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露消毒丹
【來源】《醫效秘傳》捲一。
【異名】普濟解毒丹(《溫熱經緯》捲五)、甘露消毒丸(《中藥製劑手册》)。
【組成】飛滑石450 淡芩300 茵陳330 藿香120 連翹120 石菖蒲180 白蔻120 薄荷120 木通150 射幹120 川貝母150
【用法】上藥研末,每服9剋,開水調服,一日二次。或以神麯糊為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
【功用】清熱利濕,化濁解毒。
【主治】瘟疫、暑溫、濕溫,邪在氣分。發熱目黃,胸悶腹脹,肢酸咽腫,丹疹,頤腫口渴,泄瀉,舌苔薄白或厚膩,或舌心幹焦。亦治瘧痢、淋濁、瘡瘍,現用於急性胃腸炎、腸傷寒、傳染性黃疸型肝炎、鈎端蠃旋體病等屬濕熱並重者。
【方論】方中重用滑石、茵陳,配木通,以清熱利濕;黃芩、連翹合貝母、射幹以清熱解毒,利咽散結;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濕濁,宜暢氣機。共成清熱利濕,化濁解毒之功。 |
|
【出處】《醫效秘傳》
【異名】普濟解毒丹(《溫熱經緯》捲五)、甘露消毒丸(《中藥製劑手册》)。
【組成】飛滑石十五兩 綿茵陳十一兩
淡黃芩十兩 石菖蒲六兩
川貝母五兩 木通五兩
藿香四兩 射幹四兩
連翹四兩 薄荷四兩
白豆蔻四兩
【用法】原方上藥生曬研末,每服三錢,開水調下,或神麯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
【功能】 清熱解毒,利濕化濁。
【主治】濕溫時疫,邪在氣分。癥見發熱睏倦,胸悶腹脹,肢酸,咽腫,頤腫口渴,身黃,小便短赤,淋濁,吐瀉,舌苔淡白或膩或幹黃者。
【方解】
君:茵陳—清熱利濕退黃,以除肝膽脾胃之濕熱。
滑石—清熱利濕,使濕熱、疫毒從小便而去。
黃芩—苦寒燥濕,清熱解毒。
臣:木通—滲利濕熱,導濕熱從小便而出。
連翹—清熱解毒
薄荷—利咽止痛 解咽喉之濕熱疫毒並消腫
射幹—清利咽喉
貝母 —清熱散結,利咽 。
【臨床應用】
1 .適用於蠶豆黃、蕁麻疹、傷寒病、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胃腸炎、皮膚瘙癢癥、鈎端蠃旋體病、咽喉炎等屬濕熱者。
2 .本方以濕溫熱重濕輕口渴尿赤、身熱睏倦為依據,為夏令暑濕病證常用方。
【現代藥理】
一、調整腸胃作用:
1 .〈白豆蔻、石菖蒲〉:均含揮發油,能促進消化液分泌,製止胃腸異常發酵,驅除腸道積氣。
(1) 〈白豆蔻〉:尚能止嘔,並有興奮腸蠕動作用。
(2) 〈石菖蒲〉:則可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
2 .〈藿香、薄荷〉亦能促進消化液分泌;〈藿香〉尚能解痙、防腐。
3 .〈連翹〉:有鎮吐作用,其機理可能係抑製延腦中樞的催吐化學感受器。
4 .以上藥物互相配合,則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顯著,故有芳香化濁之功。
二、利尿作用:
1 .〈飛滑石、黃芩、木通〉:均有利尿作用。
2 .〈連翹〉:其所含「齊墩果酸」給麻醉犬靜註則有顯著的利尿作用。
諸藥並投,使本方利尿作用較為明顯,故可共奏滲濕利水之效。
三、保肝利膽作用:〈茵陳〉能減輕肝髒病理損害,降低血清𠔌一丙轉氨?活性,據稱對肝炎病毒有抑製作用。〈黃芩〉所含「黃芩素」對實驗性肝損傷亦有保護作用,〈黃芩〉能使𠔌-丙轉氨?降低。〈連翹〉的抗肝損傷作用尤為明顯,對四氯化碳所致中毒性肝炎,可使其肝髒變性,壞死明顯減輕,血清𠔌 丙轉氨 鎇 活力顯著下降,並使肝細胞內蓄積的肝糖元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恢復或接近正常;〈茵陳〉的利膽作用明顯;〈黃芩〉亦有一定的利膽效果,故能清利濕熱,消退黃疸。
四、總論
1.〈薄荷、藿香〉能促進汗腺分泌。
2.〈黃芩、茵陳〉及〈射幹〉有解熱作用。
3.〈連翹、黃芩、茵陳〉皆有抗菌效能。
4,〈連翹、黃芩〉對流行性感冒病毒亦能抑製之,在體外尚可殺滅鈎端蠃旋體,並有抗炎作用。
5.綜觀本方,能增強消化機能,長於調整胃腸功能;保肝、利膽及利尿作用均較明顯;並有解熱、抗炎、抑菌及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等作用,故為化濁利濕、清熱解毒之良方。
【加減】
一、內科:
1.咳嗽:加〈杏仁、薏苡仁、蟬蛻〉。
2.梅核氣:加〈桔梗、柴鬍、枇杷葉、白芥子、半夏、夏枯草、玄參〉。
3.心悸:加〈荊芥、竹茹、板藍根〉。
4.黃疸:〈厚樸、板藍根、虎杖、丹參、赤芍 、薏苡仁〉。
5.膽囊炎:去〈薄荷、射幹、柴鬍、金錢草〉。
6.發熱:
(1)熱重於濕:加重〈黃芩、連翹〉,再加〈大青葉〉。
(2)濕重於熱:加重〈滑石、藿香〉,再加〈羌活、蒼術 〉。
(3)頭身睏痛:加〈羌活〉。
(4)口苦:加〈黃連〉。
(5)口渴:加〈花粉〉。
7.內流行性出血熱發熱期:加〈生薏苡仁、白茅根〉。
8.低熱:加〈薏苡仁、鬍黃〉。
9.神經衰弱:加〈炒棗仁、甘鬆、香附〉。
10.急性胃腸炎:加〈白术 、茯苓〉。
11.膠傷寒:去〈射幹、川貝母〉。
12.腹痛:去〈薄荷、射幹〉,加〈檳榔、白芍 、地榆〉。
13.慢性腎炎蛋白尿:加〈萆薢、石葦〉。
二、五官科
1.天行赤眼:加〈青葙子、生地、茺蔚子〉。
2.膿耳:加〈竜膽草〉。
3.鼻淵:加〈防風、白芷、辛夷〉。
4.喉疳:加〈赤茯苓、僵蠶、桔梗〉。
5.舌下痰包:加〈玄參、鍜(去金換火)牡蠣、陳皮〉。 |
|
甘露消毒丹
出《續名醫類案》。組成:飛滑石十五兩,淡黃芩十兩,茵陳十一兩,藿香四兩,連翹四兩,石菖蒲六兩,白蔻仁四兩,薄荷四兩,木通五兩,射幹四兩,川貝母五兩。生曬研末,每服三錢,開水調下。或神面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 80 生化湯 shenghua decoction;shenghua tang 同名方約有6首,現選《景嶽全書》婦人規方。組成:當歸五錢,川芎二錢,甘草(炙)五分,焦薑三分,桃仁十粒(去皮尖雙仁),熟地三錢(一方無熟地)。上咀。水二鐘,加大棗二枚,煎八分,溫服。
|
|
藥品名稱
(包括商品名、通用名) 甘露消毒丹 用法用量 本品為水丸劑。成人每服6~9剋,兒童3~7歲每服2~3剋,7歲以上3~5剋,一日2次,用溫開水送服,或用布袋包煎服。濕熱並有陰虛津虧癥者慎用。 藥理作用 主要有保肝、利膽、抗病原微生物、解熱、利尿等作用。1.保肝利膽,方中茵陳、黃芩、連翹等能減輕肝髒的病理損害,降低𠔌丙轉氨酶,黃芩、茵陳均有促進膽汁分泌,減少血中膽紅素的作用。2.促進消化,方中白豆蔻、石菖蒲、藿香、薄荷均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製止胃腸異常發酵,驅除腸道積氣。白豆蔻尚能止嘔,興奮腸道蠕動。石菖薄、薄荷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藿香亦能解痙,連翹具有鎮吐作用。3.抗病原微生物,黃芩、茵陳、滑石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和痢疾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均有抑製作用。黃芩、茵陳、藿香對流感病毒、多種真菌和鈎端蠃旋體亦有抑製作用。4.解熱利尿,方中石菖蒲、木通、薄荷均有解熱作用,茯苓、木通、黃芩有利尿作用。
適應癥 利濕化濁,清熱解毒。主治濕溫時疫,邪在分氣。癥見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腫,身黃,頤腫口渴,小便短赤,嘔吐泄瀉,小便淋濁,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幹黃者。臨床主要用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咽喉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消化不良、菌痢、傷寒、尿路感染、急性結膜炎等疾病。1.用本品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182例,收到滿意療效。治療小兒急性傳染性肝炎26例,3周內恢復正常。用本品10~15剋煎服,對肝炎有一定的預防作用;2.用本品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咽喉炎效果明顯;3.用本品治療百日咳、上感、結膜炎、菌痢、尿道感染等均收到滿意療效。 不良反應
製劑 滑石、茵陳、黃芩、石菖蒲、川貝母、木通、藿香、射幹、連翹、薄荷、白豆蔻。 註意事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