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那西 旅游
瓦拉那西最佳旅遊時間: 3月~10月 瓦拉那西民俗節慶活動: 元旦 公歷1月1日。這是世界性節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傢各戶都要喜慶一番。衹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點本國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時,要在親朋好友的額頭正中點上紅點,以示吉祥。
國慶節 公歷1月26日。1929年,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國大黨在其年會上通過决定,規定1930年1月26日為獨立節。此後,這一節日每年都過。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佈獨立後,1月26 日被正式定為國慶節。 1950年1月26日,印度頒布了共和國憲法,1月26日具有了更為重大的意義。每年1月26日,印度政府都要在總統府前的廣場上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
甘地紀念日 公歷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獨立運動的偉大領袖、當代印度國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後,這一天便成了人們參拜甘地陵墓、紀念他偉大人格的日子。
薩拉斯瓦蒂節 一般在公歷1月到2月間,是印度教節日。在此期間,印度教徒要紀念知識女神薩拉斯瓦蒂。
灑紅節 公歷2、3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大節日。此節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細節下面另述。
開齋節 公歷2月前後,是穆斯林節日。這和世界上其他國傢的穆斯林開齋節沒什麽兩樣,開齋節前,穆斯林要封齋一月,白天不得進食,到了開齋節,穆斯林們到清真寺禮拜,爾後宰牲擺宴,歡欣慶祝。
豐收節 也叫“龐格爾節”,在公歷3月中左右,盛行於南印度。節日期間,傢傢戶戶要打掃清除,人們要穿戴一新,燒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陽神,爾後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傢團聚。人們還要舉行敬牛儀式,給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牽牛遊行或舉辦賽牛會等。
復活節 公歷3月2重日至4月25日間,是基督教節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禮拜,慶祝耶穌復活。
大雄誕辰 公歷3、4月間,是耆那教節日。耆那教徒要舉行集會,到耆那教廟敬香,祭拜大雄。
佛陀日 也叫“吠捨節”,在公歷4、5月間的月·圓日,是佛教節日。南傳佛教認為,佛陀釋迦牟尼誕生、成道、涅槃都在這一日,因而定為佛陀日。這一天,佛教信徒要舉行法會,到佛廟敬香拜佛。
宰牲節 公歷4月左右,是伊斯蘭教節日。這一天,穆斯林要沐浴盛裝,到清真寺做禮拜,互相拜會,宰殺牛羊。
除十節 公歷5、6月間,是印度教節日。該節源於古代對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認為,節日期間到恆河等聖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種罪惡。
紮格納特乘車節 公歷6、7月間,是印度教節日。紮格納特意為“世界主宰”,即剋裏希納神,是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化身。節日期間,印度各地凡有紮格納特廟宇的地方都要舉行沐浴節。沐浴節後15天,將紮格納特等神像安放在禮車之上,放上供品,送到附近的寺廟中去,信徒們會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格外熱鬧。
剋裏希納神誕辰 公歷8、9月,是印度教節日。這天,印度教教徒會齋戒、沐浴,唱頌詩,祭拜剋裏希納神。
佩鐲節 也叫“拉剋夏·本坦”節,一般在公歷7、8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二相傳在古代,因陀羅神在决戰之前,其妻在他的手腕上係了一個綢帶做的護符,叫“拉剋夏”。因陀羅神戴着它最後大獲全勝。所以,每逢過節,姐妹要給兄弟戴上“拉剋夏”,以求天神保佑他們一生平安。不過,這種“拉剋夏”現在變成了綢帶、紅綫或是手鐲。做兄弟的當然也不能衹受惠,不出力,他們也會嚮姐妹們保證,他們將終生保護她們。
獨立節 公歷8月15日。紀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正式宣佈國傢獨立。
十勝節 公歷9、10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大節日。該節源於史詩《羅摩衍那》,是為了紀念羅摩大戰魔王羅波那,最後取得勝利。細節另述。
杜爾迦節 與十勝節同時,是印度教節日。該節是印度東部孟加拉地區的最大節日。當地人民主要慶祝恆河女神杜爾迦下凡。節日期間,信徒會塑立杜爾迦女神像,大念杜爾迦經,舉行廟會,·到第十天,人們開始舉行盛大的,賽神會並遊行,最後把神像拋人河中。
燈節 公歷11、12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印度最隆重的節日。細節另述。
那納剋誕辰 公歷11月的第一個滿月,是錫剋教節日。這一日,錫剋教徒會到金廟中念經祈禱並吃甜粥。
聖誕節 公歷12月25日,是基督教節日,印度的聖誕節與西方的聖誕節無異,衹是沒有那麽隆重罷了。
瓦拉那西美食: 印度菜講究燒烤,並使用被稱為tandoor的大烤爐,而且要烤成焦黃纔罷休。你如果在印度的餐廳吃飯,看到這樣的菜品,千萬不要以為是菜做壞了而大驚小怪。
印度人衹吃羊肉、雞肉和一些海鮮,在印度,你不會吃到其它的肉類。印度還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賓客
瓦拉那西購物: 手工藝品是印度多樣風貌的代表。珠寶首飾品種繁多,誘人的價格吸引着各地訪客。象牙或檀木雕的小象,以及做工精細的木板嵌面,都是十分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黃銅、銅以及青銅器物,一個個精雕細刻,為遊人提供了廣泛的選擇餘地。精細的大理石雕刻工藝品,設計精巧,歷史悠久,有着很高的欣賞價值。皮革服裝及皮鞋製品分門別類,應有盡有。購物最重要的是要貨比三傢,而後記得要討價還價。除在國營商店、飯店商店和書店外,其它店裏一律可以討價還價,而且侃價幅度越大越好。
瓦拉那西娛樂: 印度對於首都賣酒有嚴格的法規,所以就少了很多夜生活的消磨去處。近年來,特別在周五、周六,新德裏的夜晚活動開始豐富起來了。可以到泰姬瑪哈陵酒店(taj mahal hotel)的rick’s,或凱悅酒店(hyatt regency)的djinns。另外,洲際酒店(inter-continental hotel)的annabel’s、泰姬皇宮(taj palace)的my kind of place、喜來登酒店(maurya sheraton)的gungaroo’s的士高舞廳,或者美麗殿酒店(le méridien hotel)裏的cj’s,全都是娛樂的好場所。
邦名: 北方邦
行政區: varanasi
面積(大約): 73.89平方公裏
所說語言: 北印度語和英語
長途碼: +91-54
地方特點: the oldest living city of the world.
位置: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座落在恆河中遊新月形麯流段左岸
人口:約80萬
瓦拉那西(varanasi),梵文意為“神的入口”,是印度境內七個印度教聖地中被認為最接近神的地方,既是座宗教聖城,也是集音樂、舞蹈、雕刻、繪畫於一身的藝術之城,它也是絹的名産地。
這裏最多的是印度教廟,其次是佛教,也有回教清真寺,在這裏的清真寺都沒有沒有洋蔥頂,除了祭堂就是一些塿。到瓦拉那西的遊人决不可錯過遊恆河。恆河是印度的聖河,除了看恆河日出,主要的是觀賞其他任何河岸看不到的奇景,衹要你來的早就能看到虔誠的善男信女在河裏祈禱,齊沐心靈的動人景觀,看男男女女在河裏沐浴還以為是一處公共大澡堂呢!這就是恆河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印度特有的宗教奇觀,瓦拉那西就是以擁有“印度最美麗的河畔”著稱於世的。恆河邊的火化場也是印度的一大特色,除了火化外,印度也有水葬,就是將死者拋入恆河中。
這座不朽的城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聖城之一,位於恆河之濱,幾千年來一直是知識中心。恆河沿岸神廟林立,蔚然壯觀。神廟與河之間以石料大臺階相連,大臺階上聚集着許多潔身沐浴、祈禱的人們。
在印度,瓦拉那西猶如耶路撒冷一樣,是印度教徒的心中聖地。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教徒從四面八方趕來,嚮心目中的神表達自己的敬意,更有些老人,幹脆就在恆河邊住下來,靜靜等待濕婆神的青睞。幾千年過去了,現存的瓦拉那西,仍然籠罩在神的光環下,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神的痕跡,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恆河西岸,在新月形的河邊,修建有大大小小64座伽特(Ghat),即伸嚮河邊的階梯碼頭,一年四季供信徒們浸泡身體用,是印度教的富翁們捐錢修建的,視為積德行善之大舉。
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瓦拉納西,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座落在恆河中遊新月形麯流段左岸,人口約80萬。自古就是盛産甘蔗和𠔌物的富饒之都。其絲織品,金銀絲鑲嵌和銅製器皿也享有盛譽。對於虔誠的印度教徒來說,瓦拉那西更是一座神聖的城市。每年由超過一百萬的信徒從全世界各地來到這裏朝聖。他們相信,浸浴在恆河水中可以洗去身上的罪孽,而有幸在恆河岸邊往生則意味着超度。恆河岸邊的階梯型平地市專門用來堆放火葬用的柴堆。市內小巷迂回,麯徑通幽,廟宇宮殿衆多,每年接待朝拜者或到恆河洗聖水澡的人二三百萬。
瓦拉納西以前稱為“貝拿勒斯”,歷史上還有“加西”(意為神光照耀的地方)之稱,因城市地處瓦拉納河和阿西河之間,1957年改為現名稱,是取兩條河的名稱合成的。瓦拉納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是印度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相傳6000年前由作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濕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至6世紀,這裏已成為印度的學術中心。公元7世紀,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曾到這裏朝聖,他在《大唐西域記》裏對這座城市的古老建築、居民生活、市井繁榮、宗教狀況以及風土人情均作了詳細描繪。公元12世紀,印度的古王朝曾在這裏建都。今天,瓦拉納西在印度雖然屬於一座中等城市,但它卻以印度教聖地而聲名遠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