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歐陽修 Ouyang Xiu
含羞整翠鬟,得意頻相顧。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語。 嬌雲容易飛,夢斷知何處。 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 |
|
詩人: 晏幾道 Yan Jidao
金鞭美少年,去躍青驄馬。 牽係玉樓人,綉被春寒夜。 消息未歸來,寒食梨花謝。 無處說相思,背面鞦韆下。 |
|
詩人: 晏幾道 Yan Jidao
生查子
輕勻兩臉花,淡掃雙眉柳。 會寫錦箋時,學弄朱弦後。 今春玉釧寬,昨夜羅裙皺。 無計奈情何,且醉金杯酒。 |
|
詩人: 晏幾道 Yan Jidao
生查子 生查子
關山夢魂長,塞雁音塵少。
兩鬢可憐青,衹為相思老。
歸夢碧紗窗,說與人人道。
真個別離難,不似相逢好。 |
|
請鑒賞:
|
|
①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麯,後用為詞牌。雙調,四十字,押仄聲韻。②麯牌名。屬南麯南呂宮。字數格律與詞牌的半闋相同,也有與全闋都相同的。用作引子。 |
|
唐 教坊麯名。後用為詞牌。《熟煌麯子詞》中有此調。文人作品以 唐 韓偓 所作為最早。 |
|
麯牌名。屬南麯南呂宮。 |
|
生查子:詞牌名。 亦稱《楚雲深》,雙調四十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
|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例詞參考 Reference sample words |
生查子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濕)春衫袖(透)。
生查子
[南宋]姚寬
郎如陌上塵,妾似堤邊絮,相見兩悠揚,蹤跡無尋處。
酒面撲春風,淚眼零秋雨,過了別離時,還解相思苦。
生查子 陌上郎
西津海鶻舟,徑度滄江雨。雙櫓本無情,鴉軋如人語。
揮金陌上郎,化石山頭婦。何物係君心,三歲扶床女。
生查子 愁風月
風清月正圓,正是佳時節。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
心將熏麝焦,吟伴寒蟲切。欲邃就床眠,解帶翻成結。
生查子
晏幾道
關山魂夢長,塞雁音書少。兩鬢可憐青,衹為相思老。
歸傍碧紗窗,說與人人道:“真個別離難,不似相逢好。”
[譯文]
夢魂嚮着故鄉飄,關山阻隔路遙遙;據說鴻雁能傳書,送來的音信也太少。烏發滿頭多可愛,卻為相思變衰老。
夢中歸鄉樂陶陶,碧紗窗前、對心上人兒款款道:“離別的日子真難熬,遠不如團聚好。”
[註釋]
(1)歸傍:一本作“歸夢”。
(2)人人:對女性的昵稱,宋時口語。
(3)真個:真正。
生查子
晏幾道
金鞭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係玉樓人,綉被春寒夜。
消息未歸來,寒食梨花謝。無處說相思,背面鞦韆下.。
賞析:
此為思婦詞。詞中通過環境、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感情,抒寫了女主人公的相思懷人之情。詞之上片寫少年出遊,下片寫閨思,以“牽係”二字提契全篇,抒情重點末二句。
起首兩句描繪“金鞭美少年”的形象,這是女主人公思念的對象。他那揚鞭躍馬、威武俊美的英姿,大概就是他臨走時所留給女主人公的最後印象。三、四兩句寫少年走後,女主人公的感情和思緒始終牽係遠出的丈夫身上:到了夜晚,綉被春寒,孤燈獨眠,寂寞難耐。“綉被春寒夜”,是通過環境的渲染,來突出人物的孤寂。過片兩句寫女主人公天天盼,月月盼,寒食節過去了,梨花開了又謝了,一次次地等待,始終沒有等到丈夫的音信,隨之而來的,衹是一次次失望!“寒食梨花謝”,是通過節令和景物來暗示出時間的流逝,表現她無限的悵惘。結拍兩句,寫女主人公鞦韆架下背面癡癡地站着,她默默地承受着相思之苦,無處訴說,也不想對人訴說。“背面”暗示出她難過,哭泣。“鞦韆下”本是青年婦女嬉戲之處,選擇這一場景可增強藝術效果。李商隱詩及歐陽修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均是這種手法。所謂“無處說相思,”實則相思不必具體說出,衹從結句具見相思之深切。無怪乎“呂東菜極喜誦此詞,以為有思緻。”
此詞以一個看似平凡的少女蕩舟遇雨、嬌不勝寒的故事,喻寫了一幕愛情的悲劇,同時也寄托了一個不諳世故者生活坎坷、遭遇不幸的身世感慨。全詞意味深藴,含蓄婉轉,手法新穎,別具一格。
開篇兩句起筆不凡,想像奇特。“涉江”,本《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遠道”之意。女主人公感到離江邊路太遠了,遂移傢近溪頭,以便涉江采芙蓉,而且溪水流入江中,也將會流到所思之處吧!慰情聊勝於無,兩句堪稱“癡絶”之語。三、四句又起波瀾,她搖蕩着木蘭船去采芙蓉,卻不知不覺誤入了雙鴛浦。“木蘭舟”,以香木製成的船衹,泛指佳美的小船。芙蓉,即指荷花。她蕩舟緣溪而去,可是卻來到觸動她孤獨情懷之地“雙鴛浦”——鴛鴦成雙作對的水邊。這裏妙一“誤”字,竟因“雙鴛”這樣美好的字眼引起她的不快,正所謂“傷心人別有懷抱”。
過片二句藉寫泛舟時遇雨,語意雙關,表達了女子被棄時復雜的感情。“無端”,有料想不到之意。那象浮雲般輕薄的男子,竟然毫無理由地玩弄女子的感情,被侮辱被損害的女子卻衹能暗暗地忍受着無窮的痛苦。那幾乎是絶望的哀傷、綿綿的遺恨,緊揪着人們的心。“雲”、“雨”之喻,本指男女間的歡合,而本詞中,卻顯得如此凄冷悲涼。這裏用譴責、痛悔、愛憐幾層含意,深刻地寫出被棄女子的心理。末兩句承“簾纖雨”,意謂她那單薄的衣裳怎抵擋寒風冷雨?衹好嚮荷花訴說自己的幽恨。“翠袖”句本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詩寫一位絶代佳人幽居深𠔌,與草木相依,而“輕薄”的夫婿卻另有新歡,把她遺棄,佳人貞潔自持,甘過清貧的生活。本詞寫女子“不勝”風雨之寒,既點出她的軟弱無依的可悲處境,也暗示她的清操獨守。然而心靈上的創傷是無法消除的,無人傾訴,衹能悄悄地共荷花相語。“荷花”,與首句“涉江”遙相呼應,有回環往復之妙。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歐陽修《生查子》
詞以靈光獨運的藝術構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後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張燈、觀燈的習俗,至宋而其風益盛。“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燈火輝煌。 “月上柳梢頭”二句含“賓”就“主”,再現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黃昏後”,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月上柳梢頭”,既是對“黃昏後”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也是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的補充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樣富於詩情畫意!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交織在一起,展現了美的意境。
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 “月與燈依舊”, 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但風景無殊,人事全異。“不見去年人”二句情緒一落千丈:去年鶯儔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支影, 徒憶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註。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凄涼,由此美景也變為感傷,月與燈交織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彌漫於詞的下片。
世事難料,情難如願。牽動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纏綿而又刻骨銘心的相思。誰不曾渴慕,誰不曾誠意追索,可無奈造化捉弄,陰差陽錯,幸福的身影總是擦肩而過。舊時歡愉仍駐留心中,而癡心等候的那個人,今生卻不再來。山盟雖在,佳人無音,這是怎樣的傷感遺憾,怎樣的裂心之痛!
古猶如此,今人亦然。世間總有太多的傷感和遺憾。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昔人不見,此地空餘斷腸人。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佳人無處尋覓,便縱有柔情萬種,更與何人說?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任君“淚濕春衫袖”,卻已“不見去年人”,此情此傷,又怎奈何天?《生查子》的無限傷感,隱隱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綿綿無絶期?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 ----辛棄疾《生查子·獨遊西岩》
西岩,在今江西上饒市南六十裏。此地岩石拔地而起,形如覆鐘,中空而懸石如蠃,有滴水緣石垂落,水氣清冷,為遊覽勝地。時作者閑居上饒帶湖。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欲招青山,而青山不來,於是責怪青山驕傲、傲慢,說從此有誰會再來喜歡你?妙語解頤,並非真的怨山,衹是從側面表現出詩人的孤寂情懷。本來,山何嘗能“招之即來”,語似“無理”,愈見此刻難以自處,無限悲涼。“偃蹇”,《左傳·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杜預集解:“偃蹇,驕敖(傲)”。或謂原義高聳,引申為驕傲、傲慢。蘇軾《越州張中捨壽樂堂詩》:“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憐”,寵愛,喜歡。白居易《白牡丹》詩:“憐此皓然質,無人自芳馨。”三、四句一轉,別出新意:“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時移景異,瞬息到了寒鼕臘月,青山也感到冷落孤單,它主動邀我來到溪邊同住。這時山與人的關係稱得上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賀新郎》)。“生”,語助詞。水光山色,競來與人相娛了。李白《獨坐敬亭山》雲:“相看兩不厭,衹有敬亭山”。鐘惺評曰:“胸中無事,眼中無人”(《唐詩歸》)。胸中坦蕩,雖“獨”而不孤;眼中容不得半點塵埃,白眼看那些醜惡庸俗之輩。上片不露聲色,作者的鬱勃之情,於下片始顯露出來。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從上片“喚我”已見青山多情,而如今原在九天高處的明月也在山頭出現,似也視我為知己了。物、我、景、情融溶親密,一派恬淡自適情懷。最後淺淺着筆,深沉含蓄:“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不說清溪映月,卻說月潛入清溪,而它衹到聽我讀完《離騷》方纔回轉。“去”,表示行動的趨嚮。“卒章顯其志”,卻仍然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這首詞題作《獨遊西岩》,實為西岩夜讀。先說青山招而不來,後卻發生了變化,不僅不用“招”,反而來“喚我”。用筆輕靈,奇思妙趣,觸處可見。“辛之造語俊於蘇”(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於此詞可見。而且在表現作品的思想內涵時,“斂雄心,抗高調,變溫婉,成悲涼”(周濟《宋四傢詞選目錄序論》),衹從“讀《離騷》”輕輕逗出。司馬遷曰:“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史記》捲八十四《屈原傳》)。“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報任安書》)。這部“逸響偉辭,卓絶一世”(魯迅語)的作品,全詩貫穿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屈原在楚懷王時曾任僅次於令尹的要職左徒,積極從事改革活動,一度得到懷王的信任,後遭讒見疏。楚頃襄王時由於執政者的嫉恨,被放逐到江南。辛棄疾“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結果是“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傢種樹書”(《鷓鴣天》)。在許多方面屈、辛有相似處。
作者文治武功,才氣超然,但和屈原一樣,未得施展抱負。雖然上饒帶湖的豪華別墅,朱熹路過時,“潛入去看,以為耳目所未嘗睹”(陳亮《與幼安殿撰》),但對於衹願“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破陣子》)的辛棄疾來說,仍是何等難堪!明乎此,對題雖曰《獨遊西岩》,而全詞關脈則在夜讀《離騷》,當可有深一層瞭解也。
生查子
陳亞
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檳榔讀。
分明記得約當歸,遠至櫻桃熟,何事菊花時,猶未回鄉麯。 |
|
|
|
生查子梅 | 生查子元夕 | 生查子·情景 | 生查子訴別 | 生查子雙調 | 生查子春日 | 生查子三首 | 一作生查子 | 生查子木香 | 生查子秋社 | 生查子情景 | 生查子同上 | 生查子離思 | 生查子詠芹 | 生查子浙江 | 生查子春情 | 生查子·陌上郎 | 生查子見梅花 | 生查子梅和柳 | 生查子拒霜花 | 生查子重葉梅 | 生查子梅次韻 | 生查子簡子似 | 生查子遊雨岩 | 生查子登高詞 | 生查子盤洲麯 | 生查子枕上作 | 生查子·獨遊西岩 | 生查子·獨遊雨岩 | 生查子·藥名閨情 | 生查子同前感舊 | 生查子富陽道中 | 生查子贈陳宋鄰 | 生查子詠摺疊扇 | 生查子和李商老 | 生查子再和丞相 | 生查子和夏中玉 | 生查子獨遊西岩 | 生查子藥名閨情 | 生查子再和捨人 | 生查子春晴寓興 | 生查子春日閨情 | 生查子壽陳宰妻 |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 生查子·長恨涉江遙 | 生查子·西津海鶻舟 | 生查子·關山魂夢長 | 生查子·待女動妝奩 | 生查子·日照小窗紗 | 生查子·春晚出小城 | 生查子·春寒入翠帷 | 生查子·衹知眉上愁 | 生查子·遠山眉黛橫 | 生查子·去年元夜時 |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 生查子·春山煙欲收 | 生查子萍鄉陽春亭 | 生查子梅溪橘閣詞 | 生查子晴色入青山 | 愁風月生查子三首 | 懶卸頭一作生查子 | 生查子·山行寄楊民瞻 | 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 生查子·元夕 |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 生查子(贈陳宋鄰) | 生查子(拒霜花) | 生查子(春日閨情) | 生查子(見梅花) | 生查子(再和捨人) | 生查子(再和丞相) | 生查子(詠摺疊扇) | 生查子(春情) | 生查子(盤洲麯) | 生查子(枕上作) | 生查子(梅溪橘閣詞) | 生查子(梅和柳) | 生查子(萍鄉陽春亭) | 生查子(春晴寓興) | 生查子(訴別) | 生查子(梅) | 生查子(同前感舊) | 愁風月(生查子三首) | 生查子(雙調) | 懶卸頭(一作生查子) | 生查子(和夏中玉) | 生查子(和李商老) | 生查子(簡子似) | 生查子(獨遊西岩) | 生查子(遊雨岩) | 生查子(登高詞) | 生查子(春日) | 生查子(富陽道中) | 生查子 元夕 | 生查子(晴色入青山) | 生查子(同上) | 生查子(情景) | 生查子(壽陳宰妻) | 生查子(重葉梅) | 生查子(浙江) | 生查子·燈夕戲陳敬叟 | 生查子(藥名閨情) | 生查子(離思) | 生查子(詠芹) | 生查子(木香) | 生查子(梅次韻) | 生查子(秋社) | 生查子燈夕戲陳敬叟 | 生查子稽山對雪有感 |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 生查子即席次韻陸務觀 | 生查子聞鶯用竹坡韻 | 生查子丙午鐵爐岡回 | 生查子山行寄楊民瞻 | 生查子同前夏日即事 | 生查子(四十二字各四句兩仄韻,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晴色入青山) | 生查子(四十一字,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晴色入青山) | 生查子(四十二字各五句三仄韻,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晴色入青山) | 生查子(四十字各四句兩仄韻,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晴色入青山) | 生查子(四十字前兩仄後三仄韻,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晴色入青山) | 生查子(與客醉岩桂下,落蕊忽墮酒杯中) | 生查子(紹興戊午姑蘇郡齋懷歸賦) |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 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 生查子(與王豐父、鄭曼卿兄弟嵩山道中) | 生查子(收燈日次李舉之韻) | 生查子(即席次韻陸務觀) | 生查子(同前夏日即事) | 生查子(民瞻見和,復用前韻) | 生查子(山行寄楊民瞻) | 人約黃昏後 詞牌:生查子演唱/宋歐陽修詞 | 生查子(謝德操席上次盧守) | 生查子(八月二十四日桂隱觀菊,次彭孚先韻) | 生查子(憶去秋抱病過鼕,因賦此) | 生查子(姚母壽席,以龜遊蓮葉杯酌酒) | 生查子(答洪丞相謝送小冠) | 生查子(洪捨人用前韻索冠答謝,並以冠往) | 生查子(丙午鐵爐岡回) | 生查子(宜春記賓亭別王希白庚) | 生查子(聞鶯用竹坡韻) | 生查子(正月十六日周仲先勸酒) | 生查子(壽魏製幹·九月十九) | 生查子(壽謝憲,在四川類省試院) | 生查子(己示八月二日四明窗和韻) | 生查子(史輔之席上歌者贈《雲頭香乞詞》) | 生查子(藥名寄章得象陳情) | 生查子(稽山對雪有感) | 生查子四十字各四句兩仄韻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晴色入青山 | 人約黃昏後詞牌生查子演唱宋歐陽修詞 | 生查子壽魏製幹九月十九 | 生查子壽謝憲在四川類省試院 | 生查子四十字前兩仄後三仄韻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晴色入青山 | 生查子四十一字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晴色入青山 | 生查子四十二字各五句三仄韻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晴色入青山 | 生查子四十二字各四句兩仄韻楚雲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晴色入青山 | 生查子藥名寄章得象陳情 | 生查子己示八月二日四明窗和韻 | 生查子史輔之席上歌者贈雲頭香乞詞 | 生查子謝德操席上次盧守 | 生查子八月二十四日桂隱觀菊次彭孚先韻 | 生查子姚母壽席以龜遊蓮葉杯酌酒 | 生查子收燈日次李舉之韻 | 生查子與王豐父鄭曼卿兄弟嵩山道中 | 生查子與客醉岩桂下落蕊忽墮酒杯中 | 生查子紹興戊午姑蘇郡齋懷歸賦 | 生查子憶去秋抱病過鼕因賦此 | 生查子宜春記賓亭別王希白庚 | 生查子正月十六日周仲先勸酒 | 生查子洪捨人用前韻索冠答謝並以冠往 | 生查子答洪丞相謝送小冠 | 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 生查子民瞻見和復用前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