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甲殼動物亞門
目錄
No. 1
  甲殼動物亞門
  crustacea
簡介:
  節肢動物門的一個亞門。多數水生,也有少數種類營陸棲、共棲或寄生生活。常見的甲殼類除蝦、蟹外,還有溞、魚蚤、藤壺、鼠婦、糠蝦、麥稈蟲、寄居蟹等。全世界有3萬餘種,分佈廣泛,棲息於海洋、湖泊、江河和池沼。
形態特徵:
  甲殼動物形態變異很大,最小的如猛水蚤類,體長不到1毫米。最大的巨螯蟹在兩螯伸展時寬度可達4米。體呈長筒形,體節分明,全體分頭、胸、腹3部。頭部由6個體節愈合而成。甲殼類各體節外骨骼由兩部分構成:背面一片為背甲,腹面一片為腹甲。背甲兩側常嚮外(下)延伸,為側甲,附肢一般着生在腹甲的兩側。
生活方式:
  甲殼動物主要棲於海洋,少數種生活在淡水水域,有的棲於地下水中或泥土內,還有少數為陸棲。許多甲殼類營浮遊生活。常大量密集成群,在表層或深層水中均占優勢。對蝦類中有些種適應於漂浮和遊泳生活。大多數甲殼類是底棲的,尤其在海洋環境中。許多甲殼類行寄生生活。
  在水中,甲殼動物亞門生活在所有的生態環境中。許多物種構成遠洋區的浮遊生物,其它生活在水底、岩隙、珊瑚礁上或潮汐帶。在北冰洋和南極洲的冰層下面也有許多甲殼亞門動物生存,它們構成當地食物鏈的最下級。在大洋底的沸泉附近也有甲殼亞門動物生活。有些甲殼亞門動物寄生於魚、其它甲殼亞門動物或脊椎動物的體內。
繁殖與發展:
  甲殼亞門的繁殖方式也很多樣,最簡單的有將精子和卵子放到水中進行外部受精。但也有通過演變的外肢進行體內受精的,甚至有一些寄生的甲殼亞門動物的雄性退化而棲居在雌性的生殖器內的。
  甲殼亞門的發展過程類似。一般它們經歷多個幼蟲期,每次幼蟲期開始時幼蟲通過萌芽産生新的節和外肢。除五口綱動物外所有甲殼亞門動物一開始的幼體都是典型的無節幼體。有些動物在卵內度過這個幼體期。此後不同綱的動物發展出不同的幼體。有些甲殼亞門經過變態,有些不變態為成蟲。
分類:
  一般情況下,甲殼亞門動物與氣管類動物(昆蟲和蜈蚣)被看作是近親。一些學者認為昆蟲和蜈蚣是甲殼亞門內的動物。這個意見的由來在於對這些動物的胚胎發展的討論。通過分子遺傳學的研究和對精子結構的研究今天普遍認同過去屬於獨立的門的五口綱動物也屬於甲殼亞門。甲殼亞門內部的分類和親屬關係還不很清楚而且爭論很大。最近數年中新的發現和研究使這個領域動蕩非常大。比如過去的枝角目現在被分為多個目。
  甲殼動物亞門下分9綱,即頭蝦綱、鰓足綱、橈足綱、須蝦綱、蔓足綱、橈足綱、鰓尾綱、介形綱和軟甲綱。但對鰓足綱和甲殼綱的爭議還很大。許多學者認為甲殼綱實際上是收集了所有無法分到其它幾個綱中的動物,實際上不是一個真正的綱。
生態與經濟意義:
  在海洋和淡水生態係統中甲殼亞門動物,尤其是小的作為浮遊動物的甲殼亞門動物,起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它們食用水中的浮遊植物,由此控製這些植物的生長。在浮遊動物中它們所占的數量比例最大。同時它們也是其它大的水中動物的直接的或間接的食物。
  許多甲殼動物可供食用。如十足目的蝦和蟹,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同時許多甲殼類動物又是魚蝦的天然餌料。對漁業生産起着重要的作用。許多甲殼動物對人類有害。等足目的蛀木水虱和團水虱等穴居海中木材內,能破壞海港或碼頭的木質建築物;寄生甲殼類常使寄主(魚類、蝦、蟹等)停止生長;而某些淡水種,如絨螯蟹、沼蝦、蝲蛄等,又是肺吸蟲的中間宿主,誤食感染的生蝦、蟹時,會受肺吸蟲感染。
  甲殼動物中的熟若蟹等,體內含有毒成分,誤食會中毒。
相關詞
動物節肢動物無脊椎動物自然甲殼動物十足目百科大全蔓足綱
圍胸目生物無甲目生物學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