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乱学习过建筑工程,认真研读过发展心理学。新浪博客情感生活名人(http://blog.sina.com.cn/huamei100)。现为北京《Hers都市主妇》杂志副主编。 2001年以来,出版过《林黛玉的短信息》《薛宝钗的爱博客》《因为成人所以童话》《脂正浓粉正香》《谈谈情装装傻》《谁能陪谁到永远》《胭脂秀》《中产单身女孩那些事儿》等9本随笔、小说,另有合集多部。其作品在都市女性中产生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 |
|
作者: 典心 Dian Xin 当年初秋,
画眉嫁入凤城的夏侯家,成了夏侯寅的妻,
她所带来的梅枝,也从南方而来,
从她的家,来到他的家,从此落地生根。
八年光景,那枝梅花,在他呵护珍宠下年年绽放,
她的温柔、她的细腻心思,全系在他一人身上。 |
|
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褐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雄鸟好斗。 |
|
画眉亚科的一种鸟( Garrulax canorus ),鸣声婉转动听,是著名的笼禽,产地陕、甘以南的中国南部和东部。因有色眼圈而得此名 |
|
以黛描绘眉毛 |
|
以黛描饰眉毛。《汉书·张敞传》:“ 敞 无威仪……又为妇画眉, 长安 中传 张京兆 眉憮。有司以奏 敞 。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於画眉者。’” 唐 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后以“画眉”喻夫妻感情融洽。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新妆莫点黛,余还自画眉。” 唐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仙郎看陇月,犹忆画眉时。”《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你我向来相怜相爱,相敬如宾,就説闺房之中甚于画眉,也要有个分寸,怎生这等的乱谈起来?”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闺房之乐,从前艳称画眉。。其实那有点儿腻,我想没有多大意味。” |
|
描饰过的眉毛。 唐 韩琮 《晚春江晴寄友人》诗:“晚日低霞綺,晴山远画眉。” |
|
鸟名。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呈蛾眉状。故名。鸣声婉转悦耳。 宋 范成大 《山径》诗:“行到竹深啼鸟闹,鵓鳩老怨画眉娇。”《红楼梦》第二五回:“﹝ 黛玉 ﹞信步便往 怡红院 来,只见几个丫头舀水,都在游廊上看画眉洗澡呢。” 端木蕻良 《雕鹗堡》:“连鸟儿的声音也都是湿润的,画眉叫得更柔媚了。” |
|
画眉 (huamei)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事物纪原》卷三:“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妇人画眉之初也。”《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青色直黛,美目媔只。”按“直”同“置”。这两句诗都是说用青黑色颜料即黛画眉。据此,似乎画眉不始于秦而始于战国。汉王逸谓《大招》为屈原作品,屈原乃战国时人。但据后世学者考证,《大招》系秦汉时人伪作。这就反过来证明画眉不始于战国而是始于秦了。自秦迄今,两千多年,在我国社会,上至皇宫贵族、名流大家,下至民间百姓,画眉习尚一直在青少年以至中年女子中间流行。
谈到画眉,应该先说一说蛾眉。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诗人以蛾眉之细之长之曲,为女子眉美的标准。因此,蛾眉就成了美的代称:《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也成了美人的代称:唐高适《塞下曲》云:“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成了女子眉的代称:梁沈约《三妇艳》:“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
《事文类聚》:“汉宫人扫青黛蛾眉。”汉承秦,时代相去极近,“青黛蛾眉”显系沿秦宫之翠眉而来。翠,青绿色。黛,亦称“螺子黛”、“螺黛”。唐颜师古《隋遗录》上:“吴绎仙善画长蛾眉,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宋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时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元虞集《道园学古录·赠写真佟士明》诗:“赠君千黛螺,翠色秋可扫。”盖从画眉之初即以黛为最佳颜色。李煜《长相思》:“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螺蛾。”这就直把女子的眉也称作螺蛾了。
古代女子不仅用黛画眉,而且还用黛点眉。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诗》:“托意眉间黛,申心口上朱。”庚信《舞媚娘》:“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梁简文帝萧纲《美人晨妆》诗:“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眉心点黛,是一种点法,满眉散黛,又是一种点法。《玉台新咏》卷8《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南朝梁刘孝威):“新妆莫点黛,余还自画眉。”可见“点”与“画”是两种画眉的方法。
谈到画眉或点眉,就有一个谁来画或点的问题。汉代张敞画眉的故事十分有名;常为新婚联语所引用。《汉书·张敞传》:“……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张敞的“对日”,有情有理,妙语解颐。幸亏皇帝老儿爱才,不管这闲事,不然,画眉也是会犯罪的。元邵亨贞《沁园春·美人眉》:“扫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这位夫人实在也不好侍候。把黛画得多了一点,她嫌太浓;傅粉薄了一点,她惊呼太浅了。把一个如张敞这样的画眉高手也搞得左右为难不自由了。——这是夫为妇画眉。南北朝梁刘缓《左右新婚诗》:“小吏如初日,得妇美行云。琴声妄曾听,桃子婿经分。蛾眉参意画,绣被共笼薰……。”——这是夫妻同画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读曲歌》:“芳萱初生时,知是无忧草,双眉画未成,那能就郎抱。”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取画眉意)——此皆言女子自己画眉也。
画眉也叫扫眉。唐司空图《灯花》之二:“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唐张祜《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唐白居易诗:“蛾眉用心扫。”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女子之有文学才华者称之为“扫眉才子”。唐胡曾《赠薛涛诗》:“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明程嘉燧《阊门访旧作》:“扫眉才子何由见,一讯桥边女校书。”
秦始皇宫中尽翠眉,只说了画眉的颜色,眉式如何,没有记载。《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马廖引长安语》(见《后汉书·马援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可知“广眉”是汉代流行的一种眉式。杜甫《北征》:“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以眉广为美,唐代犹然。汉代流行的眉式,还有卓文君的远山眉和汉武帝宫人的八字眉(均见《事物纪原》)。这两种眉式在唐代及以后仍为女子所效法,见诸诗人吟咏。白居易的《新乐府·时世妆》:“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韦应物《送客人入道》诗:“金丹拟驻千年貌,宝镜休勾八字眉。”李商隐《无题二首》(原题《蝶三首》,今从冯注本)之一:“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汉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所谓“愁眉”,殆即承卓文君的远山眉而来。温庭筠《菩萨蛮》:“绣帘垂,眉黛远山绿。青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顾《遐方怨》:“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韦庄《荷叶杯》二首之一:“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宋许棐《琴调相思引》:“组绣盈箱锦满机,倩人缝作护花衣。恐花飞去,无复上芳枝。已恨远山迷望眼,不须更画远山眉,正无聊赖,雨外一鸠啼。”至于晏几道的《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丘迟《答徐侍中为人赠妇》:“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亦是崔豹《古今注》所谓魏宫人好画长眉;吴绎仙善画长蛾眉之见于诗词者也。
如上所述,自汉以后,画眉的式样越来越多。到了唐玄宗李隆基这位风流天子时代,继承、发展了前代画眉的式样,使画眉更加丰富多彩。唐张泌《妆楼记》:“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皆其名。”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还烟眉,又名涵烟眉;九曰横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宋苏轼《眉子砚歌赠胡誾》诗:“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清纳兰性德《齐天乐·洗妆台怀古》词:“冷艳金消,苍苔玉匣,翻书十眉遗谱。”宋陶谷《清异录·妆节》:“莹姐,平康妓也。……·画眉日作一样,唐斯立戏之曰:‘西蜀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见明陶宗仪《说郛》卷61所引。现存隆庆六年叶氏绿竹堂《清异录》残本无此条)百眉图不知莹姐作了没有?十眉图也不知是否尚在人间?其实十眉图并未包括古代女子所创造的全部眉式。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徐凝《宫中曲》二首之一:“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梁书》:“天监中,诏宫中作白妆精黛眉。”“柳叶眉”、“黑烟眉”与“白妆精黛眉”都未入十眉图谱。可以设想,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画眉习尚,其式样已经远远越过十种甚至百种以上了。
---------------------------------------------------------------------------------
脊椎动物,鸟纲,鹟科,画眉亚科。为最常见的鸣禽。鸟的鸣声洪亮,婉转动听,并能仿效多种鸟的叫声。还会学人话,猫狗叫,笛声等各种声音。性机敏好斗 。体长约24厘米。背羽绿褐色,下体黄褐色,腹部中央灰色,头色较深而有黑斑。具有明显的白色眼圈,向后延伸呈蛾眉状的眉纹,故称画眉。留居我国长江以南的山林中,喜在灌木丛中穿飞和栖息,常在林下草丛中觅食,以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不善作远距离飞翔,为留鸟。在繁殖季节,雄鸟鸣声更为悦耳,食量加大,多以蝗虫、蝽象、松毛虫、金龟子和蛾类幼虫为食,故为农林益鸟。各地多在笼中饲养,成为珍贵的笼鸟。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中部和南部。
保护:未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但中国21世纪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将其列为应优先保护种类。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事物纪原》卷三:“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妇人画眉之初也。”《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青色直黛,美目媔只。”按“直”同“置”。这两句诗都是说用青黑色颜料即黛画眉。据此,似乎画眉不始于秦而始于战国。汉王逸谓《大招》为屈原作品,屈原乃战国时人。但据后世学者考证,《大招》系秦汉时人伪作。这就反过来证明画眉不始于战国而是始于秦了。自秦迄今,两千多年,在我国社会,上至皇宫贵族、名流大家,下至民间百姓,画眉习尚一直在青少年以至中年女子中间流行。
谈到画眉,应该先说一说蛾眉。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诗人以蛾眉之细之长之曲,为女子眉美的标准。因此,蛾眉就成了美的代称:《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也成了美人的代称:唐高适《塞下曲》云:“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成了女子眉的代称:梁沈约《三妇艳》:“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
《事文类聚》:“汉宫人扫青黛蛾眉。”汉承秦,时代相去极近,“青黛蛾眉”显系沿秦宫之翠眉而来。翠,青绿色。黛,亦称“螺子黛”、“螺黛”。唐颜师古《隋遗录》上:“吴绎仙善画长蛾眉,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宋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时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元虞集《道园学古录·赠写真佟士明》诗:“赠君千黛螺,翠色秋可扫。”盖从画眉之初即以黛为最佳颜色。李煜《长相思》:“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螺蛾。”这就直把女子的眉也称作螺蛾了。
古代女子不仅用黛画眉,而且还用黛点眉。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诗》:“托意眉间黛,申心口上朱。”庚信《舞媚娘》:“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梁简文帝萧纲《美人晨妆》诗:“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眉心点黛,是一种点法,满眉散黛,又是一种点法。《玉台新咏》卷8《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南朝梁刘孝威):“新妆莫点黛,余还自画眉。”可见“点”与“画”是两种画眉的方法。
谈到画眉或点眉,就有一个谁来画或点的问题。汉代张敞画眉的故事十分有名;常为新婚联语所引用。《汉书·张敞传》:“……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张敞的“对日”,有情有理,妙语解颐。幸亏皇帝老儿爱才,不管这闲事,不然,画眉也是会犯罪的。元邵亨贞《沁园春·美人眉》:“扫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这位夫人实在也不好侍候。把黛画得多了一点,她嫌太浓;傅粉薄了一点,她惊呼太浅了。把一个如张敞这样的画眉高手也搞得左右为难不自由了。——这是夫为妇画眉。南北朝梁刘缓《左右新婚诗》:“小吏如初日,得妇美行云。琴声妄曾听,桃子婿经分。蛾眉参意画,绣被共笼薰……。”——这是夫妻同画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读曲歌》:“芳萱初生时,知是无忧草,双眉画未成,那能就郎抱。”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取画眉意)——此皆言女子自己画眉也。
画眉也叫扫眉。唐司空图《灯花》之二:“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唐张祜《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唐白居易诗:“蛾眉用心扫。”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女子之有文学才华者称之为“扫眉才子”。唐胡曾《赠薛涛诗》:“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明程嘉燧《阊门访旧作》:“扫眉才子何由见,一讯桥边女校书。”
秦始皇宫中尽翠眉,只说了画眉的颜色,眉式如何,没有记载。《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马廖引长安语》(见《后汉书·马援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可知“广眉”是汉代流行的一种眉式。杜甫《北征》:“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以眉广为美,唐代犹然。汉代流行的眉式,还有卓文君的远山眉和汉武帝宫人的八字眉(均见《事物纪原》)。这两种眉式在唐代及以后仍为女子所效法,见诸诗人吟咏。白居易的《新乐府·时世妆》:“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韦应物《送客人入道》诗:“金丹拟驻千年貌,宝镜休勾八字眉。”李商隐《无题二首》(原题《蝶三首》,今从冯注本)之一:“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汉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所谓“愁眉”,殆即承卓文君的远山眉而来。温庭筠《菩萨蛮》:“绣帘垂,眉黛远山绿。青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顾《遐方怨》:“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韦庄《荷叶杯》二首之一:“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宋许棐《琴调相思引》:“组绣盈箱锦满机,倩人缝作护花衣。恐花飞去,无复上芳枝。已恨远山迷望眼,不须更画远山眉,正无聊赖,雨外一鸠啼。”至于晏几道的《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丘迟《答徐侍中为人赠妇》:“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亦是崔豹《古今注》所谓魏宫人好画长眉;吴绎仙善画长蛾眉之见于诗词者也。
如上所述,自汉以后,画眉的式样越来越多。到了唐玄宗李隆基这位风流天子时代,继承、发展了前代画眉的式样,使画眉更加丰富多彩。唐张泌《妆楼记》:“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皆其名。”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还烟眉,又名涵烟眉;九曰横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宋苏轼《眉子砚歌赠胡誾》诗:“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清纳兰性德《齐天乐·洗妆台怀古》词:“冷艳金消,苍苔玉匣,翻书十眉遗谱。”宋陶谷《清异录·妆节》:“莹姐,平康妓也。……·画眉日作一样,唐斯立戏之曰:‘西蜀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见明陶宗仪《说郛》卷61所引。现存隆庆六年叶氏绿竹堂《清异录》残本无此条)百眉图不知莹姐作了没有?十眉图也不知是否尚在人间?其实十眉图并未包括古代女子所创造的全部眉式。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徐凝《宫中曲》二首之一:“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梁书》:“天监中,诏宫中作白妆精黛眉。”“柳叶眉”、“黑烟眉”与“白妆精黛眉”都未入十眉图谱。可以设想,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画眉习尚,其式样已经远远越过十种甚至百种以上了。 |
|
脊椎动物,鸟纲,鹟科,画眉亚科。为最常见的鸣禽。鸟的鸣声洪亮,婉转动听,并能仿效多种鸟的叫声。还会学人话,猫狗叫,笛声等各种声音。性机敏好斗。体长约24厘米。背羽绿褐色,下体黄褐色,腹部中央灰色,头色较深而有黑斑。具有明显的白色眼圈,向后延伸呈蛾眉状的眉纹,故称画眉。留居我国长江以南的山林中,喜在灌木丛中穿飞和栖息,常在林下草丛中觅食,以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不善作远距离飞翔,为留鸟。在繁殖季节,雄鸟鸣声更为悦耳,食量加大,多以蝗虫、蝽象、松毛虫、金龟子和蛾类幼虫为食,故为农林益鸟。各地多在笼中饲养,成为珍贵的笼鸟。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中部和南部。
保护:未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但中国21世纪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将其列为应优先保护种类。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越剧剧目 Shaoxing opera repertoire |
古装剧。魏峨于1984年编剧。
写钱塘颜太公小有家财,只盼子孙兴旺,光耀门庭。其长子伯涛与周氏只生一女画眉,因未生男孩,常受太公冷眼。次子颜仲友与王氏生下一男子龙,颜太公百般宠爱。王氏欲独占颜家财产,挑起事端,诬陷周氏偷银,唆使颜太公逼画眉早嫁,赶出家门。画眉无奈,乔装随丈夫玉郎到故乡河西,兄弟相称,开馆教授蒙童。3年后两人一同赴考,不意画眉高中,官授南阳知府,玉郎落榜,随妻上任。颜子龙长大后吃喝嫖赌,败尽家财,气死爹娘。颜太公年过古稀流落街头。子龙得知姐姐画眉乔装为官,前来敲诈巨银,因欲壑难填,竟上告朝庭。画眉被押到京,乔装欺君,其罪当死。不料太后深为同情,封为女官,接回颜太公。颜太公宠子成患,因女得福,感慨不已。
浙江越剧一团1984年首演。导演杨小青,作曲吴昌年,舞美设计陈子达。周云娟饰成年画眉、戴月饰幼年画眉,尹钦阳饰成年周玉郎、陈长虹饰幼年周玉郎,高佩饰王氏,邵龙饰颜伯涛,刘关根饰成年颜子龙、毛戈平饰幼年颜子龙,姚剑英饰周氏,钱盛林饰颜仲友,宋顺发饰颜太公。剧本载浙江《戏文》杂志1984年第5期。
【画眉典故】
汉族古代妇女化妆习俗。女子为使眉目分明,容颜美丽,多以青黛等画眉毛,在先秦时已见记载。历汉魏六朝,浸以成俗。至唐五代,画眉的方法与式样繁多,且列绘成图,宋世以后沿之,每见于诗人之吟咏。其具体样式今多已不传,然其俗犹存。《韩非子.显学》:“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释名》:“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汉书.张敞传》:“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怃,通“妩”。宋陶谷《清异录.胶煤变相》:“莹姐,平康妓也,玉净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唐斯立戏之曰:‘西蜀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更假以年岁,当率同志为修眉史矣。’”明王世贞《宛委馀篇》:“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
|
当年初秋,
画眉嫁入凤城的夏侯家,成了夏侯寅的妻,
从她的家,来到他的家,从此落地生根。
八年光景,那枝梅花,在他呵护珍宠下年年绽放,
她的温柔、她的细腻心思,全系在他一人身上。
今年隆冬,
梅花含苞未放,他已把心给了另一个女人,
那些呵护与珍宠,再也不属于她,八年的恩爱夫妻,换来的竟只是一纸休书,
她只能折下梅枝,离开这座梅园,
也离开这个伤她太深太重的男人……
作者:典心
男主角:夏侯寅
女主角:画眉 |
|
歌词:《画眉》
画眉
曲:丢丢
词:EDIQ
唱:HITA
秦淮河水凉 石桥墨竹晃
画眉雨中飞 静落他窗框
前生乌衣巷 月潮空城荡
素面望 北城墙
桂树已蔓火光
城门破叫嚷 他身在何方
院外敌军狂 院内披新妆
菱花铜镜凉 眉添黛料香
魂飞散 只盼望
君健在安康
与彼共醉兮
桃花飞往兮
偷偷弄墨涂画你睡脸兮
齐眉低身对笑兮
新婚吹烛相拥兮
如今唱离梅雨声声凄
四季酿麦香 魂化雀鸟翔
飞过秦淮河 寻觅他模样
白鬓皱纹浓 手握竹杖长
雀嘶啼 北风荒
只剩眉线连长
寒夜烟花烫 他又执灯望
石桥陌路人 不见她模样
饭淡茶水凉 灯灭催魂亡
画眉鸟 成一双
比眉伴天荒
如往共醉兮
桃花飞往兮
偷偷弄墨涂画你睡脸兮
齐眉低身对笑兮
新婚吹烛相拥兮
如今唱离梅雨声声凄 |
|
huamei
画眉
Garrulax canorus; hwamei
噪鹛属的1种(见彩图画眉 (Garrulax canorus))。因眼圈白色,向后延伸成眉状而得名。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越南及老挝的北部。体形似鸫,体长197~245毫米;通体棕褐色;腹部中央灰色。雌雄外形相似。栖息在山丘的灌丛和村落附近的灌丛、草丛中,在城郊的灌丛、竹林间也可见到。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小群;性机敏而胆怯。雄鸟好斗,常追逐他种鸟类。受惊时,急速窜逃。飞翔能力不强,常在灌丛中边飞边跳,不作远距离飞行。主要取食昆虫,有时也吃野果、植物种子。鸣声婉转,并善于模仿其他鸟类鸣叫。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笼鸟。在作物生长时期,能摄食大量害虫,对农林有益。
(龙泽虞)
|
|
- : Huamei
- n.: blackbird, throstle, thrush, swamp angel, pencilled eyebrows, hua-mei,a kind of thrush, paint the eyebrows
- lat.: garrulax canorus
|
|
画眉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