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甘肅 >蘭州 >安寧區 > 甘肅農業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甘肅農業大學聯繫方式 地址:蘭州市安寧區迎門村1號。
  郵編:730070 甘肅農業大學投訴電話 蘭州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9863
  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甘肅農業大學坐落在蘭州市安寧區,地處規劃中的蘭州市新城中心。前身是 1946 年 10 月創建於蘭州的國立獸醫學院, 1951 年改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 1958 年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合併成立甘肅農業大學。學校現占地 70.12 公頃 ,建築面積 35.55 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實驗實習場、站占地 182 公頃 。擁有各類圖書資料 124 萬餘册。 1997 年建成了以百兆速度介入 internet 的校園網。教育部“西部大學校園網工程”的建設,使全校信息點數增至 4000 多個,實現了網上辦公和學習。
  
   建校 60 年來,學校規模逐步擴大,辦學格局日趨完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術水平不斷上升。 現設有 16 個學院(教學部), 51 個本科專業; 1 個國傢級重點學科、 1 個農業部重點學科和 12 個省級重點學科; 3 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19 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2 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43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2 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有 29 個研究機構(其中省級工程中心 3 個), 39 個實驗室(其中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各 1 個)。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學、研、産相結合;以本科教育為主,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以農為主,多學科綜合發展”的辦學方針;立足甘肅,面嚮全國,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學校師資力量雄厚, 現有教職工 1221 人:專任教師 672 人 ,其中教授(研究員) 88 人,副教授(副研究員) 189 人,講師 195 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 1 人,甘肅省“科技功臣” 1 人,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 3 人,國傢有突出貢獻專傢、省級優秀專傢 10 人,獲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奬勵 2 人,甘肅省“ 333 ”、“ 555 ”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 60 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傢 2 人,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26 人,省教育廳青年教師成纔奬獲得者 32 人,博士生導師 41 人,碩士生導師 191 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 60 人。現有普通本科在校生 11000 多人,研究生 1469 人,成人教育學生 5600 多人。至今,已為國傢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 58000 多人。
  
   學校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以色列、埃及等國傢的十幾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着學術交流關係,雙方學者相互考察訪問,進行科研協作和派遣教師進修、留學,並與美國等國傢合作成立了“中 - 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建校 60 年來,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 1700 多項,其中國傢“ 863 ”、“ 948 ”計劃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西部專項、農業部原原種基地項目等國內重大研究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 436 項;有 607 項成果獲奬,其中省(部)級以上奬 175 項;申請專利 26 項。建成了以“甘肅農村發展研究院”、“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畜産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牛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甘肅省現代規模養豬工程技術中心”等為核心的科技研發平臺。在生物技術、草業科學、動植物育種和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節水農業、農産品加工與開發、旱作農業與生態恢復、動物疫病的防治與生物疫苗的研製、動物胚胎工程、設施農業和社會科學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形成了一定優勢。
  
   在 60 年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甘肅農業大學形成了“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幾代農大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銳意進取、勇於創造,為西部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為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目前,學校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結合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堅持科教興校和人才強校戰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教育部新一輪“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本着“重點突破,整體提升;創新機製,特色發展;加速建設,增強綜合實力”的工作思路,突出辦學特色,促進學校教育事業全面、協調、持續、健康發展,力爭把甘肅農業大學建設成以農為優勢,多學科綜合協調發展,居國內先進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概述
  學校名稱 : 甘肅農業大學
  英文 :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學校地址:蘭州市安寧區營門村1號 郵編:730070
  網址: http://www.gsau.edu.cn/
  甘肅農業大學的前身是1946年10月創建於蘭州的國立獸醫學院,是當時國內唯一的獸醫高等學府,首任院長為我國著名獸醫學家、獸醫教育傢及現代獸醫學奠基人之一盛彤笙院士。1950年,學校更名為西北獸醫學院;1951年,更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在建校之初,一批留學海外的學者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來到祖國的西部,立志於祖國畜牧獸醫事業,開創了我國畜牧獸醫高等教育事業的嶄新局面,培養了我國第一批畜牧獸醫事業的高級專門人才,造就了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的專傢學者。1958年,學校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合併成立甘肅農業大學,並遷往武威黃羊鎮辦學。在遷往武威黃羊鎮辦學的28年內,學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以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突出的人才培養成就贏得了社會的贊譽。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遷回蘭州市辦學。1984年10月,在當時財政投入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面對一片荒灘,全校師生萬衆一心,迎難而上,從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建起,開始了學校辦學史上的又一次艱苦創業。1986年秋季,在新校址招生。在此後的20多年裏,一邊搞建設,一邊抓教學,學校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經過長期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農科為優勢,多學科發展的高等農業院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喜事連連,甘肅農業大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列入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第三批國傢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名單。據悉,國傢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在項目資助經費方面,國傢將撥付每個建設點20萬元。
  學校地處規劃中的蘭州市新城區中心,占地總面積247.48公頃,其中校園面積87.98公頃,建築面積43.67萬平方米;擁有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133個;學校固定資産總值48,930.11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産值10,511.27萬元;有國傢級植物生産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各1個,校級實驗教學中心16個。圖書館文獻資源總量318.84萬册,並建有180臺機位的電子閱覽室;1997年,建立了校園網,經過教育部“西部大學校園計算機網絡建設工程”項目的實施,全校信息點數增至6,000多個,校園網出口總帶寬達300M;建有體育館、田徑場、足球場、網球場等各類體育設施及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基地。
  現設有16個學院(教學部),47個本科專業,1個國傢級重點學科、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和12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教學樓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醫學等學科門類,形成了農科專業與非農專業相互協調、結構合理、特色明顯的學科專業佈局和層次完備的人才培養體係。
  在62年的辦學歷史上,學校名師雲集,群賢畢至。盛彤笙、朱宣人、許綬泰、廖延雄、楊詩興、任繼周、謝錚銘、陳北亨、鬍恆覺、趙有璋、劉孟洲等一批國內名傢,在大西北艱苦的環境中,潛心學術,專心執教。他們的精神激勵着學校一代又一代教師紮根隴原,竭誠奉獻。今日的甘肅農業大學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業務素質好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445人,專任教師849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1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等)263人,講師(工程師、助理研究員等)23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兼),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入選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1人,農業部小麥專傢指導組成員1人;“甘肅省科技功臣”1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傢4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計劃”21人,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 一、二層次人選37人,甘肅省省屬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48人。
  學校一貫重視本科教學工作,把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常抓不懈。近年來,學校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3+4+5”新的課程體係;不斷改革教學運行機製,建立健全了實踐教學運行體係,教學質量監控機製日趨完善,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十五”以來,先後有2項教學成果獲國傢二等奬,7項獲省級一等奬,8項獲省級二等奬;有1門課程被評為國傢級精品課程,17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學校主編國傢級規劃教材25部,副主編國傢規劃教材、教育部面嚮21世紀課程改革教材等54部,參編97部,各類獲奬教材39部。
  “十五”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21項,有96項研究成果獲奬。其中,省(部)級奬49項,申請專利26項。出版專著124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598篇。其中,在SCI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57篇。目前,全校承擔國傢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973”計劃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在研項目292項,總經費達1.5億多元。在草業科學、動植物育種和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生物技術、節水農業、農産品加工與開發、旱作農業與生態恢復、動物疫病防治與生物疫苗研製、動物胚胎工程、設施農業和農村經濟重大問題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和地域優勢的科研領域。建成了以“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畜産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牛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現代養豬工程技術中心”等為核心的科技研發平臺。
  甘肅農業大學崔燕教授為帶頭人的“獸醫形態學係列課程教學團隊”為教育部2008年公佈的“國傢級教學團隊”。甘肅農業大學“三維CAD教育培訓基地”榮獲全國“十佳優秀教育培訓基地”稱號,這是繼2005年以來甘肅農業大學“三維 CAD教育培訓基地”第二次受到科技部國傢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的奬勵。由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和諾基亞公司共同舉辦的“諾基亞致富創意大賽”全國總决賽中,作為甘肅省惟一一位進入决賽的選手代鵬榮獲一等奬,並獲得5萬元的創業基金。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主辦的第十屆“挑戰杯”飛利浦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决賽中甘肅農業大學獲得三等奬。
  學校面嚮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辦學規模逐年擴大,現有普通本科生11,264人,碩士研究生1,359人,博士研究生265人,成人教育學生5,600多人。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了較高水平。63年間,學校先後培養了6萬多名各類人才,許多已經成為我國科技、教育、管理等各條戰綫上的骨幹力量。目前,校友中有101人擔任副廳級以上領導職務, 3,100多人擔任縣、處級領導職務。其中,現任中共甘肅省委常委、紀委書記的蔣文蘭,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他們當中有在分子進化理論研究中取得輝煌業績的首位華人英國皇傢科學院院士楊子恆,在禽流感防治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青年女科學家陳化蘭,在人類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發病機理研究方面具有重大建樹的教育部“長江學者”尚永豐等。多年來,學校的畢業生因基礎紮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善於與人合作、特別能吃苦而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可。
  學校重視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傢的2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着學術交流關係,並與美國等國傢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美1+2+1人才培養計劃”等6個合作辦學項目的實施,使我校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優質國際教育資源,豐富閱歷,增長才幹。
  62年來,學校不斷開拓進取,不斷發展壯大,不斷嚮高水平邁進,形成了“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學校發展中取得的每一個進步,都彰顯了甘肅農業大學“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學校取得今天成績的強大支撐,也是學校繼往開來的不竭動力。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學校製定了“建設以農科為優勢、多學科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堅持改革創新,科學管理,優化人才培養體係,拓展科學研究領域,增強服務社會功能,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協調”的辦學思路,各項工作在改革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今日的甘肅農業大學必將含弘光大,繼往開來,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弘揚“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甘農精神,秉承“敦品勵學,篤志允能”的校訓,銳意進取,勇於創新,造福社會,普惠民生。
  學校不斷完善教學科研體製,着力優化結構,教學科研工作迅速發展。“九五”以來,我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92項,有128項研究成果獲奬,其中省(部)級奬49項;出版專著111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78篇,其中在3300種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1篇。許多科研成果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有的項目在國際上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承擔科研項目185項,總經費4500多萬元。其中有國傢“863”計劃項目、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西部專項、農業部原原種基地項目等重大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23項。同時,還取得了一批國傢級和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科研工作對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歷史沿革
  國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的成立--1939年4月,經國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在蘭州建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先後設農藝、 森林、畜牧、獸醫、農業經濟教學校旁邊的樹林,早上背書的好地方和農田水利等科。1945年8月,奉教育部令,將國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改名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1947年7月,由國民政府及其教育部直接領導,甘肅省政府協助進行。改名國立西北 農業專科學校後,設農藝、森林、畜牧科、獸醫科、農田水利、農業經濟和牧草7科。 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的創建,使甘肅在抗戰時期有了一所獨立的高等農業專科學校,使普通高等農林教育獨立院校得到了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國立獸醫學院的誕生--1946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在蘭州設立國立獸醫學院。 這是國內首座獨立的國立獸醫高等學校。首任院長為盛彤笙。同年甘肅畜牧獸醫研究所並入國立獸醫學院。 國立獸醫學院的創建,不僅是國內首座高等獸醫學院,而且結束了甘肅沒有高等農林本科學校的歷史。1950年2月,撤消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草原科並入國立獸醫學院。
  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的誕生--1951年,西北獸醫學院改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1952 年引進前蘇聯高等教育經驗後,開始設置專業。學校設畜牧係畜牧專業,獸醫係獸醫專業,學製4年。1952年9月30日,經政務院批準,將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係並入西北畜牧獸醫學院。 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係的並入,不僅增強了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畜牧係、獸醫係的師資力量和辦學實力,而且也成為現在甘肅農業大學畜牧係、獸醫係的起源之一。1958年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從蘭州遷到武威縣黃羊鎮。
  甘肅農業大學的組建:1958年5月,甘肅省委决定,將正在籌建的甘肅農學院與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合併,組建甘肅農業大學。 1958年12月15日,召開了甘肅農業大學成立大會。學校在畜牧、獸醫兩個係的基礎上增設了農學、林學和農業機械3個係,共計5個係5個專業,同年開始招生。
學校學風
  校 訓:敦品勵學 篤志允能教學樓上往下看草地
  校 風:勤奮嚴謹 求實創新
  教 風:教書育人 為人師表
  學 風:誠樸博學 慎思敏行
學校標志
  一、校標內容說明
  校標四周綫條為圓形,並加內圈,寓意全校師生員工以教學為中心,認真履行高校“三大職能”的凝聚力和嚮心力。校標主體是由麥穗和牛角組成的圖案,象徵一艘揚帆遠航的船,寓意甘肅農業大學承載着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使命和對未來的憧憬,不畏艱難險阻,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麥穗經過修飾,又像打開的書籍,既揭示了學校以農為優勢的辦學特色,又反映出農大學子刻苦攻讀、孜孜不倦的精神。牛角構成船體,既代表畜牧、獸醫優勢學科,又寓意着一代代農大人崇尚科學、探求真理、頑強拼搏、鍥而不捨、不斷進取的精神。主體圖案下方的“1946”是甘肅農業大學建校的年份。整個標志的圈綫、主體圖案、英漢文字、下垂弧綫、阿拉伯字均為深緑色。緑色暗喻着生命、發展、永恆,寓意甘肅農業大學充滿生機和活力,生生不息,不斷發展。
  二、校標的使用規定
  1、對校標的使用,要本着嚴肅、謹慎的態度,不得隨意製作,亂貼亂用。
  2、復製使用校標時,其色值調和比例、內外圈直徑和中英文字體的基本單位,應嚴格按照規定復製(標準色值和內外圈的直徑見附件一,標準中英文字體的基本單位,見附件二),不得隨意改變規定比例。
  3、內圈綫、外圈綫粗細相等。連接麥穗和牛角的兩條下垂弧綫稍細於內外圈綫,且長度相等。
  4、在使用中需要放大縮小,應嚴格按照整體結構和比例,等比例地放大、縮小。學校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任意改變其整體結構、比例、色值和字體的形狀。
  5、需要製作立體圖形時,其圈綫、各種字體、主體圖案應凸出,其他部位要凹進。
  6、該校標一旦經學校登記註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自使用。
重點學科
  國傢級重點學科草業科學--草業科學學科點始建於1950年,1989年由原國傢教委批準建立國傢級草業科學重點學科點,1992年成立我國第一後面的是文科樓個草業學院,1999年教育部批準設置第二批“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1983年和1991年,受農業部委托主持製訂了全國草原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學科點現有草業科學、草地生物多樣性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有 “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草業生態係統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草坪研究所,建築總面積2200平方米,儀器設備720臺件,總價值1230萬元。有天祝高山草原試驗站、武威黃羊鎮牧草試驗站、景泰産業化基地、蘭州牧草試驗圃等4個試驗場站,總面積1500多畝。
  現有教學科研人員62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9人,副教授12人,講師8人。有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36人。有國傢級優秀專傢、省級優秀專傢、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奬勵基金獲得者、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等17人。在校本科生870人、碩士研究生180人、博士研究生57人。學科點以草業生態係統為總的研究方向,形成草地資源與環境、草地農學與草産品加工、草原保護與野生動物、草坪科學、牧草種質資源與種子工程5個具有顯明特色的研究方向。“九五”以來,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奬20多項,國傢級教學成果二等奬1項,甘肅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奬3項。培育成1個紅豆草、2個結縷草和5個苜蓿新品種,並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區。目前,承擔國傢計委、科技部、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科技攻關等重大項目及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銀行組織等國際合作項目20多項。
  學科點主持編寫了《草原調查規劃》、《草原保護學》、《牧草與飼料作物栽培學》、《牧草育種學》等全國統編教材20餘部,地方教材5部。主編《英漢植物群落名稱詞典》、《英漢農業詞典—草原學分册》,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捲》、《中國農業大百科全書•畜牧業捲》 等專著和工具書30餘部。近五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編輯出版全國性學術期刊——《草原與草坪》。
  國傢一級學科獸醫學--獸醫學國傢級一級學科現有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動物醫學工程4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個獸醫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農業部動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新獸藥工程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牛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動物生殖生理與胚胎工程、動物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動物疾病病理、畜禽傳染病與寄生蟲病防製、動物性食品安全與衛生檢驗、動物中毒與營養代謝病等6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多年來,該學科在駱駝氂牛生殖生理、牛羊胚胎工程、駱駝氂牛解剖組織學和傢禽神經解剖學、傢禽傳染病與寄生蟲病防製、動物疾病病理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許多研究填補了國際和國內研究的空白。先後承擔完成了國際科學基金、國際原子能機構、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青年基金以及“八五協作攻關項目120餘項,其中1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5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獲省部級以上科技奬勵16項。目前承擔科研項目19項,纍计科研經費800多萬元。近5年,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1000餘篇,其中18篇被SCI收錄。出版各類專著、教材、譯著共40餘部,主編和參編全國高等院校統編教材13部。
  學科點擁有專業實驗室面積2638M2,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272臺(件),儀器設備值合計1829萬元,擁有藏書14萬册、中外文期刊近4萬種。學科點以氂牛和駱駝等為研究對象,由陳北亨教授提出的雙峰駝誘導排卵的機理更新了駱駝生殖生理的經典理論。在國內外首次發現並證實了精清誘導排卵這一在哺乳動物方面十分獨特的現象,並對各繁殖階段生殖激素的變化規律、誘導排卵的機理等進行了研究。以氂牛、駱駝為主開展的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使群體數量快速增長,並組建了甘肅省牛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甘肅畜牧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國傢一級學科畜牧學--畜牧學國傢級一級學科現有草業科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學、動物生産係統與工程、動物食品營養與工程、草地生物多樣性7個博士和1個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分設於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草業學院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為共建學科單位。畜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於2001年建站。
  在多年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基礎上,各學科點形成了穩定且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草地資源與環境,草地農學與草産品加工,草原保護與野生動物,草坪科學,牧草種質資源與種子工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草食動物(綿羊、山羊、氂牛)遺傳育種,豬、禽品種(係)選育和配套係生産,繁殖理論與繁殖控製技術,動物遺傳資源保存與利用(藏獒、野駱駝等),動物繁育與生態,動物生物技術及應用。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能量與營養物質代謝和需要量,飼草料營養價值評定與安全檢測,飼草料資源的開發利用,動物營養與環境、生態、免疫及疾病,動物生長與産品品質調控。
  2000年至2005年,科研成果獲部省級以上奬35項,有25項科研成果推廣應用,10項科研成果轉讓,産生經濟效益5.4億元。5年來,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專著、研究成果50餘部,主編、參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20餘部。發表研究論文400多篇,其中在國傢級學術刊物發表200篇,國外權威刊物發表30篇。公開出版學術刊物4種:《草業學報》、《草業科學》、《中國草食動物》、《草原與草坪》。目前承擔科研項目 88項,其中國傢863項目 2項,國傢及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34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國際合作等項目 12項,地方政府項目 40項,纍计科研經費3317萬元。
現任黨政領導
  王傢勳 校黨委書記
  王 蒂 校黨委副書記、校長
  黃高寶 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蘭玉貞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
  吳建平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
  趙興緒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
  鬍雲安 校黨委常委、校紀委書記
相關詞
武威行政區劃地理校訓敦品勵學民勤
包含詞
甘肅農業大學環境保護協會甘肅農業大學外語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甘肅農業大學工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人文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理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環保協會
甘肅農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草坪研究所甘肅農業大學動物保健藥廠
甘肅農業大學教學實習工廠甘肅農業大學勞動服務公司
甘肅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甘肅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蘭州育纔輔導學院甘肅農業大學分院
甘肅農業大學高新技術開發研究所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甘肅農業大學營業廳
甘肅農業大學建築安裝維修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