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電腦王國
  為了趕超前蘇聯,美國的空間技術得到很大的發展,其中一項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以通訊衛星為主體,並綜合采用計算機技術、無綫電通訊技術、遙測遙感技術等多門技術的全球定位係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
  前蘇聯也不甘示弱,也緊隨其後開發自己的衛星導航係統glonass。前蘇聯解體後,該係統改由俄羅斯聯邦接管,從此便每況愈下。
  隨着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中國的gps也開始起步。2000年10月,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導航定位衛星——“北斗星航試驗衛星”成功發射,標志着我國在gps技術領域邁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為了實現衛星導航定位,一個gps係統要由空間衛星係統、地面監控係統、用戶接收係統三大部分構成,天上地下協同工作,才能很好地完成。在空間衛星係統方面,要能精確地定位一個地面目標,天空中至少要有3—4顆衛星。而為了讓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全天24小時之內均能被檢測到,僅有3—4顆衛星還遠遠不夠。地面監控係統則由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地面跟蹤站、gps主控臺和監測網組成。gps用戶接收係統包括gps地面接收器和用戶群體。
  gps目前已廣泛地用於軍事、交通動輸、道路橋梁工程、環境監測、天文觀測、科學研究以及個人應用等諸多領域。
  gps和相關技術的結合日益密切,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集gps、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係統)、海量存儲、遙測遙感、多媒體、虛擬現實等當代多項最先進技術之大成的“數字地球”概念已成為繼“信息高速公路”、“知識經濟”之後,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普遍認同的戰略思想。
  20世紀末,無綫電通訊技術、芯片製造技術和網絡技術相互滲透産生了另一項邊沿性、綜合性的新技術——無綫上網技術。所謂無綫上網,是指利用移動電話來上網的一種技術。
  1997年6月,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和phone.com“四大傢族”聯手組建了“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無綫應用協議)論壇”,着手製定wap的協議標準,1999年5月,微軟加入wap聯盟。如今,wap幾乎成了無綫上網的同義詞。
  無綫上網的另一支生力軍是所謂的“藍牙技術”。1998年5月,愛立信、ibm、intel、諾基亞、東芝5傢公司聯合製訂了近距離無綫通信技術標準,稱為“藍牙”(blueteeth)。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已進入實用階段,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無綫上網技術。
  技術的進步加上各有關廠商及傳媒的大肆炒作,一股無綫上網的熱潮就此在全球迅速興起。
  無綫上網之風自然也吹到了作為世界手機大國的中國。然而要用wap手機上網,首先要進行ip地址等一係列復雜的設置,而且上網的速度很慢,費用又很高,界面效果也不理想,因此熱鬧了一陣子之後,手機上網便鮮有人問津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日本的imode手機上網服務卻大行其道,已成為wap的強大競爭對手以及全球各大電信業者爭相模仿和研究的對象。
  無綫上網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被稱 1999年5月,王嘉廉主持的CA有限公司以35億美元收購了電腦軟件業另一著名的軟件公司--platinum(百達靈) ,這是全球電腦軟件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兼併行動。
  美國《商業周刊》在1000期特刊中稱王嘉廉是全美“最值得註目的25位主管之一”;《福布斯》雜志將他作為封面熱點人物,稱其為“軟件界最值得拭目以待的人”;美國廣播公司標榜他是“具有獨創性、最有效率的主管”。
  國人對王嘉廉的獲知與熟悉,與他炫目的成功與擁有的財富,均有密切聯繫。為移動通訊的第三次革命,通過手機無綫上網、無綫資料傳輸將成為下一波熱潮,並將引發一場新的技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