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電子科技大學聯繫方式 地址:成都市建設北路二段四號.
郵編:100084
電話查號臺:028-83201114 電子科技大學投訴電話 成都市旅遊投訴電話:028-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成立於1956年的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座落在具有幾千年歷史文明的巴蜀古都——成都,由當時的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三所院校的電訊工程專業合併創建,為我國最早的七所重點國防院校之一,並在1960年被確立為全國重點大學。
經過近五十年的不懈努力,電子科技大學已由單一的電訊工程專業發展成為了完整覆蓋整個電子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生(命)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被江澤民同志譽為“我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隨着全球經濟信息化以及我國電子信息産業的蓬勃發展,電子科技大學的建設和發展跨入新的歷史階段,學校綜合實力、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規模邁上了新的臺階,相繼進入了國傢“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行列。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0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長江學者10人,國傢傑出青年科技基金獲得者8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5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9人,博士導師172人,教授249人,副教授593人。在校各類全日製普通學生29000餘人,其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00餘人。
學校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近年來先後成立了職業技術學院、網絡教育學院、成都學院、中山學院,以及國傢示範性軟件學院、國傢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全國職教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以學生為本,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是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學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實行主輔修製,雙學位、雙專業製,拓寬專業口徑,註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實行“優秀主講教師教學鑒定”和“專業基礎課首席教授”制度,建立和完善以精品課程為重點的教學質量保障體係,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高。歷年來,我校培養的人才,以素質全面、專業知識紮實、能力強、後勁足等鮮明特點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贊譽,中國深圳、美國硅𠔌……成電學子遍布海內外it領域,一批以深圳華為公司董事長孫亞芳、京東方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東升、tcl集團副總裁萬明堅、網易創始人丁磊等為代表的傑出校友已成為中國it行業的姣姣者,引領着當今中國信息産業的新潮流。
學校在加強學生素質培養的同時,十分註重校園文化的建設,近年來,我校學生多次參加國際和全國比賽並獲殊榮:學生建模隊獲2004年“美國數學建模競賽icm”特等奬;在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校學生共獲得8個一等奬、5個二等奬,在全國525所參賽高校中名列前茅;學生辯論隊獲得在新加坡舉行的2005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學生藝術團在四川省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六個一等奬,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藝術表演類3個一等奬,藝術作品類(攝影)2個一等奬,在全國校園歌手大奬賽中獲唯一金奬。與此同時,校園學術氛圍營造和科學技術研究也日趨深入,形成了教學科研齊頭並進的良好格局。科學技術研究特色鮮明,始終保持在電子信息科學技術領域從材料元器件到整機係統,從軟件到硬件的整體綜合優勢。“七五”以來,學校科研經費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不斷遞增,2005年達到3億元。近年來,學校鑒定科技成果近千項,其中80%以上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傢級成果奬28項,國內外專利200餘項,部省級成果奬500餘項,發表論文專著萬餘篇(部)。在2005年公佈的《2004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中,學校進入2004年參加國際會議並發表論文數最多的前10所高校,名列第八。電子科大以其雄厚的科研開發實力和獨特的專業優勢,積極投入到國傢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中。2001年首批獲得“國傢大學科技園”授牌,“國傢集成電路成都設計産業化基地”也獲得國傢正式授牌。此外,學校還與世界24個國傢和地區的30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大型企業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聯繫,同23所大學簽訂了校際合作協議,同ibm、intel、motorola等世界知名企業建立了一流的聯合實驗室,多次成功主辦頗具影響的大型國際會議,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學校黨政領導班子經過2001年的充實調整和2005年的行政領導班子換屆,大力倡導“拒絶平庸,追求卓越”的奮鬥精神,確立了“把學校建成高新技術的源頭、創新人才的基地,把學校的發展融入到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建設中去,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的辦學思路;樹立了將電子科技大學建成“在電子信息領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的戰略目標。為將學校辦成研究型重點大學,電子科大的建設發展將分兩步走:一是在2016年實現學校的第一個跨越式發展,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二是在2036年實現學校的第二個跨越式發展,建成在電子信息領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滄桑巨變,風雨彩虹。
進入二十一世紀,歷經50載風雨磨礪的電子科技大學已煥發勃勃生機。電子科大將秉承“團结求實,開拓創新”的精神,抓住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科技強軍和西部大開發等國傢發展所帶來的一係列重大歷史機遇,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的源頭,創新人才的基地” |
|
中文名稱:電子科技大學 (簡稱:電子科大或成電)
英文名稱: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
| 1956年(成都電訊工程學院) |
|
沙河校區:四川省成都市建設北路二段四號
清水河校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西區)西源大道2006號
九裏堤校區:四川省成都市九裏堤北路15號 |
|
電子科技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坐落於“天府之國”四川的省會,西南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成都市。校園內樹木蔥緑,四季花香,環境優雅,是讀書治學的理想之地。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子信息類學科合併創建而成。學校196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97年首批成為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1年,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重點共建電子科技大學的協議,學校進入了國傢《面嚮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建設國內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傢“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的行列。 與哈工大、上海交大等曾並列為“我國最早的七所重點國防院校之一”。創建於1956年9月。它是在我國執行第一個國民經濟五年計劃期間,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對高級通訊技術人才的急需,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按照國務院"將華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交通大學等校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調出,在成都建立無綫電工程學院"的戰略部署建立沙河校區主樓起來的。建校50多年以來,電子科大以由建校初期單一的電子學科,發展成為以電子與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理工管文協調發展,居於國內前列、國際知名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大學。1955年3月30日,高等教育部黨組織嚮周恩來總理呈送《關於沿海城市高等學校1955年建設任務處理方案的報告》中提出:"將華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交通大學等校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調出,在成都建立無綫電工程學院。"5月,國務院同意高等教育部的報告,並决定由高等教育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共同負責籌建成都無綫電工程學院。1955年7月21-28日,在北京第二機械工業部會議室,召開成都無綫電工程學院的籌備會議。會議决定,成立成都無綫電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以及下屬秘書、基建、教務三個組,並從即日起開始辦公。1955年9月19日,高等教育部以(55)工教字第1730號文通知三校及籌備委員會,業經國務院正式批準,校名定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簡稱"成電")。1956年2月4日,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會議正式决定,學院院址設在成都市東北郊府青路以東、沙河以西的保和鄉地區。隨後開始大規模基建工作。截止1沙河校區電子通信大樓956年9月初,教學主樓兩翼和4幢教職工眷屬宿舍15639平方米、3幢教職工單身宿舍15505平方米,以及教職工食堂1329平方米,均以竣工。1956年9月29日,主樓四周紅旗招展,電訊園一片沸騰。下午3時,全校3000多名師生員工和來賓,沐浴在蓉城金秋的陽光裏,在主樓東邊體育場隆重舉行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首屆開學典禮。中國的科學巨匠,一代文學大師郭沫若手書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校名已經成為學校創建的象徵載入史册。
1988年,學校經教育部批準,正式改名為電子科技大學,但學校的簡稱成電一直沿用至今。
2007年,8000餘名同學正式入住電子科技大學位於成都高新西區的清水河校區,標志着電子科大正式翻開了新的一頁。 |
|
經過近五十年的不懈努力,電子科技大學已由單一的電訊工程專業發展成為了完整覆蓋整個電子類學清水河校區基礎教學樓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生(命)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被江澤民同志譽為“我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隨着全球經濟信息化以及我國電子信息産業的蓬勃發展,電子科技大學的建設和發展跨入新的歷史階段,學校綜合實力、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規模邁上了新的臺階,相繼進入了國傢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行列。學校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近年來先後成立了成都學院、中山學院,以及國傢示範性軟件學院、國傢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全國職教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
以學生為本,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是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學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實行主輔修製,雙學位、雙專業製,拓寬專業口徑,註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實行“優秀主講教師教學鑒定”和“專業基礎課首席教授”制度,建立和完善以精品課程為重點的教學質量保障體係,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高。歷年來,該校培養的人才,以素質全面、專業知識紮實、能力強、後勁足等鮮明特點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贊譽,中國深圳、美國硅𠔌……成電學子遍布海內外IT領域一批以深圳華為公司董沙河校區南門事長孫亞芳、京東方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東升、TCL集團副總裁萬明堅、網易創始人丁磊等為代表的傑出校友已成為中國IT行業的姣姣者,引領着當今中國信息産業的新潮流。校園學術氛圍營造和科學技術研究日趨深入,形成了教學科研齊頭並進的良好格局。七五”以來,學校科研經費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不斷遞增,2005年達到3億元。近年來,學校鑒定科技成果近千項,其中80%以上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傢級成果奬28項,國內外專利200餘項,部省級成果奬500餘項,發表論文專著萬餘篇(部)。在2005年公佈的《2004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中,學校進入2004年參加國際會議並發表論文數最多的前10所高校,名列第八。學校科研經費2007年突破5億元。清水河校區苗圃
電子科大以其雄厚的科研開發實力和獨特的專業優勢,積極投入到國傢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中。2001年首批獲得“國傢大學科技園”授牌,“國傢集成電路成都設計産業化基地”也獲得國傢正式授牌。此外,學校還與世界24個國傢和地區的30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大型企業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聯繫,同23所大學簽訂了校際合作協議,同IBM、INTEL、MOTOROLA等世界知名企業建立了一流的聯合實驗室,多次成功主辦頗具影響的大型國際會議,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
學校黨政領導班子經過2001年的充實調整和2005年的行政領導班子換屆,大力倡導“拒絶平庸,追求卓越”的奮鬥精神,確立了“把學校建成高新技術的源頭、創新人才的基地,把學校的發展融入到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建設中去,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的辦學思路;樹立了將電子科技大學建成“在電子信息領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的戰略目標。為將學校辦成研究型重點大學,電清水河校區銀樺餐廳子科大的建設發展將分兩步走:一是在2016年實現學校的第一個跨越式發展,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二是在2036年實現學校的第二個跨越式發展,建成在電子信息領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
滄桑巨變,風雨彩虹。進入二十一世紀,歷經50載風雨磨礪的電子科技大學已煥發勃勃生機。電子科大將秉承“團结求實,開拓創新”的精神,抓住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科技強軍和西部大開發等國傢發展所帶來的一係列重大歷史機遇,在以新校長汪勁鬆為代表的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的源頭,創新人才的基地”。 |
|
| 電子科技大學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200餘人,專任教師17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均為全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長江學者18人,國傢傑出青年科技基金獲得者1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9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4人,國傢教學名師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66人,博士生導師243人,教授340人,副教授453餘人。 |
|
| 在校各類全日製普通學生29000餘人,其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00餘人。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占地800餘畝,清水河校區占地3000餘畝(同時,成都市政府把清水河校區成灌高速一側的1200餘畝的緑地交付電子科大使用和管理,清水河校區實際面積近4300畝) ,其中清水河校區將建設成為我國高校中第一座數字化校園。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於2001年簽署重點共建電子科大協議;教育部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於2006年3月24日聯合下文,攜手共建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9月8日教育部與信息産業部簽署協議共建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1月15日,教育部又與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簽署協議共建電子科技大學。 |
|
電子科技大學和全球網絡設備巨頭思科聯合將於今年9月投入使用的成都清水河畔的電子科大新校區,其2000畝以上的核心校區建築上將全域覆蓋無綫寬帶網。在如此大規模區域內實現無綫寬帶上網,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成都電信,思科等國內外企業合作打造了這一中國最大規模的數字化大學,網絡總投資銀杏林達數千萬元,僅規劃的無綫網絡接入點就達2000多個。目前該無綫網絡的建設已經完成了五分之一,在戶外安裝了400多個無綫接入點,“基本能覆蓋校園戶外學生的所有休閑、學習場所,包括體育場、緑地等。”
該新校區全部建成後,5萬學子每人將獲得一個IP地址,可以在校園任何角落隨時便捷上網,查自己所有的“一卡通”消費清單,並通過其退還書費等;教師上課的視頻,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隨時觀看,學生可以用電腦在學校任何一處接入電信的IP電話,可以用低得多的成本和傢裏通話。 |
|
五十周年校慶
一、科研院校(所)
劉盛綱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電子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林為幹 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李樂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陳星弼 中國科學院院士,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李小文 中國科學院院士,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李朝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張景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魏正耀 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盧鐵城 1962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無綫電定位設備設計與製造專業,原四川大學黨委書記。
張煦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
王俊波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44研究所所長
席 政 1982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雷達偵察與幹擾專業,獲學士學位。現為總裝係統所所長。
鬍愛民 現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6所所長。
劉濟東 現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所所長
徐世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4所所長,現在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聲光電公司總經理
梁鳴 1982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無綫電通訊專業,獲學士學位.現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所長。
蒲含友 1970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無綫電專業,獲學士學位.現為中國兵器工業第58研究所黨委書記。
羅天文 1984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電子係統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信息産業部電子第三十研究所董事長、研究員。
二、政府行政機關
陳 偉 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産業部經濟體製改革與經濟運行司副司長。
朱志宏 現為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王遠輝 現為四川省德陽市副市長。
何健 現為中國共産黨樂山市委員會常委、樂山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
唐小我 現為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
楊國安 現為四川省科技廳廳長、省委委員。
宋紹華 現為山西省政協副主席。
曹國民 現為貴州省信息産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
陳營官 現為福建省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陳榮水 現為福州海關黨組成員,副關長。
周子學 現為信息産業部經濟體製改革與經濟運行司司長。
王吉來 現為國傢計量局副局長。
張蓉芳 現為國傢體育總局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
賈同金 1974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無綫電通信專業,獲學士學位。現為國傢統計局人口司司長。
郝康理 現任成都市委常委、成都市宣傳部部長,同時擔任中國雷達協會理事、中國電子學會四川學會副理事長、成都市青年名譽主席。
三、三資企業
丁磊:1993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微波通信)專業獲學士學位。現為網易公司CEO
萬明堅1991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通信與電子係統專業,獲博士學位。原為TCL集團副總裁,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總裁。現為國虹通訊董事長。
劉永言:1977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計算機專業,獲學士學位。現為希望集團董事局主席。
王東升:1995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京東方電子科技集團董事長。
王鳳朝:1986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無綫電專用設備專業,獲學士學位。現為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亞芳 華為技術董事長。
鄔 江 現為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執行副總裁。
肖鵬: 1982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無綫電通訊專業,獲學士學位。現為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黃衛剛:1988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通信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李世鶴 1963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磁性材料與器件設計與製造專業,獲學士學位。現為信息部電信科學研究院副總工,大唐移動通信集團副總裁。
李正茂 1985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通信與電子係統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副總裁。
劉 飛 1987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通信與電子係統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TCL阿爾卡特有限公司CEO。
由於篇幅有限,不能完全列出。 |
|
直屬學院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工程學院
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
物理電子學院
光電信息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自動化工程學院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應用數學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
示範性軟件學院
空天科學技術研究院
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
通信抗幹擾技術國傢重點實驗室
英才計劃實驗學院
獨立學院
成都學院
中山學院 |
|
| 近年來,該校學生多次參加國際和全國比賽並獲殊榮:學生建模隊獲2004年“美國數學建模競賽ICM”特等奬;在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該校學生共獲得8個一等奬、5個二等奬,在全國525所參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2007年進行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共有來自29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767所高等學校、6935個代表隊計20805名同學參與,我校勇奪全國第一; 在2009年進行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校學生瀋軍、袁德生、陳虹佐獲得該項賽事唯一的特等奬——“NEC杯”,同時我校參賽學生還獲得了6個全國一等奬、6個全國二等奬的優異成績,在全國790所參賽高校、7422支參賽隊伍中,以13個全國奬項總數再居首位。 學生辯論隊獲得在新加坡舉行的2005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學生藝術團在四川省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六個一等奬,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藝術表演類3個一等奬,藝術作品類(攝影)2個一等奬,在全國校園歌手大奬賽中獲唯一金奬。該校羅象宏、舒培哲、黃海波同學於2008年4月獲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决賽第31名(亞洲第9,中國第7)。在2009.10月結束的第34屆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比賽中,我校ACM代表隊UESTC_floyd戰隊不負衆望,勇奪雅加達賽區冠軍。我校也提前獲得代表亞洲參加將於明年舉行的第34屆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世界總决賽的資格。CG三劍客在學生藝術團隊中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創業務實,勤懇學習,在周圍引起了較大反響。《神話金沙》原創動畫工作組在成都市政府項目中表現優異,將成電藝術帶嚮另一個高潮。 |
|
| http://www.uestc.edu.cn |
|
直屬學院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工程學院
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
物理電子學院
光電信息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自動化工程學院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數學科學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
示範性軟件學院
空天科學技術研究院
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
通信抗幹擾技術國傢重點實驗室
英才計劃實驗學院
馬剋思主義教育學院**
註:
*為進一步促進我校數學學科的發展,經校長辦公會審議,2009年11月25日學校正式發文(校發通知140號),將“應用數學學院”更名為“數學科學學院”。
**我校為貫徹落實中宣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及教育部領導2009年有關指示的重大舉措,也是根據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育的現實要求,於2009年4月成立的馬剋思主義教育學院(二級學院)。
獨立學院
成都學院
中山學院 |
|
院係所(及其編碼)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001
本科:通信工程、網絡工程、信息工程;
研究生:光學工程*、通信與信息係統*
電子工程學院 -002
本科: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對抗技術、電磁場與無綫電技術;
研究生:電子科學與技術、電路與係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信息獲取與探測技術*
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 -003
本科:微電子技術、固體電子工程、應用化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係統、微電子學;
研究生: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電子信息材料與元器件*、應用化學、
物理電子學院-004
本科:應用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真空電子技術、核工程與核技術;
研究生: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無綫電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物理電子學*
光電信息學院-005
本科: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光電工程與光通信、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物理電子技術;
研究生: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物理電子學*、電路與係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006
本科: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研究生: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係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
自動化工程學院 -007
本科: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環境工程、電力係統自動化;
研究生: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檢驗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係統、計算機應用技術*、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008
本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
研究生: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精密儀器及機械、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009
本科:生物技術、生物醫學工程;
研究生:應用心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醫學工程*
數學科學學院-010
本科: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研究生:數學、計算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製論
經濟與管理學院 -011
本科:工商管理類;
研究生:區域經濟學、金融學、數量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新興技術管理*、信心管理與電子商務*、金融工程*、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012
本科: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法學、行政管理;
研究生: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國際政治、應用心理學、傳播學、行政管理
外國語學院 -013
本科:英語、日語;
研究生: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馬剋思主義教育學院-016
研究生: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示範性軟件學院 -023
本科:軟件工程;
研究生:軟件工程
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 -024
研究生: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路與係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子信息材料與元器件、通信與信息係統、信號與信息處理、信息安全
空天科學技術研究院 -025
研究生: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係統
通信抗幹擾技術國傢重點實驗室-026
研究生:通信與信息係統*、密碼學
東莞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027
英才計劃實驗學院
該學院為管理機構,挂靠教務處
體育部
國際教育學院
獨立學院:
成都學院
中山學院
說明: ①帶*的學科表示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②所列舉的專業僅供參考,因每年招生政策會有變化,具體情況請咨詢學校的招生部門。
③專業設置沒有包含應用型碩士、工程碩士、MPA、EMBA、MBA等。 |
|
| 院校 | 211工程 | 四川高校 | 985重點大學 | 科技大學 | 桂電 | 桂林大學 | 桂電大學 | | 學生社團 | 研發團隊 | 物理電子學 | 長江學者 | 通信 | 教授 |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 | 人物 | | 移動通信 | 博士 | 無綫電 | 數學 | 名師 | 圖書館 | 高校圖書館 | 重慶 | | 名人 | 知識 | 更多結果... |
|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 |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 |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創業園 | | 電子科技大學學生會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 電子科技大學創新創業中心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改班 | 電子科技大學檔案館 | |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武術協會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攝影協會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創業協會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書畫協會 | 電子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 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物理電子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愛心社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廣播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東嶽校區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園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理學院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交通工程 | 電子科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實踐協會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學院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 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財經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國際學院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 | 電子科技大學微固學院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創新協會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學院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理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校區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法律係 | 公交五公司電子科技大學 | | 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 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社區 | 電子科技大學長安校區 | | 電子科技大學昆明函授站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門 | | 電子科技大學國傢大學科技園 | 電子科技大學示範性軟件學院 | | 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 | 電子科技大學空天科學技術研究院 | | 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國傢示範性軟件學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根與芽環境社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大學生社團聯合會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培養與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外語實驗中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工作處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曙光天文協會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青年志願者服務總隊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傢大學科技園 |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創新DTO協會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秋荻文學社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研究所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心理學協會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海光數碼有限公司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恆益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賽福電子有限公司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古文化協會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演講與口才協會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緑色環保協會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社團管理部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遠動技術研究中心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産業集團總公司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疆科技園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創新數碼股份有限公司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校報學生記者部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與控製學院 | | 電子科技大學馬剋思主義教育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應用科技學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技術物理學院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新聞出版學院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教育學院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專業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 陝西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醫院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渭南函授站 | 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自學考試輔導中心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