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旋转。 电子的字词解释 E-word explanation 英文解释
英文解释:electron,electronic
n.
电子
electron
e.lec.tron
n.Abbr. e(名词)缩写 e
A stable subatomic particle in the lepton family having a rest mass of 9.1066 × 10-28 gram and a unit negative electric charge of approximately 1.602 × 10 -19 coulomb. See table at subatomic particle
electr(ic)
electr(ic)
-on 1
-on1
electron
e.lec.tron
n.Abbr. e
A stable subatomic particle in the lepton family having a rest mass of 9.1066 × 10-8 gram and a unit negative electric charge of approximately 1.602 × 10 -9 coulomb. See table at subatomic particle
electr(ic)
-on 1
electron
中文解释:
电子 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旋转。不同的电子 数目不同,例如,每一个碳原子中含有6个电子 ,每一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电子 。能量高的离核较远,能量低的离核较近。通常把电子 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内运动称为电子 的分层排布。
电子 :轻子族里一种稳定的亚原子粒子,其静止质量为0克,负电荷大约1.602×10 库仑 参见 subatomic particle 电子概述 Electronics Overview 简介:电子 是一种基本粒子,目前无法再分解为更小的物质。其直径是质子的0.001倍,重量为质子的1/1836。电子 围绕原子的核做高速运动。电子 通常排列在各个能量层上。当原子互相结合成为分子时,在最外层的电子 便会由一原子移至另一原子或成为彼此共享的电子 。
这是由爱尔兰物理学家乔治·丁·斯通尼于1891年根据电的electric + -on“子”造的字
电子 属于亚原子粒子中的轻子类。 轻子被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即其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它带有1/2自旋,即又是一种费米子(按照费米—狄拉克统计)。电子 所带电荷为e=1.6 × 10的-19次方库仑,质量为9.10 × 10-31 kg (0.51 MeV/c2)。通常被表示为e-。 电子 的反粒子是正电子 ,它带有与电子 相同的质量,自旋和等量的正电荷。
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原子 是由电子 、中子和质子三者共同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相对于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电子 的质量极小。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 的1840倍。
当电子 脱离原子核束缚在其它原子中自由移动时,其产生的净流动现象称为电流。
各种原子束缚电子 能力不一样,于是就由于失去电子 而变成阳离子,得到电子 而变成阴离子。
静电是指当物体带有的电子 多于或少于原子核的电量,导致正负电量不平衡的情况。当电子 过剩 时,称为物体带负电;而电子 不足时,称为物体带正电。当正负电量平衡时,则称物体是电中性的。 静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方法,其中例子有喷墨打印机。
电子 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
一种对在原子核附近以不同概率分布的密云的基本假设。作用范围现阶段只能在核外考虑(所有假设粒子现在都只能在核外摸索摸索)它被归于叫做轻子的低质量物质粒子族,被设成具有负值的单位电荷。
电子 块头小重量轻(比 μ介子还轻205倍),被归在亚原子粒子中的轻子类。轻子是物质被划分的作为基本粒子的一类。电子 带有1/2自旋,满足费米子的条件(按照费米—狄拉克统计)。电子 所带电荷约为- 1.6 × 10-19库仑,质量为9.10 × 10-31 kg (0.51 MeV/c2)。通常被表示为e-。与电子 电性相反的粒子被称为正电子 ,它带有与电子 相同的质量,自旋和等量的正电荷。 电子 在原子内做饶核运动,能量越大距核运动的轨迹越远.有电子 运动的空间叫电子 层.第一层最多可有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可以有8个,第n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最后一层的电子 数量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1、2电子 为金属元素,3、4、5、6、7为非金属元素,8为稀有气体元素.
物质的电子 可以失去也可以得到,物质具有得电子 的性质叫做氧化性,该物质为氧化剂;物质具有失电子 的性质叫做还原性,该物质为还原剂。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由得失电子 难易决定,与得失电子 多少无关。 运动的电子 Movement of electrons 我们现在知道,电荷的最终携带着是组成原子的微小电子 。在运动的原子中,每个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 都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原子核里面的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正常情况下,在物质中电子 和质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它们携带的电荷相平衡,物质呈中型。物质在经过摩擦后,要么会失去电子 ,留下更多的正电荷(质子比电子 多)。要么增加电子 ,获得更多的负电荷(电子 比质子多)。这个过程称为摩擦生电。
自由电子 (从原子冲逃逸出来的电子 )能够在导体的原子之间轻易移动,但它们在绝缘体中不行。于是,物体在摩擦时传递到导体上的电荷会被迅速中和,因为多余的电子 会从物质 表面流走,或者额外的电子 会被吸附到物体表面上代替流失的电子 。所以,无论摩擦多么剧烈,金属都不可能摩擦生电。但是,橡胶或塑料这样的绝缘体,在摩擦之后,其表面就会留下电荷。
电子 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区别的几大特征:
(1)质量很小(9.109×10-31kg);
(2)电子 带负电荷;
(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 ;
(4)运动速度快(10-6m)。电子 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它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科学家主要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对电子 的运动情况进行研究。
核外电子 排布的规律:
1.电子 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 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 数为n的平方的二倍个(n代表电子 层数);
3.最外层电子 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电子 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 层里,即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
电子 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 云” 电子 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 100多年前,当美国物理学家Robert Millikan首次通过实验测出电子 所带的电荷为1.602E-19C后,这一电荷值变被广泛看作为电荷基本单元。然而如果按照经典理论,将电子 看作“整体”或者“基本”粒子,将使我们对电子 在某些物理情境下的行为感到极端困惑,比如当电子 被置入强磁场后出现的非整量子霍尔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80年,美国物理学家Robert Laughlin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决这一迷团,该理论同时也十分简洁地诠释了电子 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然而接受这一理论确是要让物理学界付出“代价”的:由该理论衍生出的奇异推论展示,电流实际上是由1/3电子 电荷组成的。
在一项新的实验中,Weizmann机构的科学家设计出精妙的方法去检验这一非整电子 电荷是否存在。该实验将能很好地检测出所谓的“撞击背景噪声”,这是分数电荷存在的直接证据。科学家将一个有电流通过的半导体浸入高强磁场,非整量子霍尔效应随之被检测出来,他们又使用一系列精密的仪器排除外界噪声的干扰,该噪声再被放大并分析,结果证实了所谓的“撞击背景噪声”的确来源于电子 ,因而也证实了电流的确是由1/3电子 电荷组成。由此他们得出电子 并非自然界基本的粒子,而是更“基本”更“简单”且无法再被分割的亚原子粒子组成。 关于电子的相关活动 Related activities on the electronic 电子 大赛 例如湖北省的电子 大赛(有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大学等著名院校的参加)
全国电子 设计大赛 更是汇集了中国很多著名的大学。
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提供了大批的人才。电子 层 电子 层又称电子 壳或电子 壳层,是原子物理学中,一组拥有相同主量子数n的原子轨道。电子 层组成为一粒原子的电子 序。这可以证明电子 层可容纳最多电子 的数量为2n。
亨利·莫塞莱和巴克拉的X射线吸收研究首次于实验中发现电子 层。巴克拉把它们称为K、L和、M(以英文子母排列)等电子 层(最初 K 和 L 电子 层名为 B 和 A,改为 K 和 L 的原因是预留空位给未发现的电子 层)。这些字母后来被n值1、2、3等取代。它们被用于分光镜的西格班记号法。
电子 层的名字起源于波耳模型中,电子 被认为一组一组地围绕着核心以特定的距离旋转,所以轨迹就形成了一个壳。 运动的电子 Movement of electrons 我们现在知道,电荷的最终携带着是组成原子的微小电子 。在运动的原子中,每个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 都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原子核里面的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正常情况下,在物质中电子 和质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它们携带的电荷相平衡,物质呈中型。物质在经过摩擦后,要么会失去电子 ,留下更多的正电荷(质子比电子 多)。要么增加电子 ,获得更多的负电荷(电子 比质子多)。这个过程称为摩擦生电。
自由电子 (从原子冲逃逸出来的电子 )能够在导体的原子之间轻易移动,但它们在绝缘体中不行。于是,物体在摩擦时传递到导体上的电荷会被迅速中和,因为多余的电子 会从物质 表面流走,或者额外的电子 会被吸附到物体表面上代替流失的电子 。所以,无论摩擦多么剧烈,金属都不可能摩擦生电。但是,橡胶或塑料这样的绝缘体,在摩擦之后,其表面就会留下电荷。
电子 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区别的几大特征:
(1)质量很小(9.109×10-31kg);
(2)电子 带负电荷;
(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 ;
(4)运动速度快(10-6m)。电子 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它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科学家主要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对电子 的运动情况进行研究。
核外电子 排布的规律:
1.电子 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 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 数为n的平方的二倍个(n代表电子 层数);
3.最外层电子 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电子 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 层里,即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
电子 云是电子 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 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 云”。它是 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在德布罗伊关系式的基础上,对电子 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阶偏微分的的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这个方程式的解,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 云。 电子 层又称电子 壳或电子 壳层,是原子物理学中,一组拥有相同主量子数n的原子轨道。电子 层组成为一粒原子的电子 序。这可以证明电子 层可容纳最多电子 的数量为2n。
亨利·莫塞莱和巴克拉的X射线吸收研究首次于实验中发现电子 层。巴克拉把它们称为K、L和、M(以英文子母排列)等电子 层(最初 K 和 L 电子 层名为 B 和 A,改为 K 和 L 的原因是预留空位给未发现的电子 层)。这些字母后来被n值1、2、3等取代。它们被用于分光镜的西格班记号法。
电子 层的名字起源于波耳模型中,电子 被认为一组一组地围绕着核心以特定的距离旋转,所以轨迹就形成了一个壳。
电子 的得失
当最外层电子 数为8,最内层电子 数为2时,该原子就形成为相对稳定结构了【氦除外,氦的电子 数为2但也是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一般都为相对稳定结构,所以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非稀有气体能够通过化学变化实现成为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 数一般<4,易失电子 ,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 数一般>4,易得电子 。注:电子 部能随意抛给大自然。例如氯化钠【即食盐】,氯的最外层电子 数是7,易得电子 1个电子 ,钠的最外层电子 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 ,氯和钠发生化学反应时,钠将最外层电子 给了氯,此时钠和氯的电子 电荷数都不等于原子核的电荷数了,钠由于丢了一个电子 就带了一个正电荷了,而氯由于得了一个电子 ,就带了一个负电荷,次时的氯和钠都不能算是原子了,只能说是氯离子和钠离子了。根据物理学,正负相吸,氯和钠就将吸在一起,形成氯化钠,大多数的化合物都是这样结合的。
各种元素电子 一般得失情况可以通过化学价来表达,如钠一般失掉一个电子 显+1【正一】价,那么钠的化合价就是+1价,这是一些常见元素的根和根的化合价:
元素和根的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
元素和根的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 元素和根的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 k +1 Mn +2+4 +6+7 Si +4 Na +1Zn
+2 N -3+2+3+4+5 Ag +1 H +1 P -3+3+5 Ca +2 F -1 OH -1 Mg +2 Cl -1+1+5+7 NO3 -1 Ba +2 Br -1 So4 -2 Cu +1+2 O -2 Co3 -2 Fe +2+3 S -2+4+6 NH4 +1 Al +3 C +2+4 dianzi
电子
electron
带有单位负电荷的一种基本粒子。属于轻子,参与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是人们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所有原子都是由一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若干带负电荷的电子 组成的。
电子 的发现 “电子 ”这个名词,是1881年G.J.斯托尼提出来的。他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认为任何电荷都由基元电荷组成,并给电荷的这一最小单位取名为电子 。
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对阴极射线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观测了阴极射线在磁场和静电场作用下的偏转,测定了阴极射线中粒子的荷质比(电荷与质量之比)。1897年他作出结论:阴极射线是由比氢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所组成。由于一系列成功的实验,他被科学界公认是电子 的发现者。电子 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内部结构,打破了千百年来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的学说。
电子 电荷 1909年前后,R.A.密立根和他的学生对单个电子 的电荷进行了精密的测量,被称为密立根油滴实验。他们在两块平行的圆形黄铜板之间加一定电压,在两极之间引进一些细小油滴,用X 射线照射使油滴带上电荷,油滴受到电场及重力的作用而运动。用电弧的光照射油滴运动的区域,用目镜上带有叉丝的望远镜观察油滴的运动。因为油滴受到的电场力与油滴所带的电荷成正比,所以从测到的与油滴运动有关数据,能够计算出油滴所带电荷的大小。根据他们对油滴运动的数百次反复测量,都得到一个同样的结论,即油滴所带电荷总是一个最小的基元电荷的整数倍,这一基元电荷就是一个电子 的电荷。准确测量电子 的电荷□,还必须计及油滴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即要测量空气的粘滞性。
后来又发展了测量电子 电荷更精确的方法。利用 X射线衍射测量晶体中的原子间距,得出一立方厘米晶体里准确的原子数目(原子数密度),运用法拉第常数,就能得到□的准确值。现在国际通用的电子 电荷值为
□=(1.6021892±0.0000046)×10□C。
电子 质量 根据对电子 电荷及荷质比的准确测量,容易得出电子 质量的数值。电子 的质量要比原子核的质量小很多,与质子相比,电子 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电子 的静止质量 □□=(9.109534±0.000 047)×10□kg。这里称□□为电子 的静止质量,是因为电子 质量与它的运动速度有关。根据狭义相对论,容易求出以一定速度□运动的电子 的质量□ □,式中□为光速。
电子 的自旋运动 电子 还具有自旋角动量和磁矩。1925年G.E.乌伦贝克和S.A.古兹密特受到W.泡利的启发,在分析原子光谱的一些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 自旋的假设。即电子 具有□的自旋角动量(其中□为普朗克常数,□=□/2□常作为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单位),也有与自旋角动量相联系的磁矩,其值为一个玻尔磁子(方向与电子 自旋角动量方向相反) 。引入电子 自旋和电子 磁矩的假设,可以解释许多原子光谱数据及反常塞曼效应(见塞曼效应)。1928年P.A.M.狄□克提出了电子 的相对论波动方程,从理论上直接得出电子 存在自旋运动和磁矩的结论。并且还预言了正电子 的存在。正电子 是电子 的反粒子,它除了磁矩方向、电荷符号与电子 相反外,其他性质均与电子 完全相同。1932年C.D.安德森在研究宇宙线时,果然发现了正电子 。电子 具有半整数自旋值(单位为□/2□),故服从费密-狄□克统计(见量子统计法)。
电子 的波动性 电子 的运动具有波动性。按照L.V.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电子 的德布罗意波长为普朗克常数除以电子 的动量。1927年在美国的C.J.戴维孙和L.H.革末及在英国的G.P.汤姆孙分别独立地进行了电子 在晶体上衍射的实验。显示出电子 在晶体上的衍射正如 X射线在晶体上的衍射现象一样,表明电子 具有波动性。从电子 衍射实验结果计算出电子 的波长,与理论预言的结果准确一致。电子 衍射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研究物质结构的工具。
电子 的大小 电子 的“尺寸”是非常小的,一般情形下,都可以视作点电荷。经典电子 半径□□=□□/□□□□=(2.8179380□0.0000070)×10□m。
(聂玉昕)
dianzi-dianzi shuanggongzhen
电子 -电子 双共振
electron-electron double resonance
在垂直静磁场H的方向,施加两个微波电磁场:□①较弱的微波电磁场,激发电子 从能级2向能级3跃迁,不致于饱和;②强的微波电磁场,激发电子 从能级1向能级4跃迁,使达到饱和,从而导致能级4的电子 转移至能级3,以观察反映2→3跃迁的电子 自旋共振信号强度的变化,故称为电子 -电子 双共振。它与电子 -核双共振不同之处是不涉及核的跃迁,并且观察的与电子 自旋共振有关的能级和未观察的跃迁能级之间无共享的公共能级。
(徐广智)
dianzi-he shuanggongzhen
电子 -核双共振
electron-nuclear double resonance
以具有一个未耦电子 (电子 角动量量子数□为1/2)和一个核(核自旋量子数□为1/2)的体系为例,它在静磁场H中有如图一个未耦电子 和一个核在静磁场中的能极所示的1、2、3、4四个能级,分别以□□=±1/2和□□=±1/2来标识,式中□□和□□为电子 自旋和核自旋的磁量子数。
在电子 -核双共振中,在垂直静磁场H的方向另加两个辐射电磁场:①频率为□□的强微波电磁场,用来激发电子 从能级 1(或2)至能级4(或3)的□□□=1和□□□=0的跃迁,使出现部分饱和状态。此时,处于能级1(或2)与4(或3)的电子 数相等,电子 自旋共振信号极弱;②用频率为□□的射频电磁场激发核从能级1(或3)至能级2(或4)的□□□=0和□□□=1的跃迁,使处于能级 4(或2)的电子 数比能级1(或3)为多,以观察电子 自旋共振信号强度的变化,故称为电子 -核双共振。它既不同于电子 自旋共振,又有别于核磁共振。其用途是简化复杂的电子 自旋共振谱以求超精细分裂常数及其符号。
(徐广智)
电子 -声子相互作用
electron-phonon interaction
电子 一声子相互作用ezeetron·phonon
晶体中电子 与晶格振动间的相互作用
处于平衡位置时,形成周期性势场,
中运动的本征态是一系列布洛赫波,
interaetion
能带(见固体能带理论)
。晶体中的离子实
价电子 在周期势场
分别属于不同的
,布洛赫电子 有着确定的能量E(k)
和准动量九k。晶体中的原子总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晶体原子振动的简正模是一系列格波,其能量取值是量
子化的,能量量子九田称为声子,声子有确定的准动量
hq。晶格振动体系可以用声子气来描述(见晶格动力
学)。晶格振动引起的原子位移造成离子实的势场变化,
使能带中的电子 受到附加势场作用,这就是电子 与晶格
振动的相互作用,又称为电子 一声子相互作用。把晶格
振动引起的势场变化看做是对周期势场的微扰,从而引
起能带中电子 的跃迁,这种散射机构称为晶格散射。晶
格散射总是伴随着声子的吸收或发射。设电子 由k状态
散射到k‘状态,则有
或
E(k’)一E(k)+丸。(吸收声子)
石(k‘)一E(k)一丸。(发射声子)
及满足准动量’、子恒关系
_kh‘一丸k十九q+G,(吸收声子)
九k’一九k一丸q+G,(发射声子)
我们知道,k和q都是简约波数,取值在布里渊区的范
围内。当h’、k的数值相当大,而且散射角(即k’与k
的夹角)也相当大,(k’一k)落在布里渊区之外,这时
没有适当的q与之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找到一定
的G二(而且是唯一的),使k一k一G,回到布里渊区之
内,从而确定恰当的q值。通常把G,一0的散射过程称
为正规过程或称N过程,而把Gn半0的散射过程,称
为倒逆过程或U过程。
以上所述是电子 一声子相互作用的一级微扰过程,
它是产生金属电阻的重要原因,而存在有电子 一声子相
互作用的高级微扰过程,则可以导致电子 有效质量的修
正,在离子晶体中形成极化子。根据BCS理论,超导
电性的引起也是电子 一声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韩份琦、
电子 -正电子 对的产生
Electron-positron pair production
电子 一正电子 对的产生(e lectron-
Positron Pair Produetion)
电子 一正电子 对的产生是一个负电子 和一个正
电子 在原子核或基本粒子附近同时产生的过程。在
所谓外部的电子 对产生中,电磁波(光子)被吸收而
产生电子 对,高能下射线被吸收主要就是由于这个
效应(见附图)。所谓内部的电子 对产生并不与可观
测到的电磁辐射相联系,当受激核释放出某些内部
能量时就可能出现。
电子 对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不仅是
能量物质化的一个实例,而且也是狄拉克相对论性
量子论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验证。这个理论使定量地
预言产生概率、电子 微分分布和动能分配成为可能。
其结论与实验结果很好地一致。参阅“相对论性1子
论,,(relativisti。quantum theory)条。
负电子
原子核
正电子
外部的电子 对(电子 一正电子 )的产生
只有光子能量大于Zmc,~1.02兆电子 伏(,为
电子 质量,‘为光速)时,外部的电子 对产生才有可
能,这是产生静止电子 对所需的能量。比此超出的能
量h卜ZmcZ(,是光的频率,h是普朗克常量),则表
现为所产生粒子的动能;在正负粒子之间的能量分
配是无规的,例如正电子 可以以大致一样的概率获
得从o至加一Zm‘2间的任何能量。由于原子核对正电
子的静电斥力,因此平均说来,正电子 实际上获得比
负电子 较多的能量。
动量守恒定律要求初始光子的动量转移给它所
产生的粒子。简单的计算表明,只有当第三,种粒子或
粒子系统参与此过程时,动量守恒才能满足。通常,
这第三种粒子可能是原子核,不过原则上任何带电
粒子都可以使动量重建平衡。对于正负电子 间给定
的分配能量,原子核的反冲方向是任意的。因此电子
发射的方向就不固定,而是无规地分布着。由于核的
质量大,它从初始光子接受的能量就几乎近于零。关
于守恒定律的讨论可参阅“核反应”(nudear reac-
tion)条。
内部电子 对经常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在
放射性衰变后,子核可以留有过剩的能量。尽管这个
能量通常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但是,当能量超过
ZnzcZ时,电子 对产生也有可能与之竟争,其产生概率
随着释放能量的提高而增加。电子 对的角关联和产
生概率还依赖于跃迁的多极级.参阅“多极辐封”
(multipole radiation)、“正电子 ”(positron)和“童
子场论"(quantum field theory)各条。
[巴克斯特龙(G.Baekstrom)撰]
: pi electron, negative electron, negaton, negatron, delta electron, delta ray n.: electron adj.: electronic n. électronique 电子社区 电子街道 计算机 信息 专业 热门 环境 污染 手机 科技 诺基亚 移动电话 材料 辐射 物理 恐怖电影 应用 技术 电脑 数据 传输 IT 企业 品牌 世界500强 组装 工艺 电路板 PCB板 更多结果...
I电子 电子城 反电子 电子管 电子流 正电子 电子表 电子琴 价电子 电子云 光电子 电子学 电子乐 电子对 电子伏 阳电子 重电子 电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