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瑞安中学星
目录
No. 1
  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在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三日使用四十厘米双筒望远镜观测发现的、国际编号为四0七三号的小行星日前被正式命名为“瑞安中学星”。
  据悉,这是中国中等学校首次获国际小行星命名。
  浙江省瑞安中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孙诒让创办的,是中国最早的算学专门学校之一,建校一百一十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卓有建树的人才。
  这次,瑞安中学申报命名“瑞安中学星”,是中科院院士、天体力学家孙义燧,中科院院士、大气学家伍荣生和天文学家彭元楼等鼎力推荐的。考虑到瑞安中学涌现出王季思、谢云、缪天瑞、伍霖生、唐达成等一批中国著名专家学者,紫金山天文台终于选中瑞安中学。
  据悉,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小行星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张家祥、杨捷兴、汪琦等行星科学家先后发现了得到国际上永久编号的新小行星一百余颗。中国以高等学校名称命名的小行星有四颗,分别为“北京大学星”“南京大学星”“北师大星”和“山东大学星”。首次以中学名称命名小行星的仅有瑞安中学。 (亦彬 袁胤)
  补充:
  名称: 小行星4047
  临时编号: 1964 tt2
  发现日期: 1964年10月8日
  发现者: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天文研究机构,是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创建的第一个天文台。1934年建成,位于南京城外东北的紫金山上。地理位置:东经118°49□,北纬32°04□,海拔267米。建台时主要观测仪器有:口径60厘米的反射望远镜,口径20厘米的折射望远镜附有口径15厘米的天体照相仪以及太阳分光镜等。抗日战争中,部分仪器迁往昆明,其余全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复了口径60厘米反射望远镜,进行恒星光谱、光电测光和小行星观测等工作;增置了口径14厘米的色球望远镜和定天镜为40厘米的太阳光谱仪。1964年安装了口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研究小行星和彗星等。1965年装设口径43厘米的施密特望远镜,开展人造卫星的观测和研究。在时间工作方面,增加口径 100毫米中星仪。1958年以来,建立观测太阳的射电望远镜,现有波长3厘米和10厘米的两台仪器进行常规观测,研究太阳的活动规律并作出太阳活动预报。此外,还编算和出版《中国天文年历》、《中国天文年历(测绘专用)》和《航海天文历》等历书。紫金山天文台为综合性天文台,进行恒星、太阳、行星、人造卫星、空间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实用天文学、历算和天文仪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包含词
瑞安中学星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