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义的生物资源,指可供人类利用的所有生物,包括栽培植物和自然植物,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狭义的生物资源,主要指野生的动植物资源。 |
|
生物资源:它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生物资源具有再生机能,如利用合理,并进行科学的抚育管理,不仅能生长不已,而且能按人类意志,进行繁殖更生;若不合理利用,不仅会引起其数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灭种。在生物资源信息栏目中,设有动物资源信息,植物资源信息,微生物资源信息,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信息等子栏目。
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一切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的总和。有的学者把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资源。从研究和利用角度,通常分为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栽培作物资源、水产资源、驯化动物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遗传基因(种质)资源等。生物资源属可更新自然资源,在天然或人工维护下可不断更新、繁衍和增殖;反之在环境条件恶化或人为破坏及不合理利用下,会退化、解体、耗竭和衰亡,有时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相对稳定的生物资源系统能较长时间保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平衡,并对来自内外部干扰具有反馈机制,使之不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但当干扰超过其所能忍受的极限时,资源系统即会崩溃。不同的资源系统的稳定性不同。通常,资源系统的组成种类和结构越复杂,抗干扰能力越强,稳定性也越大。反之亦然。生物资源的分布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生物资源的组成种类和结构特点不同。它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对象,并可为工业、医药、交通等部门提供原材料和能源。随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生物资源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已越来越为人们了解和重视,同时生物资源的承载能力与人类需求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故其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和充满活力的领域之一。
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生物资源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他生物组成部分。”“最好在遗传资源原产国建立和维持移地保护及研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设施”.
也就是说明生物为我们提供食物,能源和各种原材料。调查身边的经济生物的种类,了解这些生物具有的经济价值,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
生物资源
biological resources
sheng刀uz咖an
生物资源(biologi耐re~es)生物圈中的植物、动
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资源的总称。“生物多样性公约”
(1卯2,里约热内卢)中将其定义为“对人类具有实际的或潜在
的价值与用途的遗传资源、生物体、种群或生态系统及其中的
任何组分之总称”。它们是有生命、可繁殖、可遗传、具有新陈
代谢机能的资源。其中,驯养与栽培的物种及其野生亲缘类
群,国际上通称为“遗传资源”。它们均属于可再生资源或可更
新资源。这类资源是地球上对人类社会最为重要且内容最为
丰富的一类资源,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原料的主要来源,尤其是
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惟一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时也是维持
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环境质量与生态平衡的环境资源。因为,
这类资源具有产品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双重功能。它包含的内
容,从自然属性出发,可分为植物、动物与微生物三大类,每一
大类又可分出多级多种类别,最终到种与品种。估计全球的植
物种数约50万种,其中已鉴定的种数约4O万种。估计全球动
物包括昆虫在内的种数约45()万种,其中已鉴定的种数约130
万种。最近又有一说,已知生物共有13(X)万~1中汉)万种。如
从社会经济属性划分,则可分出野生生物资源与家养人工栽培
生物资源两大类。在植物资源中还可分出粮油食用的、药用
的、纤维用的、燃料用的与香精用的多种。在近2侧】)种的人工
栽培植物资源中,又可分出农作物资源、饲料牧草资源、果树与
经济林木资源、瓜类蔬菜资源及观赏植物资源等。在动物资源
中也可分出食用的、药用的、油脂用的、皮毛用的、观赏用的多
种。在40余种驯化的家养动物资源中又可区分为家畜类、家
禽类、家鱼类及家用昆虫类等等。至于微生物资源的内容更为
丰富,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
体与病毒等。它们在农业中是生产细菌肥料、微生物农药、发
醉饲料的资源;在医药工业中是生产抗菌素与疫苗的资源。它
们还是酿造工业与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生物资源区别于非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机能,
可生殖、可遗传和生态适应性、生态脆弱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
由于它们可新陈代谢、可繁殖、可遗传,才保证了这类资源的可
再生性。由于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脆弱性,所以一旦环境
不适合或环境遭受破坏,它们就会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再不复
出现。因此,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IUCN)认为(1950):生
物资源得到保护才可更新,得不到保护就要毁灭。
人类社会由于受历史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千百年来
只关注于对生物资源产品功能的开发,完全忽视对其生态功能
的保护、恢复与开发。只用不养,造成生物资源的衰退,不少物
种与品种灭绝或正濒于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日益严重的威
胁,且呈现与日俱增的发展趋势。由于自然界的危机给人类敲 |
|
- : living resources
- n.: Biological resources
|
|
云南 | 水果 | 柚子 | 生物 | 词汇 | 纤维 | 百科辞典 | 墓地 | 纪念地 | 灭绝动物 | 动物保护 | 自然资源 | 可持续发展 | 信息资源 | 企业资源 | |
|
|
微生物资源 | 生物资源学 | 海洋生物资源 | 陆地生物资源 | 生物资源保护 | 野生生物资源 | 生物资源发酵 | 特色生物资源 | 农业生物资源与环境修复 | 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技术 |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康县圣达生物资源开发中心 |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 生物资源化学与工程 |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 | 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 | 西北特色生物资源应用研究开发中心 | 药用微生物资源研究技术(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 日拉汉浙江海域生物资源种类名称 | 中国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院 |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的意见 | 西安市迪乐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 农产品及生物资源深加工250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