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人: 释心月 Shi Xinyue
不惜浑崙次第佥,把将来语太无厌。 而今一片落谁手,管取甜时彻蒂甜。 |
|
俗称香瓜”。双子叶植物,葫芦科。一年生草本。茎蔓生,有短刚毛,叶片近心脏形,边缘有锯齿。花黄色,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簇生,雌花单生。果球形、卵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皮黄、白、绿色或杂有各种斑纹。果肉绿、白、红或橙黄色,肉质脆或绵软,味香而甜。原产热带,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
|
一种软肉质而味甜的通常当水果食用的瓠果 |
|
又名“香瓜”。瓜体多呈椭圆或圆形。皮色黄、白、绿或杂有各种斑纹。果肉绿、白、赤红或橙黄色,肉质脆或酥软,味香甜,可食。 元 朱凯 《黄鹤楼》第二折:“庄家快活,枕着甜瓜睡。”《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可煞作怪!大雪中如何种得这甜瓜?”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甜瓜之品最多,长大黄皮者为金皮香瓜,皮白瓤青者为 高丽 香瓜,其白皮緑点者为脂麻粒,色青小尖者为琵琶轴,味极甘美。” |
|
概述:甜瓜(cucumis melo)又名香瓜。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蔓性植物。果实香甜,富含醣、淀粉,还有少量蛋白质、矿物质及其他维生素。以鲜食为主,也可制作果干、果脯、果汁、果酱及腌渍品等。
特性:甜瓜根系发达,主根深达1米以上,侧根分布直径2米--3米,但根的再生力弱,不宜移植。茎圆形,有棱,被短刺毛,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近圆形或肾形,被毛。花腋生,单性或两性,虫媒花。果实有圆球、椭圆球、纺锤、长筒等形状,成熟的果皮有白、绿、黄、褐色或附有各色条纹和斑点。果表光滑或具网纹、裂纹、棱沟。果肉有白、桔红、绿黄等色,具香气。种子披针形或扁圆形,大小各异。大的有网纹甜瓜千粒重达25克左右,小的有芝麻酥各粒重仅14克左右。甜瓜种在16℃--18℃时开始发芽,30℃时发芽最快,生长适宜温度为25℃--32℃,在40℃时同化作用仍炙良了。甜瓜要求低的空气湿度。甜瓜中网纹甜瓜不耐湿润,普通甜瓜次之,越瓜、菜瓜较耐湿。甜瓜要求日照良好,在阳光充足时病害少,植株生长强健,结果多而品质好。
品种:按植物学分类方法,把甜瓜分为8个变种:网纹甜瓜(var.reticulatus)、硬皮甜瓜var.cantalupensis)、冬甜瓜(var.inodorus)、观赏甜瓜(看瓜)(var.dudain)、柠檬瓜(var.chito)、蛇形甜瓜(菜瓜)(var.flexuosus)、香瓜(var.makuwa)和越瓜(var.cocomon)等8个变种。按生态学特性,中国通常又把甜瓜分为厚皮甜瓜与蒲皮甜瓜两种。
甜瓜(cucumis melo)又名香瓜。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蔓性植物。果实香甜,富含醣、淀粉,还有少量蛋白质、矿物质及其他维生素。以鲜食为主,也可制作果干、果脯、果汁、果酱及腌渍品等。
特性:甜瓜根系发达,主根深达1米以上,侧根分布直径2米--3米,但根的再生力弱,不宜移植。茎圆形,有棱,被短刺毛,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近圆形或肾形,被毛。花腋生,单性或两性,虫媒花。果实有圆球、椭圆球、纺锤、长筒等形状,成熟的果皮有白、绿、黄、褐色或附有各色条纹和斑点。果表光滑或具网纹、裂纹、棱沟。果肉有白、桔红、绿黄等色,具香气。种子披针形或扁圆形,大小各异。大的有网纹甜瓜千粒重达25克左右,小的有芝麻酥各粒重仅14克左右。甜瓜种在16℃--18℃时开始发芽,30℃时发芽最快,生长适宜温度为25℃--32℃,在40℃时同化作用仍炙良了。甜瓜要求低的空气湿度。甜瓜中网纹甜瓜不耐湿润,普通甜瓜次之,越瓜、菜瓜较耐湿。甜瓜要求日照良好,在阳光充足时病害少,植株生长强健,结果多而品质好。
品种:按植物学分类方法,把甜瓜分为8个变种:网纹甜瓜(var.reticulatus)、硬皮甜瓜var.cantalupensis)、冬甜瓜(var.inodorus)、观赏甜瓜(看瓜)(var.dudain)、柠檬瓜(var.chito)、蛇形甜瓜(菜瓜)(var.flexuosus)、香瓜(var.makuwa)和越瓜(var.cocomon)等8个变种。按生态学特性,中国通常又把甜瓜分为厚皮甜瓜与蒲皮甜瓜两种。
外出用膳,饭后奉送生果盘,组合多为西瓜、木瓜、哈密瓜,有时则为皱皮瓜。但经常有朋友说,怕吃哈密瓜或皱皮瓜后喉咙痕痒,故不敢多吃。现时,我们吃到的新强哈密瓜、兰州密瓜、美国密瓜及皱皮瓜,在古代统称为「甜瓜」。根据古医书记载,甜瓜性甘且寒,另《本草纲目》指出,它能「止渴、除烦热、利小便」。说到利水的功能,甜瓜实不及西瓜,但寒凉程度则不相伯仲。
不过,各种甜瓜的寒凉程度各有差别。哈密瓜和皱皮瓜比较没那么寒,但寒咳人士(咙痒痰稀)一样不宜。不过,由于它们能清肺热,因此热咳的人(喉痛声沙、痰黄)最宜食用,可收止咳、宣肺气之效。
【疗效】
甜瓜根、茎、叶、花、果、果蒂、果皮、种子均可供药用,可参阅中医药相关资料。全草解毒消肿,治痔疮肿毒、痔漏管瘤、脏毒滞热。
果肉味甘,性寒无毒,清热利尿、止渴,可治暑热、发烧、中暑、口渴、小便不利、口鼻生疮。
茎治鼻中息肉,齨鼻。
叶治头癣,生发。
花治心痛咳逆,外用治疗毒疮。
皮治热病,烦渴,牙痛。
蒂(果柄)治食物中毒、食积不化,痰盛湿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种子散结消瘀、清肺化瘀、润肠、排脓。治腹内结聚、肠癰、咳嗽痰沫、大便不畅。
甜瓜蒂著录於《神农本草经》为上品之药,另从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女屍解剖内发现有甜瓜子,由此得知我国栽培甜瓜食用、药用甚古,应有二千年以上历史了。
据近代研究发现甜瓜蒂含苦毒素,具有催吐作用,因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适量内服可急救食物中毒,而不会被胃肠吸收,故无虚脱及中毒等害处。中医原为催吐药,能催吐胸膈痰症、宿食停聚和食物致毒食物。
我国生药学家叶橘泉著《食物中药与便方》记载:可治黄疸及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病。用甜瓜蒂烘干或焙乾,研细末,取0.1公克,分六份,先用两份,从两鼻深深吸入,约四十分钟後,清洁鼻腔後再吸两份,再隔四十分钟再吸两份,分三次将○.一公克药量吸完。每隔七日後用同法再做一次,吸完○.四克为一疗程。普通一般性肝炎,两个疗程便见效果,肝硬化则约三~五个疗程。
吸药後常使鼻腔流出大量黄水,吸药时患者头须向前倾,让黄水顺利流出,切勿吞嚥,以免引起腹泻。有时出现头痛、畏寒发热等类似感冒症状,肝脾疼痛加剧,不过大多一天左右症状可自然消失。据临床实验报告效果良好。
如用治慢性肥厚性鼻炎可用瓜蒂末,吹喷鼻中患处,一日二~三次。
【宜忌】
甜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是广受人们喜爱的瓜果,但有不少因身体体质或疾病不宜多食、慎食者。
《弥真人食忌》云:多食发黄疸,动冷疾令人虚羸多忘,解药力,或反胃。脚气人食之,患永不除也。
《食疗本草》云:多食令人阴下湿痒,生疮,动宿冷病,症癖人不可食之,多食令人惙惙虚弱,脚手无力。
《台草衍义》云:多食未有不下痢者,为其消惯阳气故也。
《本草纲目》云:瓜性最寒曝而食之尤冷。
《稽圣赋》云:瓜寒於曝,油冷於煎,此物性之异也。因甜瓜性寒,有吐血、咳血、十二指肠及胃溃疡、慢性肠炎、脾胃虚寒、寒积腹胀或腹痛、小便频数、心脏病等人慎用或忌用。
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宜大量常吃,因甜瓜水分很多,吃太多在胃里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痛腹泻。
《食疗本草》云:甜瓜食多腹胀,可食盐花,成水消之。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瓜蒂有毒,误食引起中毒,严重者死亡。如服瓜蒂过量,10—30分钟即感不适、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紫绀、心音减弱、心率快,严重者昏迷、抽搐、最后因循环衰竭、呼吸麻痹而死亡。 |
|
甜瓜
(《开宝本草》)
【异名】甘瓜(《别录》),香瓜(《滇南本草》),果瓜(《纲目》),熟瓜(《本草从新》)。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实。
【植物形态】甜瓜
一年生攀援或匍匐草本。茎上具深槽,生多数刺毛;卷须先端卷曲或攀援它物,具刺毛。叶互生;具长柄,柄长约10厘米;叶片圆形或近肾形,长4~12厘米,宽长几相等,掌状3或5浅裂,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面具多数刺毛;叶脉掌状,主脉5条。花单性同株,单生于叶腋;花萼管状,5裂,裂片先端尖,密被白柔毛;花冠黄色,直径约2厘米,5裂,裂片先端锐尖,有小尖头;雄花具长梗,雄蕊5,联生成3枚,其中2枚较宽,花丝极短,紧贴于花冠筒内;雌花梗较雄花梗短,子房下位。瓠果肉质,一般为椭圆形,果皮通常黄白色或绿色,有时具花纹,果肉一般黄绿色,芳香;果梗圆柱形,具纵槽。种子多数,黄色或灰白色,扁长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甜瓜根)、茎(甜瓜茎)、叶(甜瓜叶)、花(甜瓜花)、果蒂(瓜蒂)、果皮(甜瓜皮)、种子(甜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化学成分】含球蛋白2.68%、柠檬酸等有机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
【药理作用】本品无抑菌作用,但对某些真菌有效。
【性味】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无毒。"
②《日用本草》:"甘,微毒。"
③《纲目》:"甘,寒,滑,有小毒。"
【归经】入心、胃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求真》:"入心、胃。"
【功用主治】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
①《食疗本草》:"止渴,益气,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壅塞气。"
②《嘉祐本草》:"主口鼻疮。"
③《滇南本草》:"治风湿麻木,四肢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生食。
【宜忌】脾胃虚寒,腹胀便溏者忌服。
①《孙真人食忌》:"患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又多食发黄疸病,动冷疾,令人虚羸。解药力。"
②《食疗本草》:"多食令人阴下湿痒生疮,动宿冷病,癥癖人不可食之,多食令人惙惙虚弱,脚手无力。"
【名家论述】《本草衍义》:"甜瓜,多食未有不下痢者,为其消损阳气故也。" |
|
名 字
拉丁语学名:Cucumis melo
英语名字: Muskmelon
别名: 香瓜
科属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葫芦目 Cucurbitales
科: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属: 甜瓜属 Cucumis
种: 甜瓜 C. melo
简 述
一年生蔓性植物。果实香甜,富含醣、淀粉,还有少量蛋白质、矿物质及其他维生素。以鲜食为主,也可制作果干、果脯、果汁、果酱及腌渍品等。
原产于印度。
特 性
甜瓜根系发达,主根深达1米以上,侧根分布直径2米--3米,但根的再生力弱,不宜移植。茎圆形,有棱,被短刺毛,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近圆形或肾形,被毛。花腋生,单性或两性,虫媒花,花卉为黄色。果实有圆球、椭圆球、纺锤、长筒等形状,成熟的果皮有白、绿、黄、褐色或附有各色条纹和斑点。果表光滑或具网纹、裂纹、棱沟。果肉有白、桔红、绿黄等色,具香气。种子披针形或扁圆形,大小各异。大的有网纹甜瓜千粒重达25克左右,小的有芝麻酥各粒重仅14克左右。甜瓜种在16℃--18℃时开始发芽,30℃时发芽最快,生长适宜温度为25℃--32℃,在40℃时同化作用仍炙良了。甜瓜要求低的空气湿度。甜瓜中网纹甜瓜不耐湿润,普通甜瓜次之,越瓜、菜瓜较耐湿。甜瓜要求日照良好,在阳光充足时病害少,植株生长强健,结果多而品质好。
品 种
按植物学分类方法,把甜瓜分为8个变种:网纹甜瓜(var.reticulatus)、硬皮甜瓜var.cantalupensis)、冬甜瓜(var.inodorus)、观赏甜瓜(看瓜)(var.dudain)、柠檬瓜(var.chito)、蛇形甜瓜(菜瓜)(var.flexuosus)、香瓜(var.makuwa)和越瓜(var.cocomon)等8个变种。按生态学特性,中国通常又把甜瓜分为厚皮甜瓜与蒲皮甜瓜两种。
药 用
外出用膳,饭后奉送生果盘,组合多为西瓜、木瓜、哈密瓜,有时则为皱皮瓜。但经常有朋友说,怕吃哈密瓜或皱皮瓜后喉咙痕痒,故不敢多吃。现时,我们吃到的新强哈密瓜、兰州密瓜、美国密瓜及皱皮瓜,在古代统称为「甜瓜」。根据古医书记载,甜瓜性甘且寒,另《本草纲目》指出,它能「止渴、除烦热、利小便」。说到利水的功能,甜瓜实不及西瓜,但寒凉程度则不相伯仲。
不过,各种甜瓜的寒凉程度各有差别。哈密瓜和皱皮瓜比较没那么寒,但寒咳人士(咙痒痰稀)一样不宜。不过,由于它们能清肺热,因此热咳的人(喉痛声沙、痰黄)最宜食用,可收止咳、宣肺气之效。
【疗效】
甜瓜根、茎、叶、花、果、果蒂、果皮、种子均可供药用,可参阅中医药相关资料。全草解毒消肿,治痔疮肿毒、痔漏管瘤、脏毒滞热。
果肉 味甘,性寒无毒,清热利尿、止渴,可治暑热、发烧、中暑、口渴、小便不利、口鼻生疮。
茎 治鼻中息肉,齆鼻。
叶 治头癣,生发。
花 治心痛咳逆,外用治疗毒疮。
皮 治热病,烦渴,牙痛。
蒂(果柄)治食物中毒、食积不化,痰盛湿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种子 散结消瘀、清肺化瘀、润肠、排脓。治腹内结聚、肠癰、咳嗽痰沫、大便不畅。
甜瓜蒂著录於《神农本草经》为上品之药,另从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女屍解剖内发现有甜瓜子,由此得知我国栽培甜瓜食用、药用甚古,应有二千年以上历史了。
据近代研究发现甜瓜蒂含苦毒素,具有催吐作用,因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适量内服可急救食物中毒,而不会被胃肠吸收,故无虚脱及中毒等害处。中医原为催吐药,能催吐胸膈痰症、宿食停聚和食物致毒食物。
我国生药学家叶橘泉著《食物中药与便方》记载:可治黄疸及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病。用甜瓜蒂烘干或焙乾,研细末,取0.1公克,分六份,先用两份,从两鼻深深吸入,约四十分钟後,清洁鼻腔後再吸两份,再隔四十分钟再吸两份,分三次将○.一公克药量吸完。每隔七日後用同法再做一次,吸完○.四克为一疗程。普通一般性肝炎,两个疗程便见效果,肝硬化则约三~五个疗程。
吸药後常使鼻腔流出大量黄水,吸药时患者头须向前倾,让黄水顺利流出,切勿吞嚥,以免引起腹泻。有时出现头痛、畏寒发热等类似感冒症状,肝脾疼痛加剧,不过大多一天左右症状可自然消失。据临床实验报告效果良好。
如用治慢性肥厚性鼻炎可用瓜蒂末,吹喷鼻中患处,一日二~三次。
【宜忌】
甜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是广受人们喜爱的瓜果,但有不少因身体体质或疾病不宜多食、慎食者。
《弥真人食忌》云:多食发黄疸,动冷疾令人虚羸多忘,解药力,或反胃。脚气人食之,患永不除也。
《食疗本草》云:多食令人阴下湿痒,生疮,动宿冷病,症癖人不可食之,多食令人惙惙虚弱,脚手无力。
《台草衍义》云:多食未有不下痢者,为其消惯阳气故也。
《本草纲目》云:瓜性最寒曝而食之尤冷。
《稽圣赋》云:瓜寒於曝,油冷於煎,此物性之异也。因甜瓜性寒,有吐血、咳血、十二指肠及胃溃疡、慢性肠炎、脾胃虚寒、寒积腹胀或腹痛、小便频数、心脏病等人慎用或忌用。
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宜大量常吃,因甜瓜水分很多,吃太多在胃里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痛腹泻。
《食疗本草》云:甜瓜食多腹胀,可食盐花,成水消之。
★ 警 告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瓜蒂有毒,误食引起中毒,严重者死亡。如服瓜蒂过量,10—30分钟即感不适、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紫绀、心音减弱、心率快,严重者昏迷、抽搐、最后因循环衰竭、呼吸麻痹而死亡。
生长环境
1.土壤 甜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通透性好,不易积水的沙壤土最适合,甜瓜生长后期有早衰现象,沙质土壤宜作早熟栽培;而粘重土壤因早春地温回升慢,宜作晚熟栽培。甜瓜适宜土壤为pH5.5-8.0过酸、过碱的土壤都需改良后再进行甜瓜栽培。
2.光照 甜瓜喜光照,每天需10-12小时光照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故甜瓜栽培地应选远离村庄和树林处,以免遮荫。保护地栽培时尽量使用透明度高、不挂水珠的塑料薄膜和玻璃。
3.温度 甜瓜喜温耐热,极不抗寒。种子发芽温度15-37℃,早春露地播种应稳定在15℃以上,以免烂种。植株生长温度以25-30℃为宜,在14-45℃内均可生长。开花温度最适25℃,果实成熟适温30℃。而气温的昼夜温差对甜瓜的品质影响很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种植技术
1月至2月 (1)播种育苗。大棚甜瓜:1月上中旬播籽,小拱棚甜瓜;2月中下旬播种。苗床准备、浸种催芽及苗期管理等可参照西瓜。(2)大棚甜瓜定植:2月下旬,幼苗三叶一心时移栽。每个标准大棚种三畦,畦宽1.2米,畦高40厘米,中沟宽60厘米;边沟宽30厘米,沟深40厘米;定植前全畦地膜覆盖,防止畦面水分蒸发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双蔓整枝每畦1行,株距50—60厘米,亩栽600—650株;单蔓整枝每畦二行,株距50厘米,亩栽1200—1300株。定植后设中棚保温。基肥一次性施人,氮、磷、钾大体按2:1:2施肥,亩施腐熟厩肥3000千克、尿素25千克、硫酸钾1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
3月 (1)小拱棚甜瓜移栽:下旬幼苗三叶一心时移栽,畦宽2.8米,地膜覆盖,每畦一行,株距40厘米,每亩500—550株。定植后畦面中央架棚,棚底宽1.2米,棚高80厘米,幼苗定植后棚内增设简易小棚。基肥施用同大棚。(2)棚温管理:此期外界气温尚低,无论大棚或小拱棚均以保温防冻为主,可通过多层覆盖保温。
4月 (1)大棚管理:①温度管理:月初温度管理仍以保温为主。晴天中午棚温30℃以上时才短期揭膜通风;4月10日左右拿掉大棚内中棚,晴朗天气加强通风,以免温度过高。棚内温度掌握的原则:白天25—30℃,晚上不低于15℃。②整枝。双蔓整枝选留子蔓第8-12节上的孙蔓坐瓜,坐瓜孙蔓留2叶摘心,坐瓜节位以后所有孙蔓留1叶摘心或放任,子蔓25节左右打顶;单蔓整枝预定坐瓜节位10-14节,主蔓25—30叶打顶,具体方法同双蔓整枝;大果型品种每蔓留1果,小果型品种每蔓留2果。③搭架绑蔓,人工辅助授粉,“甜瓜灵”保花保果。(2)小拱棚管理:棚温管理总的原则是保温为主,定植后7—10天一般不揭膜,温度控制在30℃左右。为防止棚内温度过高,晴天中午可在小棚南头揭口子短暂通风。幼苗缓苗后棚温适当下降,白天维持25℃左右,夜间15℃左右,用延长通风时间来调节;4月中、下旬拆除小棚内的简易棚。4月底整枝,双蔓整枝,方法同大棚。
5月至6月 (1)大棚管理:①温度管理:白天28—30℃,夜间15—18℃,增大昼夜温差以利于果实糖分积累。②人工辅助授粉(5月)。③除草。④病虫害防治:交替使用托布津,代森锌等药剂,控制病害发生。(2)小拱棚管理:5月上、中旬小拱棚甜瓜进入始长期,揭开东西两侧薄膜,以利于昆虫传粉,促进开花生果,同时人工辅助授粉;6月中旬小拱棚以防雨为主,以免发生裂果和果实品质下降。病虫害防治同大棚。大棚甜瓜5月底6月初基本采收完毕,小拱棚甜瓜6月下旬采收完毕。注意适时采收,防止盲目抢早,以免影响品质。一般亩产1500-2000千克。
病虫害防治
一、蚜虫
瓜蚜就是棉蚜。俗称腻虫,属于同翅蚜科。
1、为害。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叶片背面、嫩茎吸取汁液,分泌蜜露,使叶片卷缩,瓜苗生长停滞,在叶面及果面形成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干枯,植株死亡,并传播病毒病。
2、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夏季多为黄绿色,春秋两季深绿或蓝黑色,体表常有蜡粉,腹管黑色、圆筒形。有翅胎生雌蚜腹部背面两侧有黑斑。卵椭圆形,初产时橙黄色,后变为漆黑色有光泽。若蚜体小,共5龄。
3、生活习性。瓜蚜一年发生20-30代。以卵在花椒、石榴、木槿及夏枯草基部越冬。第二年2-3月份连续5天平均温度达到6℃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在越冬植物上繁殖几代之后,产生有翅蚜,飞入棚内繁殖为害,秋末冬初天气转冷,又产生有翅蚜迁回到越冬寄主上,产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过冬。瓜蚜发育快,繁殖力强,春秋季10余天完成1代,夏季4-5天完成1代。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6-22℃,夏季高温多雨,其数量明显下降,为害减轻。
4、防治方法。①清除棚四周杂草,消灭虫源。②药剂防治病毒病防治。③安全无公害的方法是使用稀释后的蔬菜洗涤剂。
二、黄足黄守瓜
俗称黄萤、黄虫等。
1、危害。成虫取食瓜叶时常咬成弧形或环状伤痕,边缘发黑,并在叶片上留下黑色细粪粒,以后被害组织干枯脱落而成大孔,受害重的成为网状,仅见叶脉。
幼虫咬食瓜根后,植株首先表现为叶片失水下垂,但不失绿,早、晚可恢复正常,几天后整株萎蔫、干瘪,果实变软,不能成熟,失去食用价值,检查根茎部,无褐色病变,根部呈纤维状,内部组织被蛀空,在根系内及其附近的土中可见白色幼虫。
2、形态特征。黄足黄守瓜成虫黄色,长椭圆形,仅中、后胸及腹部的腹面为黑色;卵黄色,圆形,表面有多角形网纹;幼虫头部黄褐色,体黄白色;蛹黄色,为裸蛹。
3、生活习性。黄足黄守瓜在本地一年发生一代。11月下旬以成虫在草堆、土块、瓦砾等处越冬,1月上旬棚内土温达8-10℃时,即可见成虫出来取食;成虫交配、产卵都在白天,在气温20℃、相对湿度75%即可产卵,25℃产卵最多,湿度大,产卵多,空气干燥,产卵少甚至不产卵,卵散产或成堆,卵关瓜根附近潮湿表土内或瓜下土中,一次产卵约30粒,卵历期10-14天。根据慈溪市园艺园1996年棚内自动记录气象资料分析,4月下旬平均气温19.78℃,相对湿度87.12%,即能满足成虫产卵要求,5月上旬平均气温26.43℃,相对湿度80%以上,由此推算,5月中旬黄守瓜幼虫开始危害棚内甜瓜,5月下旬进入盛期。
4、发生特点。
①保护地栽培幼虫危害重于成虫。早春棚内定植后,黄足黄守瓜受虫源影响,活动量少,叶片受害轻;到4月下旬,大棚进行大通风时,成虫活动数量增加,此时叶片茂盛,食源丰富,再加上棚内湿度高,有利成虫产卵。由于棚内地膜全畦覆盖,成虫产卵都集中在根系周围外露土中,为孵化后幼虫咬食瓜根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大棚迟熟栽培受害重于早熟栽培。4月下旬黄守瓜成虫开始大量飞入棚内活动,早熟栽培果实已接近成成熟,幼虫大量危害时已近采收尾声,对厚皮甜瓜产量影响不大,而迟熟栽培开花结果期在4月下旬,果实接近成熟时,正值幼虫活动高峰,损失较大。
③厚皮甜瓜受害重于西瓜。据慈溪市农业局综合站1996-1997年在园艺园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同一棚内,成虫喜食厚皮甜瓜叶片,株危害率为60%,而西瓜仅为19.15%;幼虫危害厚皮甜瓜要明显重于西瓜,厚皮甜瓜死株率为15.88%,西瓜为5.12%。
5、防治技术。①清洁田园。冬季清除瓜棚及周围杂草,深翻土地,破坏其越冬场所。覆棚膜后,于定植前喷撒一次杀虫剂,消灭越冬成虫。早春零星发生时,可人工捕捉。②根际撒药。针对成虫产卵喜湿怕燥特点,在瓜根周围土中撒放石灰、锯末或砻糠灰,以阻止成虫产卵。③及时用药。4月下旬成虫开始活动时,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5月下旬卵孵化期可用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灌根,迟熟栽培隔10天再浇一次,对幼虫防治效果较好。
原料介绍
甜瓜属葫芦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大约在北魏时期随着西瓜一同传到中国,明朝开始广泛种植。现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果肉生食,止渴清燥,可消除口臭,但瓜蒂有毒,生食过量,即会中毒。据有关专家鉴定,各种香瓜均含有苹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甜菜茄、维生素C等丰富营养,对感染性高烧、口渴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营养分析
1. 甜瓜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及柠檬酸等,且水分充沛,可消暑清热、生津解渴、除烦;
2. 甜瓜中的转化酶可将不溶性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蛋白质,能帮助肾脏病人吸收营养;
3. 甜瓜蒂中的葫芦素B能保护肝脏,减轻慢性肝损伤;
4. 现代研究发现,甜瓜子有驱杀蛔虫,丝虫等作用;
5. 甜瓜营养丰富,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素。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夏季烦热口渴者、口鼻生疮者、中暑者尤其适合食用;
2. 出血及体虚者,脾胃虚寒、腹胀便溏者忌食。
食物相克
甜瓜不宜与田螺、螃蟹、油饼等共同食用。
制作指导
应用于便秘:鲜瓜500克,每天早晚各服1次。
食疗作用
甜瓜味甘,性寒,无毒,归心、胃经;
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的功效;
用于暑热所致的胸膈满闷不舒、食欲不振、烦热口渴,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等症。
其他相关
《本草纲目》:“甜瓜,多食未有不下痢者,为其消损阳气故也。” |
|
tiangua
甜瓜
Cucumis melon
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果实供食用。《诗经》有“中田有庐,疆埸有瓜”(《小雅·信南山》)、“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豳风·七月》)的记载。其中提到的“瓜”,可能均属薄皮甜瓜类型。又根据对湖南长沙马王堆 1号汉墓女尸胃中取出的甜瓜种子以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晋墓出土的甜瓜果实和种子考证甜瓜在中国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今全国南北都有分布,为夏令水果。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种植。
形态和类型 甜瓜根系发达,分布广,具较强耐旱力。茎蔓多分枝(子蔓和孙蔓)。叶五角心脏形或近圆形。雌雄同株,雌花大多为雌型两性花,雄花单性。子房下位,瓠果,中、内果皮(通称果肉)肉质,味甜多汁,为食用部分。染色体数2□=24。可分两个亚种:
薄皮甜瓜(C.melo ssp. chinensis) 原产地中国的栽培面积居世界之冠。日本、朝鲜也有栽培。属东亚生态型,较能忍耐湿润气候,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以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及东北松辽平原一带栽培最为广泛。植株长势中等,叶片、花、果实、种子较小,果皮软薄,易开裂。主要变种有:①香瓜(普通甜瓜,var.makuwa)。果肉较薄,具芳香,果肉、瓜瓤味甜,均可供食用。江西的梨瓜,广东、湖南的蜜瓜,上海、浙江的黄金瓜,山东益都银瓜,河南、甘肃的芝麻籽等为著名品种。②越瓜(梢瓜,var.conomon)。果肉含水多,质脆、味淡,含糖量低,有白皮、青皮、黑皮等品种。③菜瓜 (var.flexuosus)。味清淡、以嫩果作酱瓜用,有青皮、花皮等品种。
厚皮甜瓜(C.melo ssp.ri□idus) 原产非洲。中亚和西南亚被认为第二起源中心。中国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干旱地区有分布,苏联也广泛栽培。属中非生态型,适宜高温干燥气候。忌湿,要求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温差。抗病力弱,适应范围不广。叶色浅,叶片、花、果实、种子较大,果皮厚硬,瓜瓤淡薄无味。但果肉香甜浓郁可口。耐贮运。主要变种有: ①网纹甜瓜(var.rati-culatus)。果皮有肉状裂纹,甜味浓(含糖量可达20%左右)。新疆的可口奇、蜜极甘,兰州的醉瓜等为著名品种。②粗皮甜瓜 (var.cantalopensis)。果皮粗糙或有瘤状突起,无网纹,以兰州的白兰瓜等最为著名。③光皮甜瓜(var.inod-orus)。果皮坚硬光滑,有条纹或斑纹,无网纹,著名品种有新疆黄蛋子等。
栽培 甜瓜喜高温干燥气候。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28~32℃;开花最低温度为18℃。日温25~30℃、夜温15~20℃、地温20℃的条件最适宜植株生长。气温降至13℃时生育停滞。对高温的适应力强,35℃时仍生育良好。要求较低的空气湿度,以相对湿度50~60%为宜。薄皮甜瓜喜砂质土壤,黄河以南多行高畦栽培,以利排水。一般以孙蔓结瓜,反复摘心可促使早抽孙蔓。苗栽约 600~1000株。厚皮甜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更严。多行旱塘栽培(沟栽),苗栽于沟边,便于灌溉和节约用水。兰州地区多行砂田栽培,以利保墒和春季提高地温。以子蔓结瓜为主,一次摘心,以促主蔓抽生子蔓。亩栽约400~800株。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薄皮甜瓜约需20~30天,厚皮甜瓜约需30~70天。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疫病、病毒病等;害虫主要有瓜守、蚜虫、种蝇等。
用途 成熟果含糖量可达8~15%。果实成熟过程中,初期主要是葡萄糖的积累,后期蔗糖显著增多,葡萄糖大幅度下降。因此成熟的甜瓜味甜。著名的“哈密瓜”和“哈密瓜干”是中国新疆生产的厚皮甜瓜及其干制品的统称。(见彩图新疆甜瓜外运)
(邹祖申)
|
|
- : honeydew melon
- n.: cantaloup, cantaloupe, melon, muskmelon, musk-melon, sweet juicy type of melon
|
|
香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