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蘇軾 Su Shi
老境於吾漸不佳,一生拗性舊秋崖。 笑人煮積何時熟,生啖青青竹一排。 |
|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圓柱形,有節,表皮光滑,黃緑色或紫色。莖含糖質,是主要的製糖原料。②這種植物的莖。 |
|
一種粗壯高大的多年生植物,有扁平的2列葉,多節的桿。含糖 |
|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似竹,實心,多汁而甜,為製糖原料,亦可生食。 漢 楊孚 《異物志》:“甘蔗,遠近皆有, 交趾 所産特醇好,本末無薄厚,其味至均。圍數寸,長丈餘,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迮取汁如飴餳,名之曰糖。”《晉書·文苑傳·顧愷之》:“ 愷之 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五:“清江空舊魚,春雨餘甘蔗。” |
|
【學名】saccharum officenarum l.
【別名】薯蔗,幹蔗,接腸草,糖蔗、甘枝等
【科屬】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屬saccharum
【特徵與特性】甘蔗是一年生宿根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屬c4作物。稈直立,粗壯多汁,表面常被白粉,葉為互生,邊緣具小銳齒,花穗為復總狀花序。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在1195小時以上。甘蔗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廣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長,但以土壤ph值6.5~7.5為適宜。
【分佈狀況】 甘蔗原産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傢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傢還有古巴、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中國蔗區主要分佈在廣東、臺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區)。
【用途】製糖。還可製成蔗糖酯、果葡糖漿等。蔗渣、廢蜜和濾泥等可製成紙張、纖維板、碎粒板、糠醛、飼料、食用品培養基、酒精、幹冰、酵母、檸檬酸、賴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蔗梢、蔗葉、蔗渣糠、廢糖蜜或酒精廢液作牛、羊等可作反芻動物的飼料;把糖蜜、濾泥摻到𠔌物類飼料中可製成顆粒飼料;糖廠排出的廢渣、廢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我國製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總産量中,蔗糖約占65%,我國則占80%以上。糖是人類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的的重要原料。同時,甘蔗還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發展甘蔗生産,對提高人民的生活、促進農業和相關産業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甘蔗的起源、分佈和生産概況
1.甘蔗的起源
甘蔗的起源有三說,一是起源於印度,二是起源於南太平洋新幾內亞,三是起源於中國。中國是世界上古老的植蔗國之一。甘蔗栽培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紀,我國就有種植甘蔗的歷史記載,至唐朝大歷年間已有製冰糖的記載。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甘蔗有幾個起源中心,而中國則是其中之一。
2.甘蔗的分佈
目前,甘蔗的分佈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如以溫度綫為世界蔗區的分佈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綫以上。甘蔗的垂直分佈在赤道附近可達1500米。在我國雲南的滇西南蔗區,海拔已達1500米~1600米。我國地處北半球,甘蔗分佈南從海南島,北至北緯33°的陝西漢中地區,地跨緯度15°;東至臺灣東部,西直到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跨越經度達30°,其分佈範圍廣,為其它國傢所少見。我國的主産蔗區,主要分佈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臺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蔗糖産區迅速嚮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産量已占全國的70.6%(不包括臺灣省)。
3.我國甘蔗的生産概況
我國是世界主要産糖國之一。1998~1999年世界原糖總産是1.287億噸,其中我國食糖總産893.4萬噸,成為世界第三産糖大國。
近50年來,我國蔗糖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甘蔗種植面積從1949年160萬畝發展到1998年2000萬畝;甘蔗總産從1949年264.2萬噸發展到1998年的8343.8萬噸,至1998~1999年,全國蔗糖總産達到770.1萬噸,占全國食糖總量的86.2%。
甘蔗育種的歷史與現狀
1887年soltwedel在爪哇,j.b.harrison和j.r.bovell在巴巴多斯看到甘蔗産生種子可以萌芽成幼苗,這一發現揭開了甘蔗有性雜交育種史的序幕。此後,各産蔗國傢無不以有性雜交育種為改良甘蔗品種的主要方法,尤其以種間雜交更為重要,創造出許多優良品種,為世界甘蔗育種事業奠定了基礎。爪哇以熱帶種與割手密雜交,通過3次高貴化育成一係列大莖、高糖、高産、抗病的優良品種,其中以poj2878最為著名,稱為世界第一號蔗王。印度以熱帶種、割手密和印度種3個種雜交,育成co213、co281等優良品種。美國夏威夷以熱帶種、割手密、印度種、大莖野生種和中國種5個種雜交,育成h32-8560、h49-5等良種。世界各國都不惜巨資從事甘蔗雜交和新品種選育,並選育出一批産量高、品質優、抗性強的甘蔗新品種,促進了各國蔗糖業的發展。
自1953年在海南建立雜交育種場以來,我國大陸各地甘蔗科學研究單位相繼開展了甘蔗新品種的選育和研究,迄今已育成100多個甘蔗品種供生産使用,推動了我國蔗糖事業的發展。如廣東的粵糖57-423、86-368,廣西的桂糖11號、桂15,福建的閩糖70-611,雲南的71-388、89-151等。1998~1999年全國面積最大的五個品種為:桂糖11、新臺糖10號、選三、粵糖63-237、新臺糖16,分別占全國總面積21.04%、9.27%、8.72%、6.77%和6.53%。
甘蔗育種需要有性雜交,而繁殖則是無性繁殖。品種內的每株甘蔗都是相同的基因型,除非偶然發生突變,否則非常一致。目前,世界各國育成的品種大多是3~5個甘蔗原種的雜交後代,繼而進行品種間雜交和回交育成,基本上是同質遺傳型組成品種的再組合,故導致甘蔗品種近親繁殖,遺傳基礎狹窄,血緣相近,致使近30年來甘蔗育種在産量、糖分和抗性等方面一直難有較大突破。因此,世界甘蔗育種界十分註重甘蔗種質資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以期擴大血緣,豐富遺傳基礎,創造有突破性的親本材料和優良品種。甘蔗,謹記要分清蔗有兩種。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稱黑皮蔗,性質較溫和滋補,喉痛熱盛者不宜。皮色青的青皮蔗,俗稱竹蔗,則味甘而性涼,有清熱之效,能解肺熱和腸胃熱肺熱咳嗽,痰多且痰色黃稠濃濁的人士,大可用竹蔗汁配梨子汁,增強潤燥清肺熱的功效。竹蔗加生蓮藕榨汁也有同效。至於肺熱咳,咳至吐血之人,飲用後可得以紓緩。此外,據說此方對於泌尿係統受感染,俗稱(赤尿)也有療效。
蔗汁本身帶涼,體質虛寒人士不宜多飲,若寒咳(痰白而稀)者誤飲,病情有可能實時加重。相傳將蔗蒸熟後纔榨汁可免此弊端,但確實功效如何,仍有待驗證。倒是竹蔗配白茅根、紅蘿蔔煮水確有清熱的功效,小朋友多眼屎兼脾氣暴躁時最適宜。若再加荸薺(馬蹄),可於小兒出水痘或麻疹時,當水常飲,清熱解毒,既可幫助病毒透發,亦可加快痊愈。作為食糖的主要來源,甘蔗營養價值之豐富,實在毋須置疑。若嫌蔗汁單調,可用蔗汁煮飯,能夠和胃寬中,令你胃口大開。
【藥材名】甘蔗
【英文名】sugarcane
【拉丁名】saccharum sinensis roxb.
【名稱考證】薯蔗,幹蔗,接腸草,竿蔗,糖梗
【科目來源】禾本科植物
【藥用部位】甘蔗的莖稈。本植物的莖皮(甘蔗皮)、莖節間生長的嫩芽(蔗雞)亦供藥用。
【性味歸經】甘,寒,無毒。①《別錄》:“甘,平,無毒。”②《日華子本草》:“冷。”③《滇南本草圖說》:“氣味甘,性微寒,無毒。”④《綱目》:“甘澀,平,無毒。”
入肺、脾、胃經。①《本草經疏》:“入手、足太陰,足陽明經。”②《本草新編》:“入脾、肺、大小腸。”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效分類】補虛藥,補陰藥
【功效主治】清熱,生津,下氣,潤燥。治熱病津傷,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結。並解酒毒。
【用法用量】內服:甘蔗汁,2~4兩。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脾胃虛寒者慎服。①《本草經疏》:“胃寒嘔吐,中滿滑泄者忌之。”②《本草匯言》:“多食久食,善發濕火,為痰、脹、嘔、嗽之疾。”
【用藥配伍】蔗漿煎煉:與魚筍之類同食,皆不益人《本草綱目》。配萊菔:清熱解酒。配生薑:溫中降逆。配粟米:補脾潤肺。 |
|
甘蔗
(《別錄》)
【異名】薯蔗(《南都賦》),幹蔗(《南方草木狀》),接腸草(《重慶堂隨筆》),竿蔗(《隨息居飲食譜》),糖梗(《國藥的藥理學》)。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稈。
【植物形態】甘蔗
多年生草本。稈直立,粗壯,堅實,高2~4米,徑2~5釐米,緑色、淡黃或淡紫色,表面常被白粉。葉片闊而長,長0.5~1米,寬2.5~5釐米,兩面粗糙,邊緣粗糙或具小銳齒,中脈粗厚,白色,鞘口有毛。圓錐花序大,長40~80釐米,白色,生於稈頂,花序柄無毛;分枝纖細,長10~80釐米,節間無毛;小穗長3~4毫米,小穗柄無毛;基盤微小,被白色絲狀長毛,毛長約為小穗的2倍;第一穎無毛,近紙質;第二穎約與第一穎等長;不孕小花中性;結實小花的外稃甚狹或缺;內稃小,披針形。春季抽穗。
廣植於溫帶及熱帶地區。我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安徽、江西、浙扛、湖南、湖北、四川、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莖皮(甘蔗皮)、榨去糖漿後的渣滓(甘蔗滓)、莖節間生長的嫩芽(蔗雞)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秋後采收,砍取地上部分。削去上部梢葉捆紮,置陰暗不通風處,保持水分。
【化學成分】每lOO剋可食部分中,含水分84剋、蛋白質0.2剋、脂肪0.5剋、碳水化合物12剋、鈣8毫剋、磷4毫剋、鐵1.3毫剋。蔗汁中含多種氨基酸,有天門鼕素、天門鼕氨酸、𠔌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正亮氨酸、賴氨酸、羥丁氨酸、𠔌氨酰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還含甲基延鬍索酸、延鬍索酸、琥珀酸、烏頭酸、甘醇酸、蘋果酸、檸檬酸和草酸等有機酸。烏頭酸的含量在甘蔗莖的上部較高(0.835%),中部次之(0.205%)、下部較低(0.125%)。此外,在甘蔗莖的頂部(生長點)含維生素B1(236~563微剋/lOO剋,幹重)、B2(110~330微剋/lOO剋,幹重)、B6(10微剋/lOO剋,鮮品)。莖節中也含維生紊B6,以上部的嫩莖節中含量較多。莖中還含維生素C。
榨去汁的甘蔗渣中,含有對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有抑製作用的多糖類(2.6剋/2.6公斤),主要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組成(甘蔗糖製造過程中提出的糖蜜內,也含這種多糖類0.55剋/1.2公斤)。
甘蔗葉含維生素C、烏頭酸等。葉蠟中,除β-𠔌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外,還含4α-甲基-24-亞甲基-γ-膽甾烯醇和α1-𠔌甾醇。
【性味】甘,寒。
①《別錄》:"甘,平,無毒。"
②《日華子本草》:"冷。"
③《滇南本草圖說》:"氣味甘,性微寒,無毒。"
④《綱目》:"甘澀,平,無毒。"
【歸經】入肺、胃經。
①《本草經疏》:"入手、足太陰,足陽明經。"
②《本草新編》:"入脾、肺、大小腸。"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用主治】消熱,生津,下氣,潤燥。治熱病津傷,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結。並解酒毒。
①《別錄》:"主下氣和中,助脾胃,利大腸。"
②《食療本草》:"主補氣,兼下氣。"
③《日華子本草》:"利大小腸,下氣痢,補脾,消痰止渴,除心煩熱。"
④《日用本草》:"止虛熱煩渴,解酒毒。"
⑤《滇南本草》:"治百毒諸瘡,癰疽發背,搗爛敷之;汁:治心神恍惚,神魂不定,中風失音,衝開水下。又熬餳食,和胃更佳。"
⑥《滇南本草圖說》:"同薑汁服,可解河豚毒。"
⑦《本草再新》:"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瀉、瘧、痢,解瘡火諸毒。"
⑧《隨息居飲食譜》:"利咽喉,強筋骨,息風養血,大補脾陰。"
【用法與用量】內服:甘蔗汁,2~4兩。外用:搗敷。
【宜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①《本草經疏》:"胃寒嘔吐,中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匯言》:"多食久食,善發濕火,為痰、脹、嘔、嗽之疾。"
【選方】①治發熱口幹,小便澀:甘蔗,去皮盡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搗取汁服之。(《外臺》)
②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二味相和,分為三服。(《梅師集驗方》)
③治卒幹嘔不息:蔗汁,溫令熱,服一升,日三。(《補缺肘後方》)
④治虛熱咳嗽,口幹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極潤心肺。(《綱目》) |
|
拉丁語學名:Saccharum officinarum L.
英文: Sugarcane(或:Sugar cane)
別名: 甜棒兒、薯蔗、甘蔗、接腸草,糖蔗,黃皮果蔗,黃皮米蔗,甜甘蔗等 |
|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禾本目 Poales
科: 禾本科 Poaceae/禾本科Gramineae,
屬: 甘蔗屬 Saccharum |
|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屬植物,原産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甘蔗是一種高光效的植物,光飽和點高,二氧化碳補償點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強度大,因此甘蔗生物産量高,收益大。甘蔗是我國製糖的主要原料。
新植甘蔗采用栽種甘蔗苗繁殖,栽種後不久即生根,長出許多嫩芽,形成叢狀。收割時僅收割甘蔗莖,將根仍留在土壤內,即宿根,來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莖;因此,甘蔗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穫多的可達7~8次,在中國一般為3次,即三年後挖去宿根,重新種植。 |
|
廣東黃皮果蔗
具有皮薄、汁飽、清甜、花香味,口感好、不上火的優點,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鼕令水果之一,其含糖量十分豐富,約為18--20%。值得一提的是,果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種成分構成的,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還含有多量的鐵、鈣、磷、錳、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鐵的含量特別多,每公斤達9毫剋,居水果之首,故果蔗素有“補血果”的美稱。
除此之外,果蔗還富含18種氨基酸,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健胃之功效,其不僅可以生食,可榨汁加工成各類飲料,用途廣泛,深受食客的喜愛。 |
|
甘蔗原産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傢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傢還有古巴、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中國蔗區主要分佈在廣東、臺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區)。 |
|
甘蔗是一年生宿根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屬C4作物。甘蔗稈直立,粗壯多汁,表面常披白粉。葉為互生,邊緣具小銳齒狀,花穗為復總狀花序。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在1195小時以上。甘蔗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廣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長,但以土壤pH值6.5~7.5為適宜。甘蔗全貌
甘蔗下半截甜。這是因為在甘蔗的生長過程中,它吸取的養料除了供自身生長消耗外,多餘的部分就貯存起來了,而且大多貯藏在根部。甘蔗莖稈所製造的養料大部分都是糖類,所以甘蔗根部的糖分最濃。除此之外,甘蔗的葉子和梢頭部分要積聚充分的水分,以供葉的蒸騰作用所需,根部的水分相對來說就很少,梢頭的大量水分衝淡了糖分,所以梢頭沒有根部甜。 |
|
蔗苗和宿根:田間甘蔗種植不由種子開始,一般都直接種植蔗苗。蔗苗來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莖,因為蔗節上會長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莖,分切成一段段雙芽苗,然後平植或斜植。近來為了節省人工,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時,在將要采收的原料莖的梢頭上,采取二支雙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開工期,衹能用於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還有分櫱切離苗及各種側芽苗等。另外還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當原料甘蔗采收時,不挖蔗頭,采收後再經過切頭、開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甘蔗生長期主要受氣溫和品種影響,在臺灣大約 14 ~ 18 個月,不過宿根的可以縮短,衹需要 12 個月。生長期不足的甘蔗,不衹産量低,而且糖度也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為種植適期,因為製糖開工期從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夠生長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後采收來配合。
間作:幼蔗生長緩慢,土地沒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這時可以間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長,趕在蔗苖長大之前收穫完畢,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個條件需要遵守,就是間作的作物不能對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響。適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類、玉米、西紅柿、大蒜、馬鈴薯、瓜子西瓜等。
糊仔甘蔗:在輪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着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後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穫前,把新植甘蔗種植在水稻株間糊狀泥土中,稱為糊仔甘蔗。它的優點是既不影響水稻生長,又可使後作甘蔗提早種植,還可節省整地築畦等作業費用。和第一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間作的,稱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緑肥:預備秋新植的蔗田,可以利用前作收穫後的休閑時間播植緑肥,而在種蔗前犁翻入土,以供應土壤中的有機肥。常用的緑肥作物有太陽麻、田菁和虎爪豆等。
病害:白葉病、崁紋病、葉枯病等。衹要得了病,不管是甚麽病,一律無藥可醫,衹能整株拔除,燒掉,再好好禱告,祈盼不會傳染開來,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發現,迅速撲滅。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種,不怕病毒來襲。 |
|
1887年Soltwedel在爪哇,J.B.Harrison和J.R.Bovell在巴巴多斯看到甘蔗産生種子可以萌芽成幼苗,這一發現揭開了甘蔗有性雜交育種史的序幕。此後,各産蔗國傢無不以有性雜交育種為改良甘蔗品種的主要方法,尤其以種間雜交更為重要,創造出許多優良品種,為世界甘蔗育種事業奠定了基礎。爪哇以熱帶種與割手密雜交,通過3次高貴化育成一係列大莖、高糖、高産、抗病的優良品種,其中以POJ2878最為著名,稱為世界第一號蔗王。印度以熱帶種、割手密和印度種3個種雜交,育成Co213、Co281等優良品種。美國夏威夷以熱帶種、割手密、印度種、大莖野生種和中國種5個種雜交,育成H32-8560、H49-5等良種。世界各國都不惜巨資從事甘蔗雜交和新品種選育,並選育出一批産量高、品質優、抗性強的甘蔗新品種,促進了各國蔗糖業的發展。
自1953年在海南建立雜交育種場以來,我國大陸各地甘蔗科學研究單位相繼開展了甘蔗新品種的選育和研究,迄今已育成100多個甘蔗品種供生産使用,推動了我國蔗糖事業的發展。如廣東的粵糖57-423、86-368,廣西的桂糖11號、桂15,福建的閩糖70-611,雲南的71-388、89-151等。1998~1999年全國面積最大的五個品種為:桂糖11、新臺糖10號、選三、粵糖63-237、新臺糖16,分別占全國總面積21.04%、9.27%、8.72%、6.77%和6.53%。
甘蔗育種需要有性雜交,而繁殖則是無性繁殖。品種內的每株甘蔗都是相同的基因型,除非偶然發生突變,否則非常一致。目前,世界各國育成的品種大多是3~5個甘蔗原種的雜交後代,繼而進行品種間雜交和回交育成,基本上是同質遺傳型組成品種的再組合,故導致甘蔗品種近親繁殖,遺傳基礎狹窄,血緣相近,致使近30年來甘蔗育種在産量、糖分和抗性等方面一直難有較大突破。因此,世界甘蔗育種界十分註重甘蔗種質資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以期擴大血緣,豐富遺傳基礎,創造有突破性的親本材料和優良品種。 |
|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甘蔗不但能給食物增添甜味,而且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
甘蔗汁的營養成分列表
(每100剋中含)成分名稱含量成分名稱含量成分名稱含量可食部100水分()83.1能量(千卡)64能量(千焦)268蛋白質()0.4脂肪()0.1碳水化合物()16膳食纖維()0.6膽固醇(毫剋)0灰份()0.4維生素A(毫剋)2鬍蘿蔔素(毫剋)10視黃醇(毫剋)0硫胺素(微剋)0.01核黃素(毫剋)0.02尼剋酸(毫剋)0.2維生素C(毫剋)2維生素E(T)(毫剋)0a-E0(β-γ)-E0δ-E0鈣(毫剋)14磷(毫剋)14鉀(毫剋)95鈉(毫剋)3鎂(毫剋)4鐵(毫剋)0.4鋅(毫剋)1硒(微剋)0.13銅(毫剋)0.14錳(毫剋)0.8碘(毫剋)0 |
|
製糖。還可製成蔗糖酯、果葡糖漿等。蔗渣、廢蜜和濾泥等可製成紙張、纖維板、碎粒板、糠醛、飼料、食用品培養基、酒精、幹冰、酵母、檸檬酸、賴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蔗梢、蔗葉、蔗渣糠、廢糖蜜或酒精廢液作牛、羊等可作反芻動物的飼料;把糖蜜、濾泥摻到𠔌物類飼料中可製成顆粒飼料;糖廠排出的廢渣、廢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我國製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總産量中,蔗糖約占65%,我國則占80%以上。糖是人類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同時,甘蔗還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發展甘蔗生産,對提高人民的生活、促進農業和相關産業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甘蔗的起源、分佈和生産概況
1.甘蔗的起源
甘蔗原産地可能是新幾內亞或印度,後來傳播到南洋群島。大約在周朝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南方。先秦時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漢代纔出現“蔗”字,“柘”和“蔗”的讀音可能來自梵文sakara。10到13世紀(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種植甘蔗;中南半島和南洋各地如真臘、占城、三佛齊、蘇吉丹也普遍種甘蔗製糖。
亞歷山大大帝東徵印度時,部下一位將領曾說印度出産一種不須蜜蜂就能産生蜜糖的草。公元6世紀伊朗薩珊王朝國王庫思老一世(不朽的靈魂)(Khosrau I Anushirvan)將甘蔗引入伊朗種植。8到10世紀甘蔗的種植遍及伊拉剋、埃及、西西裏、伊比利亞半島等地。後來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帶到了美洲。
2.甘蔗的分佈
目前,甘蔗的分佈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如以溫度綫為世界蔗區的分佈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綫以上。甘蔗的垂直分佈在赤道附近可達1500米。在我國雲南的滇西南蔗區,海拔已達1500米~1600米。我國地處北半球,甘蔗分佈南從海南島,北至北緯33°的陝西漢中地區,地跨緯度15°;東至臺灣東部,西直到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跨越經度達30°,其分佈範圍廣,為其它國傢所少見。我國的主産蔗區,主要分佈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臺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蔗糖産區迅速嚮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産量已占全國的70.6%(不包括臺灣省)。
3.我國甘蔗的生産概況
我國是世界主要産糖國之一。1998~1999年世界原糖總産是1.287億噸,其中我國食糖總産893.4萬噸,成為世界第三産糖大國。
近50年來,我國蔗糖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甘蔗種植面積從1949年160萬畝發展到1998年2000萬畝;甘蔗總産從1949年264.2萬噸發展到1998年的8343.8萬噸,至1998~1999年,全國蔗糖總産達到770.1萬噸,占全國食糖總量的86.2%。 |
|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虛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 |
|
竹蔗有兩種,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稱黑皮蔗,性質較溫和滋補,喉痛熱盛者不宜;皮色青的青皮蔗,味甘而性涼,有清熱之效,能解肺熱和腸胃熱。 |
|
甘蔗味甘、性寒,歸肺、胃經;
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嘔、滋陰潤燥等功效;
主治口幹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結,消化不良,反胃嘔吐,呃逆,高熱煩渴等。 |
|
禾本科草本植物甘蔗的莖桿。又稱薯蔗、竿蔗、糖梗。我國華東、中南和四川、雲南、臺灣等地區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性寒。能清熱除煩,生津止渴,和中潤燥。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天門鼕素、天門鼕氨酸、𠔌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正這氨酸、賴氨酸、羥丁氨酸、𠔌氨酰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種氨基酸,延鬍索酸、琥珀酸、甘醇酸、蘋果酸、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酸及維生素B1、B2、B6、C。榨去汁的甘蔗渣中,含有對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有抑製作用的多糖類。
[用途]用於熱傷津液,心煩口渴,或飲酒過度;陰液不足,胃氣不和,反胃嘔吐,或大便燥結,肺燥咳嗽。
[用法]生食(嚼汁),絞汁飲或煮粥食。
[附方]
1,甘蔗萊菔湯:甘蔗200g,鮮蘿蔔150g。切碎,加水煮至蘿蔔爛熟,去渣取汁,隨量服用。
源於《山清傢供》。本方取其“蔗能化酒、蘆菔能化食也。”二者同用,可奏清熱除煩、解酒毒和化食下氣之效。用於酒食過度,煩熱面赤,嘔逆少食。
2,甘蔗生薑汁:甘蔗250~500g,生薑15~30g。分別切碎,略搗絞汁,和勻服用,或煎熱服。可分3~4次服。
源於《梅師集驗方》。本方用蔗汁益胃和中,生薑下氣止嘔。蔗汁雖寒,薑汁雖溫,但合用則性較平和。用於陰液不足,胃氣上逆,反胃嘔吐,或噎膈飲食不下。
3,蔗漿粱米粥:甘蔗500g,切碎略搗,絞取汁液,加粟米(青粱米)60g,加水適量,煮成稀粥食。
源於《董氏方》。本方取甘蔗汁益胃生津、潤肺燥,取粟米益脾胃;二者又皆能除熱。用於脾肺不足,陰虛肺燥,煩熱咳嗽,咽喉不利。 |
|
甘蔗,謹記要分清蔗有兩種--
皮色青黃的黃皮蔗,俗稱黃皮果蔗,則味甘而性涼,有清熱之效,能解肺熱和腸胃熱肺熱咳嗽,痰多且痰色黃稠濃濁的人士,大可用竹蔗汁配梨子汁,增強潤燥清肺熱的功效。竹蔗加生蓮藕榨汁也有同效。至於肺熱咳,咳至吐血之人,飲用後可得以舒緩。此外,據說此方對於泌尿係統受感染,俗稱(赤尿)也有療效。
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稱黑皮蔗,性質溫火,喉痛熱盛者不宜。
蔗汁本身帶涼,體質虛寒人士不宜多飲,若寒咳(痰白而稀)者誤飲,病情有可能實時加重。相傳將蔗蒸熟後纔榨汁可免此弊端,但確實功效如何,仍有待驗證。倒是竹蔗配白茅根、紅蘿蔔煮水確有清熱的功效,小朋友多眼屎兼脾氣暴躁時最適宜。若再加荸薺(馬蹄),可於小兒出水痘或麻疹時,當水常飲,清熱解毒,既可幫助病毒透發,亦可加快痊愈。作為食糖的主要來源,甘蔗營養價值之豐富,實在毋須置疑。若嫌蔗汁單調,可用蔗汁煮飯,能夠和胃寬中,令你胃口大開。
【名稱考證】薯蔗,幹蔗,接腸草,竿蔗,糖梗
【考證】出自
1.《別錄》。
2.孟詵:蔗有赤色者,名昆侖蔗,白色者名荻蔗。竹蔗以蜀及嶺南者為勝,江東雖有,而劣於蜀産。會稽所作乳糖,殊勝於蜀。
3.《綱目》:蔗皆畦種,叢生,最睏地力,莖似竹而內實,大者圍數寸,長六、七尺,根下節密,以漸而疏。抽葉如蘆葉而大,長三、四尺,扶疏四垂,八、九月收莖,可留過春,充果食。按王灼《糖霜譜》雲,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緑嫩薄皮,味極醇厚,專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淺。曰竻蔗,亦名蠟蔗,即荻蔗也,亦可作沙糖。曰紅蔗,亦名紫蔗,即昆侖蔗也,止可生啖,不堪作糖。凡蔗榨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雋永也。
4.《隨息居飲食譜》:甘蔗,榨漿名為天生復脈湯。
【藥用部位】甘蔗的莖稈。本植物的莖皮(甘蔗皮)、莖節間生長的嫩芽(蔗雞)亦供藥用。
【性味歸經】甘,寒,無毒。①《別錄》:“甘,平,無毒。”②《日華子本草》:“冷。”③《滇南本草圖說》:“氣味甘,性微寒,無毒。”④《綱目》:“甘澀,平,無毒。”
入肺、脾、胃經。①《本草經疏》:“入手、足太陰,足陽明經。”②《本草新編》:“入脾、肺、大小腸。”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效分類】補虛藥,補陰藥
【功效主治】清熱,生津,下氣,潤燥。治熱病津傷,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結。並解酒毒。
【用法用量】內服:甘蔗汁,2~4兩。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 脾胃虛寒者慎服。
①《本草經疏》:“胃寒嘔吐,中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匯言》:“多食久食,善發濕火,為痰、脹、嘔、嗽之疾。”
【用藥配伍】蔗漿煎煉:與魚筍之類同食,皆不益人《本草綱目》。配萊菔:清熱解酒。配生薑:溫中降逆。配粟米:補脾潤肺。 |
|
好處,敗火鍵脾。
壞處,如果吃到瓤紅色的甘蔗,會中毒。
如果是很好的甘蔗,吃吧,沒問題的。
甘蔗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較多,水分占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為豐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達12%。此外,經科學分析,甘蔗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其他物質,如蛋白質0.2剋、脂肪0.5剋、鈣8毫剋、磷4毫剋、鐵1.3毫剋。另外,甘蔗還含有天門鼕氨酸、𠔌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等多種有利於人體的氨基酸,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和維生素C等等。甘蔗的含鐵量在各種水果中,雄踞“冠軍”寶座。
我國古代醫學家還將甘蔗列入“補益藥”。中醫認為,甘蔗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補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療因熱病引起的傷津,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引發的咳嗽氣喘。引外,甘蔗還可以通便解結,飲其汁還可緩解酒精中毒。
甘蔗雖是果中佳品,但亦有不適合它的人群,比如患有胃寒、嘔吐、便泄、咳嗽、痰多等癥的病人,暫時不吃或少吃甘蔗,以免加重病情。另外還必須註意:若保管欠妥易於黴變。那種表面帶“死色”的甘蔗,切開甘蔗,其斷面呈黃色或豬肝色,聞之有黴味,咬一口帶酸味、酒糟味的甘蔗誤食後容易引起黴菌中毒,導致視神經或中樞神經係統受到損害,嚴重者還會使人雙目失明,患全身痙攣性癱瘓等難以治愈疾病。甘蔗渣屬於粗纖維質,人類的腸胃並無法消化這種纖維,還有可能會造成消化道受傷。 |
|
甘蔗是能清、能潤,甘涼滋養的食療佳品,古往今來被人們廣為稱道,就連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們對其也情有獨鐘。唐代詩人王維在《櫻桃詩》中寫道:“飲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而大醫學家李時珍對甘蔗則別有一番見解,他說:“凡蔗榕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將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盡致。 |
|
1. 優質甘蔗選擇:鑒別甘蔗時應掌握“摸、看、聞”的原則,摸就是檢驗甘蔗的軟硬度;看就是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新鮮(新鮮甘蔗質地堅硬,瓤部呈乳白色,有清香味);聞就是鑒別甘蔗有無氣味。黴變的甘蔗質地較軟,瓤部顔色略深、呈淡褐色,聞之無味或略有酒槽味;
2. 不能食用那些被真菌感染變質的甘蔗,否則,吃後會引起嘔吐、抽搐、昏迷等中毒癥狀;
3. 民間常用蔗汁、葡萄酒各50剋,混合服,早晚各一次,對治療慢性胃炎、反胃嘔吐有很好的療效。 |
|
甘蔗街道地處福建省福州市西郊,是閩侯縣城所在地,距福州市中心僅20千米。面積46.8平方千米,人口3.8萬。轄1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
2005年,撤銷甘蔗鎮,設立甘蔗街道,原甘蔗鎮的行政區域為甘蔗街道的行政區域,辦事處駐原甘蔗鎮政府所在地五福村。
附:原甘蔗鎮 面積46.8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1100。轄2個居委會、14個行政村:~001_福竜居委會、~002_三福居委會、~201_青岐村、~202_十字村、~203_長江村、~204_大元村、~205_雙池村、~206_五福村、~207_化竜村、~208_三英村、~209_山前村、~210_橫嶼村、~211_曇石村、~212_洽浦村、~213_南山村、~214_流洋村。
途徑公交:33路(兒童公園路——白沙)、38路(兒童公園路——閩侯縣委)、甘蔗專綫(洪山西客站——甘蔗)、甘青綫(甘蔗——青口)、白沙專綫(洪山西客站——白沙) |
|
甘蔗(sugarcane)
禾本科甘蔗屬作物,學名Saccharum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的糖料作物,其種植面積約占世界糖料作物的57%,産糖量占70%以上。中國是世界上植蔗製糖最早的國傢,世界上有90多個國傢或地區種蔗製糖。1984/1985榨季世界甘蔗收穫項積為1589.5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産原料蔗58.87t,總産量為93576.9萬噸,産粗糖6339.6萬噸。中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産糖量居世界首位,是主要的出口國。20世紀80年代初期,年産蔗糖約400多萬噸。其中,大陸每年種植甘蔗約6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産蔗50t左右,年産蔗糖300多萬噸;臺灣省通常種植甘蔗約1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産蔗80t左右,年産蔗糖約80萬噸。
中國蔗區主要分佈在廣東、臺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區);1980-1982年世界食糖每年總貿易量為2729.3-3063.5萬噸。
甘蔗的植株在一定條件下生長錐可分化為有性生殖器官,出現孕穗、抽穗、開花乃至結實一般株高3m左右,抽穗後可達4m以上。
須根係。生産上用蔗莖做種,由節上的根點産生種根,一般較纖細、壽命較短,也稱臨時根。苗根或次生根,較粗壯,壽命長,也叫永久根。通常在幼苗長出3片真葉時發生。同一株上,從下部節産生的苗根比上部節産生的粗,節位越高的越細。苗根多分佈在表土層30cm左右處,分為表根、支持根和深根群。
莖分主莖和分蘖莖。葉由葉片和鞘組成。甘蔗花穗為復總狀花序,由主軸、支軸、小支軸及小穗梗和小穗組成。每一小支軸節上着生兩個小穗,上部小穗較小,有柄,下部小穗大,無柄。小穗基部有絲狀毛。每個小穗由外護穎、內護穎、不孕外穎、孕內穎及小穎組成,通常小穎缺。花具三雄蕊,一雌蕊及二鱗片。子房單室,花藥深紫色者多。子實為穎果,成熟時呈棕色,長卵形,播種到收穫,可分為發芽期、成苗期、分蘖期、伸長期和工藝成熟期。
甘蔗的萌發生長以30℃左右為最適宜。種子發芽所需的最低溫度為18℃,適宜溫度為26-30℃。蔗節上根點在10℃即可萌動,20-27℃最為適宜。蔗莖伸長的最適溫度為32℃左右。
甘蔗為喜光作物,光飽和點高,光補償點低。光呼吸強度為0.07mg(CO2)/dm2/h,光呼吸消耗衹占總光合産物的0.5%以下。光合效率一般可達50g/m2/d以上,甘蔗植株高大,葉面積指數高,生長期長,需水比較多,但根係發達,可吸收深層水分,又較為抗旱。一般生産1kg蔗莖,耗水85.7-210.9kg,平均133kg,在生長盛期以前,一般要求土壤最大持水量達70%為宜,低於65%或高於80%均不利於生長。伸長期是甘蔗最旺盛時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0-60%。須經常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在80-90%之間。工藝成熟期,通常以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為宜。
甘蔗光合作用強,所需CO2較多,當CO2濃度由0.03%提高到0.06%時,其光合強度可提高50%左右。由土壤釋放的CO2,也能增加蔗田的CO2濃度,其參與光合作用所産生的産物約占植株總光合産物的9-10%。蔗株含碳、氧、氫、氮、磷、鉀、鈣、鎂、硅、銅、鐵、硫、錳、鋅、硼、鉬、氯等化學元素,其中碳、氫、氧占植株總鮮重的99%。蔗莖幹物質約占總生物量的50-60%,甘蔗根係對養分的吸收,以氮、磷、鉀最多,鈣、鎂、硅其次。一般每噸原料蔗(包括葉片)約含N1.25-1.50kg;P2O50.85kg;K2O3.5kg;CaO0.95-1.10kg;MgO0.50-0.75kg。甘蔗苗期吸收氮肥少,約占總吸收量的1%,分蘖期占6-7%以上。苗期和分蘖期吸收磷占3-4%,鉀約占6%。生長盛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的50-60%,磷占70%以上,鉀約占80%工藝成熟期,吸收氮約占30%,磷20%,鉀約15%。
甘蔗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廣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較好。當土壤含????分在0.15-0.30%時,生長受抑製,達到0.35%以上即難以生長。土壤pH值在4.5-8.0範圍內甘蔗都能生長,但以土壤pH值6.1-7.7為適宜。
甘蔗病害有120種以上,其病原有真菌、細菌、病毒、綫蟲和寄生性種子植物等。中國已發現甘蔗病害有50多種,其中對生産影響較大的有鳳梨病、眼斑病、黃斑病、鞭黑穗病、赤腐病、花葉病、宿根滯頓病等。
中國有360多種害蟲為害甘蔗,以蔗螟、金龜子、甘蔗綿蚜、白蟻、甘蔗飛虱、甘蔗薊馬、粉介殼蟲、甘蔗長椿等發生比較普遍。 |
|
ganzhe
甘蔗
sugarcane
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屬(Saccharum)多年生草本。莖稈汁液是製糖的主要原料。生啖的稱果蔗。近年已發展成為能源作物之一。製糖後的副産品用途廣泛。(見彩圖甘蔗)
全世界食糖産量中,蔗糖約占60%。20世紀80年代初年産量約為6400萬噸,種植總面積1300多萬公頃。中國甘蔗種植面積約60萬公頃,産糖量近 300萬噸;臺灣省種植面積約10萬公頃,通常年産量約80萬噸。
甘蔗的類型很多。 從染色體組成看, 因甘蔗是異源多倍體的雜合體,同一個種以至同一植株的染色體數也有很大差異。野生種有:①熱帶野生種或野生大莖種(Saccharum robustum),2□=60~194;②野生肉質花穗種(S.edule),2□=70~94,可作蔬菜;③野生割手密種(甜根子草,S.spontaneum),2□=40~128。原始栽培種有:①中國種(S.sinensis),2□=106~118;②熱帶種(S.officinarum),2□=80~128;③印度種(S.barberi),2□=81~124,有人認為可歸入中國種。現代生産上用的多為雜交種,染色體變化更大,有2□+□,□+2□,□+□等等,染色體數有多達200條以上的。
起源和歷史 關於栽培甘蔗的起源大致有3種說法:①起源於印度。公元前 327年亞歷山大三世(大帝)在印度見當地人嚼食一種狀如蘆葦的植物,無蜂幫助而有“蜜”,後曾因此而稱糖為“無蜂之蜜”。②起源於南太平洋的伊裏安島一帶。20世紀30年代英國探險者在伊裏安採集到熱帶野生種甘蔗,並發現普遍生長着割手密。據此認為熱帶栽培種即由熱帶野生種演變而來,並推測世界栽培的甘蔗起源於伊裏安一帶。中國栽培種甘蔗也是由那裏傳來的,後因地殼變遷,形成海洋阻隔,發展成為獨特的中國種。然而近年甘蔗活葉光譜和葉片光合膜等的研究結果顯示,割手密野生種和中國栽培種甘蔗都是最古老的種。③起源於中國。《楚辭·招魂》中有“柘漿”詞,“柘”即“蔗”,柘漿是指甘蔗汁。東漢張衡《七辯》一文已有“沙糖”之稱。南朝陶宏景《名醫別錄》記有“蔗出江東為勝,廬陵亦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大如竹,長丈餘,取汁為沙糖,甚益人。又有荻蔗節疏而細,亦可□也。”記載了甘蔗品種和栽培地區可製砂糖亦可生吃。有關甘蔗的描述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屢見不鮮,可見中國是最古老的種蔗國之一。蘇聯學者瓦維洛夫認為中國種甘蔗(S.sinensis)的起源中心在中國。
中國的栽培甘蔗和製糖技術,據日本鳥倉竜治《衝繩一千年史》記載,公元 754年由鑒真和尚東渡時傳入日本。13世紀意大利《馬可·波羅行記》中曾提到今雲南與老撾交界處産糖,印度商人到中國福州、泉州等地來買糖。此外,還有華僑將製糖技術自中國福建傳去東南亞的記載。後甘蔗栽培和製糖方法又被傳去中東,再經地中海傳至西班牙南部。哥倫布第 2次去美洲時,將蔗種帶去聖多明各種植;1650年前後巴西、秘魯、南美和大西洋島嶼各地也開始種蔗。18世紀後遍及全世界。
現在甘蔗生長地區分佈於北緯32°至南緯30°之間,甚至達北緯 37°和南緯 35°的地方,但主産區則在南北緯25°之間。世界上以巴西、印度、古巴、澳大利亞、墨西哥、 中國、菲律賓、南非、 泰國、美國、阿根廷、多米尼加和印度尼西亞為主要産蔗糖國傢,年産量都在100萬噸以上。
中國蔗區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的廣東、臺灣、廣西、福建、雲南、四川、江西、浙江、湖南、貴州等省(自治區)以及海洋島嶼。種蔗的海拔高度在赤道附近達1500米。
形態和特性 主要栽培用甘蔗 (S.officinarum)為須根係,莖實心粗壯(圖 1甘蔗的根係、分蘖和蔗種發芽),高0.5~6米。復總狀花序,每個花軸節上着生2個小穗,一有柄 |
|
【甘蔗】 本行經云:大茆草王(即小瞿曇)得成王仙,壽命極長。老不能行時,諸弟子出外乞食,恐師有虎狼之患,遂以草籠盛之,懸於樹上。獵人遙見,謂彼是鳥,乃射之。滴血於地,生二甘蔗,日炙開剖,一出童男,一出童女。大臣聞之,迎歸王宮。養育長成,男名善生。以王種故,遂立為王,號甘蔗。後裔相承為姓,故云甘蔗也。 |
|
【甘蔗】 (譬喻)譬物之多者。維摩經法供養品曰:“三千大千世界,如來滿中,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又】(人名)釋尊五姓之一。佛本行集經五載甘蔗王之次前有王,名大茅草王。捨王位出傢,得五通,稱王仙。王仙衰老不能行,諸弟子盛之以草籠,懸於木,出而乞食。時有獵者,誤王仙為白鳥,射殺之。其血滴處,後生甘蔗二本。炙於日而開剖。一生童子,一生童女。大臣聞而迎取之,養育於宮中。以日光炙甘蔗而生,故名善生Sujata,以自甘蔗而生,故名甘蔗生Iks!vaku,又以由日炙故名日種Suryavams/a,名女曰善賢。遂立善生為王,以善賢為其妃,善賢生四子。王後納第二妃,生一子。第二妃勸王放逐四子於國外。四子在雪山之南建國,姓曰釋迦S/akya又號捨夷。即是迦毗羅城也。三子沒後,一子為王,名尼拘羅,次名拘盧,次名瞿拘盧,次名師子頰Simhahanu,次名閱頭檀S/uddhodana,即悉達太子之父王也。佛所行贊一曰:“甘蔗之苗裔,釋迦無勝王。淨財德純備,故名曰淨飯。”如上所記,本行集經以種為出自甘蔗王之第四王子者。五分律,起釋世經,有部律亦與是同。然四分律,長阿含經,大樓炭經,則以為第一王子所出。但無論為何。釋種出自甘蔗王則一也。 |
|
- : sugar cane, myar cane
- n.: cane, sugarcane, sugarcane (Succharm officinarum), sugar-cane, tall tropical grass from which sugar is made
|
|
- n. canne à sucre
|
|
甘蔗鎮 甘蔗街道 |
|
湖北 | 武漢 | 節日 | 民俗 | 百科大全 | 品種 | 農作物 | 植物 | 水果 | 農業 | 種植業 | 科普知識 | 浙江 | 經濟作物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