瘤多為囊性,亦稱囊性畸胎瘤,或皮樣囊腫,多見於卵巢。腫瘤多為單房性,內壁為顆粒狀,粗糙不平,常有結節狀隆突,有時能見到小塊骨、軟骨等。囊腔內有皮脂,毛發甚至可見牙齒。惡性畸胎瘤多為實質性,睾丸較卵巢多見,易發生轉移,可轉移到盆腔及遠隔器官,治療以手術為宜。
|
|
- : dysembryoma
- n.: teratoma
|
|
肺畸胎瘤 | 咽畸胎瘤 | 巢畸胎瘤 | 良性畸胎瘤 | 縱隔畸胎瘤 | 臍帶畸胎瘤 | 卵巢畸胎瘤 | 睾丸畸胎瘤 | 惡性畸胎瘤 | 腹腔畸胎瘤 | 骶尾畸胎瘤 | 輸卵管畸胎瘤 | 腹膜後畸胎瘤 | 轉移性畸胎瘤 | 骶尾部畸胎瘤 | 卵巢成熟畸胎瘤 | 成熟囊性畸胎瘤 | 縱隔良性畸胎瘤 | 卵巢惡性畸胎瘤 | 卵巢成熟型畸胎瘤 | 睾丸成熟型畸胎瘤 | 睾丸分化型畸胎瘤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 轉移性惡性畸胎瘤 | 縱膈畸胎瘤切除術 | 椎管畸胎瘤切除術 | 卵巢畸胎瘤剝除術 | 畸胎瘤伴有惡性變 | 睾丸未成熟型畸胎瘤 | 卵巢成熟型畸胎瘤惡變 | 闊韌帶良性囊性畸胎瘤 | 卵巢未成熟型畸胎瘤 | 中分化的惡性畸胎瘤 | 未分化的惡性畸胎瘤 | 滋養層的惡性畸胎瘤 | 腹腔鏡下卵巢畸胎瘤剝除術 | 骶尾部畸胎瘤切除術 | 鬆果體區畸胎瘤切除術 | 絨毛膜癌伴有畸胎瘤 | 卵巢單胚層和高特異型畸胎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