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 瑞士制
目录
No. 1
  国际象棋的赛制之一。
  瑞士制又名“积分循环赛”:基本原则是避免种子选手一开始就交锋、拼掉。是目前为止比较科学合理、用得最多的一种赛制。英语缩写为ss,即swiss system。
  具体方法:第一次比赛的配对是根据选手的等级分(老成绩):等级分最高的与等级分中等的配对,第二高等级分选手与中等级分下面的那个选手对局,……。以后每轮比赛再根据决出的比分重新配对。第二轮及以后的配对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累积成绩,尽量以相同水平的选手配对。整个“瑞士制”比赛不会使同一对选手在同一次比赛内相遇两次。
  由此可见,“瑞士制”是一种兼具循环赛和淘汰赛主要优点,但又避免此两种比赛主要缺点的赛制。确是独具一格。
No. 2
  瑞士制的简介
  国际象棋的赛制之一,也适用于中国象棋、围棋、五子棋、军旗等棋种的使用。
  瑞士制又名“积分循环赛”:基本原则是避免种子选手一开始就交锋、拼掉。是目前为止比较科学合理、用得最多的一种赛制。英语缩写为SS,即Swiss System。
  方法:第一次比赛的配对是根据选手的等级分(老成绩):等级分最高的与等级分中等的配对,第二高等级分选手与中等级分下面的那个选手对局,……。以后每轮比赛再根据决出的比分重新配对。第二轮及以后的配对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累积成绩,尽量以相同水平的选手配对。
  瑞士制的具体实现过程
  (备注:由软件自动编排,基本不需要手工计算)
  第一步:根据报名比赛的人数,决定比赛的轮次。
  人数少,轮次则少,人数越多,轮次越多。
  轮次取经过N纶比赛后,能够得出名次的最小轮次。
  例如:有60人参加比赛,需要比赛7轮,即可以得出所有选手的具体名次。
  第二步:输入所有参赛选手的信息后,由软件自动化编排第一轮比赛的对阵表,具有随机性,显得公平。
  第三步:第一轮比赛完毕后,输入第一轮比赛的成绩,软件自动编排第二轮比赛的对阵表。
  例子:假如有8人参赛,第一轮比赛结束后,把这8个人按照积分从大到小排列为:A≥B≥C≥D≥E≥F≥G≥H(字母代表选手的姓名,排列靠前者分更高,符号“≥”为大于等于号),那么第二轮比赛的对阵表将会是:
  A对B, C对D, E对F, G对H
  第四步:第二轮比赛完毕后,输入第二轮比赛的成绩,软件自动编排第三轮比赛的对阵表。如此类推,直到所有轮次结束。
  第五步:所有轮次结束后,由软件计算总成绩,把所有选手的成绩由高到低全部输出,得出名次。其中每一位选手都有三个参数:大分、小分、累进分。
  解释:
  大分:各参赛选手的最后总得分之和;
  小分:各选手的所遇到过的对手的大分之和(意味着此选手对手的实力);
  累进分:各选手每一轮的得分之和。
  例如:某位棋手第一轮胜得1分,累计1分;第二轮胜得1分,累计2分;第三轮和得0.5分,累计2.5分,第四轮胜累计3.5分。
  这位棋手4轮比赛的分数:
  大分:1+1+0.5+1=3.5
  小分:这位棋手在4轮比赛里的对手的大分之和
  累计分:1+2+2.5+3.5=9
  大分越高,名次越靠前;当大分相同时,比较小分,小分越高,名次越靠前。
  (备注:也有比赛采用累进分作为名次的判断标准,累进分越高,名次越靠前。
  采用累进分的优点是:决定棋手名次的命运由自己掌握,不受客观因素摆布。实力强者早赢早拿分,不但积分高,累进分也高,名次自然也高。)
  瑞士制的特点:
  第一:下一轮比赛的对阵表需由上一轮的比赛成绩来推出,也就是说,编排第二轮对阵表,需要知道第一轮的成绩,编排第三轮对阵表,就需要知道第二轮的成绩,如此类推。
  第二:相对高分VS相对高分,相对低分VS相对低分,保证了比赛的平衡(方法见实现过程的第三步)。
  第三:所有选手都资格参与所以轮次的比赛,符合棋类比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第四:每一轮比赛可以只由一场比赛构成,一场定胜负,而不采用三局两胜制等的制度,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因为三局两胜制、五局三胜制、七局四胜制等是配套淘汰制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一定的偶然性,保证实力更强者晋级。而瑞士制并不淘汰选手出局,假如实力更强者在某轮比赛中偶然地输给了实力较弱者,实力更强者的名次下跌,实力较弱者的名次上升,那么在下一轮比赛中,实力更强者会遇到相对较弱的对手,使其名次重新靠前,而实力较弱者则会因为上一轮偶然地战胜了实力更强者而遇到更加强的对手,使其名次重新靠后。如此经过多轮比赛,基本消除了偶然性的影响,名次排列均衡,能够体现出选手的真实水平。
  由此可见,“瑞士制”是一种兼具循环赛和淘汰赛主要优点,但又避免此两种比赛主要缺点的赛制,确是独具一格。
包含词
瑞士制造